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單位正式職工月薪六千年終獎三萬,幹同樣的活外聘的月薪三千無獎金,你怎麼看?

暴風影視BF


天下之大,不平事多。還是位子決定日子。


劉咖老叄


我老公就職於一家機電公司,中外合資,五年前入職,是外聘,底薪2000,1200補貼,其他啥也沒有,第一年領導用自己的錢給他發了500塊的年終獎,本身外聘的員工是沒有年終獎的,第二年薪資調了200,他想辭職,但是領導極力挽留,有事沒事就經常找他聊天,一直耐心的開解勸說,說會幫他申請更好的待遇,也許可以轉成正式工,讓他耐心等待好好工作。這兩年他一直努力工作,很辛苦,領導也看在眼裡,同時庫房部門的主管想讓他調過去,但是庫房全部是外聘合同,但是工資都是七八千,他一直猶豫不決,直到第三年,經過領導的多次申請和努力,將他轉成了正式工。自從轉為正式工以後,年終獎、調薪、各種補貼、補充醫療養老保險什麼的,統統都有了,此後他更加努力工作,多次提名優秀員工,對比之下,一名同事是外聘員工已經入職快十年,還沒有我老公待遇好。

體制就是這樣,確有不公之處,但是努力總是沒錯的。



JCHuan


以我自身的例子來看,我大學畢業後通過親戚介紹在一所中專學校當外聘教師,沒有筆試面試直接被錄取的。

外聘教師和正式教師的工資是天壤之別,正式教師光每年的年終獎都比外聘教師一年的工資還好高。看上去同工不同酬很不公平對吧!

如果我想成為我們學校的正式教師,正規流程我應該怎麼做呢?首先我需要考研,花費三年甚至更多的時間取得一個碩士文憑,然後還要等這個學校對外招聘的時候(一年就幾個指標),參加他們的筆試和麵試最後我才能夠順利成為一個正式教師。是不是特別麻煩而且花費了這麼多的時間和精力,我還不是百分百能夠成功。

所以拋開工資和待遇,光我能夠在這個學校,跟一群學歷比我高的,能力比我強的教師一起上班,我是不是應該感到知足呢?

以我個人能力,我是沒有辦法改變工資待遇能力的,那麼什麼是我可以做的呢?那就是好好工作。在其位謀其職。

如果覺得心有不甘,看不慣這種制度的話,那就建議辭職吧!因為壞心態是無法好好工作的。


職場豬的皮


我說幾個真實案例吧!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某男,某有關部門接父母班進去的正式員工!

某男,買的大專畢業證,父母花錢安排某有關部門正式員工。

某男,初中畢業,擦過皮鞋,賣過燒烤,後來買個畢業證,他父母拖家裡親戚安排某有關部門,還是個主任。

某男,父母在當地鄉鎮比較有勢力,安排個小領導,正式的。

還有部隊轉業安排有關部門的,這個沒什麼說的,軍人應該有的待遇。

當然還有的人確實是靠勤奮爭取來的崗位。

有的呢是靠學習好,拼來的崗位。

所以不要心態不平衡,具備幾點你也是正式的,父母關係硬,要不從軍,要不就是學習好,靠勤奮努力也有可能成功[呲牙]


東北飛哥


你的問題,無非就是想表達為什麼正式員工與外聘人員同工不同酬?

要搞清這個問題,你必須搞清楚什麼是正式工,什麼是勞務派遣人員?

從身份來說,兩者就從根本上拉開距離,一個是編制在身的正式員工,一個是一無所有的外聘人員,兩者之間一個類似於正規軍,一個類似於雜牌軍,工資待遇存在差別純屬正常。

正式工就是企業經過筆試,面試,考核合格後進入企業,與企業直接簽訂勞動合同的編制員工。正式員工由企業直接管理,工資也由企業直接發放。

勞務派遣人員是勞務派遣公司通過社會招聘的派遣制人員,勞務派遣人員雖然為企業幹活,但體制上不屬於企業管理,而是由勞務派遣公司直接管理,合同也是與勞務派遣公司簽訂,說白了,勞務派遣人員和公司本部沒什麼關係。

兩者不同的重點:

一是管理單位不一樣,正式工是企業直接管理。外聘人員是勞務派遣公司管理,和企業沒任何關係。

二是工資發放選擇。正式工的工資由企業直接發放,而外聘人員的工資由企業下撥和勞務派遣公司,再由勞務派遣公司下發給外聘人員。中間商賺差價,不用我說大家也懂,這就是為什麼外聘人員雖然幹活多,但工資卻不如正式工的原因。

雖然現在國家提倡同工同酬,但真正實行的有多少?

同時話又說話來,如果真的同工同酬,那對正式員工也未必太不公平了。可能有的人認為,大家都是幹同樣的活,拿同樣的工資有什麼不公平?

其實這樣說不對,正式員工大多數都是企業通過校園招聘的人員,別人十年寒窗通過中考,高考努力拼搏才進入企業,憑什麼要求和沒學歷的外聘人員同工同酬?如果真的有能力,不服氣外聘人員工資低,那就去考試啊,只要你能考過,你也能成為正式員工,到時候就不會埋怨自己工資低了!

社會是公平的,也是不公平的。公平的是,他對那些努力的人員會給予回報,不公平的就是外聘人員心裡想的:憑什麼我乾的比正式工多,拿的錢卻比正式工少?

所以說,如果你是勞務派遣人員或者外聘人員,你認為外聘人員工作累工資低,心裡不平衡,那就拿出你的能力,去考取正式編制,不然一天天的在頭條訴苦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電力小魯班


在我們單位,有正式工,有勞務工,也有臨時工。

大家幹著相同的工作,不過正式工的工資7000多,有五險一金;勞務工工資4000多,也有五險一金;臨時工按天算錢,一天120,沒有什麼福利。

很多人覺得這種現象不公平。

事實上,工資的多少,是對過去時段努力程度的一種回饋和表現。

過去努力了,現在的工資就高;

現在努力了,未來的工資就高。

在我們單位,正式工都是本科畢業的大學生,並且進過了層層考試,面試才謀取了當前的工作崗位。門檻雖然談不上有多麼高,但也不是人人都能輕而易舉加入進來的。

和正式工相比,勞務工的年齡、工齡相差不大,但是學歷、能力、以及入職難度就低了很多。

尤其對於20多歲的年輕人,學歷是他們辛苦上學、寒窗苦讀的回報,工資高一點我覺得非常公平。當然,我們單位的年輕正式工也非常勤勞用心,並非有了“鐵飯碗”而不思進取。

與此同時,我們單位有很多勞務工轉正的機會和平臺,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未來的自己升職加薪的。

有的勞務工踏實勤勞,用心專研,抓住了轉正的機會;也有的勞務工只會抱怨,懶於付出,結果只能碌碌無為。

在這裡,我並不是說正式工有多麼好,勞務工有多麼不好。而是想說一句:當前的工資高低,有它的必然性,並不用一句“公平不公平”就能解釋了的。


魏晉寒


據我瞭解,在央企國企或體制內會有這種情況,還包含哪些行業請朋友們補充。

我個人大學畢業後入職了一家國企,單位內就有這種情況,分為正式工和勞務派遣工。換句話說,一個是正規軍一個是雜牌軍,公司除了編制內的人員以外,還會和其他的勞務派遣公司合作,從勞務公司僱傭一部分人員工作,正式工和派遣工一起工作,工作內容和強度都類似,但兩者的薪資待遇是不同的,包括平時的工資、五險一金和節假日福利等。正式工的薪資福利都是由公司直接發放,派遣工的實際上是勞務公司發放,這樣區別就出來了,但是我們這裡沒提問的那種區別那麼大。

我們這裡這種情況僅限於生廠車間,辦公室內每年的新員工基本來自大學校招,籤合同都是正式工,生產車間內較為辛苦的體力工作要求的學歷也較低,近幾年招聘的工人兄弟都是勞務工,一些乾的時間長的老員工也是正式工,我個人的理解是公司為了降低一部分成本,不會大量的招聘正式工,而是通過其他公司招人,這樣工作有人幹成本還會比自己招人要低。表現良好工作年限夠的話是可以轉成正式工的。

怎麼看呢,一份努力一分收穫吧,正式工勞務工是這樣,本科碩士博士也一樣,每個人的起點和處的時代都是有差異的,這種不公平只能用平常心去看待,要想同工同酬就要更加努力,體制內還是很看出身的。改變不了環境就要改變自己。


鳴叔Henry


既然法律支持同工同酬,我們就應該無條件執行。如果說法律不支持,大可以把它刪掉,何必又寫進去。2018新《勞動法》第四十六條:

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 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很明顯,法律是支持同工同酬的。同工同酬的先決條件是按勞分配。比如同一個用人單位,不同的人搬了同樣的磚,那麼他們得到的報酬應該是一樣的。相對的,同一個單位,搬磚搬得少的人,絕對不可能比搬磚多的人拿的多。

按勞分配難以實現,是因為[同工]太難認定。可是真要認定,也不見得有多難,有部分用人單位認為,有資格同工同酬的是一部分人,而另一部分人卻沒有資格同工同酬,他們只能領一模一樣的最低工資,用人單位對同工同酬視而不見,甚至恐懼同工同酬,這絕對是一個奇怪的現象。

如果真的不需要按勞分配、同工同酬,那外賣何必要送?因為送不送都拿一樣的工資,對吧?

所以還是法律後果沒有明確的問題,如果註明了違反勞動法同工同酬所需要承擔的法律後果,應該不會像現在這樣。


夢裡瀾濤


這確實是比較無奈的,我國的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多數國企裡普遍都存在這種情況,區分了正式職工和編外職工,正式職工的工資收入遠高於編外職工,從同工同酬的角度來看,這種情況肯定是不合適的。

小雷大學畢業後也曾經做過幾年的編外人員,那時每天的工作內容和正式人員一樣,並且有時候工作的強度更大,也承擔了不少重要的工作。曾經自己也一度覺得能力才是一切,努力就可以換來更好的未來,所以雖然每個月發工資時才一千多元,而正式職工能夠拿到三千多,自己心理上有一些不平衡,但還是對未來抱有期望,努力工作。

但工作得越久,才越能體會到,體制內身份帶來的巨大差別。不單單是工資收入上正式員工有優勢,各種資源都會更傾向於正式人員,參加培訓的大多數正式人員,而提拔優先考慮的也是正式人員。編外人員除非真的能夠在能力上遠遠甩開其他人,否則是很難改變現狀的,企業還相對容易一些,會有一些轉正的機會,而在機關事業單位想要改變身份難如登天。所以,因為看不到希望,其實編外人員的流動性非常大,大多數幹個一兩年就走,能長久做下去的少之又少。

雖然小雷最後通過考試轉成了正式職工,但依然認為將人區分出正式和編外這種做法並不合適,明顯地會製造矛盾。更合適的做法應該是需要多少職工就按標準招聘多少人,並根據人員的能力和表現動態增減,才能保證單位和企業的活力。

但短期內“同工不同酬”這種情況並不會改變,所以對於有其他選擇的人來說,不要去做一份外聘的工作,因為這是一個既沒有“錢途”也沒有“前途”的工作!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流雷電,關注我,分享機關單位和國企的各種知識!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評論留言!

流雷電


怎麼看?這不是很正常嗎?

阿里巴巴的程序員一年收入60萬,幹同樣活的外包程序員一年收入可能就一半,有問題嗎?

外聘員工又不是本公司職員

題主應該明白,外聘員工不是本公司職員,工資又不是所服務的單位發的,當然收入不一樣。

譬如文思海輝這家企業,幫全球在內的很多著名企業都提供IT外包服務,他們公司的員工能要求和IBM、谷歌這樣企業的正式員工一樣的待遇嗎?

肯定不行,因為從利潤分配來說,本來就是甲方給錢到外包公司,外包公司再給錢員工,外包公司的利潤是無法支撐給予更高的薪水的。

所以,在外包公司員工要是覺得不爽,大可以去面試,去甲方上班;如果做不到,即便幹一樣的活也只能接受。

幹一樣的活,不一定能力一樣

我們公司有兩個員工,乾的活一模一樣,但工資差一倍,不公平嗎?很公平。

一個員工懂中日韓三國語言,一個員工只懂一國語言,大多數時候工作里根本用不到其他國家語言,但用到的時候,只能那個員工上,其他人都不行,這就是不可替代性!

很多時候一個人的收入不是和他的貢獻呈現正比的,而是不可替代性!

在美國百老匯替身演員很多時候根本就不登臺演出,演出的時候和主演乾的活一模一樣,但是替身演員工資比主演高一倍,因為主演只能演好一個角色,但替身演員需要能演好所以角色。

幹一樣活又如何,你的不可替代性不如別人,收入一樣上不去。

總結

  • 別覺得不公平,僱工關係決定了收入。

  • 覺得委屈就離開環境,無法改變就忍受。

  • 一個人的收入不是和乾的活呈現正比的,而是和不可替代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