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最後鐵壁(一):釣魚城的前生與歷任主將

“仇虜六十年必亡,虜亡則中國之憂方大”當辛棄疾說完這句話,南宋的命運就被歷史定格了。1279年,崖山宋元大海戰,南宋失敗,全軍覆沒,陸秀夫揹著少帝趙昺跳海自盡,至此,自1127年康王趙構“泥馬渡江”以來,百五十年的南宋滅亡,或者說三百餘年的趙宋王朝滅亡,中國歷史上,頭一回整體淪陷於北方遊牧民族之手。

比起大漢,盛唐,宋朝始終少了些威武之氣,這與宋立國時的政策有關,起初趙匡胤因五代十國數十年便八姓十二君的混亂局面而求策於趙普,之後二人決定加強中央集權,避免出現唐朝末期藩鎮割據的局面。先是杯酒釋兵權,解除了一大批有威望的高級將領權力,然後又通過一系列軍事政策改革,比如樞密院制度,兵將分離等制度,以及地方上實行的所謂“強幹弱枝”之法,即奪權,收兵,制錢,使得整個宋朝中央集權高度強化,不過這也造成宋朝“冗官、冗兵、冗費”,將不知兵,兵不識將。重文輕武之下,諸多有兵權的牛人也沒法進一步擴大戰績,甚至還會被上層忌憚,如狄青,岳飛。

南宋最後鐵壁(一):釣魚城的前生與歷任主將

岳飛

大家都講弱宋,實際上,宋朝也不是那麼弱,譬如國力大幅下降的南宋,依然出現了岳家軍這種可謂所向披靡的隊伍,可見宋朝君臣如果長點心,也未必不是北方遊牧民族的對手。話說這南宋晚期,就出現了一大批像岳飛般文武雙全,忠勇兼備的好兒郎,如彭大雅,餘玠,王堅,張鈺以及言戰不言和的孟珙。

尤其是孟珙,作為南宋後期唯一的主心骨,用評書中的話就是南宋朝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幾乎是一個人扛下了三分之二強的南宋戰線,抗就抗了,而且戰績驚人,是南宋後期為數不多的面對蒙古近乎不敗的大牛,特別是消滅金國與打敗武仙二功,前者一雪靖康恥,臣子恨,而後者則為南宋續了五十年生命。

南宋最後鐵壁(一):釣魚城的前生與歷任主將

南宋成都

當時金國主力被蒙古擊敗,名將完顏彝戰死,金人武仙於南陽收集潰兵十餘萬,聲勢頗壯,以期奪取南宋四川,不過很快就被孟珙打敗,使得金人打開蜀地的計劃破產。

後來彭大雅重築重慶城,以磚石為基,同時擴大範圍,並於合州東十里釣魚山上築寨。然而就在彭大雅筑城完工之時,被人構陷,貶為庶民,最終帶著不甘去世。不過,即便在當時,也沒人會認為一座大興土木而造就的石頭城,就能擋得了蒙古的鐵騎。

確實,若是靠一座城就想擋住蒙古人,那有些痴心妄想,不過轉機馬上就來了,餘玠上任,掌管全川事務,其中把釣魚寨重建為釣魚城,並將合州治所遷到此處,駐以重兵。在他的領導下,彭大雅設想的山城防禦體系正式完工。此後近十年,餘玠屢次擊敗蒙古軍隊,為南宋半壁江山的安穩立下不世之功。然而,木秀於林風必摧之,1253年,宋理宗聽謝方叔之言,召餘玠回朝,餘玠自知回朝即死,不回則為抗旨,而家國又處於風雨飄搖的境地,悲憤之餘,暴卒於四川,有說法是服毒自殺。

要說這宋理宗真是夠昏庸的,手下的良將還真不少,一個個的結局都差不多,像之前的武狀元章夢飛,收復潼關,斬殺兩萬餘蒙古兵,端的是厲害,然而這皇帝當時寵信賈似道,章夢飛無奈隱退。

南宋最後鐵壁(一):釣魚城的前生與歷任主將

餘玠帥府遺址

死後,謝方叔帥蜀誤國,本來有些好轉的局勢瞬間改變,四川重新處在蒙古大軍的鐵蹄之下。此時一位叫王堅的將領站了出來,1254年,王堅知合州,主持釣魚城防務。這位曾在孟珙與餘玠手下皆當過差的將軍此時已然五十有六。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與其弟忽必烈三路攻宋,王堅據險而守,蒙古人五個月不能前進一步,這年七月,王堅趁蒙哥上高臺觀望之際,命人以炮火擊中,不久蒙哥突然死去,蒙古大軍只得北還。這也是歷史上著名的“上帝折鞭處”。

王堅立下不世之功,然而很快同餘玠一樣,他就被朝廷上的人盯上了,不兩年,王堅被宋理宗召回臨安,此後直到去世,也沒有回到四川。1264年,王堅鬱憤而死,合州軍民知曉後,設廟祭祀,“堅以魚臺一柱支半壁”之名流傳至今。

王堅為釣魚城主將時,其副將張鈺少年英雄,深得其心。1263年,張鈺升任合州知州,接下了王堅昔日的擔子。不過此時的天下形式愈發的不利於南宋,尤其是1271年以後,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招降南宋官兵,宋蒙之戰變成了唐宋元明清這般的朝代更迭,後張鈺為救重慶,率兵離開釣魚城,幾年後失敗被擒,不久自縊而死。而他的副將王立以不可屠城為條件,開城降元。

至此堅守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山城防禦體系,徹底被元軍攻破,不是將無能,也不是兵無力,那到底誰的錯呢?

南宋最後鐵壁(一):釣魚城的前生與歷任主將

釣魚城

南宋積弱已久,朝廷腐敗,大敵壓境君臣竟還想著勾心鬥角,在宋蒙戰爭的緊要關頭,餘玠這位四川山城防禦體系的締造者也無法逃脫被人構陷汙衊的命運,最終固若金湯的四川也救不了爛成朽木的南宋王朝。不過餘玠創立的這套體系是真的厲害,即便到了最後,也是因為守將因國破家亡亦或者對朝廷的不滿而投降元軍,而不是被蒙古鐵騎攻破。

那麼究竟什麼是山城防禦體系呢?下文有詳細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