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军为何能坚守此地三十年之久?为何蒙古军困不死他们?

公元1258年(宋理宗宝祐6年),蒙古帝国大汗蒙哥亲率数万大军,与弟忽必烈、大将兀良合台兵分三路攻打南宋。蒙哥一路披荆斩棘,所向披靡,先后攻克剑门的苦竹隘、长宁山城(今四川宜宾市长宁县)、阆州大获城(今四川阆中市)、蓬州运山城(今四川南充市蓬安县)、广安大良城等,连克四川北部大部分地区,川西、川北、川中基本沦陷。并迅速逼近合州,宋军只剩下重庆以东,钓鱼城以南的一些零零散散的据点了,此时蒙古军由于四川蒙古军的加入和从各地抽调来的蒙古军足足有数十万人,而钓鱼城内的宋军不过两万人而已!

宋军为何能坚守此地三十年之久?为何蒙古军困不死他们?

蒙古骑兵

此时此刻对于蒙军来言拿下钓鱼城灭亡南宋指日可待,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然而天不遂人愿就是在这小小的仅2.5平方千米的钓鱼城,这个被称作上帝折鞭处东方麦加城的地方,区区两万宋军竟然抵挡住了蒙军,迫使纵横天下的蒙古帝国大军耗时36年都未能前进一步,就连自己的元首蒙哥大汗都丧命与此。

宋军为何能坚守此地三十年之久?为何蒙古军困不死他们?

蒙古军攻城

宋军为何能坚守钓鱼城三十年之久?为何蒙古军困不死他们?让我们来简单地分析一下。钓鱼城内资源丰富,且易守难攻,更重要的是守城将士们众志成城齐心协力。这就是蒙古军三十多年一直拿不下钓鱼城的原因。

地利

1238年南宋嘉熙二年,蒙古大军开始了他们世界性大规模的征伐。当时作为重庆知府的彭大雅虽然知道重庆城的地理位置易守难攻,但是泥墙却是其致命弱点,成败的关键也在于此。出使北方的时候他已经亲眼见识到蒙古铁骑的风驰电掣,因此回到重庆后他便下令全城军民加固城墙,并改用石砖砌墙,钓鱼城便初具雏形。后来他因为功高受人妒恨,被奸人屡进谗言,昏庸的宋理宗将他革职查办,彭大雅被贬为庶民,最后带着忧愤和遗憾永远离开人世。

宋军为何能坚守此地三十年之久?为何蒙古军困不死他们?

修城

1241年南宋淳祐元年十一月,成吉思汗第三子蒙古帝国大汗窝阔台去世,蒙古贵族们为了争夺汗位,大打出手,连年征战,没有时间去管南宋,因此南宋得到了宝贵的调整时间。趁此机会宋理宗任命名将余玠为兵部侍郎,四川制置使兼重庆府,前往四川主管防务。余玠到任后,采用播州人冉璡、冉璞兄弟建议,采取依山制骑、以点控面的方略,先后筑青居、大获、云顶、钓鱼(分别位于今四川南充南、苍溪东南、金堂南、重庆合川东)等十余城,将四川首府迁至重庆。又调整兵力部署,巧妙运用地形以山为垒,据险设防。在钓鱼城内挖井取水、开荒垦地、囤积粮食、训练士卒。经过数年的建设,一步步地建成了一重庆为中心,以堡寨控扼江河、要隘的纵深梯次防御体系。

宋军为何能坚守此地三十年之久?为何蒙古军困不死他们?

钓鱼城布防

宋军为何能坚守此地三十年之久?为何蒙古军困不死他们?

钓鱼城城内有大量的良田

钓鱼城城外有城,寨外有寨,城墙厚达五米宛如铜墙铁壁,固若金汤。并且钓鱼城处在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交汇处,蒙古军想要南下就必须经过此地。在那个冷兵器的时代,蒙古帝国的铁骑就再也跨不过去了。

宋军为何能坚守此地三十年之久?为何蒙古军困不死他们?

三江交汇处

天时

公元1258年,战争正式开打,前面已经说过了蒙军一路所向披靡连克四川大部分地区,南宋已经只剩下钓鱼城等零星的地方。蒙古军拥有数十万兵力,而南宋不过两万而已!

蒙哥的计划是速战速决,快速解决南宋。而起初骄横的蒙哥认为不必打,他认为帝国的铁骑所到之处就没有不投降的,区区弹丸之地只要自己吼一嗓子钓鱼城城内的守将就投降了。然后蒙军这次失算了,他们低估了守城士卒的信念,尽管帝国的大军已经将钓鱼城团团围住,但城内的人却丝毫没有投降的意思。不仅不投降还杀了来招降的使臣,这可把大汗气坏了,受此大辱,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他便觉得先取了这弹丸之地再南下一举拿下重庆。

宋军为何能坚守此地三十年之久?为何蒙古军困不死他们?

蒙军攻打钓鱼城

“砲矢不可及也,梯冲不可接也。”

尽管蒙军攻城很厉害,并且拥有很多攻城器械,但蒙军忽略了宋军的实力以及钓鱼城得天独厚的地势——固若金汤般得防御。因此尽管蒙军攻势很猛烈,但对于钓鱼城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天降大雨,气候湿热

围攻了几个月还是打不下来,此时又下了大雨,一连下了20多天,蒙军不得不休战生息。宋军也得到了休息,而此时的蒙哥还不甘心,妄图通过偷袭的方式打钓鱼城,但还是不行。

而此时宋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蒙军偷袭失败了反过来又趁夜色偷袭了蒙军,蒙军久攻不下本就士气低落,这下又休息不好就更加难受了。

由于一直耗着,时间过得很快,此时重庆来到了夏季,天气炎热,高达三十多度。习惯了寒冷的蒙古人受不了南方潮湿闷热的气候,整支军队都变得急躁了起来,军中更是疟疾横行。

面对长时间的束手无策,手下术速忽里建议蒙哥留部分军队围困钓鱼城,主力军则直扑夔州,沿长江东下会师忽必烈,按照原定计划灭亡南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但却遭到了蒙哥的否定。

宋军为何能坚守此地三十年之久?为何蒙古军困不死他们?

蒙古帝国蒙哥汗像

PS:我大汗的面子不要的是吧,我帝国铁骑的面子不要的是吧!

结果蒙军有大了两个月还是攻不下,士气更加的低落,这时蒙哥也急了。

“尔北兵可烹鲜食饼,再守十年,亦不可得也。”

公元1259年蒙哥汗决定亲自攻城,(为了我蒙哥汗的面子也为了帝国铁骑的面子)。结果亲自擂鼓助战的蒙哥却被宋军的炮风所震,受了重伤,奄奄一息。而就在此刻宋军守将王坚为了气蒙哥故意扔了两条鱼和一些面饼给城外的蒙军,还写了一封信说我们有吃有喝,再打个十来年也饿不死。

这可把蒙哥汗气坏了,又气又恨,不久就暴毙而亡,此时蒙古攻宋也因为蒙哥汗的死而结束。而此战直接改变了世界格局,因蒙哥之死,忽必烈等蒙古贵族又再一次进行了汗位争夺战,停止了像亚欧非方向的进攻,折返漠北,钓鱼城因此被欧洲人誉为“

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

宋军为何能坚守此地三十年之久?为何蒙古军困不死他们?

蒙古军队攻打钓鱼城

人和

宋军:守城将士做了充足准备,军民众志成城,同仇敌忾誓与蒙军抵抗到底。

蒙军:骄横无比,人心浮躁,士气低落再加上蒙哥的死就不得不放弃了,总之骄兵必败。

综上所述蒙古大军攻不破钓鱼城的原因共有三:

第一:宋军做了充足准备,钓鱼城得天独厚的地势再加上宋军的改造,简直是铜墙铁壁,固若金汤。并且城内有良田和丰富的水资源,可以自给自足,可以做很长久的打算。

第二:守城将士兄弟合心,其力断金。就是这种拧成一条绳的团结意识和誓死与蒙古军队抵抗到底的决心才守住了钓鱼城这么多年。

第三:蒙军久攻不下,士气低落。再加上北方士兵不适应南方多雨湿热的气候,人心浮躁,疟疾霍乱横行。就连大汗也患上了病,群龙无首,就更不能打仗了。

PS:宋军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