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軍為何能堅守此地三十年之久?為何蒙古軍困不死他們?

公元1258年(宋理宗寶祐6年),蒙古帝國大汗蒙哥親率數萬大軍,與弟忽必烈、大將兀良合臺兵分三路攻打南宋。蒙哥一路披荊斬棘,所向披靡,先後攻克劍門的苦竹隘、長寧山城(今四川宜賓市長寧縣)、閬州大獲城(今四川閬中市)、蓬州運山城(今四川南充市蓬安縣)、廣安大良城等,連克四川北部大部分地區,川西、川北、川中基本淪陷。並迅速逼近合州,宋軍只剩下重慶以東,釣魚城以南的一些零零散散的據點了,此時蒙古軍由於四川蒙古軍的加入和從各地抽調來的蒙古軍足足有數十萬人,而釣魚城內的宋軍不過兩萬人而已!

宋軍為何能堅守此地三十年之久?為何蒙古軍困不死他們?

蒙古騎兵

此時此刻對於蒙軍來言拿下釣魚城滅亡南宋指日可待,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然而天不遂人願就是在這小小的僅2.5平方千米的釣魚城,這個被稱作上帝折鞭處東方麥加城的地方,區區兩萬宋軍竟然抵擋住了蒙軍,迫使縱橫天下的蒙古帝國大軍耗時36年都未能前進一步,就連自己的元首蒙哥大汗都喪命與此。

宋軍為何能堅守此地三十年之久?為何蒙古軍困不死他們?

蒙古軍攻城

宋軍為何能堅守釣魚城三十年之久?為何蒙古軍困不死他們?讓我們來簡單地分析一下。釣魚城內資源豐富,且易守難攻,更重要的是守城將士們眾志成城齊心協力。這就是蒙古軍三十多年一直拿不下釣魚城的原因。

地利

1238年南宋嘉熙二年,蒙古大軍開始了他們世界性大規模的征伐。當時作為重慶知府的彭大雅雖然知道重慶城的地理位置易守難攻,但是泥牆卻是其致命弱點,成敗的關鍵也在於此。出使北方的時候他已經親眼見識到蒙古鐵騎的風馳電掣,因此回到重慶後他便下令全城軍民加固城牆,並改用石磚砌牆,釣魚城便初具雛形。後來他因為功高受人妒恨,被奸人屢進讒言,昏庸的宋理宗將他革職查辦,彭大雅被貶為庶民,最後帶著憂憤和遺憾永遠離開人世。

宋軍為何能堅守此地三十年之久?為何蒙古軍困不死他們?

修城

1241年南宋淳祐元年十一月,成吉思汗第三子蒙古帝國大汗窩闊臺去世,蒙古貴族們為了爭奪汗位,大打出手,連年征戰,沒有時間去管南宋,因此南宋得到了寶貴的調整時間。趁此機會宋理宗任命名將餘玠為兵部侍郎,四川制置使兼重慶府,前往四川主管防務。餘玠到任後,採用播州人冉璡、冉璞兄弟建議,採取依山制騎、以點控面的方略,先後築青居、大獲、雲頂、釣魚(分別位於今四川南充南、蒼溪東南、金堂南、重慶合川東)等十餘城,將四川首府遷至重慶。又調整兵力部署,巧妙運用地形以山為壘,據險設防。在釣魚城內挖井取水、開荒墾地、囤積糧食、訓練士卒。經過數年的建設,一步步地建成了一重慶為中心,以堡寨控扼江河、要隘的縱深梯次防禦體系。

宋軍為何能堅守此地三十年之久?為何蒙古軍困不死他們?

釣魚城佈防

宋軍為何能堅守此地三十年之久?為何蒙古軍困不死他們?

釣魚城城內有大量的良田

釣魚城城外有城,寨外有寨,城牆厚達五米宛如銅牆鐵壁,固若金湯。並且釣魚城處在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交匯處,蒙古軍想要南下就必須經過此地。在那個冷兵器的時代,蒙古帝國的鐵騎就再也跨不過去了。

宋軍為何能堅守此地三十年之久?為何蒙古軍困不死他們?

三江交匯處

天時

公元1258年,戰爭正式開打,前面已經說過了蒙軍一路所向披靡連克四川大部分地區,南宋已經只剩下釣魚城等零星的地方。蒙古軍擁有數十萬兵力,而南宋不過兩萬而已!

蒙哥的計劃是速戰速決,快速解決南宋。而起初驕橫的蒙哥認為不必打,他認為帝國的鐵騎所到之處就沒有不投降的,區區彈丸之地只要自己吼一嗓子釣魚城城內的守將就投降了。然後蒙軍這次失算了,他們低估了守城士卒的信念,儘管帝國的大軍已經將釣魚城團團圍住,但城內的人卻絲毫沒有投降的意思。不僅不投降還殺了來招降的使臣,這可把大汗氣壞了,受此大辱,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他便覺得先取了這彈丸之地再南下一舉拿下重慶。

宋軍為何能堅守此地三十年之久?為何蒙古軍困不死他們?

蒙軍攻打釣魚城

“砲矢不可及也,梯衝不可接也。”

儘管蒙軍攻城很厲害,並且擁有很多攻城器械,但蒙軍忽略了宋軍的實力以及釣魚城得天獨厚的地勢——固若金湯般得防禦。因此儘管蒙軍攻勢很猛烈,但對於釣魚城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天降大雨,氣候溼熱

圍攻了幾個月還是打不下來,此時又下了大雨,一連下了20多天,蒙軍不得不休戰生息。宋軍也得到了休息,而此時的蒙哥還不甘心,妄圖通過偷襲的方式打釣魚城,但還是不行。

而此時宋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在蒙軍偷襲失敗了反過來又趁夜色偷襲了蒙軍,蒙軍久攻不下本就士氣低落,這下又休息不好就更加難受了。

由於一直耗著,時間過得很快,此時重慶來到了夏季,天氣炎熱,高達三十多度。習慣了寒冷的蒙古人受不了南方潮溼悶熱的氣候,整支軍隊都變得急躁了起來,軍中更是瘧疾橫行。

面對長時間的束手無策,手下術速忽裡建議蒙哥留部分軍隊圍困釣魚城,主力軍則直撲夔州,沿長江東下會師忽必烈,按照原定計劃滅亡南宋。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但卻遭到了蒙哥的否定。

宋軍為何能堅守此地三十年之久?為何蒙古軍困不死他們?

蒙古帝國蒙哥汗像

PS:我大汗的面子不要的是吧,我帝國鐵騎的面子不要的是吧!

結果蒙軍有大了兩個月還是攻不下,士氣更加的低落,這時蒙哥也急了。

“爾北兵可烹鮮食餅,再守十年,亦不可得也。”

公元1259年蒙哥汗決定親自攻城,(為了我蒙哥汗的面子也為了帝國鐵騎的面子)。結果親自擂鼓助戰的蒙哥卻被宋軍的炮風所震,受了重傷,奄奄一息。而就在此刻宋軍守將王堅為了氣蒙哥故意扔了兩條魚和一些麵餅給城外的蒙軍,還寫了一封信說我們有吃有喝,再打個十來年也餓不死。

這可把蒙哥汗氣壞了,又氣又恨,不久就暴斃而亡,此時蒙古攻宋也因為蒙哥汗的死而結束。而此戰直接改變了世界格局,因蒙哥之死,忽必烈等蒙古貴族又再一次進行了汗位爭奪戰,停止了像亞歐非方向的進攻,折返漠北,釣魚城因此被歐洲人譽為“

東方麥加城”、“上帝折鞭處”

宋軍為何能堅守此地三十年之久?為何蒙古軍困不死他們?

蒙古軍隊攻打釣魚城

人和

宋軍:守城將士做了充足準備,軍民眾志成城,同仇敵愾誓與蒙軍抵抗到底。

蒙軍:驕橫無比,人心浮躁,士氣低落再加上蒙哥的死就不得不放棄了,總之驕兵必敗。

綜上所述蒙古大軍攻不破釣魚城的原因共有三:

第一:宋軍做了充足準備,釣魚城得天獨厚的地勢再加上宋軍的改造,簡直是銅牆鐵壁,固若金湯。並且城內有良田和豐富的水資源,可以自給自足,可以做很長久的打算。

第二:守城將士兄弟合心,其力斷金。就是這種擰成一條繩的團結意識和誓死與蒙古軍隊抵抗到底的決心才守住了釣魚城這麼多年。

第三:蒙軍久攻不下,士氣低落。再加上北方士兵不適應南方多雨溼熱的氣候,人心浮躁,瘧疾霍亂橫行。就連大汗也患上了病,群龍無首,就更不能打仗了。

PS:宋軍可謂是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