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服騎射,趙國強勢崛起!趙武靈王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趙武靈王,嬴姓趙氏,名雍,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國王,十五歲登基,是戰國時期趙國第六代君王。剛即位之初,國力不強,時常受中原大國欺侮,林胡、樓煩等遊牧民族也不時騷擾,鄰境較小的中山國都時不時的過來挑釁一下。

他登基之後先是輕輕鬆鬆就化解了秦、魏、齊、韓、楚五國“會葬”的危險,之後在內政上任命趙豹為國相,同時設置博聞師和過錯監督官,專門負責他的言行舉止,為贏得民心,他還規定凡是八十歲以上的品德高尚老人,朝廷每個月都送禮物,來激發官員的忠誠。

諸侯國國君都愛慕虛榮,紛紛稱王,但是趙雍甘願做“君”,因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的。

趙雍擁有政治家的夢想、改革家的魄力、戰略家的眼光,他決定要在趙國進行一場空前的改革。

胡服騎射,趙國強勢崛起!趙武靈王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趙武靈王向北發展並不是心甘情願,而是為情勢所迫,因為趙國如果不向北方發展,就會遭受秦國的威脅,趙雍剛繼位時的趙國很弱小,即使是趙魏韓三國合在一起也就是勉強抗秦的局面。

公元前317年,趙國聯合韓、魏一起攻打秦國,結果秦國大敗三國聯軍,一口氣殺了趙國8萬有生力量。第二年,秦國再次出兵,一鼓作氣攻取趙國的中都和西陽。公元前313年,秦國再次發動戰爭攻打趙國,趙國再次大敗,秦國一舉攻陷趙國藺城,俘虜趙國大將趙莊。

面對這麼強悍的秦國,趙武靈王如果再不進行改革,調整戰略,必將會被秦國所滅!

而這戰略調整的第一步就是解決橫在家門口的心腹之患中山國,公元前309年趙武靈王來到九門,修築野臺,作為瞭望中山國的觀臺。

中山國的軍隊主要有健壯的戰馬和彪悍的騎兵組成,他們的戰馬是北方特產的高頭大馬,力量大,奔馳迅速,騎兵頭戴皮帽,上身穿緊身短衣,下身穿瘦削的褲子,他們也穿鎧甲,但是很輕,不累人也不累馬。

他們的武器是弓箭,每當偷襲時,無數騎兵一隊一隊的衝向敵方戰陣,馬蹄踏地,聲如雷響,氣勢駭人,令對方無法還擊的是他們並部衝入敵陣,而是騎在飛快的馬上射箭。

所到之處,飛箭密佈,還沒碰面敵人就已經死傷七七八八,最後他們會騎著戰馬衝向敵陣,而對方已經無還手之力,能逃的被戰馬撞傷,不能逃的被戰馬踏成肉泥。

胡服騎射,趙國強勢崛起!趙武靈王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儘管中山國的勝利都是小規模的,出動軍隊也只是小規模戰役,但他們的作戰思想是很大的威脅,因為中原軍隊根本不懂這種打法,當然可以用盾牌保護自己,並且用戰車反擊,但是盾牌和戰車都是笨重的東西,運轉不靈活,中山國的軍隊利用速度和靈活優勢,飛箭密如蝗蟲的撲過來,誰也擋不住。

鑑於敵人的優勢,趙武靈王決定取長補短,著手開展一場改革,他要求士兵穿便於騎馬射箭的胡裝,訓練軍隊鱔魚騎馬射箭,一場胡服騎射的改革拉開了序幕。

經過幾年的變革,趙國訓練出了專門對付北兵的軍隊,軍事實力大大提升,而恰巧此時的中山國國君特別喜愛中原文化,從民間提拔了七十多個書呆子讓他們教育百姓,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開始慢慢放棄了他們擅長的騎射。

同時,趙武靈王還派出五大使者結交周邊諸侯國,打消了其他諸侯國橫加干預他侵犯中山國的企圖。

經過幾年的精心準備,趙武靈王終於有底氣對付這心腹大患,這一年是公元前305年,趙國征討大軍分三路,趙袑、許鈞、公子章分別率領右、左、中軍,除了中央大軍外,牛剪和趙希調動代郡騎兵,指揮戰車,浩浩蕩蕩開動,大軍於曲陽會師,一鼓作氣攻陷中山國丹丘、華陽等要塞。

中山國學到中原文化知識皮毛,而同時又丟失了自己本有的優勢,不堪一擊,緊接著鄗城、石邑、封龍、東垣相繼失陷,公園前304年出軍榆中地區,北上攻取黃河上游一帶,並設置了九原郡和雲中郡。

此時,趙國已經和秦國接壤了。

公元前303年,趙武靈王發動第二波戰爭,一直打到燕國邊境,如此一來,此次攻佔的土地就能與雲中、九原連城一片,趙國北方的勢力空前增強!

胡服騎射,趙國強勢崛起!趙武靈王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戰國時期趙國形勢

然而,中山國還沒有徹底消滅,趙武靈王又產生了一個驚天計劃,那就是利用秦魏交戰時機,繞道九原,偷越沙漠荒原,穿越戒備鬆懈的義渠部落,南襲秦都咸陽,幹掉他的指揮中心,然後聯合各國瓜分秦地!

好一個瘋狂的計劃!

但是秦國太強大了,趙武靈王最終還是沒有敢貿然出軍,但是他想先到秦國實地查探一番。

原來,趙武靈王不僅想看秦國的地形地勢,更想看看秦昭襄王這個人,他認為,只要看到了秦昭襄王就能瞭解他,一旦瞭解他就能想出對付秦國的辦法。

後來秦昭襄王發現那個風度非凡的人是趙武靈王后,很是驚恐!趙武靈王喬裝趙國使者的隨從入秦,但秦昭襄王發現他有一種偉岸的像國君的風度,秦昭襄王很是奇怪,但又不好意思問出口,直到對方離開了秦境才有人來報說,其實那位隨從就是趙武靈王,秦昭襄王聽了後驚恐不已,同時又捶足頓胸,恨自己沒有將他扣在秦國。

從秦國回來,趙武靈王順道巡視新佔領的土地,由代郡向西,在西河遇上樓煩王,樓煩王很識相,主動歸附趙國。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96年,趙武靈王向中山國發動第三次戰爭,在歷時十一年的打擊下,中山國終於承受不住,歸附趙國。

趙國的心腹之患中山國終於徹底成為歷史,隔斷趙國東西交通的太行山終於被打通,趙國南北東西領土連成一體,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脈一樣,趙國的地緣形勢立時大為改善,困擾趙國的地理因素終於獲得全面解決,趙國對北部邊陲之地的管理也變得容易而有效了,至此,趙國終成為北方草原的霸主。

經過趙武靈王對內對外的整體改造,對趙國國家性格的重新塑造,趙國一躍成為當時的超級強國,與秦國共同成為戰國後期爭霸戰的主角。

趙武靈王說“聖人觀鄉而順宜,因事而制禮,所以力其民而厚其國也。”

商鞅也說“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

趙武靈王說“聖人果可以利其國,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禮”

商鞅說“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由此可見,趙武靈王與商鞅之間有著某種相似。

同時不可否認的是,趙武靈王確實是一位擁有軍事謀略的君主。他的戰爭宗旨是要打就打滅國戰,或者至少要打的對方元氣大傷,幾十年也恢復不了才行。

此時不免有個想法,假如趙武靈王能多活十幾年,等到趙奢廉頗成長起來,然後把縱橫家蘇秦納為己用,一舉弄掉秦國也未必不可,就像後來的秦昭襄王和蘇秦玩死齊國一樣。

胡服騎射,趙國強勢崛起!趙武靈王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