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這房子我出錢了,應該有你小姑子的房間”“不可能”

本文故事內容為網友“可樂媽媽”的生活經歷,她最受不了的就是婆家的懶惰和自以為是,自己老公在日復一日的耳提面命中好了起來,卻又迎來趕不走的婆婆和小姑子。以下內容已隱去真實姓名,網友們認為這種情況應該接納小姑子嗎?

“兒媳,這房子我出錢了,應該有你小姑子的房間”“不可能”

我和老公結婚的時候,婚房是婆婆院子裡的兩間北屋,在我們當地沒能力給兒子重新蓋個院子的家庭都是這樣娶妻的。我並不覺得家裡貧窮就難過,因為我孃家也是這個情況,不過我爸媽給弟弟蓋了新院子。在我們農村,和婆婆住在一個院子裡很正常。

也因為住在一起,所以也就吃在一起了,公婆每天下地幹活回來不做飯,都是等我下了班回來做,如果我回來晚了,他們太餓,就會吃點剩菜涼飯打發一下,我還見過公公拿著一個鹹菜疙瘩啃饅頭。衣服就更別說了,他們下地幹活的衣服能穿好多天,那股怪味讓人難以忍受, 我爸媽也是農民,但都是一天一換洗。

忍受了公婆兩年,也給他們做了兩年飯之後,我和老公帶著剛滿一歲的女兒來城裡打工。那時候日子是真難,我們出門公婆沒有給一分錢的幫助,甚至連客套的挽留都沒有,更別說提出幫我帶女兒之類了。因為孩子小,所以我能做的工作少,只能是領回家的手工活,我老公在工地上,收入高一些。

“兒媳,這房子我出錢了,應該有你小姑子的房間”“不可能”

女兒上了幼兒園之後,我們兩個商量著做點小買賣,把老家的幾個家常菜做成特色,在租住的小區附近擺了大排檔。在我弟弟的宣傳幫助下,漸漸有了穩定的回頭客,畢竟很實惠,味道也不錯。這麼奮鬥了三年,城市規劃不能擺室外大排檔,我們又租了一家門店,加上外賣,生意很不錯。

去年下半年當地房價稍有回落,我們趁著這個時機趕緊買了一套二手房,想到還要生二胎,我們就果斷要了三居室的,付了60%首付,後面還貸款壓力比較小。過年回家,跟公婆提到我們買了房子,他們一直追問多大的,幾個房間。我老公半開玩笑的說:“買了房子手頭緊張,過了年週轉不動,你們要不要支援一下?”

公婆當時沒有說話,第二天拿了2萬塊錢給我老公,說這是家裡全部的積蓄,拿給我們。我第一反應是不要,但婆婆卻說:“拿著吧,給了你們這錢,以後我養老過去住心裡也踏實。”這話聽起來怪怪的,但如果我再推辭,好像是不想讓公婆過去住似的,所以我老公就收下了那錢,剛好夠買家電的。

“兒媳,這房子我出錢了,應該有你小姑子的房間”“不可能”

過了春節之後,小姑子生了孩子,婆婆提出要帶小姑子來我們樓上住滿月,我們當地的風俗是月子期間不能回孃家,但是滿月之後可以回孃家住一段時間。我同意了這個請求,畢竟那是農村很冷,我們家買了暖氣,比較適合小娃娃居住,可沒想到,這個應允帶來了大麻煩。

原來小姑子聽說我這邊有暖氣之後,說出院就要來我家住,我婆婆居然同意了。我先不說確實有房間空著,就說當地的風俗就是女人回孃家坐月子對孃家不好,她婆家也不是不管她,為了她坐月子還給她房間安了空調,她怎麼能月子裡就直接住孃家呢?我不迷信,但是對小姑子和婆婆的行為非常不滿。

面對我的反對,婆婆直接給我拍打電話:“兒媳,這房子我出錢了,應該有你小姑子的房間,你是年輕人,怎麼還信這種老封建呢?難道你忍心看著她回婆家受苦嗎?別以為買了房子就高人一等了,這房子是我兒子買的,你也就是沾了光才住進來,這是你小姑子的孃家,她願意住就必須有她的房間。”

“兒媳,這房子我出錢了,應該有你小姑子的房間”“不可能”

我直接拒絕婆婆說:“我不可能同意,我在醫院見過她公婆,對她和孩子很照顧,如今我們擅自做主接回來,她婆婆肯定不滿意,她家也不是條件很差,有空調孩子不受罪,你堅持接她來是在害她。這房子你確實出錢了,但拿著2萬塊錢就來跟我要房子,是不是有點說不過去?我讓你住是沒問題的,但是這種時候讓小姑子住,直接不可能。”

我老公聽不過去,接過電話跟婆婆說:“你想讓她來住可以,你再給我100萬,這房子我賣給你。”然後他就氣呼呼地掛斷了電話。婆婆心疼小姑子我能理解,但是拿著這種事情做人情太過分了,我當年坐月子也是在農村的爐子屋裡,我和孩子也好好的,怎麼小姑子就受不了?

婆婆那麼懶,小姑子來坐月子不過就是借我的手伺候,再在老家賺個好名聲罷了,小姑子孩子辦滿月酒的時候,我回去婆婆也不肯跟我說話,如今婆婆已經大半年沒有理我了,我老公賭氣說她不想理就等著女兒養老吧。

“兒媳,這房子我出錢了,應該有你小姑子的房間”“不可能”

​事事兒有話說:先說一下有些地區的風俗,確實是女人回孃家坐月子不吉利,但這並不是必須遵守的,所以這一點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必拘泥於此。可明顯這個案例中,做大嫂的並不是因為這點風俗,而是因為不嫌因此破壞小姑子和她婆家的關係,對內的原因是婆婆的沒有分寸、自私和懶惰。

坐月子最好是在自己家,請月嫂照顧,這樣生活方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和老人的矛盾;如果條件不允許,最好還是和婆婆住一起,這樣能培養老人和孩子的感情,滿足老人享受天倫之樂的冤枉;最後不得已,才應該是住孃家;至於住哥嫂家,就更是下下選了。

矛盾都是因為人多才產生的,如果生活中只有夫妻和孩子,那麼關係會穩定的多,正是因為有婆婆、岳母、小姑子、小舅子等家庭成員的參與,家裡的小事變成了矛盾,家裡的矛盾變成了戰爭,家裡的戰爭變成了婚姻破裂……所以距離感和原則性一樣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