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明朝奇葩皇帝之一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氣節的一個王朝,自始至終以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來維護自己的統治。其中明朝的奇葩皇帝也比較多,例如乞丐皇帝朱元璋,木匠皇帝朱由校等等。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明朝最不靠譜的皇帝朱厚照。

朱厚照是明孝宗朱佑樘的嫡長子,朱佑樘 在明朝歷史上也算得上一位好皇帝,也是一個難得的痴情種,所以他的後宮之中,就只有朱厚照的母親張皇后一位妻子,朱佑樘在位期間,勵精圖治,讓明朝進入了中興, 史稱"弘治中興"。所以朱厚照從小就被給予了厚望,而朱厚照年幼時並不貪玩,他兩歲便被立為太子,而且他天資聰明,善於學習,可最終卻因為識人不清而誤了終身,朱厚照還是太子的時候,身邊有以劉瑾為首的八名太監侍奉,稱為"八黨",後又號作"八虎"。

他在位十六年,一生中大多數時刻都在不務正業,將自己老爹辛苦一生的江山擱置在一邊,導致各地起義軍四起,連他的兄弟都起兵討伐他,但是此人彷彿受到上天眷顧一樣,他沒等他去收拾他的兄弟,他的兄弟就被御史抓住了,他氣得讓御史放了叛軍,親自掛帥,重新抓住自己的兄弟。在位的十六年間,他認了127個義子,但是卻沒能生下一個親生兒子。在他31歲去世的時候,只能無奈的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堂弟。

說起來朱厚照這個皇帝雖然喜歡玩兒,但還是非常有政治天賦的,腦子非常好使,而且特別親民。只可惜被自己玩兒死了。他微服私訪的時候,為了體驗漁民的生活,親自到江上打魚。最後由於捕的魚太多,不小心掉進了水裡,就此落下了病根,不治身亡。他連一個後代都沒有留下,年紀輕輕就這麼走了,真的是太悲催了。

當然,如果翻開史料,會發現很多端倪,比如朱厚照在位期間,除了寧王叛亂外,民間起義次數是歷代最少,民眾的生活質量最高,可以說在民間是一代明君,而朱厚照從小聰明絕頂,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像史書中的昏庸不堪,頂多恃寵而驕而已。

而所謂的黑點之一劉瑾,絕不是史書中記載的排斥異己,弄得天下民不聊生,他頂著東林黨人的壓力銳意改革,《明史列傳》記載“廷臣奏瑾所變法,吏部二十四事,戶部三十餘事,兵部十八事,工部十三事,詔悉釐正如舊制。”這說明,劉瑾的變法並非小打小鬧的改動,而是涉及六部中的四部,包括人事、民事、軍事方面共85項措施。儒生們自然不會對改革效果做出正面的評價,甚至對改革措施及成效如何,史料也基本不載。我們只能從一些其他的資料才能有所瞭解。

劉瑾設立內廠鉗制東西廠的權力,把“八虎”中的七虎都得罪了,不容於同行;他設立“罰米例”,對失職官吏以罰米為單位的俸祿為手段,打擊官員失職和貪汙腐敗,卻把官僚系統都得罪了;他降低賦稅,減輕農民負擔,卻把地主階級得罪了;在邊防方面,他“設文職大臣總制三達,鎮、巡以下皆受節制”,這又得罪了武將。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身為太監的他,卻禁止太監干政,限制宦官權力。他的親信,全是內閣學士焦芳、劉宇、曹元,尚書畢亨、朱恩等,並無一個宦官,這為他的倒臺埋下禍根。太監張永利用平叛獻俘之機,向武宗揭露了劉瑾的罪狀,揭發了劉瑾的十七條大罪。劉瑾所尊重的首輔李東陽從中煽風點火,結果明武宗最終動了殺心。最終凌遲而死,可以說劉瑾的改革都是照顧貧民打擊士紳的被文官噴的“惡政”。

而且正德死亡也是疑點之一,明武宗朱厚照15歲登基,31歲駕崩,就因為他在船上釣魚,不小心掉進水裡了,從那以後,原本身體強壯的朱厚照就變成了病秧子,後來竟然口吐鮮血,癱倒在地。

早知道正德親征蒙古,蒙古小王子十幾年不敢再南下打草谷,整個明朝正德都是第一位在正面戰場,以騎兵與蒙古交鋒取勝的將領,而且蒙古小王子絕不是草包,是從十幾位繼承者中殺出來的,文韜武略皆驚人,而且文官記錄朱厚照“斬敵數人”,一個尚武且身體強健的皇帝,掉進水裡之後怎麼會變成這樣呢?這裡面肯定有文章,有人說他是受寒,有人說他被女色掏空了身子,也有人說他是死於江彬的謀殺,因為在之前就有人發現江彬要謀反的跡象,但其死因成謎,史家也沒有定論。

但據說正德落水後想換御醫,被文官首腦楊廷和連續拒絕多次,最終身亡,而正德落水正是在凌遲劉瑾後的幾年。

而同樣死於落水的皇帝有天啟皇帝朱由校,著名的“木工皇帝”,早知道古代做木工的都是重力氣活,沒有一幅強壯身體連門檻都摸不著,而且宮內集結了天下最好的醫生,卻讓兩代皇帝死於落水受寒,很是奇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