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裡的中國》豆瓣評分8.5,但播放量十分尷尬,觀眾的鍋嗎?

如今的綜藝風格慣常是小清新,諸如《妻子的浪漫旅行》、《女兒的戀愛》、《一路成長》此類的成長、輕快型綜藝層出不窮。綜藝市場已經從之前的“冒險型”綜藝形式逐漸轉變為以

“過日子”為主要表現形式的真人秀。

《故事裡的中國》豆瓣評分8.5,但播放量十分尷尬,觀眾的鍋嗎?

而央視就在這樣的一個市場環境中,做了一次吃螃蟹的節目——《故事裡的中國》。這檔綜藝通過結合“戲劇+影視+綜藝”的綜合表達方式,節目穿插採訪,挖掘故事背後的力量,傳遞“中國故事精神”,配合董卿溫婉大氣的主持風格,說是王牌綜藝簡直不為過,甚至在開播兩季後拿下了與《朗讀者》持平的豆瓣評分8.5分。

《故事裡的中國》豆瓣評分8.5,但播放量十分尷尬,觀眾的鍋嗎?

但是,縱然有口皆碑,這檔綜藝依舊逃不過“冷門”的詛咒,第二期10月20日《故事裡的中國》某網絡平臺播放量僅為149.3萬,播放指數甚至沒有上榜,而同期的綜藝節目《中餐廳》收官之作拿到了759.5萬的播放量,《演員請就位》甚至拿到了7783.8萬播放量,數據對比下來,播放量實在是少得有些可憐。(以上數據截至10月22日下午13點)

這檔集齊了演技派、央視主持花旦、精緻舞美設計的好綜藝,為何會遭遇冷門?其實原因有三。

其一是作為一檔綜藝節目,節目戲劇性不強,話題度不夠

《故事裡的中國》雖然定位是文化節目,但是究其根本,還是一個“節目”,而作為一檔節目,如果節目的戲劇性不夠強,話題度不夠,那麼對於觀眾的吸引力來說,就會很低。

《故事裡的中國》豆瓣評分8.5,但播放量十分尷尬,觀眾的鍋嗎?

《中餐廳》第三季作為一檔綜藝節目,其話題手段就是綜藝節目營銷的典型案例,整個節目下來,黃曉明的話題不斷,甚至連林大廚也順帶火了一把,年輕一代的楊紫、王俊凱更不消說。熱搜上了不少,收官之作播放指數位居榜首,達到了57.08,成功的原因就是節目組抓住了黃曉明自帶的戲劇矛盾點,進行放大,從而產生良好的公共傳播效果。

《故事裡的中國》豆瓣評分8.5,但播放量十分尷尬,觀眾的鍋嗎?

當然,《故事裡的中國》本就是文化節目,營造如“霸道總裁”這樣的話題度是沒有必要的,但是參考同類節目《一本好書》,其網絡播放量就能夠達到531.7萬,原因就在於《一本好書》抓住了觀眾的胃口,在選材上能夠直擊社會痛點,引發共鳴。

其二,《故事裡的中國》宣傳度低,酒香還是怕巷子深的

《故事裡的中國》在重現經典時,其實選用的都是演藝圈內有實力的演員,比如第一期節目的胡歌、劉濤;第二期節目的郭濤、王一楠、杜淳、薛佳凝,這些演員雖然低調,但號召力還是非常高的。

《故事裡的中國》豆瓣評分8.5,但播放量十分尷尬,觀眾的鍋嗎?

兩期節目相比,第一期節目播出之後,被打上了“霓凰郡主與林殊”的轉世相遇,再續前緣的標籤,最終某平臺網絡播放量達到了1655.9萬,而第二期節目播出後呢?除了圍繞在薛佳凝與胡歌之間的陳芝麻爛穀子的戀愛往事,就沒有更加吸睛的標籤。可實際上這期節目想要宣傳,完全可以打出”《平凡的世界》,年輕人不要放棄希望“、”郭濤、王一楠再現父母式愛情“、”杜淳、薛佳凝繼《租個女友回家過年》再度合作“的旗幟來吸引觀眾。

《故事裡的中國》豆瓣評分8.5,但播放量十分尷尬,觀眾的鍋嗎?

其三,節目名字吃了虧,大義主題其實可以更加激情澎湃

《故事裡的中國》這個名字雖然詩情畫意,但是難免會讓人想起《舌尖上的中國》這樣的紀錄片,不免產生肅穆、莊重之感;但實際上,節目並不是傳統式的說教文化節目,而是融入了很多新鮮內核的新型綜藝。

《故事裡的中國》豆瓣評分8.5,但播放量十分尷尬,觀眾的鍋嗎?

名字上吃了虧,節目在展現大義之時,製作還是參差不齊的。第一期節目《永不消逝的電波》可謂是賺足了觀眾的眼淚,而第二期節目選材《平凡的中國》,著眼的是作者路遙的故事,借用採訪結合進故事中不放棄希望這一核心聯繫,原本也應該是高分之作,

但在還原路遙這一代有理想有熱情的長輩時,比起第一期情感化處理稍顯不足。

《故事裡的中國》豆瓣評分8.5,但播放量十分尷尬,觀眾的鍋嗎?


但即使這樣,《故事裡的中國》仍然不失為一檔好節目,冷門並不代表節目不精緻。央視調動資源的能力,還有專業的舞美、舞臺佈景,恰好好處的採訪過程,以及展現演員專業態度的圍讀會,

無一不展現出這檔綜藝節目的實力。

《故事裡的中國》豆瓣評分8.5,但播放量十分尷尬,觀眾的鍋嗎?

作為一檔“戲劇+影視+綜藝”的原創節目,《故事裡的中國》通過戲劇呈現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現實題材文藝作品,並且通過挖掘背後故事、還原當事者的經歷進行解讀,這無疑是文化類節目的成功創新,相信這檔節目必將如《國家寶藏》、《朗讀者》帶給觀眾具有歷史厚重感的震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