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被殺之地距劉備只有20裡,為何劉備不去相救?

用戶4474650761


劉備故意不去相救,這其中隱藏著劉備的借曹操、孫權的刀殺關羽的意圖:在此時劉備的心中,關羽已經不是曾經的結義兄弟了,而成了必須要除掉的人。理由如下:

一、結義兄弟已經產生了難以調和的隔閡

劉備、關羽、張飛在涿郡相遇時,胸懷大志,都想在亂世中匡扶漢室、建功立業,三人情投意合,於是捧酒對天盟誓,同生共死,結為異性兄弟。在三人創業初期,三人食則同席,臥則同榻,感情非常鞏固。然而,隨著事業的發展,集團內部加入了各種勢力,暗流湧動,再加之外部環境變化,關羽在一些事情的處理上也讓劉備很不滿意,二人之間也慢慢起了隔閡。

一是關羽蔑視士族官僚,動搖了劉備的統治基礎。對劉備統治倚靠的士族出身的官僚很鄙視,屢次做出苛責、謾罵之舉,也導致了博士仁、糜芳等人無法忍受關羽的領導而叛逃至曹操、孫權陣營的情況,關羽的這些做法還動搖了劉備的統治基礎,這絕對不是劉備願意看到的情況;

二是關羽在鎮守荊州時期,在政治上很不成熟和對工作的不負責任的態度,也令劉備十分不滿。在政治上,關羽不嚴格執行蜀漢”北拒曹操,東聯孫權”的國策,對孫權的聯姻行為不僅不同意,還對孫權的使者大家斥責,破壞了“孫劉聯盟”;在面對鎮守荊州的千擔重任,關羽也沒有表現出盡心盡責,譬如關羽聽說馬超投降劉備後,知道劉備武藝高強,竟然在時局萬分緊張之際,想擅離崗位,遠赴成都,只為與馬超在武藝上一較高下,還好被諸葛亮一封書信,奉承誇讚馬超不及關羽才作罷。

所有這些,劉備都看在眼裡,雖然礙於兄弟情面,沒有當面指責,但在內心,已經對關羽有了很深的成見。

做了皇帝之後的劉備,已經不是創業初期的劉備,他要考慮的事情更多更長遠,鞏固國家的統治是首要的,而在這一點上關羽的行為屢屢違背劉備的意願,怎麼能讓劉備不對關羽產生隔閡乃至厭惡。

二、劉備為鞏固皇權是二人決裂的主要原因

然而,迫使劉備最終想除掉關羽的主要原因,是劉備鞏固劉氏江山的需要。劉備不是聖人,自己千辛萬苦打下的江山,必須由劉氏一脈繼承,保證劉氏皇權鞏固,就算是曾經的結義兄弟關羽、張飛,也只能是劉氏家族的擁護者,而絕不能反客為主。而劉禪無論是在年齡、還是在政治經驗上還十分幼稚,面對諸葛亮、關羽等功臣時必定不是對手,劉備通過“白帝城託孤”的方式,看似放權實則將諸葛亮逼入道德禁區的方式,逼迫諸葛亮不得不擁護劉禪;而對關羽,劉備知道武將極易滋事,萬一關羽有謀逆之心、或者其部下蠱惑關羽謀反,劉禪都極難應付。於是,在劉備的心裡,慢慢產生了剷除關羽的想法,只是一直在慢慢等待時機。

三、借刀殺人終於除掉關羽

終於,這一時機到來了。劉備稱帝后,關羽在荊州發動了對曹操的襄陽之戰,迫使曹操不得不改善與孫權的關係,結盟共同對付劉備;於是孫權令呂蒙進攻荊州,由於關羽腹背受敵、戰事不利。而此時,劉備命令駐紮在荊州周邊的劉封、孟達等將領不得營救關羽。由此,劉備就借曹操、孫權之手,除掉了結義兄弟關羽。

結語:

關羽之死,關羽自身負有部分原因,但主要原因在於劉備得見死不救。令人可悲或者感到細思極恐的是,在政治人物面前所謂的兄弟情都只是籠絡人心的需要,在涉及自家根本利益的時候,這些都統統拋到腦後,不值一提。


曉東筆談


三國時期,蜀漢大將關羽被孫權所襲,發生了大意失荊州事件。荊州失陷後,關羽、關平父子曾經想向西逃入劉備所在的益州境內,但最終是在距離益州僅20裡遠的臨沮被陸遜的部將潘璋所截獲,並被孫權下令斬殺。一代名將關羽就此殞命,那麼劉備為何不發兵救他呢?

關羽距離劉備只有20裡這種說法完全是無中生有,事情要先回到最初的“關羽北伐”說起。東漢建安24年(公元219年),劉備在益州漢中一帶戰勝曹操,並往東攻下了房陵、上庸兩郡。鎮守荊州的關羽為了響應劉備的勝利,也從荊州南郡出兵進攻襄陽和樊城,並大破于禁、龐德等人的軍隊,史稱“水淹七軍”。



不過,由於關羽軍隊主力盡出,一路進攻襄陽,一路進攻樊城,導致荊州的後方空虛,被孫權趁虛而入。曹操採取司馬懿的“驅虎吞狼”之計,與孫權暗中結盟。一方面,曹操命大將徐晃率軍進攻關羽;另一方面,孫權則派呂蒙、陸遜等人偷襲江陵、公安,佔領了關羽的大後方,使關羽腹背受敵。

在曹操與孫權的夾擊下,關羽兵敗如山倒,荊州的7萬大軍也土崩瓦解。關羽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率領數十名騎兵往西逃走,準備進入益州。但陸遜派部將朱然、潘璋等人在臨沮一帶設伏,並將關羽、關平父子擒獲斬殺。



南漳縣的臨沮崗在古襄陽以南,屬於荊州管轄,距離益州僅有20餘里的路程。南漳縣地理位置特殊,自古就是“襄西之屏障、巴蜀之咽喉”,是兵家必爭之地。也就是說,關羽父子還是最終差一點就逃入益州了。那麼,劉備為什麼不發兵相救呢?

事實上,臨沮雖然距離益州的邊境較近,但距離劉備所在的成都(益州的腹地)卻遠遠不只20裡。劉備在漢中戰勝曹操以後,就南下返回了成都。成都距離荊州西部的臨沮仍有數百公里遠的路程,再加上益州山路崎嶇,道路不便。所以一直到關羽被殺後數月,劉備才獲悉“關羽身死、荊州失陷”的內幕,所以他是完全無力在第一時間救援關羽的。



歷史的荒野


關羽是在敗走麥城之時,距離益州僅有二十里地之遙的地方,被呂蒙殺害的。那麼既然馬上就要到了益州了,益州是劉備的地盤,為何劉備沒有前來接應關羽呢?

我們先說一下,關羽是因為什麼事情,發動了襄樊之戰,又是因為什麼,導致了此次的失敗,只要把這幾條縷清楚,大家就知道,為何劉備不來接應關羽了。

曹操伐劉表的時候,劉備趁著大亂,在荊州弄了一大塊土地。自從,劉備終於有了立足之地。

在得到荊州之後,劉備就把這個地方,交到了關羽的手中。讓關羽為他把守荊州,因為荊州是被劉備集團,東吳集團和曹操集團瓜分的,劉備佔了大部分荊州的地盤。

所以,關羽的主要責任就是為劉備防備北面的曹操集團和東面的孫權集團。那時候孫劉的聯盟還存在,所以關羽主要防禦的敵人,就是北面的曹操。

關羽鎮守荊州,那麼劉備去幹什麼了呢?

劉備又去開疆拓土去了,他先是拿下了益州,也就是蜀地。緊接著劉備又向漢中進發,去和曹操幹仗去了。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這次戰役,關羽主要是攻打荊州北面的曹操集團。很顯然關羽發動這場戰爭,主要是為了響應劉備的漢中之戰。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前期打的是順風順水,又是水淹七軍,又是立斬龐德,于禁等人。劉備得到了這樣勝利的消息,也是很高興。

可是,令他們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這時候的孫權看不得蜀漢一家獨大,他也想擴大自己的地盤,這時候他就把貪婪之手,伸向了關羽所把守的荊州之地。

為了拿下荊州,孫權開始和曹操寫信,說兩個人聯合把關羽給打敗。此刻的曹操正如熱鍋上的螞蟻,不知道如何對付關羽呢?

正好孫權送上門來了,若是得到孫權的幫助,兩人前後夾擊關羽,關羽必敗無疑。

孫權這邊已經做好了攻打荊州的計劃,他們開始麻痺關羽,陸遜開始說服關羽把荊州南部防守的士兵,全部調到北方去打曹操。並且還奉承了關羽幾句,說關羽神勇無比,只要兵力到了,用不了幾日,就可以把襄樊城給攻打下來。

因為當時劉備和孫權之間是有盟約的,關羽為了儘快打勝仗,也沒多想,就把大部分兵力給調到了北邊去攻打曹操。

孫權集團的呂蒙和陸遜一看關羽上當了,他們趕緊帶領大軍化作商人,前去偷襲荊州,因為荊州的防守比較薄弱,所以沒怎麼開戰,他們就得手了。

這時候關羽已經得到了曹操和孫權聯盟的消息,但是,他不知道情況是不是屬實,可是,當他聽說呂蒙和陸遜佔領荊州之後,他意識到大事不好了。

這次別說打勝仗了,能逃得一命就算不錯了。

呂蒙和陸遜攻打下荊州來之後,他們就開始率領大軍,來夾擊關羽了。

關羽一看情況對自己不利,趕緊帶著人馬,就開始向益州逃去。可是,關羽失敗的消息,正在攻打漢中的劉備並不知情。再說了,即使他知道了,也沒那麼快的速度趕來。

關羽在逃跑的時候,是有給益州的馬超以及劉封打招呼的,但是,這兩個人和關羽的關係不好,他們沒有出兵來救關羽。

結果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的人給捉住,最後他們把關羽交到了呂蒙的手上。呂蒙就把關羽給殺了。

這就是劉備為何沒來救關羽的原因。不過,關羽去世之後,追究責任的時候,劉備把自己的樣子劉封給處死了,就是因為他接到了關羽的求救書,沒有接應關羽的緣由。


史學達人



關羽從北伐到兵敗被殺,前後近半年時間,這半年內劉備和諸葛亮沒有對荊州戰區進行任何有效支援,聯繫到諸葛亮後來勸劉備殺劉封,一直有人質疑這是諸葛亮考慮,關羽和劉封一樣,易代之後桀驁難治,假手東吳殺死了關羽。

不過之前的人只是質疑,並沒有挑破這件事。真正挑破這件事的,是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太炎先生的《訄書》中直接說,借刀殺人除掉關羽動機最強的就是諸葛亮。此說田餘慶先生在《秦漢魏晉史探微》一書中也有提及,雖未展開討論,但基本上是同意太炎先生的意見的。

其實這是個誤會。就算諸葛亮和劉備都在為將來劉禪順利接班做考慮,想假手於人,除掉關羽,也不可能順便連荊州都一起送給東吳。雖然劉備當時已經攻佔漢中,但荊州仍然是原計劃中與曹操正面對抗的主戰場,而奪取漢中只是為了紮緊籬笆,保證益州得戰略安全。所以,於情於理,劉備和諸葛亮都沒有可能在這個時候借刀殺人。

而且,劉備在漢中局面穩定下來之後,實際上已經在著手協助關羽,其中最重要的舉措就是派劉封從漢中出發,去協助孟達攻佔東三郡,也就是上庸,房陵,西城三郡。孟達在出徵上庸之前是宜都太守,屬於荊州戰區,所以關羽在北伐襄陽局面佔優之後,就派孟達也北上進攻上庸。劉備此時則派劉封到上庸去統一指揮和統帥東三郡。


看一下地圖就知道,襄樊,江陵和宜都大體上是一個三角形,而上庸在江陵到襄樊的側翼。關羽北伐是從江陵,公安一帶出兵,其實是孤軍深入,所以一開始孟達並沒有出動。是在關羽在襄樊進展比較順利的情況下,孟達才從秭歸北上,進攻上庸,就是要佔領東三郡,保障側翼安全。

上庸和漢中有漢水谷道連接,拿下東三郡和襄樊之後,就等於把漢中到襄樊這一線以南地區全部收入囊中了。而且,在關羽將曹仁和曹操派來的主力壓制在襄樊之後,東三郡已經和曹魏隔絕,進攻起來並不費力。孟達本有四千部曲,而東三郡曹魏並沒有派駐大軍,是由當地豪強申儀申耽兄弟佔據的,孟達攻殺房陵太守蒯祺後,申儀申耽投降,也很快就佔領了這裡。

宜都在今天的宜昌,下轄秭歸,巫縣等地,夷陵也是宜都轄區。從長江水道而言,在荊州後方,控制著三峽水道,保障荊州和江州之間的水路聯繫,位置十分關鍵。而這一段長江水道是從西北向東南的傾斜走向,如果這段水道被敵手控制,荊州就和益州失去聯繫了,益州也無力救援了。

而東吳偷襲荊州恰巧選擇了關羽在襄樊困於堅城之下,孟達也已經率兵北上進攻東三郡的時機。而且,東吳的這次偷襲是經過周密策劃的。呂蒙先率領大軍偷襲公安和江陵,由於糜芳傅士仁開城投降,關羽馬上就失去了根據地。


《三國志·陸遜傳》:
羽覽遜書,有謙下自託之意,意大安,無復所嫌。遜具啟形狀,陳其可禽之要。權乃潛軍而上,使遜與呂蒙為前部,至即克公安、南郡。遜徑進,領宜都太守,拜撫邊將軍,封華亭侯。備宜都太守樊友委郡走,諸城長吏及蠻夷君長皆降。遜請金銀銅印,以假授初附。是歲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也。
遜遣將軍李異、謝旌等將三千人,攻蜀將詹晏、陳鳳。異將水軍,旌將步兵,斷絕險要,即破晏等,生降得鳳。又攻房陵太守鄧輔、南鄉太守郭睦,大破之。秭歸大姓文布、鄧凱等合夷兵數千人,首尾西方。遜復部旌討破布、凱。布、凱脫走,蜀以為將。遜令人誘之,布帥眾還降。前後斬獲招納,凡數萬計。

這之後,呂蒙駐守荊州,而為這次偷襲出謀劃策的陸遜則馬上被孫權拜為宜都太守,繼續沿江西進。陸遜率軍馬上沿江逆流而上,迅速攻佔了秭歸和巫縣,接替孟達擔任宜都太守的樊友投降,荊州和益州之間的水路聯繫被切斷。這樣,關羽和孟達就完全成了孤軍,處在吳軍的U型包圍之中。而這時候的劉備就算是有心救援關羽,也是要大費周章的,緩不濟急。

這也是為什麼在關羽覆敗之後,孟達也只能向曹魏投降的原因,因為他回益州的後路也已經被吳軍切斷了,如果要回益州,唯一的可能就是沿漢水向西北,進入漢中地區。而在當時的條件下,上庸到漢中都是山中谷道,崎嶇難行,小股人馬還可以勉強通行,大軍就不太可能了。如果魏軍追擊,處境就很危險了。

同樣的事情在幾年後劉備東征伐吳時又再次上演過。劉備率軍東征以後,迅速攻佔了巫縣和秭歸,並以秭歸為大本營。陸遜則相應的收縮兵力,退到夷陵一帶,引誘劉備大軍進入三峽水道,但封鎖了三峽出口。


三峽地區流急灘險,大軍行動不便,劉備只能一面派黃權率一部分軍隊進入江東的東三郡地區,防備魏軍,自己則只能以主力進入江西的山區,聯營七百里。之後的事情眾所周知,陸遜用火攻擊敗了劉備,劉備放棄船登岸,試圖在馬鞍山固守,陸遜命吳軍圍攻,劉備只能趁夜逃走,基本上全軍覆沒。

之後,劉備沿陸路逃至巫縣以西的魚腹,才算是穩住陣腳,收拾亡散,匯合援軍,而魚腹以東的巫縣和秭歸都被吳軍重新佔領。這樣,黃權所率江北駐軍約二萬人也和關羽,孟達一樣,失去了以大軍團返回益州的歸路,最後也和孟達一樣,只能向曹魏投降。不過,黃權所率軍隊就地解散了,並沒有全部一起投降,投降的只是一小部分。

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從東吳出兵偷襲到關羽兵敗被殺,前後一個月時間,為什麼劉備和諸葛亮沒有救援的原因了。就是因為東吳已經佔領了秭歸和巫縣,西陵,完全控制了三峽水道,關羽根本沒有機會直接逃回益州了,益州同樣也完全來不及救援關羽。

也是因此,關羽在看到形勢危急之時,第一反應並不是立即向益州求援,而是派人到上庸,要求劉封、孟達出兵接應。兵敗之後,關羽逃亡的目標也並不是益州,而是先去往東三郡,然後再做打算。這就是因為這時候益州根本來不及救援,唯一有可能救援的,就只有東三郡。而所謂的關羽被擒的地方距離益州地界只有三十公里,也是指從臨沮到上庸的距離。


蕭武


這件事怪不得劉備!更多是關羽自己的原因,先是瞞報不求救;二是求救不及時。當時關羽傾巢出動導致荊州被佔領,關羽的部隊基本上沒有什麼受損,大約還有兵力22000人左右,而呂蒙在荊州地區的兵力也不過20000人,也就是說這時候的呂蒙的兵力本身是弱於關羽的,有可能可以打敗關羽,但是絕對不可能包圍關羽,這時候關羽要是選擇撤退的話,呂蒙根本拿他沒辦法。但是關羽覺得自己被呂蒙羞辱了,怕丟人而不敢聲張,想要重新奪回荊州。

在關羽發兵攻城的時候呂蒙兵力並不佔優,他是據城而守的。這時候呂蒙就用了一個損招,他把荊州百姓驅趕到城頭上,讓他們呼喚自己在關羽部隊裡的親朋好友,然後關羽的軍心被動搖圖,有三分之二的人臨陣倒戈,關羽制止不住。所以折算一下,當時的大約有1.4~1.6萬人投降,關羽軍大約還剩6000~8000人左右,然後呂蒙才開始追擊,關羽開始跑。這時候雙方的兵力對比就劣勢很明顯了,關羽抵擋不住只能一路撤退,呂蒙則一路追擊。關羽在這個時候才派人出去求救,當時去求救的人是廖化,廖化首先去上庸城求救,可是劉封孟達當時的兵力只有大約1600人,而對面的東吳兵力已經增加到32000人左右,這時候據城而守尚且吃緊,出城去救關羽則明顯兵力不足,這是他們拒絕出兵的理由,不想做無謂的犧牲,而廖化這時候才入川去求救。可是蜀漢當時的兵力多在漢中,永安白帝城也沒有足夠的兵力去對抗東吳,然後被一路拒絕到成都。所以,關羽不被救自己也佔有一定責任的。


優己


很多人都認為,關羽北伐襄樊失利,逃至麥城後,離劉備控制的地盤很近了,然而劉備卻沒有去救。這其中必然有陰謀!其實,這種陰謀論完全就是想太多了。劉備當時之所以沒有去救關羽,完全是因為關羽敗的太突然,劉備來不及反應造成的。


這裡先捋一下當時的時間線,都是發生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的事件:


五月,曹操從漢中退兵,劉備遂取漢中。但是注意了!曹操並沒有走遠,他仍然率軍在長安坐鎮,提防劉備打關中。

六月,劉備遣孟達攻房陵,劉封攻上庸。上庸太守申耽投降,劉備封其為徵北將軍,領上庸太守,仍使其鎮守上庸。

七月,劉備自稱漢中王。劉備稱王后,封魏延為鎮北將軍,鎮守漢中。然後他自己就回成都去了。同月,關羽北伐。

八月,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率七軍來援救襄陽,卻被關羽打的全軍覆滅。許昌以南各郡反曹勢力紛紛響應關羽。

九月,曹操離開長安,前往河南郟縣。他派人通使孫權,請求東吳攻關羽後方。同時又增援徐晃,阻止關於的北上。

綜上所述,截止南郡被孫權偷襲之前,可以得出如下兩點:

第一、關羽出兵之前,劉、曹仍然在漢中較著勁。這說明曹操的軍事重心還在西部,隨時會捲土重來,向漢中施壓。關羽之所以發動樊城之戰,最初目的應該是騷擾為主,給漢中分擔壓力,讓劉備坐穩漢中。




第二、然而結果誰都沒有想到,關羽的小宇宙爆發了,老天爺也非常配合。原本只是一支配合劉備行動的偏師,竟然打的曹操在長安都坐不住了,移師向東。於是漢中壓力銳減,所有壓力都壓在了荊州一邊。

按常理來說,至此,關羽北伐目的應該是達到了,而且還超過了預期。此時劉備就應該要從漢中出兵,響應關羽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劉備沒有動。至於為什麼沒動。我覺得原因有二:

一是劉備剛剛與曹操血戰了兩年,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後,才拿下漢中。他需要至少一年的時間用於休養生息。

二是曹操本尊未動,說明長安尚有餘力,劉備若是立即出兵關中出馬,就又要和曹操來一次硬碰硬,難度太大了。

其實兩邊都在等,就看誰先熬不住。



結果兩邊都是狠人。曹操本來想去援助,但是侍中桓階跟他說,于禁雖然被滅了,那是時運不濟。曹仁、徐晃還在襄陽,他們都是軍事強人。我們現在還沒敗,我方還有遠勝於蜀漢的板凳深度,老大您要穩住啊!於是曹操接受了桓階的建議,自己留守,但是給徐晃派去了大量兵力。(約六萬)

如果曹操當時沒有聽桓階的,親自出馬去打關羽,我相信劉備一定會出兵漢中。可惜曹操家底深厚,于禁的七軍被滅,他又調出了六萬兵馬去補窟窿。面對這麼強的對手,劉備當然是不會輕舉妄動了。

不過對於劉備來說,他也沒所謂。因為只要關羽在徐晃兵力集結之前攻破樊城,戰略目標還是能達到的。就算攻不破,也可以安全撤回南郡,他並不吃虧(關羽水軍掌握制河權)。可惜的是,意外出現了。


十月,江東大將呂蒙乘關羽與樊城守將曹仁相峙之時偷襲荊州,攻佔南郡。關羽並不知南郡已失,還想再奪回南郡。

十一月,呂蒙採取分化瓦解之策略,導致關羽的將士皆無戰心,逐漸離散。於是關羽便向北面突圍,打算逃回益州。注意了!關羽是向曹軍方向突圍的。

十二月,關羽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襄陽南漳),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長子關平於臨沮被害。

值得一提的是,十月,孫權攻取荊州後,上表向曹操稱臣,請曹操代漢自立。這表明什麼意思呢?這表明孫權在偷襲關羽後,立即就拋棄了孫劉聯盟,投靠了曹操。劉備此時不僅只有曹操一個對手,他要面對曹、孫兩家對他的夾擊。

另外還要強調一點,關羽並沒有敗,他從樊城撤兵時,隊伍是完整的。真正讓關羽進退失據的是孫權!呂蒙在背後會心一擊,關羽的部隊立馬人心潰散。連關羽本人都沒有想到會是這個結果。



因此,劉備當時劉備沒去救關羽,其實就是三個原因:

一是關羽敗的太快!十月份還在襄陽前線圍攻曹仁。即使南郡被佔時,關羽還統帥著幾萬精兵。豈不料,十一月就全軍覆滅了。劉備當時遠在成都,根本來不及反應。

二是劉備沒料到孫權會那麼決絕。孫、劉合作了十多年,中間偶有矛盾,但劉備認為孫權這廝還不至於投靠到曹操一方。結果人家孫權就是這麼的狠,說鬧掰就鬧掰!

三是孫權偷襲荊州後,立即與曹操結盟。孫權和曹操聯合,這是二打一,劉備去救,終究也是白救。以劉備集團的自身實力,單挑曹孫的任意一家,都是壓力山大。現在那兩家聯合起來了,劉備唯一能做的就是趕緊止損,預防兩家聯合進攻益州。如果還想著拼命投入兵力反撲,這絕對是發瘋了。

所以說,當孫權偷襲關羽後方的那一刻。關羽和劉備就已經輸了,無論怎麼做,失敗都是無法避免。因為弱者就是這種命……


最後再說說當時在上庸的劉封和孟達為什麼沒去救關羽。先說結論:如果劉封和孟達當時去救了,關羽生還的幾率會很大。這也是後來劉備會生氣的原因之一。

然而劉封和孟達偏偏就沒去,我覺得這其中的原因,應該是劉封和孟達也是剛剛才攻佔了上庸和房陵不久。其實他們兩人也是當年六月才剛剛在上庸郡站住腳,對上庸的控制權並不牢靠。(本地土著都是直接留任,這些人並不可靠)

到了八月,關羽圍攻樊城,要求孟達和劉封那邊發兵援助。兩人就曾以上庸本地土著剛剛投降,不可靠為理由,拒絕了關羽。氣的關羽揚言要回去教訓他們。

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會羽覆敗,先主恨之。——《三國志·劉封傳》

客觀來說,我覺得他們兩人的擔心是非常有必要的。說不定他們兩人前腳剛走,後腳申儀就叛變了,把劉封、孟達五花大綁,送給曹老闆當禮物。畢竟申儀、申耽兄弟兩人的尿性,眾人皆知。


如果他們兩人發兵去救關羽,導致上庸被曹軍奪去。救了關羽也是有罪,並且還有可能陷入孫曹聯軍的包圍圈。於公於私,劉封和孟達都得出不發兵助戰的結論。

因此總的來說,關羽之敗,其實就是敗在輸得太快了。劉備沒有反應時間,孫權又做的異常絕情(派兵攻夷陵,直接斷了關於走水路回益州的可能性)。而劉封、孟達本身又只是一支偏師,讓他們去承擔主力該承受的壓力,著實有點難為人。


Mer86


關羽在襄樊大戰失敗後,逃往麥城,最終卻在【臨沮】這個地方被殺。實際上臨沮距離劉備太遠了,根本不是20裡,而且臨沮距離益州邊界也是非常的遠。所以劉備根本無法及時救援關羽。



臨沮相對於益州的距離

根據《夷陵州志》中的記載臨沮縣也叫遠安縣,而遠安縣就是今天的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這個地方距離成都有上千裡之遙,因此劉備根本不可能迅速派兵接應關羽。

再來說說臨沮距離益州邊境的距離。關羽聽聞呂蒙拿下江陵後,迅速從襄樊撤兵,到達麥城時擺在關羽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條是向西經夷陵,過秭歸進入益州的管理範圍。另一條是向北逃跑,經過新城、上庸進入益州。



當時的呂蒙為了防止放虎歸山,在拿下荊州時已經做了萬全的準備。他首先派遣了陸遜扼守了荊州和益州的通道,因此秭歸和夷陵都有吳軍駐守。而關羽或許是猜測到了吳軍已經截斷了自己的退路,或許是派兵打探到了這一消息。因此關羽放棄了向西逃跑的路線,選擇了向北逃跑。當然這條路線也被呂蒙料到,最終關羽向北逃跑時被潘璋殺於臨沮。

首先看第一條路線,關羽是準備越過秭歸進入益州的巫縣,這個巫縣距離臨沮達到了200公里左右,同樣到房陵的距離也有200公里左右。所以關羽實際距離益州還有很大一段距離。



劉備為何不救

公元219年5月,劉備剛剛打贏了為期兩年的漢中之戰。這一場戰爭幾乎耗盡了蜀地的民力,成年男性全部上了戰場,女性也在運輸物資,所以成都方面已經是一座空城。

如果關羽戰敗的消息傳到成都後,成都方面根本沒有任何支援的兵力,況且陸遜也扼守住了長江水道。在這種情況下,成都發兵救援等於杯水車薪,根本無濟於事。



由此看來,如果要救援,只有在漢中稱王的劉備調兵遣將了。但實際上劉備從時間上根本來不及。

劉備贏得漢中之戰是在5月,在7月時劉備在漢中稱王,同時關羽也發動了的襄樊大戰。8月關羽趁著漢水暴漲的機會水淹七軍,這時的關羽意氣風發。之後在9月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投降。10月的時候還有宛城陸渾民起義響應關羽。也就是說此時的關羽形勢一片大好。

但事情發展很突然,到了11月呂蒙白衣渡江奪取江陵,事情根本來不及反應。而且此時在襄樊一帶的關羽並沒有想著向房陵一帶逃跑,而是幻想著南歸奪回江陵,結果可想而知,連逃跑的機會都失去了。



此時的劉備估計正在漢中處理公務,而且一直聽聞二弟勢如破竹,所以根本不擔心關羽會失敗。而當關羽丟失荊州的消息傳來後,估計關羽被殺的消息也會迅速傳來,所以即便劉備當時正在阻止兵力營救關羽也已經晚了。


我是越關


關羽被殺之地距劉備只有20裡,為何劉備不去相救?

這個說法是近些年突然冒出來的,其理由是關羽被殺之地【臨沮】距離劉備掌控的益州不過20裡地,而劉備竟然沒有任何救援動作,眼睜睜看著關羽死去,進而推測出這很有可能是劉備同諸葛亮假借東吳之手除掉關羽的借刀殺人之計。真的是這樣麼?

首先來看看臨沮和益州到底相距多遠。

臨沮縣東漢時屬荊州南郡,即現在的湖北宜昌市遠安縣。它距離益州最近的地方是上庸郡房陵,即現在的湖北省房縣,直線距離大概100多公里。所以說關羽被殺之地距離益州可不是20多里地,而是100多公里,這個說法本身就是錯誤的。

再來看劉備為何不救關羽。

雖然關羽敗死之地距離益州有100多公里,但從關羽發動襄樊戰役到最後死於臨沮有大半年時間,在這期間內劉備不僅沒有對襄樊戰役做出過任何指示,甚至沒有支援過關羽一兵一卒。這不禁會讓人產生疑問,劉備為何要這樣做?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1、劉備忙於其他事情。219年上半年,劉備擊敗曹操,奪取了重鎮漢中。但奪取漢中後劉備並沒有閒下來,而是著手疏通成都至漢中的驛道。因為要穿過秦嶺地區,所以這是一項非常艱鉅的工作,佔據了劉備很大一部分精力。

另外,據《廖立傳》所載,劉備在關羽發動襄樊戰役期間在曾去過漢中一段時間,廖立認為正是這段行程貽誤了軍機,導致關羽敗亡荊州丟失“後至漢中,使關侯身死無孑遺。”如果此說法為真,那麼劉備在這個節骨眼去漢中有兩個原因,一是視察驛道情況,二是處理其他重要事情。

至於是什麼重要事情,史書上並無記載。不過劉備不久便任命名不見經傳的魏延為漢中太守,可見定是在漢中做了實地考察,做了一些人事安排,從而貽誤了荊州軍機。

2、關羽前期進兵順利。劉備之所以敢抽身前往漢中,定是對荊州的形勢是放心的。因為關羽在襄樊戰役前期的進展特別順利,甚至利用漢水暴漲消滅了于禁帶來的援軍,生俘于禁。同時招降侯音等宛城地區的叛亂分子,在襄樊後方煽風點火,一時“威震華夏”,嚇的曹操直要遷都。

而這些關羽肯定向劉備做了彙報,再加上關羽為人自傲,多半說不用主公操心,單憑我一人之力就可以擊敗曹仁,拿下襄樊。劉備一看自然放鬆對荊州的關注。

3、關羽敗亡太過急促,來不及劉備做出反應。雖然關羽前期進展順利,但是卻沒有一舉拿下曹仁堅守的樊城,並中了東吳之計,從荊州後方抽調部隊增援前線,讓東吳有了可乘之機。最終呂蒙“白衣渡江”,襲取了關羽後方,使關羽形勢急轉直下。

這一切發生的太過突然,《先主傳》中用了“俄而”兩個字來形容。不久前關羽還說“形勢一片大好”,沒過多久就傳來關羽被孫權擒殺的消息,所以劉備根本沒有時間做出反應。

4、東吳斷絕了劉備救援的通道。隨呂蒙而來的還有陸遜,他並沒有在南郡停留,而是一路向西,佔據了從西川至荊州的地區,先後攻佔了宜都、房陵和秭歸等地,消滅劉備一萬多人,徹底阻斷了劉備救援關羽的通道。

而這被消滅的一萬多人,估計有一部分很可能是從永安派往荊州接應的先頭部隊。因為關羽已經抽調了荊州大部分軍隊到前線,不可能留一萬多人在夷陵地區佈防。而這一部分軍隊很可能是奉劉備之命,所以劉備並不是對荊州戰事完全沒有反應,只是未作出詳盡安排。


石頭說歷史


關羽與劉備被殺的地方,絕非二十里,劉備不是不救而是沒有想到關羽會敗,而且敗的太快,根本沒有時間去救。

首先來說襄樊之戰

襄樊之戰的發起人是荊州的關羽,關羽為何要發動襄樊之戰呢?首先來說劉備漢中之戰取得勝利後,自立漢中王,此時的關羽並沒有隨劉備入蜀,漢中之戰的戰功與關羽沒有一點關係,這就導致了關羽心裡的不平衡。


以至於傳書劉備想要回蜀挑戰馬超,還好聰明的諸葛亮回了一封稱讚關羽的書信,他才得以舒心,因漢中大戰關羽沒有功勞,所以才會想發動一次浩浩蕩蕩的大戰,不然蜀漢建國之後第一大將軍的位子自己將會不保。


蜀漢當時確實面臨著建國的問題,可是一切都太過順利,入蜀後幫助劉璋,設計取奪益州時,劉璋並沒有反抗,反而是將大印交到了劉備手中,漢中去攻打曹操,沒有想到曹操直接就跑了。


因此在劉備自立漢中王后,關羽認為建國的時間不會太長,所以才會貿然發動襄樊之戰,此戰歷經六個月,前三個月的時間一直是關羽軍在取勝,傳到成都的大多都是捷報,劉備此時根本沒有想到關羽會敗。


早已開始治理劉璋留下的一系列問題,曹操與孫權也沒有想到關羽會敗的如此徹底,當時的曹操已經被嚇的要準備遷都了,于禁被俘後,關羽已經不可一世,曹操立馬書信孫權,告知:請閣下速速偷襲荊州,荊州必然空虛。

孫權看到來信後,想起關羽侮辱自己的言語,立刻拜呂蒙為大都督,偷襲荊州。荊州守軍不戰而降,孫權大悅。曹操竊喜,認為孫權偷襲荊州後,關羽必定會將全部進攻樊城的守軍撤走,最終北方邊境可保。


關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立馬撤退,想要從呂蒙的手中重新奪回荊州四郡,但後有追兵前需攻城,這時的他進入了兩難之境,報失敗恐其他大將恥笑,不報自己被兩面夾擊,況且手臂還有重傷。


一番考慮之下,他選擇佯攻荊州,率輕騎回攻樊城,不料曹操早已看清其把戲,一直追殺,根本不給關羽策略的部署時間,大敗之後關羽身邊只有幾十騎,走到麥城之時,被東吳偷襲殺死,人頭被送給曹操當做大壽賀禮。

其次來說劉備為何不救

三國時期臨沮位於荊州的南部,與劉備所在的成都相距百里,距離雖不是很遠,但要思考一個問題,劉備集結大軍,收到戰敗的消息,判斷關羽能否逃生,有沒有救援的必要,考慮完這些問題最起碼要十幾天的時間。


加上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二十天的時間是有了。結果顯而易見,關羽身上有傷,身邊幾十騎大多也都是連月征戰,疲憊不堪,與整軍待發的東吳根本無法相比,能夠堅持逃跑兩日,已然不易。


等待劉備集結好兵馬,還沒有出蜀道,關羽就已經被殺死了,所以劉備不是不救從時間上來看就沒有機會救援。

綜上所述,憑劉備與關羽的生死情誼,劉備必定會救援,可惜大部分精銳被追軍殺死,關羽本人身受箭傷,不等劉備出蜀,關羽就已陣亡。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摯潷畫畫紅塵


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兄弟情深,曾經結拜桃園的故事,不僅被人讚揚稱頌,而且他們之間的那份兄弟情義確實難能可貴。

但是要說他們三人最終的結局,也未免不讓人惋惜,關羽之死也讓劉備猝不及防,區區二十里,真的就宛如天塹那樣不可逾越嗎?

其實劉備也有劉備的難處,關羽可能自己都沒有料到,自己的生命就這樣的方式被終結,那麼究竟為何劉備沒去救關羽?

關羽隕落之地臨沮與劉備所處益州到底有多遠

歷史上的臨沮,東漢時期位於荊州之南,具體位置也就是現如今的湖北省宜昌市,一個叫遠安的小縣城。

當時劉備所在的益州,那可是遠在100公里之外的湖北省房縣,按照騎馬速度平均30~40公里每小時,拋開其他的影響因素,一天之內也可以趕到。

無論是傳言的20裡,還是真實存在的100公里,本身是能夠來得及營救的,但關羽為什麼最終還是被殺,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

劉備給予了關羽足夠的信任,壓根就沒有想到關羽會失敗

關羽作為我國武術界的代表,儘管沒有那本傳乎其神,但其優秀的統兵作戰能力還是公認的,公平公正的對決,關羽壓根不可能吃虧,為什麼要叫關羽大意失荊州?

相信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故事,因為在關羽和劉備心中,他倆壓根就認為,荊州不可能被失去,也可能出於這樣的心理態度,讓他們並沒有料到意外的發生。

就拿關羽在出事前,他所參與的襄樊之戰來說,前期以所向披靡之勢一路綠燈,如此順利,也可能讓他們整體放鬆警惕。

對敵方派來的援軍,也以漢水的暴漲輕鬆化解,這樣的作戰情況,難免不讓人驕傲,前期的大捷,也讓劉備對於戰況甚是滿意,甚至劉備放心到,自己前往漢中,壓根沒考慮會出現意外。

關羽被殺未免太過倉促,根本沒有讓劉備有準備時間

也就是在劉備走後,關於前期的居功自傲,難免給了東吳反應的機會,前期太過於順利,都讓關羽有點無所適從,直到後來中了東吳的計謀也全然不知。

當時曹仁堅守著樊城,這樣為東吳拖延時間,關羽絲毫沒有料到潛在的威脅,反而認為自己時間多,慢慢耗著,看誰能耗過誰。這樣的心態最終導致,直到關羽大後方被呂蒙偷襲,才讓關羽如夢方醒。

關於被孫權部下生擒,這樣的結局難免讓人唏噓,可能關羽本人都被這樣的陣勢嚇蒙了,內心遭受極大的打擊,簡直是生平的奇恥大辱。

一方面被自己的自負感到懊惱,另一方面想著如何向劉備交差,雙重壓迫讓他心神大亂,關於斬殺關羽,一切處決乾淨利落,並沒有過多的冗餘,劉備能知道關羽兵敗,但對於關羽的死更沒有想到。

劉備當時也有事纏身,並不能前往支援

當時關羽發動襄樊戰役,劉備是去了漢中的,對於行軍打仗,有時候刻不容緩,也因為這次機緣巧合,讓劉備對於當時的狀況盲目忽視。

劉備對關羽太過於放心,劉備在此前擊敗曹操奪取漢中,作為蜀國的領導者,他並不可能一直盯著前線戰況,還是要把重要的事情交給信任的人去做,自己也能夠抽身處理其他事物。

漢中被奪取之後,你還有許多善後事宜需要處理,為了能夠創造良好的交通便利條件,劉備當時也忙於奔波,並沒有過多的時間留給關羽。

關羽之死太過於意外,根本讓劉備沒有反應的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