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最后铁壁(一):钓鱼城的前生与历任主将

“仇虏六十年必亡,虏亡则中国之忧方大”当辛弃疾说完这句话,南宋的命运就被历史定格了。1279年,崖山宋元大海战,南宋失败,全军覆没,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跳海自尽,至此,自1127年康王赵构“泥马渡江”以来,百五十年的南宋灭亡,或者说三百余年的赵宋王朝灭亡,中国历史上,头一回整体沦陷于北方游牧民族之手。

比起大汉,盛唐,宋朝始终少了些威武之气,这与宋立国时的政策有关,起初赵匡胤因五代十国数十年便八姓十二君的混乱局面而求策于赵普,之后二人决定加强中央集权,避免出现唐朝末期藩镇割据的局面。先是杯酒释兵权,解除了一大批有威望的高级将领权力,然后又通过一系列军事政策改革,比如枢密院制度,兵将分离等制度,以及地方上实行的所谓“强干弱枝”之法,即夺权,收兵,制钱,使得整个宋朝中央集权高度强化,不过这也造成宋朝“冗官、冗兵、冗费”,将不知兵,兵不识将。重文轻武之下,诸多有兵权的牛人也没法进一步扩大战绩,甚至还会被上层忌惮,如狄青,岳飞。

南宋最后铁壁(一):钓鱼城的前生与历任主将

岳飞

大家都讲弱宋,实际上,宋朝也不是那么弱,譬如国力大幅下降的南宋,依然出现了岳家军这种可谓所向披靡的队伍,可见宋朝君臣如果长点心,也未必不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对手。话说这南宋晚期,就出现了一大批像岳飞般文武双全,忠勇兼备的好儿郎,如彭大雅,余玠,王坚,张钰以及言战不言和的孟珙。

尤其是孟珙,作为南宋后期唯一的主心骨,用评书中的话就是南宋朝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几乎是一个人扛下了三分之二强的南宋战线,抗就抗了,而且战绩惊人,是南宋后期为数不多的面对蒙古近乎不败的大牛,特别是消灭金国与打败武仙二功,前者一雪靖康耻,臣子恨,而后者则为南宋续了五十年生命。

南宋最后铁壁(一):钓鱼城的前生与历任主将

南宋成都

当时金国主力被蒙古击败,名将完颜彝战死,金人武仙于南阳收集溃兵十余万,声势颇壮,以期夺取南宋四川,不过很快就被孟珙打败,使得金人打开蜀地的计划破产。

后来彭大雅重筑重庆城,以砖石为基,同时扩大范围,并于合州东十里钓鱼山上筑寨。然而就在彭大雅筑城完工之时,被人构陷,贬为庶民,最终带着不甘去世。不过,即便在当时,也没人会认为一座大兴土木而造就的石头城,就能挡得了蒙古的铁骑。

确实,若是靠一座城就想挡住蒙古人,那有些痴心妄想,不过转机马上就来了,余玠上任,掌管全川事务,其中把钓鱼寨重建为钓鱼城,并将合州治所迁到此处,驻以重兵。在他的领导下,彭大雅设想的山城防御体系正式完工。此后近十年,余玠屡次击败蒙古军队,为南宋半壁江山的安稳立下不世之功。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1253年,宋理宗听谢方叔之言,召余玠回朝,余玠自知回朝即死,不回则为抗旨,而家国又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悲愤之余,暴卒于四川,有说法是服毒自杀。

要说这宋理宗真是够昏庸的,手下的良将还真不少,一个个的结局都差不多,像之前的武状元章梦飞,收复潼关,斩杀两万余蒙古兵,端的是厉害,然而这皇帝当时宠信贾似道,章梦飞无奈隐退。

南宋最后铁壁(一):钓鱼城的前生与历任主将

余玠帅府遗址

死后,谢方叔帅蜀误国,本来有些好转的局势瞬间改变,四川重新处在蒙古大军的铁蹄之下。此时一位叫王坚的将领站了出来,1254年,王坚知合州,主持钓鱼城防务。这位曾在孟珙与余玠手下皆当过差的将军此时已然五十有六。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与其弟忽必烈三路攻宋,王坚据险而守,蒙古人五个月不能前进一步,这年七月,王坚趁蒙哥上高台观望之际,命人以炮火击中,不久蒙哥突然死去,蒙古大军只得北还。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上帝折鞭处”。

王坚立下不世之功,然而很快同余玠一样,他就被朝廷上的人盯上了,不两年,王坚被宋理宗召回临安,此后直到去世,也没有回到四川。1264年,王坚郁愤而死,合州军民知晓后,设庙祭祀,“坚以鱼台一柱支半壁”之名流传至今。

王坚为钓鱼城主将时,其副将张钰少年英雄,深得其心。1263年,张钰升任合州知州,接下了王坚昔日的担子。不过此时的天下形式愈发的不利于南宋,尤其是1271年以后,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招降南宋官兵,宋蒙之战变成了唐宋元明清这般的朝代更迭,后张钰为救重庆,率兵离开钓鱼城,几年后失败被擒,不久自缢而死。而他的副将王立以不可屠城为条件,开城降元。

至此坚守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山城防御体系,彻底被元军攻破,不是将无能,也不是兵无力,那到底谁的错呢?

南宋最后铁壁(一):钓鱼城的前生与历任主将

钓鱼城

南宋积弱已久,朝廷腐败,大敌压境君臣竟还想着勾心斗角,在宋蒙战争的紧要关头,余玠这位四川山城防御体系的缔造者也无法逃脱被人构陷污蔑的命运,最终固若金汤的四川也救不了烂成朽木的南宋王朝。不过余玠创立的这套体系是真的厉害,即便到了最后,也是因为守将因国破家亡亦或者对朝廷的不满而投降元军,而不是被蒙古铁骑攻破。

那么究竟什么是山城防御体系呢?下文有详细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