聽說,車是越硬越安全?

用手敲一敲車門,又厚又重:“嗯,這個車夠安全”。

用手按一按頂蓋,按下去了:“哎,不行不行,這車不抗撞”。

類似的說辭,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會聽到,以至於很多人默認車是越硬越安全,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聽說,車是越硬越安全?

兩車相撞,就好比是兩個拳擊手比賽,假如雙方都沒有佩戴拳擊手套的話,那必定是拳拳到肉,血肉橫飛的恐怖場景。假如帶上手套,雖然也難避免受傷,但情況要比不帶好很多。

聽說,車是越硬越安全?

或者你也可以試想一下:是兩個大鐵塊在高速行駛時相撞疼,還是同樣條件下,包了海綿的兩個大鐵塊相撞疼呢?

那自然是包了海綿的沒那麼疼,因為緩衝作用化解了一部分的衝力,從而提高了安全性。所以對於車身來說也是如此,並不是車身越硬就越安全,而是在該硬的地方硬,該軟的地方軟,剛柔並濟,才是最安全的設計。

聽說,車是越硬越安全?

為了進一步說明,我們不妨在三種情況下分別討論:(假設三種情況均是在行駛過程中發生碰撞)

1. 整車都軟

當整車都非常綿軟的時候,我們可以將其看作是一個大海綿

聽說,車是越硬越安全?

車毀人亡

至今也沒有一家車企,敢這樣造車的。理由嘛很簡單粗暴:在這種情況下相撞,結果就是

車和人一起被壓扁,車毀人亡。

2. 整車都硬

當整車都非常堅硬的時候,我們可以將其看作是一個剛性體

聽說,車是越硬越安全?

車在人亡

剛性體有一個特殊的性質就是受力後,形狀大小不變。所以,在發生碰撞後,車身基本呈現完好。同時,車身受到的衝擊和能量會轉移到下一個受力物體上,沒錯,這個受力物體就是有著血肉之軀的我們啊!除非你練過什麼金鐘罩鐵布衫之類的武林絕學,不然你就等著五臟六腑被震碎吧。

聽說,車是越硬越安全?

車在有什麼用,人在才是最重要的。

3. 軟硬兼施

這種情況也就是最為安全穩妥的設計,為什麼呢?

聽說,車是越硬越安全?

不同顏色代表不同材質

碰撞發生時,包著機器的那部分車身,或凹陷或潰縮,但是它們同時也吸收了大部分的衝擊力;而包著人的那部分車身,基本保持原來的形狀,沒有對駕駛者和乘客造成擠壓,即便是有一定程度的損壞,那部分的衝擊力也在人體尚可承受的範圍之內

聽說,車是越硬越安全?

現實當中有不少這樣的例子,車被撞得慘不忍睹,但是車上人卻一點事也沒有,下車該打電話打電話,該拍照片拍照片。你感慨此人幸運值爆表,殊不知救他一命的,是剛柔並濟的車身結構。

老祖宗說的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人還在,總還是有希望的不是麼?

聽說,車是越硬越安全?

於是有人會問了,你說車身軟硬兼施才安全,那麼什麼地方該硬?什麼地方該軟?一句話:

在傳力路徑的支撐結構區域要硬(如A柱、B柱、防撞梁、座椅橫樑、頂蓋橫樑等區域),在傳力路徑上的碰撞吸能區域要軟(如保險槓、吸能盒等區域)。總而言之,車身安全與車身軟硬並非正比關係。儘可能地均勻分散衝擊能量,剛柔並濟,是全世界的車企,還有所有的車主都在意的事情。

聽說,車是越硬越安全?

突然想起,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裡有句臺詞用在這裡特別應景:“外柔內柔,人辱之;外剛內剛,人毀之;外剛內柔,人輕之;唯有外柔內剛,方成大器。”在此,與君共勉。

聽說,車是越硬越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