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青訓教練技術粗糙,能訓練出好苗子嗎?是否應該大量引進,巴西,西,葡等國教練?

看球亮劍


這是個好主意,應該立刻實施,相信新一屆足協已經在著手準備了。

經過25年的徘徊,眼看著隔壁日本的足球水平一騎絕塵把中國足球甩在身後,大家終於認清了,中國足球的問題出在根子上,也就是青訓廢弛。過去將近20年,國內只有魯能足校和根寶基地在正兒八經搞青訓,這就導致目前中國註冊球員只有80000多人,而日本有104萬註冊球員;中國國家隊盡是一批33歲以上的老將,沒有後續的青年才俊能跟上,留洋的也只有武磊一人,而日本有30多位球員在歐洲一級聯賽打主力,日本國足拉出來清一色都是留洋球員。

今年新上任的足協班子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相信馬上就會開始狠抓青訓了。

不過就算是我們要開始大規模搞青訓,也面臨三大問題:

問題一:選材範圍小。

這個問題又分為2個小點:

1、踢球等於荒廢學業,只有少數家庭願意冒險。

  • 雖說咱國家人口基數大,但是大多數家庭不願讓孩子踢球,因為未來沒有保障。

  • 畢竟競技體育淘汰率很高,大部分孩子沒有機會最終成為職業球員,如果讓孩子踢球就等於荒廢了學業,一旦不能以足球為職業那就前途渺茫。
  • 就拿根寶基地舉例,第一批學員52人,中間每年補充幾十人同時淘汰一些,球隊用了8年時間衝超成功,前前後後進出的小球員有400-500人,最終留在東亞隊或轉會到其他球隊踢上中超的球員只有40多人,成材率在10%左右。90%踢球的孩子最終無法以足球為職業,只好另謀出路,這對於普通的中國家庭來說,是巨大的冒險,也只有富裕家庭才可能冒險讓孩子去踢球。

2、孩子踢球的成本高。

  • 一旦決定讓孩子踢球,進專業足校要交一筆“門檻費”,幾萬到十幾萬不等,聽說恆大足校門檻是10萬+;每年的學費和食宿費少則4-5萬,多則10萬;將來孩子想轉為職業球員,還要“孝敬”有決定權的教練幾十萬。據說當年鄭智的家庭就是出了幾十萬才讓鄭智成為職業球員的。而武磊是碰到徐根寶才免去了各種高昂的費用,徐根寶幫武磊認了幹爺爺程十發為其出生活費,這才踢上了球。


  • 粗粗一算,一個有天賦的中國孩子要成為職業球員,估計要花費100萬,絕大多數普通中國家庭無法承受如此高額的費用,因此目前中國踢球的孩子基本出生在中產家庭甚至富裕家庭。
這兩個問題導致中國足球青訓的選材範圍大大縮小,基本只能在富裕家庭的孩子中做選擇。

問題二:選材標準不科學。

  • 咱們國家足球青訓選材的標準也不太科學,只看重孩子的身體條件,而忽視了足球運動的天賦,比如武磊當年就因為身材矮小沒有被江蘇省的足校看中,幸好遇到了慧眼識才的徐根寶。像梅西這樣患有侏儒症的孩子,如果在中國根本沒有機會踢足球。

  • 當然這也是我們青訓教練水平有限導致的,我們的青訓教練可能根本不知道如何科學選材,從而導致大量有天賦的孩子泯然眾人,選出的大多是他們認為達標但天賦一般的孩子。

問題三:青訓水平不高。

  • 即便前2個問題能解決,有大量天賦出色的孩子被選出來,國內青訓教練的水平不高也白搭。目前國內青訓質量最高的魯能足校和根寶基地青訓水平放在世界範圍看也不算很出色,更不要說其他地方的青訓教練了。

這就回到了我們的題目——是否應該大量引進巴西、西班牙、葡萄牙等國青訓教練?
答案是肯定的,必須啊!

我們從日本足球的崛起就能找到答案:

一、日本選擇了符合黃種人身體條件的技術足球路線,我們可以如法炮製。

  • 由於東亞黃種人在身高、對抗性和爆發力方面不如歐美白人和黑人,而在動作速率、技術細膩度方面黃種人更有優勢,因此從1992年起,日本決定效仿巴西足球走技術足球線路。因為巴西足球的特點是強調細膩的腳法和短傳滲透地面配合,不是那麼強調對抗(當然,巴西足球的對抗性並不弱)。


  • 我們和日本是同一個人種,日本已經通過實踐證明正確的方向,我們也可以照搬。

二、日本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提升足球水平,我們也應該如此。

1、請進來。

上個世紀90年代起,日本請著名的技術流教練來日本指教:荷蘭人奧夫特、巴西“白貝利”濟科、法國“巫師”特魯西埃,同時J聯賽俱樂部也請來不少巴西主教練和青訓教練;

當然日本不光是請技術流教練來指導球隊,同時請他們培養日本本土教練;到了2004年,日本本土教練開始冒頭,時至今日從國家隊到J聯賽,成熟的本土教練成為日本足球的主流。

2、走出去。

  • 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送大量的青少年優秀苗子送往巴西訓練打磨技術,到之後不斷送出在J聯賽冒出來的青年才俊去歐洲聯賽打磨;同時走出去的還有大批日本青年教練到巴西學習。

  • 鄰國日本的成功之路,我們應該效仿,請大量巴西、西班牙、葡萄牙乃至日本的青訓教練來為我們青訓選材把關,來訓練我們的年輕球員;同時我們也可以將年輕教練送到巴西、西班牙、葡萄牙學習,培養我們優秀的本土教練。


所以,大量引進足球強國的青訓教練為我們青訓選材把關、培養年輕球員勢在必行,相信我們新一屆足協已經在著手實施了。當然在此之前,還得先解決青訓選材範圍小的問題,不然這些高水平外教來了,也很難選出足球天賦高的好苗苗。


Byron體育


在這秋高氣爽的天氣,很高興給大家分享我對這個問題看法,在這裡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那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關於這個問題。

支持引進外國青訓教練 將那些搞足球就是為了錢的教練趕出足球圈 讓那些認真負責 技術好 有奉獻精神的 一心為了中國足球的好教練進入到青訓工作中去 就像海南瓊州女足教練那樣 為了中國足球事業甘於奉獻自己的一切的 而不是那些整天撥著小算盤 利用手中的權力謀私利 全然不顧國家 企業和球員的利益 眼睛就盯著自己那一畝三分地的敗類。

在下面優質內容我為大家分享,首先我分享下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和快樂,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上個世紀90年代的日本,也像現在中國一樣,請了很多外籍教練,但是到現在青訓體系裡已經很少看見外籍教練的身影。相反日本還向外輸出了好多青訓教練。

截止2017年,日本各級教練總註冊人數超過8萬人。中國持證教練的總人數僅為3千名(水平差異就另說了)。中國人口是日本的10倍還多,持證教練卻差不多是日本的1/20。

在以上我的精彩的分享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我的真實想法與觀點,同時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於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解答,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與看法,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走進這話題。

我在這裡,發自內心真誠的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擁有身體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最後歡迎大家關於這個問題暢所欲言,有喜歡我的記得關注下哦,每天為大家分享與解答我的想法與見解哦。



毛叔侃足球


中國足球的問題根源除了足球人口太少,青訓教練人數少且水平低下也是一大原因。而引進外籍教練並不是培養青少年人才的根本政策。

上個世紀90年代的日本,也像現在中國一樣,請了很多外籍教練,但是到現在青訓體系裡已經很少看見外籍教練的身影。相反日本還向外輸出了好多青訓教練。

截止2017年,日本各級教練總註冊人數超過8萬人。中國持證教練的總人數僅為3千名(水平差異就另說了)。中國人口是日本的10倍還多,持證教練卻差不多是日本的1/20。

而且日本還有嚴格的教練員的培訓體系和考核體系,從中央高級別的講師到地方各級別講師,每年都會有深入到地方和校園培訓工作,教練員要想保證目前的級別,或者晉升更高級別,就必須接受再培訓。對於D/C級教練員即基層教練員是一年一訓,並有嚴格的考核標準保證其專業水平。

而在中國,教練員培訓體系鬆散,基本上參加培訓班就能拿證,很多教練根本不具備青少年的足球培訓的知識和能力。

另外,中國目前不管是聯賽還是青訓學校,充斥著無數高價聘請的外籍教練,有些還持有虛假資格證書,魚龍混雜。

因此,引進外籍教練有一定作用,但不過杯水車薪,全國幾萬所學校你能請多少外籍教練?紮紮實實,認真做好青訓工作,建立嚴格的教練員培訓和考核制度才是培養出中國足球好苗子的根本。


晚江燈火


為了中國足球的發展足協做了各種嘗試,聘請外籍教練,歸化球員。但我認為青訓是唯一的途徑。唯有青訓才能讓中國足球有長遠的發展。

但是僅僅聘請外籍教練團隊是不夠的。首先我們的基礎設施跟不上,很多孩子沒有地方去踢球。應該加大球場設施建設,現有的球場應該適當對外開放。當大多數人可以真正接觸到足球才會去關注足球。很多有天賦的孩子連接觸足球的機會都沒有。

現在一些足球學校的費用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得起的,所以國家足協應該有自己的青訓場所和選拔機制,讓更多的孩子有機會去愛上並參與到足球訓練中。

外籍教練團隊必不可少,畢竟中國足球現在的水平還很低,所以需要學習國外的足球技術,戰術配合以及系統的培訓課程。

足球運動員的思想教育也很重要。現在的足球運動員沒有輸贏的榮辱感,沒有為國出戰的愛國情懷。甚至沒有團結拼搏的體育精神。足球僅僅只是收入很高的工作而已。這樣的運動員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績的。





不運動的體育愛好者


支持引進外國青訓教練 將那些搞足球就是為了錢的教練趕出足球圈 讓那些認真負責 技術好 有奉獻精神的 一心為了中國足球的好教練進入到青訓工作中去 就像海南瓊州女足教練那樣 為了中國足球事業甘於奉獻自己的一切的 而不是那些整天撥著小算盤 利用手中的權力謀私利 全然不顧國家 企業和球員的利益 眼睛就盯著自己那一畝三分地的敗類


yucheng5225


應該小學6歲至13應由懂足球的專業老師教課訓練比賽。日本20多年前數萬名兒童自費到巴西學習足球,回國後多數人現在在小學,中學,大學從事足球的教師的工作,並且立志要將日本足球用最短的時間超過巴西足球,前些日子,日本國奧隊在不是全主力的情況下戰勝了巴西國奧隊,邁出了20多年志向的第一步。小個子玩足球給中國人大個子上了一課。


用戶2282638988490


不得不說,青訓一直是中國足球的最大詬病。沒有源源不斷的足球人才向俱樂部和國家隊輸送,青訓體系也還在試錯的階段,不夠成熟。


但是題主說的引進青訓比較成熟國家的教練,這個可行但是並不長遠。其實我覺得更應該把國內的年輕教練送到青訓體系成熟的國家,學習和深造他們的體系理念,再拿回來用。


想一想引進國外的教練,他們培養出了好的青訓苗子,但是他們走之後這些體系和理念是否會留下,或者是否會傳授給國內的教練?


青訓是足球的根基,根基也只有自己去打造磨合,成熟再利用。



中國足球的發展問題是單靠青訓解決不了的,引進外援教練當然是個不錯的選擇,至少多一份不同的足球文化交流,讓孩子們從小接觸不同國家有教練是有好處的。但我覺得更加重要的是中國的家長們應該更慷慨地支持那些真正熱愛足球的孩子們去踢球。現在令人尷尬的是,到了小升初階段後,整個球隊竟然出現斷崖式人數減少,組織一場比賽都人數難齊,著實讓人痛心不已。






足球少年邱子騫


我們中國人太聰明,可是有的時候聰明的沒有放到真正的地方,大量引進外籍青訓教練,只能是被層層扒皮到沒有真正的、有水平、有經驗的外籍青訓教練員,到我們最需要的地方來。最經濟、最便捷、最實效的是,首先足協的掌門人是真正熱愛足球且勇於革新者,打破目前教練員、裁判員的考核、培訓、培養體系。以青訓教練員的培訓為基礎,以裁判員公平公正的裁決為條件,再佐助以原足球水平高的省市學校為試點,重點深入加強其足球氛圍,經過五年十年之後,再以點帶面,全面普及……


勝之不我


中國足球還得自已解決,關鍵是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現在的足球學校學費動則幾十萬,讓很多有天賦的孩子只能望球聲嘆,使中國足球變成了富人運動。國內教練或許比世界名帥差,但是,只要勤肯教學是可以起到啟盟效果的,比如大連東北路小學。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