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管道輸氫有多難?

全文1252字,閱讀大約需要

2分鐘

南方能源觀察

微信號:energyobserver

eomagazine@126.com

潘秋杏

管道輸送氫氣是實現氫氣大規模、長距離運輸的方式,然而在中國,實現管道輸送氫氣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國氫能聯盟近期發佈的《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指出,美國有2500公里的輸氫管道,歐洲已有1569公里的輸氫管道,我國則僅有100公里輸氫管道。

全球範圍內輸氫管道的數量加起來不到4500公里,與油氣管道相比,是幾個數量級的差別。目前國內外低壓氫氣管道運輸尚處於初步發展階段。

成本是制約輸氫管道發展的一個因素。由於氫氣自身體積能量密度小、容易對管材產生“氫脆”現象,其管道運輸成本往往大於同能量流率下天然氣管道運輸的成本。有數據顯示,在美國,天然氣管道的造價僅為12.5萬—50萬美元/公里,但氫氣管道的造價大約為30萬—100萬美元/公里,是天然氣管道造價的2倍。

而由誰來投資建設管道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在國外,氣體公司既生產工業氣體供應市場,也生產裝置出售給用戶。如冶金、化工、石化、半導體等企業,通過專業氣體公司以管道輸送或現場裝置生產供應氣體。法國氣體供應商Air Liquide(液空)公司憑藉其技術和經驗,根據工業企業的需求,已在中國的上海、天津、遼陽鋪設了輸氫管道。

國內公司方面,2014年,中石化巴陵石化全長42公里的氫氣輸送管線順利投用。2015年,中石化洛陽分公司投資、中石油管道局承建的濟源市化工園區——洛陽市吉利區氫氣管道輸送項目(全長25公里)建成。

由此看來,國內氫氣管道建設的參與方,既有國外的企業,又有國內的企業。氫氣管道屬於管道的一種,若未來氫氣像石油、天然氣一樣作為能源進行管理,氫氣管道資產屬於哪一方,由誰來投資建設、由誰來運營都是值得探索的。

在管道輸送氫氣方面,也有不少人士看好充分利用現有管道設施,在天然氣中摻入氫氣進行輸送。

不過,這可能更需要協調好各方的利益。國內長輸油氣管網主要由三大國有石油公司擁有。有數據顯示,中石油約佔85%,中石化佔8%,中海油佔5%,其他公司佔2%。

據eo此前報道,2017年氣荒以來,各地方政府對省內管網的規劃與建設進入了新一輪的強化期。這一輪,黑龍江、江蘇、遼寧等地方組建併成立了新的省級管網公司。但是組建不久,準備啟動建設的黑龍江省天然氣管網就出師不利,遭遇了中石油的阻擊而停滯不前。

就油氣管網而言,從1958年底完全依靠中國自己力量建設起來的克拉瑪依至獨子山煉油廠長距離輸油管道算起,已經經歷過了60年,但目前省網與國家管網將如何共存,仍充滿未知與挑戰。國家管網公司雖將落地,但還會面臨多且複雜的問題。

氫氣加入到現有天然氣管道後會引起氫脆、滲透等管材方面的風險,氫氣摻多少、摻到哪條天然氣管道中、與國家管網如何共存,在國內尚缺乏詳盡的測試、示範、討論之前,未知和挑戰更多,風險也會更多。

對於氫氣這種剛興起來的事物,要想在現有的管網中摻入氫氣,需要更多試驗性的精神。若需要發展管道輸送氫氣,恐怕需要統籌好各方的利益,做更詳盡的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