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連保:厚重的歷史 鮮活的人物

——談電視劇《偉大的轉折》

電視劇《偉大的轉折》播出後受到了廣泛好評。其嚴謹的構思編排、厚重的歷史氛圍、鮮活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勝的情節,令觀者感到別具特色,回味悠長。《偉大的轉折》的成功為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創作提供了新的啟示,它所具有的文獻性品格和獨特的美學追求,尤為值得稱道。

《偉大的轉折》不是以故事情節取勝,而是以大量鮮為人知但又有據可查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為依據,以大寫意的筆觸去藝術地再現那段歷史的波瀾壯闊,揭示長征精神的博大精深。劇作視點獨特,選材精到,它以湘江失敗切入,以“黎平會議”、“突破烏江”、“遵義會議”、“攻佔婁山關”、“苟壩會議”、“四渡赤水”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為核心線索,通過對紅軍如何衝破強大敵人的圍追堵截、如何展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軍事路線同以李德、博古為代表的錯誤軍事路線的鬥爭、以及國民黨中央軍與地方實力派軍閥之間的勾心鬥角這幾條線的描述,全景式地展示了紅軍在貴州四個多月的轉戰歷程,再現了那場轉折的艱難曲折與歷史風雲的驚心動魄。該劇的創作者遵循了革命歷史題材作品“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在人物定位、重要事件、歷史背景和歷史氛圍嚴格尊重歷史真實的基礎上,對80多年前的那段歷史的因果作了精準的藝術概括,將“遵義會議”的召開和歷史選擇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歷史必然闡釋得淋漓盡致,揭示了以“遵義會議”為起點的中國革命偉大轉折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劇作對那段錯綜複雜的歷史所作的富有激情且富有藝術個性的描述,奠定了作品大氣凝重的氣質,凸顯了作品厚重的歷史質感和史詩性品格,這不僅令觀者感受到了劇作的氣勢恢宏和歷史氛圍的濃烈,給人以藝術美的享受,更讓人感悟到了長征精神的博大精深,給人以無限的遐思和啟迪。

在藝術特徵的追求上,《偉大的轉折》也有許多精心之筆,而最顯著的則是調動一切藝術手段來塑造那個時代的人物形象。我們看到《偉大的轉折》一劇的鏡頭焦點始終是對準人物,深入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徵,展示人物在特定歷史環境中的追求與奮鬥,通過表現人物之心、人物之情、人物之魂來反映那個時代的整體風貌。

在眾多人物中,《偉大的轉折》著力塑造的還是中共第一代領導人的整體形象。這其中,對核心人物毛澤東的塑造刻畫尤為出色。毛澤東是劇中的靈魂人物,人們看這部劇,自然會對飾演毛澤東形象的演員給予特別的關注。可以說,該劇由侯京健飾演的毛澤東這一角色是相當成功的,是得到觀眾高度認可的。當然,有人會拿他在“形似”問題上與其他人作比較,並以此來衡量角色塑造的成敗。我們不排除有人在“形似”上比侯京健更接近角色,但演員的選擇,尤其是影視作品中扮演領袖人物的演員選擇,要本著“形似”與“神似”相結合,且以“神似”為主、氣質更接近於角色的原則。在這一點上,侯京健無疑是勝任的。在《偉大的轉折》之前,他已成功地在幾部影片中飾演過毛澤東這一形象,這一次擔綱主演,他的表演又有新的突破,不僅在形象塑造上更接近審美對象,而且認真研究揣摩角色的精神世界,從外表形態上表現人物的內心,演繹出更接近真實、更具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我們看到,該劇的編導及飾演毛澤東的演員,正是基於對歷史脈絡和人物命運的準確把握,基於對藝術創作中審美的追求,通過人物的舉手投足、鏡頭畫面的設計和歷史氛圍的營造,將毛澤東身處逆境時的堅韌不拔,面對複雜局勢時的大智大勇,還有他與眾不同的謀略智慧和瀟灑浪漫的詩人氣質,都表現得淋漓盡致,既展示了他獨特的個性魅力和高超的領導藝術,又揭示了他在危急關頭力挽狂瀾,帶領紅軍由失敗走向勝利的歷史必然。劇作在展現毛澤東作為政治家和軍事家的膽略、氣魄和雄才大略的同時,還通過對他與周邊一些人物的關係的描述,生動細膩地表現了他普通人的一面,書寫了他的重情重義,戰友情、師生情、夫妻情、還有令人肝腸寸斷的父女情,等等,可謂情真意切,寫出了偉人真實而明澈的內心世界,其藝術感染力引發了觀眾情感的強烈共鳴。

劇作對其他老一代革命家的描寫刻畫也相當成功,其中周恩來的組織才幹、領導藝術和勇於擔責的高尚風格,朱老總的樸實忠厚、胸襟坦蕩和久經沙場的英雄氣概,張聞天、王稼祥等人的革命情懷和敢於堅持己見的精神風貌,都表現得熠熠生輝,令人難忘。還有彭德懷、劉伯承、董振堂、羅炳輝、林彪等一批戰將,也都栩栩如生,相映成輝。可以說《偉大的轉折》一劇中扮演領袖及一些重要人物的演員都基本完成了自己的角色任務,由於他們找準了劇中人在當年長征中的心理軌跡和情感脈絡,他們的表演是跟著角色的感覺走,自然流暢,出神入化,達到了“形神兼備”的美學境界。

《偉大的轉折》一劇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就創作本身而言,調動一切藝術手段來展現當年那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以歷史的真實來塑造領袖的形象,當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