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高房價造成了“一業興,百業衰”的現象,你認為正確嗎?

點墨國學


有些事,沒有那麼單純簡單,聽上去並不可愛,有時候還有點擰巴。在過去的歲月,至少有十年中國的高速發展來自於房地產行業。我們只是讓其過度興盛,所以在現階段阻礙了中國製造業的發展,而在過去,大約你不能這麼想。

最近做了些非正規的調查,說是調查,其實就是和不同區域的人聊天。和長三角一些小企業主聊天,他們紛紛表示,如今的稅收越來越高了。我表示不理解,為什麼?國家不遺餘力的減稅,為什麼你稅收反而高了?原來,在營改增之前,這些企業根本不需要繳納增值稅,他們就按照電費的消耗,繳納一筆所得稅,作為小規模納稅人,用的是核定徵收。稅收加在電費上面,不能不說是一個創舉,這些企業主似乎覺得沒有任何稅收需要繳納,就是工業電比民用電貴一點。

然而後來情況變了,由於增值稅的全覆蓋,很多小企業上下游都發票改道,需要發票抵扣,這樣,小規模納稅人的現狀就無法長期維持,不得不開始外包財稅這方面給專業的人士,稅務師事務所突然熱鬧了起來。企業一下子感覺要交很多稅,增值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印花稅,所得稅。所以,即使幾次調高了起徵點,調低了稅率,對於他們來說,稅收還是漲上去了。有些企業頂不住成本壓力,利潤太薄的,就被迫退出了低利潤領域。

好了,上面是關於稅收的,然後再是財政方面,如今是統稅值,從1994年,我國曾經歷過分稅制,前幾年剛取消,也就是地方收稅自己支配。當時張五常教授就寫過一篇文章,調查的是中國經濟的縣域競爭,就是招商引資。那個時候政府沒有環保責任,消防責任,一個目標就是搞GDP,於是,如果能夠招商引資,根據引資落地的金額官員有提成(注意,合法的)。各地政府拼命的服務企業,讓大企業都到自己的底盤上面來。甚至於,免除幾年的稅收,當然是在地方政府有徵收權力的方面。

張五常教授沒有說到一點,如果地方政府引資還給優惠,還要獎勵引資官員,而小企業當年產生的稅收很少很少,那麼,地方政府怎麼服務這些企業,搞基礎設施?

答案就是土地財政。個人不認為當年的土地財政有什麼問題,土地財政在歷史的某個時刻可以說大大支持了中國經濟的發展。製造業利潤不高,但是至少中國的製造業在那個階段大發展,長三角和珠三角,你世界上走一圈,哪個國家有這麼快的製造業擴張。這些低利潤的製造業本身稅收上面減負,以及政府大力推進的基礎設施配套,比如要想富先修路口號下的大量公路建設,這部分的錢很多追根溯源,是賣地得來的。

所以“一業興,百業衰”,這句話不對,看過往,其實房地產帶著所有行業一起興,當然,我們說完了房地產的功,下面開始說他的問題。

土地財政的確是一個好的方式,因為土地本身就是製造業成本的一部分。而對於土地財政,土地到底是有限的,賣光了,也就賣光了。連帶土地成本上漲,經濟發展必然帶來人工工資的上漲,當然這裡面還疊加了老齡化,疊加了通貨膨脹。最終的結果是什麼?是製造業的成本一定會上升。此時政策重點要轉型。從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降低企業成本,比如土地和原材料價格必須降低,相對於國際市場體現出優勢,而人工工資我們最不樂意往下調,所以,既然天上不掉餅,總要有所取捨。原材料方面,我國是能源進口為主,全世界一盤棋,也動不了,所以降低土地價格,才能保持發展動力,可問題又來了,財政沒了土地財政,收入降低,是否就會導致稅收壓力的上升?而如今我們的稅收也在減稅。那麼怎麼辦?這方面需要調整財政結構,也就是財政花在刀刃上,並且縮減總消耗。另一方面是提高企業利潤率。不能再搞低端的產業,要搞高端。這是最痛苦的,放棄房地產的同時,最痛苦的就是產業結構調整。這裡就要談到技術興國和知識產權保護。日本停滯了很多年,其就是在做產業機構調整,日韓貿易摩擦,我們也看到日本的技術上依然有很大的實力。在我熟悉的生物醫藥領域,日本也有技術實力。用高技術密集,資本密集的產業置換掉低端的產業。這會導致鎮痛,但如果房地產要下去,科技必須上來。否則,房地產的下跌依然會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現有的幸福生活。

至於科技怎麼上來?這是個更加宏大的問題。


凱恩斯


你懂個屁,我看你是個白痴。舉個例子你就知′道了。我的電視壞了,打個電話維修人員來了換一個小版馬上修好了,要了325元的維修費,這就是科技,我的同事出片的日本產打印機壞了,壞了一個小小的電路版花了好幾千,這是不是科技,夠你蓋幾天樓的,傻子你好好想想是不科技才能掙大錢啊,才能國富民強,你都把錢投到樓上邊去,說白那了就是鋼筋水泥啊,不是科技啊。


嘻嘻哈哈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是因為生產力的提高,科技的進步,跟房地產關係不大,古代的皇宮很豪華建築工藝也很高超,江蘇園林設計都很漂亮不比現在的樓房差,但是人民遇到天災人禍也會餓肚子,現在哪怕人人如果住平房住土屋也不會餓肚子了, 這說明房地產對人類的推動作用不大,但是科技,生產力發展卻關係到人類的進步,我們現在有精確的天氣預報可以預知災害,天氣預報又靠衛星,計算機等高科技產品還有複雜的理論算法,國內糧食不夠吃也可以進口國外的,那麼龐大的糧食需要大貨輪,貨輪需要衛星導航,鋼鐵加工技藝等科技. 到岸後又需要交通網絡電話手機、汽車火車飛機等 短時間可以到災區,通信技術 航海交通等都是科技的進步,只要我們不閉關鎖國這些都會有的,如果沒有這些先進的工具技術,我們住再華麗的建築房子,住在王府皇宮依然會餓肚子鬧饑荒 . 假如沒有文學 藝術 科技 這些高技術就不會誕生,但是現在我們國人把畢生的精力放在買賣房子投機倒把上,還貸款上 賺錢攀比上何來精力創造這些技術,何來時間思考人生. 猶如動物只知不斷覓食,沒法空出時間思考進化大腦!如果真是這樣我們國家永遠復興不了,我們看看近代中國發明創造多少對人類有貢獻的發明或科學理論?簡直少的可憐,就說華為很牛逼吧,又有多少技術是原創的?我們現在迷失了信仰喪失了對於真理的追求!我們退化到了動物的本能 只知道碌碌無為的覓食 尋找安全藏生地,對於一套房子奮鬥一生,我們給我們的後代留下了一堆鋼筋混凝土.對於未來的探索,對於真理的追求失去了興趣,人人變的浮躁,向錢看……


一昇VR


我打工幾十年,高房價不是什麼,一業興,百業衰的根本原因,是社會制度的原因,

一說外資企業,80,9o年代外資企業不按勞動法給工資和加班費,勞動局不管,工人可以罷工遊行,外資企業越來越好,而且越多,現在不趕罷工遊行外資企業越少,這說明外資企業不怕工人鬧,工人工資高。他們怕什麼我也不知道,一個個並閉公司轉移到別國。

第二國內小私人公司大上市公司一要和國際大公司競爭二要和國企央企競爭,三要和同樣的小私人公司和大上市公司競爭,四要和國家人民幣(2M人民幣就是通貨膨脹)競爭,五國家每年上條國家最低有國家最低工資所以說你在小企業和大企業上班隨時都有失業的原因。

第三說這個高房價,你有工作才能買得起房,你沒工作什麼低房價你也買不起,所以說工作機會少了,房價跌不下來是沒有道理的,必定國企央企上市企業公務員只有那麼多就業機會,但是他們也有企業房公務員房,所以說他們的需求不是很多,高房價不會太久。


73年的農民工


我覺得是相當對啊!高房價弄的我們農村都結不起婚啊



小農民vlog


贊同這個觀點!

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房市已經吸引過多的流動資產,大量的資金被套牢在房市之中,造成無法拿出更多的資金用於其他行業的投資。這幾年來的各行各業不景氣就是房市過火的後遺症。

第二:房市過火帶來全民炒房讓社會失去創造力,人們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房子炒房上,房子已經耗費國人過多心血,牢牢捆綁住人們的人生。

第三:房市過火讓企業放棄商業發展突然炒房。不少新聞反映一個問題,眾多企業將用於企業發展的資金投入房市,使企業缺乏資金髮展實業

簡單幾點充分說明房市興,百業衰


大城市放牛娃


認可,可能很多人不理解,我這裡舉一個例子說明下。

當房價1萬時,人們賺一萬塊錢就可以買房,當房價兩萬時,人們賺兩萬可以買房。而多賺的一萬從哪裡來?上班的人自己是不能給自己漲工資的,但是賣東西的卻可以自由漲價,所以,為了生活只能提高價格。

同時,房價上漲,商鋪租金自然也是水漲船高。從今年開始,各大商鋪轉租的越來越多,這是為什麼?無非是三年前租的鋪子合同到期了,租金往往翻倍的漲,店主無力承擔罷了。


不醉翁


正確!

確實不錯,已造成醫療、教育、房產、養老四座大山壓在中國人民的頭上。


世上沒有人理解的人


很多少肯定在說房產拖累了實體經濟,中國經濟結構不合理,但是我只想說,存在就是合理。人類和動物一樣,在改造世界之間,先有一個居所吧,鳥要生蛋孵卵,都必須先做窩。所以人類城市化進程中,先大量的建房,是正確的。為什麼房價高?如果房價不高,開發商怎麼會有動力去建房呢?在經濟活動中,價格自動的調節經濟活動,雖然 炒房和過高價價會引發房產泡沫,這個在日本和美國就有發生過,這是必然的,只是這房產泡沫到來,對經濟影響大小罷了。中國現在房產不停地攀升,只能用市場經濟來調節,任何產品供大於求時,價格就會跌,目前中國房產業還沒有達到供大於求的地部,所以中國房產價格,還是會上漲。只能在上漲中,慢慢供大於求,才會跌。

很多人說房產拖累了其它實體產業,如果沒有房產,人們從農村湧到城市來,如果沒有地方住,那有心情去搞實業嗎? 人類在交通沒有發達時,只能彙集在一個地方來生活。就是先彙集,再分散,達到全國都相對均衡。交通發達的地方,就是城市繁華的地方,城市也集中在城市發達的地方。

因此,大家說房價高,沒有看到人類整個經濟發展過程,一味的覺得過於把資本放在房產上面。等到有一天,大量的建房,賣不出去,供大於求,價格就會跌,這個只能由市場來調節了。


雪之道理財


無稽之談!沒有建築,那裡來的公路,道路,橋涵,地鐵,停車場,居住房屋等。沒有這些,車賣誰?玻璃賣誰?各個各類材料設備賣誰?工程機械賣誰?家用電器產品賣誰?站著說話不腰疼,都是從自己企業利益說話,企業搞不走了怪基本建設行業,屁股歪了怪桶子不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