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榮:成功的人生不在於擁有一手好牌,而在把壞牌打得可圈可點

人生總會遇到挫折與創傷,有些會自動痊癒,有些會造成心結,有些則像砂入蚌殼,最後凝成美麗的珍珠。

困境使人成長,發揮潛藏的才華,正是因禍得福。

以比喻來說,假設我原是一張白紙,在生命歷程中沾染了一些紊亂的色彩,看起來不成圖案;

但是經常反省使我發現盲點,知道應該如何加以修飾,再繼續向未來進展,最後也能構成一幅多采多姿的畫面。

因此,毋須怨嘆命運,更不必嫉妒別人。

早日自我覺醒,以單純的、開放的心迎向前程,才是正確的人生態度。


1小事即是大事


只要自己在意,小事即是大事。

耶穌說:凡是在小事上忠信的,我必在大事上重用他。

一位禪師說:不管你對什麼多加註意,你的生活都會更加豐富。

傅佩榮:成功的人生不在於擁有一手好牌,而在把壞牌打得可圈可點

由小見大,不僅是宗教家“觀心”之法,也是我們自我要求的原則。

人若立志做大事,可能終身無法如願;若是立志把小事做好,則隨時隨處都有機會。

問題在於“心”是否定得下來。

無數小事積成大事,等到大河決堤時,才發現原來起因只是小小的缺口。

滴水如何可能穿石?正是累積的耐力造成的。

人生不像是長程賽跑嗎?

五臺山下,總有人請教挑擔的樵夫:這一千多階梯子,怎麼走得上去?

樵夫的回答很簡單:

什麼一千多階梯子?我每一次只走一階!

2由不完美見完美

傅佩榮:成功的人生不在於擁有一手好牌,而在把壞牌打得可圈可點

由小見大之外,還要進一步“由不完美見完美”。

世間萬物各有特色,若是定下美醜標準,則麻煩大矣。

換個角度來想,若有敏銳清晰的觀察力,見出平凡之物的特色,那麼缺陷或不完美很快就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欣賞與品味。

所謂“境由心造”,是描寫藝術家創作的過程,又何嘗不是我們可以借鑑的智慧?

這不是主觀上個人的一廂情願,而是客觀上萬物的真實條件所具備的。

凡是存在之物,既然存在就有其存在的理由,就可以成為我們認知、意願及審美的對象。

其前提則是除去世俗的功利之心與美醜標準。

因此,學習“由不完美見完美”,正是滌清塵慮的好辦法。

3主觀對人,客觀對己


接著,與人相處是難度更高的挑戰。

除了認清我與周圍的人之間的適當關係,也要容許這些關係像有生命一般地成長或衰退。

其中自然牽涉到的緣分問題,可暫不考慮,值得注意的是基本態度:

對別人要主觀,對自己要客觀。

所謂對別人“主觀”,是指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把別人當成自己。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正是此一態度的延伸表現。

至於對自己“客觀”,則是要由別人的角度來評估自己的所作所為。

這時不妨嚴厲一些,因為自己若是因而逐漸改善,不是很好的結果嗎?

孔子勸弟子們: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正是責己要嚴、責人要寬的立場。

不必為自己找藉口,要注意找出自己的毛病,這樣與人相處,就更容易而自得了。

人有意識,這是天生的資產,如果善加開發及應用,將可以主宰自己的命運。

因此,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於擁有一手好牌,而在於把一手壞牌打得可圈可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