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被列強打了72年,為何還能堅持到1912年?

菩薩我想對你說


自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到1912年,這最後清王朝統治時期,也就是列強帝國主義侵華時期。這就是題主說的72年。

嚴格意義上說,雖然在這段時期,中國人民飽受列強帝國主義的各種炮火和各種掠奪,簽訂割地賠款等條約也成了李鴻章的主要業務。但從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晚清王朝還能延續半個多世紀,不是沒有原因的。

第一個原因就是,資本主義列強只想打開中國的市場,好和中國貿易往來。第一次鴉片戰爭和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就是如此。要求中國開放五口通商口岸等關口。至於後面為什麼會有八國聯軍侵華和中日甲午戰爭、中俄矛盾等一系列問題,是因為列強在中國的滲透中出現了問題,自然經濟的抵抗。還有那時候的中國人的排外,看洋鬼子們這些老毛子挺不爽。當然這其中也有民族仇恨存在。老毛子們在中國的為所欲為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反抗,典型的案例就是曾國藩處理的“天津教案”,那時候的洋人在中國無惡不作,又有政治特權,可以說非常猖狂。排外的代表團體更是有義和團,號稱“扶清滅洋”。奈何清王朝扶不起!只是在後來的戰爭和喪權辱國的條約中,這些老毛子們發現,清政府好說話,也腐敗無能。慈禧太后的“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清軍更是連戰連敗!最後竟然連小日本都打不過!才逐漸刺激著他們的野心,想瓜分中國,典型的例子就是那副表現列強帝國主義野心的《時局圖》



人的野心就像是荒野裡的野草,一旦得到絲毫的養分就會瘋長!

從原先的強盜行為到現在的想侵吞別人家產的惡霸行為!這是野心的逐漸滋長的結果!至於為什麼洋鬼子都跑到紫荊城坐了坐皇帝的寶座,仍然沒有把清王朝的政權滅亡的原因!

這就不得不說第二個原因了!

在英美等國家的歷史中,他們並沒有處死國王或者皇帝的傳統,整個歐洲歷史,處死的國王或者皇帝一共只有三位,英國的查理一世,法國的路易十六,還有被蘇俄政府處死的俄羅斯帝國皇帝!這些皇帝都是在統治階級性質和社會性質交替的時候被處死的。相反他們還比較尊敬國王和皇帝,例如英國的國王就是他們的信仰。因此,當英美等列強攻破北京和紫荊城的時候,並沒有繼續把慈禧和皇帝揪出來,而是通過簽訂條約的形式來謀取在華利益。這對慈禧他們來說是不能想象的,中國的歷代王朝中首都被攻破,就是江山易主,但對於英美等國家來說顯然不是,所以慈禧就開心地說出了那句“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跪舔英美!

既然滿清王朝的皇帝和統治者沒有被一網打盡,滿清王朝就暫時苟延殘喘吧!

中日甲午戰爭後,想瓜分中國的企圖還沒有得到大施展,就鬧出了義和團活動,導致了八國聯軍侵華。通過這次行動英美認識到了中國人的反抗很激烈,中國人民是不可被征服的,外國人去統治一個人口眾多,地大物博的中國顯然不成,那就只有讓他們自己去統治自己了。

所以以英美為代表的列強帝國主義國家就開始扶持清政府,好讓清政府做他們在中國的代理人!只要不把清政府推翻,還能保證自己的統治,清王朝的統治者也樂見。因此中國才只是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而沒有像印度那般成為全殖民地。

第三個原因是清政府竭盡所能的自救行動。

除了列強侵略,那時候國內真正能威脅到清王朝統治的是太平天國起義和義和團,可惜的是以洪秀全為首的四大天王在起義尚有一點成果的時候就坐享其成,還大鬧內訌,而清政府更出了曾國藩、左中棠、李鴻章等中興之臣,硬生生把太平天國耗死了!而義和團更是沒有認清滿清政府腐敗無能的本質,被慈禧賣了後徹底敗亡!這是清政府鎮壓人民起義的成功!勉強又多活了些日子!而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等一系列活動又重新帶給了正在黑暗中掙扎的中國人一份微弱的希望。直到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洋務運動的破產,還有1908年的《欽定憲法大綱》中的欺騙性!才真正讓國人對這個王朝徹底失望!

清王朝滅亡中……

一旦失望,必然要另尋救國之路。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人士組建瞭如同盟會、興中會等革命團體,爆發了廣州起義和武昌起義等起義運動。而當時的清政府與人民的矛盾更是再次得到激發,1911年夏天,湘、鄂、粵、川等省爆發保路運動。武昌起義後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份宣佈脫離滿清王朝統治,這就是辛亥革命。革命才形成了一個雛形!之後的南北和談,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逼迫滿清末代皇帝溥儀退位,至此滿清王朝在中國的歷史上畫上了句號。之後雖然有兩三次復辟,但終歸是曇花一現,成不了氣候!

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王朝的興衰和社會的進步和變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這也是為什麼滿清王朝覆滅後,封建等級思想,封建陋習仍然存在的原因。直到今天,隨著社會的進步,這些東西才逐漸消亡在歷史的長河中!


青魚小賢


我在這裡不妨打個比方。

我們把清朝比作一個大的家族,清統治者比作族長。人民群眾比作大家族的成員,而列強當仁不讓就是強盜。

正常邏輯,強盜闖進這個家族,其主要目的就是搶劫財物。當然,強盜嘛,看到女人也不會以君子自居,行盡卑鄙之事。看到這個家族有好的地盤也會強佔去,方便自己再來時歇歇腳.打打尖什麼的。但決不輕易毀滅這個家族,因為還得為以後再來留有餘地。

這個家族的族長偏偏又是個不學無術,卻又精於吃喝嫖賭之人。但又是個慫包軟蛋,眼睜睜地看著強盜搶劫財產,侮辱家人不敢抵抗。只是哀求強盜給自己多少留一點。至於地盤,反正有的是,給就給一點,保命要緊。

而這個家族的成實在難以忍受族長的所作所為,只好奮起反抗推翻老大,然後選出有德之人帶領大家奮發圖強,振興家族,把強盜趕出家園,讓強盜再無可乘之機。

不知本人這一比方是否確當,希望大家多留言指正,謝謝!


車工00


因為近代時期除了俄國和日本,英法等列強並不是出於掠奪中國國土或者是徹底滅亡中國為目的,英法等列強重視工商業,他們的目標是在中國獲得更多的經濟特權,從而方便傾銷商品以及投資,獲得港口導水權,你也可以理解為片面最惠國待遇。


再就是獲得領事裁判權,因為中國的法律還沒有近代化,很多方面存在空白,未能同列強制定的法律體系接軌,所以列強僑民犯法需要用他們本國的法律來審判。雖然領事裁判權也不代表列強僑民可以不遵守中國法律,但是然並卵,因為弱國無外交。

對於英美等列強來說,由於中國國土龐大,吞併中國並改造十分困難。因為英美和俄日一樣都是強盜,但是英美好歹還講究盜亦有道,知道改造殖民地使其文明化,並且培養殖民地的本土精英,讓殖民地更好的為本土服務。但是中國龐大的國土使其無法支付征服以及改造的成本,但是這又是一塊巨大的市場,所以英美等國只是把中國作為其傾銷商品的市場,而租界等殖民據點不過是其傾銷商品以及培養扶植利益代言人的橋頭堡。

但是俄國和日本則不一樣,這兩個國家都是赤裸裸的強盜,尤其是俄國,骨子裡都是強盜劣等的基因,直到今天還有著一大堆令人作嘔的強盜行徑。而且歷史上,俄國和日本也是對中國傷害最深的國家。


清朝時期,俄國就利用清政府的孱弱以及不懂近代外交規則侵佔了中國大量的國土
,尤其是中國喪失外東北的領土後。比如《中俄璦琿條約》以及《中俄勘分東北界約》,恩格斯曾經如此評價俄國強盜:俄國通過這兩個條約獲得了相當於法國和德國國土面積總和的土地,以及一條和多瑙河一樣長的河流。而且,俄國還積極策劃分裂中國,甚至不惜赤膊上陣,把外蒙古從中國肢解了出去。而且俄國一直到蘇聯時代還妄圖把新疆從中國肢解出去,只不過中國政府看的緊,俄國的目的沒有達到。

而且,俄國還有一個黃俄羅斯計劃,妄圖吞併中國北方國土。
可以說俄國佬的野心是昭然若揭,而且俄國至今也不承認其對中國的侵略行徑。

另一個就是日本,日本自明治維新後從一個落後的東亞農業國蛻變為一個近代的工業國家,並把侵略定為主要國策。因為明治說過,日本要開拓萬里之波濤,布國威於四方。所以甲午戰爭日本從中國攫取了遼東半島、臺灣以及澎湖列島,最後三國干涉還遼之後日本歸還了遼東半島。
庚子國變之後,俄國賴在東北不走,雖然日俄戰爭粉碎了俄國獨吞東北的野心,但是日本獲得了滿洲南部的一應經濟特權。

只不過,日俄戰爭是清政府引進外部勢力平衡俄國的結果,因為如果不如此,俄國可能就會在東北實現黃俄羅斯計劃。這也是清政府無奈的選擇,因為弱國無外交。

所以,我很納悶,哪來的那麼多的黃俄孝子和野生精日。

同時,日俄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洋人也不會坐視不理,因為如果任由這兩個強盜為所欲為,勢必要影響其他列強的在華利益。所以,清政府再弱也只能忍痛割肉,以列強的在華利益作為制衡,維持主權獨立。
其結果就是主權受損,因為不得不承認列強在華的經濟特權以及領事裁判權,但是好處是不喪失主權,保證中國獨立。想要廢除列強的在華特權,只能進行全面的近代化改革來自強,最後這一歷史重任由新中國造成了。



20世紀末中國相繼收回香港和澳門的主權,則是標誌了中國徹底洗刷了列強給中國留下的殖民印記,也是中國富強的標誌。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從1840年起,清朝緊閉的大門在外國列強的堅船利炮慢慢地被打開,讓外國人看見了一個東方國家的真實面貌。而作為東方大地主人的清朝,並沒有因西方勢力的滲透而亡國,反倒苟延殘喘幾十年,直到了1912年的辛亥革命才推翻了清朝。

清朝的生命力可以說是相當強了,對外經歷好幾次外國侵略,對內農民起義弄的是轟轟烈烈,一個太平天國運動席捲大半個中國,雖說這都是對清朝是傷筋動骨的事情,但清朝還是還是扛住了這一次次的風波。


清朝能夠堅持,分內外因,內因是封建統治者為了拯救江河日下的政權,一直在努力採取措施改變,像洋務運動,維新變法,這都是當時有識之士為了改變國家局勢的一些嘗試,只是這時的清朝已經積重難返,它採取的一些措施只能治治皮外傷,爛到骨髓的東西已經無力改變,結果當然也是不盡人意。



而外國侵略者也不想讓清朝這麼快就亡國了,為什麼呢?因為清朝能夠很好地代表他們的利益,外國侵略者只要一與清朝作戰,即使清朝作戰勝利了,也會簽訂有利於侵略者的條約對於清朝這樣的表現,侵略者自然是極力維護清朝統治,而清朝也逐漸地淪為了列強的狗腿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洋人的朝廷”,清朝到後面也真是為外國列強服務了。

清朝能夠存在下去有一定的歷史條件,在種種歷史條件之下,清朝苟延殘喘了七十二年,到了1911年的辛亥革命時,清朝根基才逐漸瓦解。


歷史百家爭鳴


1840年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英國通過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從1840年到1911年,晚清一共存在了71年,著名的歷史學家唐德剛先生有一本書就叫《晚清七十年》。


問題是有問題的,清政府何時被西方列強打了70年啊。在晚清的最後七十年間,清政府和列強進行了兩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它衝突。

西方列強都是資本主義國家,它們同清政府發生戰爭的目的在於打開中國的市場,從而為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原料產地和銷售市場。後來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加入了列強之列,通過甲午中日戰爭打敗了清政府。通過《馬關條約》,日本從中國獲得了更大的割地、賠款和通商口岸。唯一例外的是俄國,俄國是一個落後的資本主義國家,通過一系列條約侵佔了我國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自《辛丑條約》簽訂之後,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國家統治中國的工具,成為洋人的朝廷。

清朝的滅亡完全是自掘墳墓。慈禧太后親自扼殺了戊戌變法,而後又效仿戊戌變法實行清末新政。因此,清政府是變革也滅亡,不變革還是滅亡。


歷史軍魂


準確來說,列強的入侵併不是導致大清滅亡的主要因素。通常來講,一個王朝的滅亡往往都是由內外因素所致,以前朝大明為例,它滅亡的最主要因素是朝廷政治腐敗,地方民不聊生,最終接二連三的農民起義將大明拉下了歷史舞臺,關外的滿人勢力在這當中只是充當“幫兇”的作用。

而大清也是如此,整個清末72年,雖然經歷了列強多次的入侵,但對於他們的政權統治的影響卻並不大。

晚清72年,列強的一致訴求

自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到1912清朝滅亡為止。大清在72年期間先後經歷了四次影響較大的列強侵華戰爭:兩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這四次侵華戰爭都是以清政府戰敗收場,並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而這些條約當中所見最多的便是賠款和開通商口岸,賠款名為賠付戰爭所花軍費,實為敲詐勒索。而開通商口岸則是最根本的目的:打開中國龐大的市場,以滿足本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所以我們不難發現,列強的每一次侵華戰爭都是適可而止,如兩次鴉片戰爭,他們並沒有滅亡中國的想法,當然他們也知道不具備這個能力去統治一個擁有幾千年歷史文化的龐大民族。而“殖民”這種新型的侵略方式顯然更符合他們資本主義的發展需求,即一個穩定而龐大的市場。

於是乎,即使大清國內爆發聲勢浩大的太平天國運動時,英法列強的態度也反應出了他們的訴求。比如,當太平軍佔據優勢時,他們有考慮過支持太平軍推翻清政府,但是在之後他們發現太平軍的種種做法顯然不符合他們的利益,而大清政府則不同,如若能夠維護自身的封建統治,列強的一些諸如賠款、割地、開通商口岸的要求,他們完全可以接受。所以列強最終選擇了大清,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列強的入侵非但沒有加速大清的滅亡,反而起到了延長大清統治時間的作用。



再來看看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這兩次戰爭較前兩次鴉片戰爭的影響還要更大,因為他們對於市場的需求又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當然,這兩次戰爭都有過滅亡大清的想法,其實就當時局勢來看,無論是日軍還是八國聯軍,推翻清政府的能力還是綽綽有餘的,但最終為何沒有付諸行動呢?

首先,即使他們推翻了大清政府,但是短時間內並沒有辦法完全統治大清,而這段時間大清境內必定是戰火紛飛,反抗四起。在這種局勢之下經濟無法發展,列強所需要的穩定市場也無從談起。再者,列強在華的勢力和利益本來就存在著紛爭,如《馬關條約》時,日本方面要求清政府割讓遼東半島,但最終受到俄、法、德三國的干涉而為果。以及八國聯軍侵華時,曾有人提出就此滅亡大清,但遭到了美國的反對。

因此,這便可以反應出,列強們一直在維護本國在華的利益,而這個利益的前提便是大清政府的穩定並且能夠聽命於他們,而非抱著滅亡大清的目的進行入侵。

結語:

大清之所以能在列強的入侵當中挺過72年,一方面是由於列強們的訴求不在推翻大清政府,另一方面則是大清政府所表現出軟弱、妥協的態度讓列強感到滿意。總而言之,清政府在這當中完全成為了列強統治中華的代理人,而列強顯然不會無緣無故的推翻這一代理人。


舊時樓臺月,堅持原創,歡迎關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舊時樓臺月


清朝在1840年遭到了西方列強的入侵,被敲開了大門,此後英國、法國、日本、沙俄等國家或輪番或群毆地對清朝進行了攻擊,清朝割地賠款,屢屢戰敗,但是它卻挺了72年,直到1912年才正式宣告滅亡,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列強並不希望清朝滅亡,因為清朝滅亡後,他們無法和一個混亂的中國做貿易,彼時的列強已經進入了帝國主義擴張階段,他們的首要目標是爭奪市場,而不是相隔萬里之遙的土地。

如果有一個比清朝好一點的替代品,他們是願意扶植他的,曾經迅速崛起的太平天國一度被納入他們的扶植名單,但是太平天國的態度比清朝強硬很多,比如1854年英國大使給楊秀清寫信要求通商,楊秀清回信說:四海之內皆兄弟,通商可以,鴉片先停了。太平天國的強硬已經影響到列強的在華利益了。

而且,還有一點就是,太平天國的“拜上帝教”在列強那裡看起來是對正統基督教的褻瀆,他們一開始對拜上帝教有好感,還想著幫助洪秀全糾正“錯誤”,人剛去就被洪秀全趕走了,洪說這幫洋人是異端。列強能接受洪秀全把自己說成是耶穌的兄弟,上帝的兒子嗎?他們想了想,這個太平天國還不如清朝,於是就派出了洋槍隊和清朝一起打太平天國。

到了後來,列強也沒找到能替代清朝的勢力,所以他們把希望寄託到了在清朝內部尋找“開明人士”上,光緒一度是他們中意的目標,所以,在慈禧打算廢掉光緒改立溥儁的時候,他們出來反對。戊戌變法失敗,清朝走向保守、任用義和團時,他們發起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又把清朝打回來了。他們對頑固派首領慈禧的觀感一直不好,光緒被囚禁後,他們一度對年輕的皇帝弟弟載灃很感興趣。

清朝倒是“能屈能伸”,一次次地在戰敗之後割地賠款,這種軟弱讓列強覺得沒有推翻清朝的必要,也緩和了雙方之間的矛盾,割地賠款實際上成了清朝延緩自己壽命的一種手段。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那是後的清朝應該被稱為“清政府”,列強承認清政府的地位,他們即使不停地割地,但也被列強承認,因為列強在某種程度上把清政府當成自己在中國的代理人。


東方曉1954214


不請自來

一部72年的晚清史,血淚斑斑,多少中國人含恨而終,又有多少中國人在列強的鐵蹄之下淪為了半殖民地中的無家遊民。

不過,我們需要正是這段歷史。在這段屈辱不堪的歷史當中,也有那麼點光亮,指引著中華民族前進。用歷史課本里的話來講,這段時間是先進的中國人反侵略求民主的歷程。陳旭麓先生稱此為“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無論如何,1840年的中國,自願的也好,被迫的也罷,中國確實是在第一次鴉片戰爭的過程當中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歷程。中國傳統的自然經濟隨著洋紗洋布的湧入,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瓦解。同時,先進的中國人林則徐、魏源開眼看世界,翻譯《各國律例》《四洲志》,魏源編寫《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儘管在這段時間裡,清政府在政治層面上並沒有做出太大的改變,但是此時間中國的外交也開始逐漸放棄了宗藩關係,試圖以西方的眼光去辦外交。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伴隨著列強的侵略勢力逐步深入,中國與外界的交往逐漸頻繁。中國近代化的腳步也加快了。洋務運動的“自強”“求富”運動,創辦了一系列的近代軍用、民用工業,同時創立了近代化的三支水師。受到洋務運動的刺激,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也在六七十年代誕生。在有了如此經濟基礎之後,出現了王韜、鄭觀應等早期維新派思想家。這些都無一例外的說明了晚清社會並未停滯不前,他也在內外交困中做出他所能夠接受的改變。

甲午戰爭,對中國人的影響最為巨大。堂堂天朝居然被蕞爾日本打垮。同時,由於《馬關條約》的刺激,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面對著如此局勢,光緒帝開始維新變法。只不過,戊戌變法因為步子邁的太大,不為慈禧等人所接受。這場運動以失敗告終,但卻留下了新式軍隊,這為日後北洋武人統治中國埋下了伏筆。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這場戰爭雖是列強強加於中國身上,但是起因卻是由於中西文化信仰的衝突。在這場衝突當中,民間的義和團被中西剿殺,最終連最頑固的上層都不得不接受西化的主張。

清政府隨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新政與“預備立憲”,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只不過,這些動作最終是沒能趕上世界的潮流,且攝政王載灃剛愎自用、慶親王奕劻貪汙腐敗,成為了壓死清政府的最後一根稻草。

以上,簡述了高中人教版歷史教材當中的部分敘述。這72年,清政府也並非是一味的捱打,也做了一定的改變。可以說,在民國初期的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現象,皆在晚清時期,便已有了影子。


月曉YB


前期感謝曾國藩,後期感謝李鴻章,不然大清在1860前就亡了。嚴格地說是安徽132萬淮軍,多保大清江山40年。淮軍消滅捻軍,安徽農民的內戰,使大清王朝多延續了近40年。


邊走邊言


第一各國列強都是為搶東西。第二,各國也互相制約,不能讓一國獨大。第三,中國的體量巨大,不是那麼輕易能被佔領的。第四,中華民族當時雖然在沉睡,但骨子裡的不屈不撓精神還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