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綠色新名片!濟寧推進國際溼地城市創建

十一假期,微山湖國家溼地公園吸引大批遊客前來領略這隱身城市之中的生態美景。自啟動國際溼地城市創建工作以來,濟寧以改善人民生活環境、提升公眾福祉為基本出發點,堅持保護優先、科學修復、城鄉一體,加強溼地建設,發揮溼地的多種功能和多重效益,實行溼地面積總量管控,嚴格溼地用途監管,增強溼地生態功能,維護溼地生物多樣性,全面提升溼地保護與修復水平,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質,溼地保護質量不斷提高。截至目前,全市溼地面積約228萬畝,共有南四湖國際重要溼地1處,國家級溼地公園6處,省級溼地公園18處。其中微山湖溼地公園被評為“中國10大魅力溼地”之一。

明確6項重點任務

創溼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濟寧日前召開創建國際溼地城市工作推進會議,會上印發《濟寧市創建國際溼地城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印發濟寧市創建國際溼地城市工作責任分工的通知》(濟創溼辦字〔2019〕2號),進一步明確了市創建國際溼地城市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市直有關部門和縣市區工作責任,確保各項工作按照時間節點扎實推進。

打造綠色新名片!濟寧推進國際溼地城市創建

國際溼地城市是由國際溼地公約組織評估認證,是在城市溼地生態保護與修復方面規格高、分量重、含金量足的一張“國際名片”,創建國際溼地城市是濟寧市委、市政府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

自2018年10月份啟動國際溼地城市創建工作以來,濟寧市創溼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濟寧市出臺《關於創建國際溼地城市的實施意見》(濟政字〔2019〕35號),成立市創建國際溼地城市工作領導小組,確定城市溼地生態建設、重要溼地建設、小微溼地建設、溼地生態產業體系建設、溼地生態文化體系建設、溼地管理體系建設等六項重點任務。依託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院為濟寧市創建工作的重要技術支撐單位,對濟寧市溼地現狀開展前期調研、摸底,《國際溼地城市推薦書》已填報完成並提交至國家林草局。

目前,濟寧共有南四湖國際重要溼地1處,國家級溼地公園6處,省級溼地公園18處,溼地面積約228萬畝,溼地率達13.62%,溼地保護率達77 %以上。

到2021年完成

溼地保護修復20萬畝

溼地,被稱為“地球之腎”,溼地環境、水環境的改善也是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基礎。對溼地環境,無論是保護意識還是保護措施,都需要加強。

“溼地管理是一項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綜合工作,需多部門的協調合作才能完成。”濟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濟寧市專門印發《濟寧市創建國際溼地城市工作責任分工》,明確市直有關部門單位及縣區職責分工,規定完成時限,將一部分保護成效指標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考核體系。由市創建國際溼地城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制訂工作方案、編制保護規劃、組織溼地執法、編制申報材料等工作,協調各級政府部門和有關單位,共同參與創建工作。

打造綠色新名片!濟寧推進國際溼地城市創建

為做好溼地保護工作,全市將以創建國際溼地城市為契機,加強溼地建設,發揮溼地的多種功能和多重效益,提升城市品質;維護溼地生態功能和作用的可持續性,將全市溼地納入保護範圍,重點加強城區及環城生態溼地、重要溼地、小微溼地等保護修復,每年完成溼地修復10萬畝以上,形成“點線面體”相互融合、協同推進的創建格局;發揮政府在規劃、政策、協調、監管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參與溼地保護與修復的積極性,協同推進國際溼地城市共建共享。

在全市實行溼地面積總量管控,爭取到2021年完成溼地保護修復面積20萬畝,新建或完善小微溼地120處;南四湖國際重要溼地和南四湖自然保護區得到科學有效保護,35處市級以上溼地公園全面完成功能區劃、勘界立碑工作;嚴格監管溼地用途,增強溼地生態功能,維護溼地生物多樣性,全面提升溼地保護與修復水平。

成立保護管理組織機構

確保溼地保護率80%以上

申報國際溼地城市,有一整套嚴苛的標準,如行政區域內溼地率在10%以上,溼地保護率不低於50%,僅這兩個剛性指標,就讓許多城市望而卻步。

打造綠色新名片!濟寧推進國際溼地城市創建

素有“運河之都”之稱的濟寧有穿過城區的運河,境內河流縱橫,湖泊密佈,也是山東省溼地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之一,擁有南四湖國際重要溼地1處,溼地類型省級自然保護區1處,市級以上溼地公園35處,其中微山湖國家溼地公園還是“中國10大魅力溼地”之一。這些溼地作為一個環境載體,把水體、溼地生物、溼地景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對城市生態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打造綠色新名片!濟寧推進國際溼地城市創建

“優越的溼地資源,是濟寧積極申報國際溼地城市的資本和底氣,國際溼地城市嚴格的認證提名標準,是濟寧溼地生態保護和整個城市向國際化邁進的目標。”濟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說。

針對溼地保護,濟寧成立濟寧市溼地保護協調領導小組,要求溼地面積超過6%的縣區,都要成立相應的溼地管理機構,建立系統完善、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和政府主導、多元投入、公眾參與、部門協作的政策機制,基本形成制度完善、支撐有力、主體明確、公眾參與的溼地保護新機制。

領導小組要求各縣區對近年來溼地被侵佔情況進行認真排查,加強退耕、退池,還湖、還林、還溼,有效增加溼地面積,採取溼地植被重建、汙染控制、清理淤泥、生態補水、增殖放流等措施,逐步改善溼地生態環境;採取自然保護區、溼地公園、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等保護形式,改善和提升全市自然保護區和溼地公園基礎設施,使全市溼地面積保持穩定增長,溼地率達15%以上,溼地保護率80%以上。

美的不僅是風景

宣傳教育不可或缺

碧波盪漾的湖面,翩然靈動的候鳥,清香怡人的蘆葦蕩,碧綠蔥蘢的林蔭……在溼地,風景固然重要,宣傳教育亦不可缺。

“在對現有溼地生態系統進行嚴格保護的基礎上,濟寧開展溼地科普宣教工作,這也是溼地保護最急切、最需要、最基礎的第一道工序。”據濟寧市創建國際溼地城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提升市民生態保護意識,積極鼓勵完善濟寧市溼地保護志願服務隊伍,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和溼地保護科普宣教活動。

如今,全市各處溼地公園分別立足自身優勢和特點,在溼地保護宣傳科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遊客接待中心闢出場地建設了溼地宣教中心。例如,高新區蓼河溼地公園設置了寓教於樂的濟寧市森林與溼地生態科普館;金鄉金水湖和曲阜孔子湖國家溼地公園建設有高標準現代化溼地科普宣教館;微山湖國家溼地公園建立微山湖溼地科學研究院,利用動植物標本、模型和現代化科普宣教片等展示了溼地文化。

在重要時間和節假點,策劃組織相關活動,動員全市市民共同參與創建國際溼地城市。引導志願者成立觀鳥協會等社會組織,開展生態環境專題調研等多種形式的志願服務活動,在普及知識、宣傳保護自然資源的同時,提升市民的生態文明意識。

“在規定時間裡完成15項國際溼地城市認證提名指標,豈止是任重道遠,更須眾志成城。”濟寧市創建國際溼地城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建設國際溼地城市,全市上下步履鏗鏘,從未懈怠。對摘獲國際溼地這塊金字招牌,濟寧市志在必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