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寒門出貴子”變得越來越難,985、211中的農村學生佔比越來越低,是這樣嗎?

撿來的八哥


我覺得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我真的是不喜歡那種什麼,寒門難出貴子的說法。。不要把自己不努力,歸結到自己出身不好上。畢竟我們很多人身邊都有這麼兩種人:

一種是家庭不好,結果自己成為富一代的;一種是城市出身,父母給掙下了家底,結果自己一事無成,反而過得挺一般的,甚至反而敗家。

至於說到學習這方面,其實是同樣的道理。

我不僅不贊成寒門難出貴子的說法,我反而覺得現在農村學生進入重點大學的比例比以前高了呢。

以我們村子為例來說,我們村有1000多口人,二十年前村裡只出過兩個專科生(我哥和我鄰居);十幾年前只出過一個本科生,還是普通的二本;八年前出了我們村的第一個985,考進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近幾年我們村子裡又出了幾個985和211,甚至還考上了一個清華呢,雖然有大學擴招的原因之一,但是總體數量比以往多了很多。

以我們所在的縣城高中為例,也是同樣的道理。我記得我上學的那三年,作為一個重點高中,上985、211的比例也就不到5%,3-4年才能出一個清華或者北大,學校每年的目標就是今年能出一個清北就好了,結果我們那年連個上覆旦的都沒有。。但是近幾年的升學質量高了很多呢,上211的比例已經有15-20%,每年基本上都會有1個清華、1個北大,今年甚至考上了2個清華、2個北大呢,剩下的復旦、浙大等其他名校的人數也比以前要多呢。

清華大學據說2018年農村學生的比例是18%,而2019年這個數據還漲到了19.8%呢,所以這個比例降低的來源是什麼呢?

同樣的還有這幾年特別出名的毛坦中學。

毛坦中學出名,不僅僅因為每年高考的陣仗和參加高考的人數之多,被稱為中國最大的高中,還因為上這個學校的孩子基本都是農村出身的、打工者的孩子。以前人們總說毛坦中學是高考加工廠,只注重考上人員的數量,而質量很一般。但是這幾年毛坦中學考上211高校的數量比以前也有了大幅的提升呢。

2019年,理科最高分為701,位列安徽省第5,其中600分以上146人,本科達線人數11000人,其中理科一本上線率為95.5%,文科上線率為68.4%。

甚至人們現在都想讓毛坦中學和衡水中學PK了呢。

英雄不問出處。所以不要因為自己的出身不好,就把失敗歸咎到這裡。什麼寒門難出貴子啊,只要你肯努力,什麼都可以打破。


煮酒論高考


我以親生經歷來探討這個問題。

我出生於1993年,家在川東的一個小村莊,2012年考上了廣東高校華南理工大學。高中上的是縣裡面的公辦高中,年級有2000多人,當時的成績在年級50名左右。我那一屆上了本科的大概有將近800人,現實就是,有1000多人沒有升學。

再說說初中,我的初中是在當地的一所鄉村中學唸的。當時畢業班有兩個,大概100人,而我剛上初中的時候,我們年級有3個班,慢慢地家庭條件好的都去了縣裡讀初中,畢業時成績在年級10名左右,而我的中考成績在後來的高中班裡什麼都不是。後來才知道我們這100多人上高中的還不足40人。仍記得,上高中那年,正是汶川地震2008年。

這就是當時農村的升學率,和小學、初中同學聚會的時候,發現上個大學的一百多人裡僅有為數不多的幾個人。

再說說感想,為什麼寒門難出貴子?我從一個村、到了我們縣、再到了廣州這樣一個一線城市上學,我發現,我與同齡的人差距非常大。我上大學之前從來沒有出去旅遊過,無論是小學還是中學,甚至高中,父母一直在外務工。我所缺失的家庭教育,還有經濟巨大差異下的學校教育,都是很難逾越的鴻溝。可以想象,寒門的子女想要走出一條路,需要經歷多少的波折。

難道我們就放棄讀書這條路了嗎?當然不是。

有這樣一個事實,我們的社會階級正在不斷的固化,相較於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甚至是拆二代而言,我這裡只是說作為絕大多數的普通人。讀書或許不能改變我們的階級,但至少可以讓我們向平均的生活水平靠近。

說說我父親,父親10歲的時候,爺爺奶奶都去世了。父親唸完小學,家裡沒錢就沒有上初中,當年10塊錢的學費都負擔不起了。父親成績很好,班級裡基本上都是第一,聽親戚講,父親小的時候吃飯都在腿上寫寫畫畫。

輟學後,父親拜師做了泥瓦匠,索性也趕上了房地產蓬勃發展的紅利,家裡由最初的泥土房,變成了青磚平房,再到後面兩層樓的大房子。父親吃了很多苦,做一行的時間長了,建築行業灰塵重,烙下了病根—矽肺,手上的老繭針都扎不進去。工地上居住環境也很糟糕,父母才40多,已經是滿頭白髮了。

雖然父母長年都在外務工,但是父親非常重視我的學習。他常常對我講,一定要上大學,畢業後有一個體面的工作,我不求你能有多大出息,但一定不能像我。後來,我也爭氣,從鄉村小學再到中學,然後去縣裡念高中,高中之後來到廣州唸了一所985高校,畢業後也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即使到今天,我不覺得我的命運、我的階級有了多大的改變,但終究是不一樣了。兒時的好多玩伴,沒有上大學的,早早的出去工作,有的去跑線路、有的做了木工、有的做了廚師、有的做了司機。我不認為和他們有多大的不一樣,但是我有了比他們更多選擇的機會。

階級的跨越,一定是幾代人的努力。我父親努力過了,將來我也會努力,也許奇蹟就在我的下一代發生了,而這個奇蹟就是國家的高考帶來的。也許我們國家的教育存在很多問題,但未來一定會變得更好!

一個國家可以允許各種不平等,但唯獨教育不能,我們的教育一定要公平,我相信,這也是我高考之後,這些年國家的教育不斷變革努力的方向。國家教育是無數人想要通過讀書改變命運、努力向上的通道,不容馬虎。

我相信,我們國家的教育會越做越好,寒門也會有越來越多的貴子。

看見有這麼多人點贊、評論、一起探討,真的很開心,思考後行動就可以改變我們的世界。願我們所有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想要的生活!



書痴舊夢


確實是這樣,陪著女兒剛剛經歷過浙江新高考,所以還有點體會。從高校錄取政策來看,c9等頂尖高校基本都繞開了高考錄取這一途徑,基本都從三一走了,比如復旦浙江三一招250幾個,高考錄取名額只放了幾個,具體數字記不清了,但是絕對不會超過6個,還是小語種,不得轉專業的。而三一需要參加大學自己舉辦的考試,考試內容在高考之上,涉及競賽內容,如果沒有在外面學過基本沒戲。女兒所在高中浙江省排名第一第二,幾乎大部分孩子都在外面上這種提高輔導,針對競賽,自招,三一,一般費用2萬一期,一年春季,秋季,寒假,暑假4期,光這個費用就8萬。剩下那些孩子都是學校重點培養對象,學校有大神級老師額外給上課,專門針對五大學科競賽。不要和我說誰誰誰什麼也不上,上了清北復交,我是一點也不信的,女兒學校今年清北60幾個,沒有一個不上競賽,自招的。除開這種頂尖高校其他985,211,拼高考成績,而今年浙江高考數學最後30幾分是數競題,沒在外面接觸過數競,出了考場就只剩眼淚。浙江1分300多排名,30分就是9000多排名。浙江32萬考生,排名至少5,6千才能進985等,211再靠後點。所以真心覺得寒門再難出貴子,新高考下的頂尖高校全是“超短裙”。


白開水82


我們這兒地處福建閩南農村,農村人也就是寒門吧,我兒子小學的時候一班35人,今年高考的時候,兩個考了985,復旦和電子科大,兩個考了211,西南交大和福州大學,別再說寒門難出貴子,縱然有良好的環境和天賦,也需要努力。



阮四烏籃郎


除非國家政策傾斜,給農村強制劃撥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額,否則憑成績肯定是越來越少,城市裡競爭已經白熱化,幼升小,小升初,中考一道道門檻,一次次篩選,除非非常聰明的農村孩子,否則這不符合物競天擇的規律啊。就拿陝西省來講,西安的五大名校和五大系的學校包攬了省內大多數985,211。除了漢中龍崗外,其他地市考上985的鳳毛麟角,這還是這兩年的情況,過去兩年西安開放戶籍後一年級學生人數翻翻。每年陝西30萬新生兒,過去兩年西安一年級新生人數20萬。農村小學人都快沒有了。我的孩子今年剛剛經歷了小升初面試,也是本市最後一次面試。4000多報考的人裡錄取600個,第一次月考,孩子語文比全年級最高分低5分,年級排7,80名,數學扣了6分,年級排200多名。英語考了85分,排到3,400名,他們學校初中最後只有200多人可以考入本校高中。這樣激烈的競爭,即便是聰明的孩子,不靠家長在外出資開小灶也很難進入最好的高中。我們家每年學費2萬,之前課外補習語數每年各一萬,這次考試後馬上加上英語,每年再多一萬。孩子住校,每天早上6點多早自習到晚上10點。週末兩天上五門課,每門2小時。加上學校佈置的作業。即便這樣,也就是個這樣的成績。總有比你更努力,更聰明,家長更拼的比你更努力。其實我們對孩子的期望就是以後考個985,比如西安交大,西工大就行。現在看都是奢望,農村的孩子如果不靠政策傾斜加分能考上,真的不科學啊


茫然慨既往


寒門難出貴子,雖然沒有具體的數據支撐,但是從近幾年的感受來說,真的是感覺到寒門貴子越來越難了。

講幾個身邊的事,也許比單純的分析更有說服力。

先說老李自己吧。老李是80後(額,叫老李是感覺親切,老李還不太老)。小學初中是在自己村裡讀的。那時候雖然不流行補課,但是有些門路的家庭會把孩子送到縣城或者城市裡讀書。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收入微薄,另外他們也沒有這方面意識。所以老李就在村子裡一直讀到初中畢業。還算爭氣,以剛好壓線的成績考上了縣一中。我們這個地方是石家莊下屬的一個縣城,農村的優秀生源都被河北正定中學和辛集中學搶走了,留在縣城的都是這兩所學校選拔完的學生。老李有個發小,小學時跟老李成績差不多,初中家裡把他安排到了縣城的中學讀書,中考過後他順利考入正定中學(不瞭解正定中學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一下,百年名校)。這是老李第一次與同齡人產生較大的差距。老李高中剛入學時是班裡倒數第10名,我們班有80人,縣城的中學班容量特別大。老李畢業時的成績是班裡第2名。高中和小學初中不一樣,已經經過一次篩選了。要在和你水平相當的同齡人中佔據靠前的位置,需要付出很多努力。老李最終高考成績是剛壓著一本線,而我的那個發小比我高了整整60分。老李最終考入了一所師範大學,而我的發小也順利進入了南開大學。

從老李的經歷中來看有下列啟示:寒門學子想要實現階層跨越,讀書是最可靠的途徑,但是這條路也不好走。農村落後地區的孩子要想和城市中的孩子競爭,首先得有一個相對聰明的腦子(其實這一條就會把大部分孩子PASS掉),要不然第一步你都邁不出去。我們村當年只有2個人考到縣一中。其次你還要有一顆上進心,還要有良好的自制力,只有這樣你才有可能走出去。結合老李的例子來看,即使這三方面都具備了,可能我們最終的發展還是不如家庭條件好的孩子。但是我們努力了,我們盡我們最大的能力能得到的結果就是能在一二線城市立足了,而有的孩子就出生在這裡。

不光農村有寒門,城市裡也有寒門。07年老李在北京做課外輔導,輔導一個孩子,四惠地鐵站下車倒兩趟公交車才到學生家裡。孩子的媽媽有病不能上班,孩子的爸爸是公交公司員工,每個月幾千塊收入。那時候北京的補課費還沒有漲起來,大概一小時一兩百的樣子。這孩子讀高三他父母每星期給他補課的費用大概是1000元,也就是一個月4000元左右。父親的工資也大概是這個數,一家人還要生活。最令你感到絕望的是你已經盡你所能給孩子創造條件來學習了,而孩子卻不是學習的材料。這孩子就是這樣,資質平平,最終只考了一個三本大學。同時期,我在國貿附近的一所輔導機構給另一個孩子上課,這個孩子在機構上全託,他3個月的學費是20萬。有錢人的玩法是什麼?我花10倍的錢,哪怕我的孩子只比你的孩子高一分,我也覺得值。

從這個孩子的身上,我們得到什麼啟示呢?這句話說起來不厚道,但是還是講一下吧,希望有類似情況的家庭可以有所感悟。一個資質平庸的孩子出生在寒門,基本上已經註定與名校無緣了。這時候家長不妨改變培養策略,給孩子學一門養家餬口的手藝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不要到最後,錢也花出去了,大學也沒考上或者考上個特別次的大學。資質平庸的孩子出生在豪門,家裡大概率是能把他送入大學的,即使最後學無所成,大不了回去繼承家業。

最後講講老李現在的生活狀況。二線城市一套房,有房貸,兩個孩子,父母沒有退休金。生於上世紀80年代的老李,拼盡全力把一家子從農村帶到城市,關於孩子教育老李也面臨著非常實際的問題。這學期幼兒園讓報課外班,老李只給孩子報了一個班,心想著孩子還小,報太多學不過來,可實際上還不是因為經濟緊張?報太多學不過來,報2個總能學過來吧,為什麼只報一個?老大每個月的託費、老二每個月的奶粉錢、一家子的生活費、房貸,這些加起來已經不是小數目了,只能在孩子教育上理性消費了。講到這裡你可能會同情老李,不過可能有的人更值得同情。30年過去了,回看我的小學初中同學,他們沒考上高中,他們的孩子還在村子裡讀書,他們的孩子要重複老李走過的路而且還不一定能成功。而我的孩子至少在省會城市的重點學區有學位了。

30年過去了,好像情況並沒有好轉,甚至更加嚴重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從孃胎裡就開始了,有錢人家從胎教開始抓起了,沒錢的懷了孕還得上班。


鯉魚躍龍門是小概率事件,當你們村子裡的鯉魚都越過龍門之後,剩下的魚他們怎麼辦?

寒門還能出貴子嗎?

我是物理老師老李,感謝您的閱讀和關注。


物理老師老李


寒門出貴子本來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同樣的智商,如果出生在有錢人家,那麼考上名牌大學的機會非常大,而出生的農村窮苦家庭考上名牌大學確是很難得的事情。

這個情況不是現代,而是中華五千年都是這樣,古代能考秀才,中狀元的人,基本上都是二代,家裡都是大地主。普通人家吃都吃不飽,哪有時間讀書?哪有錢讀書?

咱小學學的范進中舉,范進可是一個有錢人,他胃不好,專吃軟飯,老丈人是縣裡養豬場廠長,結果他他他吃豬肉,比咱日子過得都好,現在一斤豬肉三四十,所以范進才能安心的考學,考了n年,終於考中了舉人。這要是一般人家,你能好幾年啥活不幹專門去考研,高考,你老爹非氣死不可,但是富人有錢人就可以,富人有錢人不缺錢,吧,不缺時間。

寒門沒錢沒時間

我從小也是農村長大的,農村學生一放學,大部分時間都在幹農活,而城裡的孩子卻在補習功課。同樣的智商,咱農村人一天學習6個小時,人家學習12個小時,這日積月累下倆,肯定是城裡人成績好啊,就這咱沒還沒考慮學校實力,師資情況。

農村中小學,能有一個正規本科就不錯了,而省會大城市的重點中小學,都是清華北大的博士。這差距多大啊。

從幼兒園,小學,中學,這個寒門學子就輸在起跑線上。其實咱們寒門學子不是隻輸在起跑線上,而是人家二代們直接就生在了重點線上。

真正的二代們,老爹隨便已安排,就是重點大學,比如潘石屹給哈佛大學娟了1500萬美元,人家孩子就順利進入了哈佛大學,國內的重點大學(尤其清華北大)每年接受大量的捐款,大學也是投桃報李。不會白白捐款的。

即使同樣考上了北大清華,農村和城裡的孩子也是差距巨大,先不論成績如何,都是清華大學畢業,人家北京的孩子,老爹已經準備了兩套房子,價格兩千萬,而農村考上的卻一無所有,別說兩套房子了,就是一套房子,也夠奮鬥一輩子了。

所以寒門天生就不和二代們比,出了貴子又能怎麼樣呢?其他各個重點大學都一樣,農村孩子一無所有,成立孩子自帶房子。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啊。

現在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各類自強博雅,特招,自招,保送,綜合評價等一套下來,高考裸分能考上清華北大的不足10%,而這10%裡面還絕大部分都是城裡人。這樣農村考上清華北大幾乎都是新聞了。所以國家後來就出臺政策,專門各個重點大學都有農村專項,國家專項,專門照顧農村學子,尤其是貧困縣的學子。

寒門難出貴子,前年不變的真理。幸虧國家出政策,否則以後的清華北大,不但是寒門考不上,絕大多數普通城裡人也考不上,只能淪為權貴們的學校。

怎麼辦?努力吧,一個家族的發達也不是靠一代人能完成的。至少三代以上。

農村人考大學難,在大城市混也難啊,不要咬牙拼一下吧。

老鐵們,你覺得我說的怎麼樣呢?


高校專業那些事


我贊同這種觀點。來看看以下兩個現象:

1.中考升學率

農村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學率與城市初中相比,相去甚遠,我所處的小縣城農村初中升學率低得離譜。今年參加我縣中考監考工作,每場考試都有5-10人考場睡覺或半睡半玩,多年參加中考、會考、高考監考工作,對考場睡覺情況司空見慣,不足為奇。但是好奇心驅使,我關注了一下這幾個學生所在的學校,發現基本上是來自農村中學。多個農村中學的老師表示,農村初中一個班五六十個學生,只有四五個同學在聽課。這樣,農村初中升入高中的學生自然很少,能夠考入“985”、“211”的農村學生那就是鳳毛麟角。



2.小區和農村的對比

近年來隨著“先富起來”的農民湧入城市,住進小區,而城市中的“貧民”卻很少住進小區,用小區和農村對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儘管沒有確切的調查數據,但是通過觀察很容易發現,小區就讀重點大學的學生明顯多於農村。

為什麼“寒門出貴子”越來越難,985、211農村學生佔比越來越低?

1.農村教育觀念落後,教育意識淡薄。

2.農村的學習氛圍較差。

3.農民見識少,目光不夠長遠。

4.農民經濟條件較差,對孩子教育投入太少。

5.農村教育環境不如城市。

在農村,大批孩子初中一畢業就加入了打工大軍,為家庭分擔經濟壓力,這甚至是不少家長的期望。

儘管部分農村並非如此,但是以上代表了農村普遍現象,並且在一段時間內這種現象難以改變。


雪裡紅


為什麼難,我是從農村考出來的,以農村高中為例,3+3六門課,沒有一個老師是本科畢業,好不容易遇到一位好老師,不是因為待遇問題被逼走,就是因為調去重點班,最後換來一個十分一般的老師。我高二,數學老師請假兩個月,沒有老師替課,只能是被放養了兩個月,最後老師回來,只能撿簡單的講,一點都不敢深入講,因為時間不夠。那年我的數學一落千丈。如果只這一門課如此也就算了,其餘的也大同小異,那個考學的艱難有誰能懂呢。不說了,提起來都是淚。


x熊貓燒香x


30多年前,我村裡小學畢業,二個畢業班只有4人考上初中,其他的,要麼復讀,要麼直接種地了,我上初中,12個村只有二個班,全校共6個班。初中畢業一個人上了中專,縣重點高中2人,二類加三類高中不到10人。後來我高二參加高考,到保定上了四年大學,回到了省城工作。我父母沒上過學,也不知道怎麼培養,客觀的說,我能上大學離開農村,純屬命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