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群眾”對地鐵從業人員的六大誤解


“吃瓜群眾”對地鐵從業人員的六大誤解


在外人眼裡,地鐵公司到底有多神秘?或者說對地鐵員工工作到底是有多少了解?裡裡外外,眾說紛紜。

在我奶奶的眼裡裡,在地鐵公司上班就是長年累月都在地底下,不見天日,恍若隔世。所以,奶奶常擔心我陰氣過重,我每逢回鄉,準逃不掉要吃一大頓牛肉,說是能補陽氣。

社會加速發展,時代悄然改變。

在網絡信息肆意氾濫的當下,地鐵這一職業在各路流言蜚語、以訛傳訛的發酵中,讓吃瓜群眾浮想聯翩。再加上各家地鐵公司同行們在溝通中互相比較、吐槽、抱怨的聲音不絕於耳,地鐵公司給人的印象亦隨之瞬息萬變。

下面我就根據結合自身經歷,淺談幾個外界對地鐵行業的誤解,有不同意見的,一如既往歡迎在留言區討論。

誤解一:地鐵員工就是公務員!


“吃瓜群眾”對地鐵從業人員的六大誤解


很多人都誤以為地鐵員工就是公務員,吃皇糧的。

其原因也許是地鐵員工的工作過於穩定,幾乎相當於“鐵飯碗”;以及員工收入均由國家發放而非取決於運營收入;還有地鐵公司對員工的管理模式跟公務員管理機制也差不多少,進而導致外界大部分人群誤以為地鐵員工就是公務員。

真相:公務員,全稱為國家公務員,是各國負責統籌管理經濟社會秩序和國家公共資源,維護國家法律規定貫徹執行的公職人員,其納入國家行政編制。

而地鐵員工屬於事業單位合同工,納入的是企業編制,跟公務員是有本質區別的,2014年前,公務員還不用繳納社保,經改革後,近年才開始繳納。而地鐵公司員工的社保可是由始至終都沒少交過。

總結:請不要簡單的認為,捧“鐵飯碗”的都叫公務員,我們也只是普通的勞動人民。

誤解二:地鐵員工高工資啊!

“吃瓜群眾”對地鐵從業人員的六大誤解



這或許是地鐵人最不能接受的誤解了。(話說成天道我們地鐵員工高工資的人,你哪隻眼睛看見地鐵人大手大腳、穿金戴銀,房子車子成堆成套的?)

真相:地鐵員工收入肯定不算高,而且還是年復一年的“死工資”。沒有個三年五載,工資變化幅度幾乎為0。

拿買房這事兒來舉例:好多專科院校的同行,21歲左右入司,幾年下來,還沒存夠房子首付錢,就被家裡逼著結婚了。在當下這個現實且快節奏的社會,27左右歲家裡會催婚,也就是說27歲至少要有套房子。這樣的要求對還未到而立之年的打工族確實過於苛刻,但沒辦法,這就是現實。房子本非剛需,但一談婚姻、教育,房子必定是繞不開的話題,27歲得有套房子,做到這種事的可能性,對拿“死工資”的地鐵人無疑微乎其微。

再日益飛漲的房價下,地鐵人早已談房色變,你還好意思說地鐵從業者工資高嗎?

什麼樣的收入算高收入,至少可以在自己的城市擁有一套住房,才可以拿高收入說事兒吧!

總結:

不論放在哪個城市,普通一線地鐵員工的工資都談不上高。北上廣同行更是艱難的負重前行,原因不用說,看看房價,心一涼到底。

那些普通的一線的地鐵工作人員,攥著地鐵公司的工資,生活平凡簡單。他們人沒有大富大貴,只有小而甜美。 (高級級別的專家、領導及瀕危博士生不在討論範圍內。)

誤解三:地鐵員工福利好哇!

“吃瓜群眾”對地鐵從業人員的六大誤解



地鐵員工福利好不好?這是個值得商榷的話題。

在60、70後的長輩們看來,坐地鐵不收費、公司為員工提供“五險一金”、逢年過節還能發放點慰問品……這就是福利好。但對現80、90後來講,免車費、“五險一金”這點兒福利是微不足道的,而且在如今“反腐倡廉、從嚴治黨”等政策的壓制下,地鐵公司對員工福利更是日漸驟減。

真相:放眼全國範圍,各大地鐵公司福利均有所區別。但不謀而合的是,地鐵公司的福利隨時間推移,每況愈下。或許是因為政策施壓,或許是由於人滿為患。同行們在公司裡所享受的福利待遇就好比稀有動物瀕臨滅絕,一天少一樣,所以同行們且行且珍惜吧。

過節發個橙子,給瓶汽水,已經不是笑話,而是事實。

總結:

話說回來,福利這玩意兒原本就在勞動合同之外。如果有,就抱著慶幸或是感恩的態度享受便是。如果沒有,也沒必要把自己弄得像個乞丐要飯的一樣,成天怨聲載道、彈幕吐槽。

另外,把自己的生活質量寄託在公司的福利待遇上,似乎也顯得太沒出息。好比我愛吃粽子、月餅,公司不發難不成我還買不起嗎?我不愛吃粽子、月餅,公司送我一盒半箱,我還嫌懶得拎呢!

當然,有福利肯定比沒有的強。但是,誰要是再拿地鐵公司福利好說事兒,或者忽悠年幼無知的懵懂少年,我只能背後給一槍。

誤解四:地鐵的工作,輕鬆又愉快!

司機在駕駛室,只管啟動、停車、開門、關門。就這麼簡單,輕鬆吧。

站務員工作就是在車站裡走走看看,有車來了接一下,乘客有難扶一把。小兒科吧。

檢修工就是每天等電話,有故障就處理,沒事兒就能在值班室坐一整天。這TM也太爽了吧。

調度員就是在辦公室裡吹著空調,打接電話,給各專業人員發佈命令指示,呼之即來,招之則去,決勝於千里。羨慕吧!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真相:如果你沒在地鐵上過班,就請別亂(瞎)說(嗶嗶)。


“吃瓜群眾”對地鐵從業人員的六大誤解



地鐵司機,一年四季,天還沒亮就要登車做好駕駛準備。每一班都要嚴格按照列車時刻表對標停車,確保運營準點率。在不足5平米的駕駛室,長時間都要被列車轟鳴聲淹沒,與此同時還保持精力的高度集中,同時承受的各種工作環境帶來的潛在危害。

正常人鬧個肚子就當瀉火了,對地鐵司機而言,那簡直就是噩夢。別說鬧肚子了,稍微有點尿頻的人都幹不了這份活兒。

我曾經聽說過一個司機同行,鬧肚子實在來不及,當然也根本沒有時間去廁所,把大便直接拉在塑料袋裡,交車後坦然將一塑料袋的shi送到廁所的。

相信太空宇航員大概都沒幾個有需要把大便拉在塑料袋裡的經歷,但在一個腸胃不好的地鐵老司機眼裡,簡直就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請問,這樣的工作,輕鬆嗎?

“吃瓜群眾”對地鐵從業人員的六大誤解


站務員,在擁擠的車站裡,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遇到乘客困難、糾紛等情況及時上前處理。還要恪守“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從業守則……(這裡就不用過多贅述了吧)。

每天晚上常人都在睡覺的看電視的時候,他們還在車站流著汗,處理和整理一天的票務工作。

倒班、熬夜加班,一年365天不間斷。

試問,這樣的工作,輕鬆嗎?

“吃瓜群眾”對地鐵從業人員的六大誤解


調度員除了應付整天停不下來的各種來電,還要負責跟進每月上百條施工、檢修各類作業的跟進。沒有清晰的思路以及良好的全局觀,當不好一名調度員。

調度員壓力大就不說了。最苦逼的是,整個運營系統裡,調度員的睡眠時間是最少的。只要線路有施工作業,調度員就得全程監督、監視、配合。地鐵的施工和調試都在凌晨到早晨4點之間,瞪著熊貓眼盯著屏幕幾個小時不能閤眼的感覺,你體會過嗎?

試問,這樣的工作,輕鬆嗎?

“吃瓜群眾”對地鐵從業人員的六大誤解


還有,檢修工連夜冒雨作業。

“吃瓜群眾”對地鐵從業人員的六大誤解


還有,烈日下的接觸網工人。

這些都是地鐵的工作人員,當然還有更多的工種是沒有提到的。看到這些,你還能說檢修工的工作輕鬆嗎?

在地鐵行業裡,檢修工還時常充當“勤雜工”的角色,“某某檢修班組,你們一會兒抽兩個人出來,幫忙搬搬東西!”這樣的話對檢修部門的一線團隊來說,習以為常。在檢修班組裡,只要你閒著,就有可能隨時有被“抓壯丁”,幹各種各樣和自己專業沒有任何關係的工作。

除以上各個崗位所述的本職工作以外,地鐵員工還要負責上級領導尤為重視的綜合性工作,例如團隊建設、思想教育、宣傳任務等。這些“加分項”工作使得地鐵從業者們在應對本來就不那麼輕鬆的本職工作的同時,還得二次透支自己的體力和精力,來幹這些再領導眼裡很重要的事情,甚至不惜佔用員工大量的休息時間。

總結:要說地鐵工作輕鬆,其實只是比社會中部分行業輕鬆。地鐵人汗流浹背、身心疲憊的時刻數不勝數,遠遠超乎你的想象。

我們不輕鬆,我們很忙碌。每一次到崗,都註定用盡洪荒之力。不過偶爾也會忙裡偷閒,玩玩手機、聊聊八卦、罵罵領導,適度調節,以求勞逸結合。被各種變態的工作折磨一番後,偶爾吐個槽也許會釋放掉一部分荷爾蒙,重要的是不傷害到其他人的吐槽是最好的吐槽。

當然,其實我們並無惡意,也懂得分寸,每一分鐘的情緒釋放,都是為了下一秒在崗位上的全神貫注。

請給我們多一些的理解!

誤解五:地鐵公司上班,多勞多得


“吃瓜群眾”對地鐵從業人員的六大誤解


我有三個朋友,賣車、賣房、賣保險。他們的收入主要體現在業績提成,賣得多,理所當然就賺得多,但是,這一套在地鐵公司行不通。

真相:地鐵公司的工資主要根據員工學歷、工齡、職稱來評估。這一原則雷打不動,其產生的影響也有利有弊。

利處:避免了“關係戶”徇私枉法。打個比方,假如你就一專科,無任何等級證書。那即便你是地鐵公司老總的親兒子,定崗定薪上也只能為初級檔位。這個沒法改,如果誰敢在這上面動手腳。一封舉報信,解決兩個人。

弊端:幹多幹少,工資不變。這也導致地鐵公司豢養了一批混日子的“老油條”。或許你才智過人、玩命勤奮,即便如此,地鐵公司也只能在當時給予你微薄的績效獎勵(基本不會太多)。

“吃瓜群眾”對地鐵從業人員的六大誤解


總結:對地鐵公司而言,穩定大局高於追逐利益,同工同酬的管理模式更適用於地鐵公司。所以在地鐵公司,若是單純為了賺錢,那工作起來鐵定不開心。如果一味的埋怨自己在地鐵公司收入不高,就反思一下為啥早前不用功讀書考個好大學,拿個高學歷吧。

總之,地鐵不是賺大錢的地方,也賺不了大錢,至於怎麼選,看你自己取捨了。

誤解六:升得越高,收入越高,工作越輕鬆!

關於地鐵公司的升職,我們分兩種情況來說。

第一種是,基層員工,勤奮刻苦,內外兼修,各項硬軟件兼備,最終升為車隊長、工班長、值班站長、主任、總經理。

做到這些的人,也就是大領導們了,他們見多識廣,實力超群,這一點毋庸置疑,無可厚非。由於個人職稱在隨之變化,故而收入方面亦是大幅度提高。工作強度也是硬得完全不能想象。

第二種是,基層員工,勤奮刻苦,表現良好,頗受領導賞識,最終脫離一線,調派到某某崗位助勤。在地鐵公司,這種情況比較普遍,尷尬的是,助勤在工資方面,變化不大(甚至可以說毫無變化,或者更少)。更苦逼的是工作會更加辛勞。

例如,我有一朋友,頗有文采,原本在基層檢修崗位,閒暇時間喜歡寫點東西賺公司稿費。如果文章發表了,還能賺中心部門獎勵;賺車間績效獎勵;賺班組宣傳補貼。一條龍加下來,每個月收入比同事們多一大截了。

後來,他被調去公司政工部助勤,拿的還是基層檢修工的工資,但少了中心部門獎勵、車間績效獎勵、班組宣傳補貼,同時由於工作環境不在一線,原有生產崗位的各種補貼也被取消。粗略算下來,一年少了一萬多。

在旁人眼裡,他脫離一線,工作朝九晚五,不用再熬夜,其實規律作息的背後是數不盡的加班加點。他告訴我說:“在地鐵公司最苦逼的事,莫過於在職能部門工作,領的還是檢修工人的薪水,承受是更為強大的壓力,乾的是更為繁重的活兒。”

當然,助勤也是一把雙刃劍,雖然錢拿的少了,但在新的環境下能學到更多東西,視野得到了更大的開闊,能力得到了更高提升,他堅信自己只要保持狀態,定會千金散盡還復來!


“吃瓜群眾”對地鐵從業人員的六大誤解



總結:其實不論在哪個單位,只要是向上晉升,其實都是更多付出、越加勞累的過程,好比馬雲就常懷念自己做大學老師時期的輕鬆。

在地鐵公司定崗定薪條件苛刻甚至死板的大背景下,升的高,不見得就賺得多。要賺錢還是賺經驗?還是兩者兼得,那就自己結合個人情況去審時度勢,深思熟慮吧。畢竟,一篇文章給不了你那麼多。

結語:

各行各業都有它自己的體制、規矩,地鐵公司亦是如此。

在不瞭解它之前,沒必要過於將他神化,也不必刻意把它醜化,擦亮雙眼,認清事實,避免道聽途說,影響判斷才是最重要的。

小馬過河的故事,人人都懂,要做一匹勇敢的小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