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屬崑山市,顧炎武的故鄉,光聽名字就令人嚮往的古鎮

雖然自小長在北方,但對於江南水鄉古鎮卻卻格外的喜愛,也許是那古樸的石板路、粉牆黛瓦、飛簷翹角的建築,亦或小橋流水般的柔情,無不吸引著我前去。自從在南方工作生活後也曾走過不少古鎮,但唯獨這個古鎮更讓我著迷,它就是千燈古鎮,有著江南水鄉古鎮的清麗婉約與古樸寧靜。

隸屬崑山市,顧炎武的故鄉,光聽名字就令人嚮往的古鎮

千燈古鎮位於江蘇省崑山市,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傳言是古時第1000座烽火臺在此建立,後來才改名叫做千燈。這裡是愛國學者顧炎武的故鄉,又是崑曲的發源地,民風淳樸,文化底蘊深厚。

隸屬崑山市,顧炎武的故鄉,光聽名字就令人嚮往的古鎮
隸屬崑山市,顧炎武的故鄉,光聽名字就令人嚮往的古鎮

明末清初著名愛國學者顧炎武就誕生於此。因此此地有顧炎武的故居,故居佔地60畝,建築面積5450平方米。朝東落西,為五進古香古色的明清建築。自東而西依次為水牆門、門廳、清廳(轎廳)、明廳(正廳、楠木廳)、住宅樓,北側有背弄連接灶房、讀書樓和後花園。

隸屬崑山市,顧炎武的故鄉,光聽名字就令人嚮往的古鎮

鎮北餘氏典當,為明末清初徽商的老宅,當時算鎮上的大戶,五進徽派建築很氣派,屋內擺放著紅木傢俱,門上有精美的雕花。徽派建築所共有的灰瓦白牆和高大的門樓,門樓牆壁有精緻的雕花,屋頂的雕花更為精緻美麗,整個建築裡有一套貫通的水系,再加上綠樹成蔭讓你有種置身仙境感。

隸屬崑山市,顧炎武的故鄉,光聽名字就令人嚮往的古鎮

千燈古鎮有一個著名的景點“三橋邀月”,分別是三個時期不同的橋。東邊的方涇浜橋為明代特色;中間橫跨的三孔石拱橋為恆升橋,為清代特色;西岸一座小巧玲瓏的木橋是黿渡涇橋,為宋代特色。

隸屬崑山市,顧炎武的故鄉,光聽名字就令人嚮往的古鎮

崑曲就被譽為“百戲之祖”,作為崑山腔的重要創始人之一,元末明初著名的戲曲家顧堅就是千燈古鎮人氏,至今這裡還保留著顧堅故居和紀念館。

隸屬崑山市,顧炎武的故鄉,光聽名字就令人嚮往的古鎮

延福禪寺和秦峰塔都始建於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後代屢毀屢修,高七層的秦峰塔是古鎮的地標,老遠地在古鎮入口就能看到,可惜出於保護的需要不能登塔。寺廟的玉佛殿中還可以看到“世界第一臥佛”,這尊來自緬甸的玉佛長8.9米,鑲嵌有1500多顆紅寶石、藍寶石和翡翠。

隸屬崑山市,顧炎武的故鄉,光聽名字就令人嚮往的古鎮

漫步在千燈古鎮裡,腳下有一條長達1500多米的石板街。這條小街始建於南宋,南北貫穿古鎮,算起來已經有將近1000年的歷史了,是目前為止江蘇省內最長,而且保存最完整的一條石板街。石板街,南北貫穿古鎮,並連接各支路,呈蜈蚣形。全長1.5公里,主幹街道長800米,由2072塊長條形花崗岩鋪設而成。石板下面設有既寬又深的下水道,與古鎮各處的河埠、河灘相連通。因此,即使下滂沱大雨,石板街上從不積水,轉晴即幹。

傍水而居,搖櫓為生,因水而興。一橋又一橋橫跨,一枝又一枝楊柳拂盪,一聲又一聲吆喝唱響,歲月靜靜流淌,似乎不留痕跡,唯有鑿自南宋的青石板路承接起一代又一代或沉重或輕快,或憂慮或欣喜的腳步。

隸屬崑山市,顧炎武的故鄉,光聽名字就令人嚮往的古鎮

如果這篇文章讓您閱讀愉快,別忘了點贊、收藏、轉發哦,關注作者瞭解更多古建風景,感謝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