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交社保,是繳費越高越划算,還是交的越低越划算?為什麼?

職說社保


是否划算是相對的。從不同角度看,結論不同。高繳費也好,低繳費也好,都是既有利又有弊。甘蔗沒有兩頭甜,怎樣繳費更划算,就要看你自己怎麼權衡了。

與用人單位參保人不同,靈活就業個人交社保,沒有單位承擔統籌費用,全部費用都要自己交,貌似高繳費不划算。但青青認為,如果抓大放小,看最終獲得多少養老金,晚年是否更有保障看,還是繳費高划算。

前提是你屬於有經濟條件,交得起,不和他人攀比的的朋友。如果沒有經濟條件,連按低標準繳費都困難,就沒有權衡的必要了,量力而行就好。

一、高繳費的利與弊

1、利:多得養老金

如果你想多領養老金,總的來說,高繳費更划算,養老金的計發原則是多繳多得。有經濟能力的朋友,最好儘量按高標準繳費。畢竟將來領的養老金多,且可以終身領取。和其他投資比,把錢投到養老保險的高繳費上回報更豐厚,更划算。

2、弊:養老金殺富濟貧使高繳費者吃些虧

養老保險繳費標準,總的結果來說高繳費更划算。養老金由三部分組成,基礎性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

(1)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退休年齡所對應的養老金計發月數

相對而言,這裡面只有個人賬戶養老金是絕對公平的。在青青看來,基礎性養老金更利於低繳費者,過渡性養老金更有利於高繳費者。

(2)基礎性養老金

如果看基礎性養老金部分,高繳費或許有些吃虧。

首先因為基礎性養老金的計算公式是這樣的:

基礎性養老金=退休時當地上一年度社平工資×(1+個人歷年繳費指數均值)÷2×繳費年限×1%

所以只要自己的平均繳費指數大於1,加上當地的社平工資,除以2的時候,就會吃坒虧。有點數學基礎的朋友對此應該不難理解。

大多數地區養老保險的繳費指數最低是0.6,少數地區養老保險的最低繳費指數在從0.4~0.6過度,全國所有地區養老保險的最高繳費指數都是3。

所以和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平均(1)求和平均後,結果就成了0.7~2。

凡是繳費指數低於1的,就佔了點兒便宜;凡是繳費指數高於1的,就吃了些虧;凡事繳費指數正好是1的,既沒吃虧也沒佔便宜。

這就是養老保險的共濟互助功能,有的朋友戲稱之為“殺富濟貧”。因此對照低繳費,從投入和產出的性價比來看,高繳費不大划算。

(3)過渡性養老金

如果你是中人,還會涉及到過渡性養老金,不過這部分對高繳費者更有利。原因就是這部分繳費指數工資不會被平均,所以對指數高的有利。

基礎性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全國是統一的,過渡性養老金不是。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公式比較複雜,各地有各地的計算辦法,而且視同繳費指數從1.0~1.4不等。但道理上和基礎性養老金不同,指數化繳費工資高者多得。

青青之所以沒有把它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看成是同等的公平,是因為這部分錢是由統籌基金支付的,所以指數化繳費工資高的,佔了統籌基金的便宜。不像個人賬戶養老金,是你個人多年來繳費金額的積累,羊毛出在羊身上。

二、低繳費的利與弊

1、利:養老金殺富濟貧的功能利於低繳費者

正是基於如上所述原因,低消費的利與弊和高消費的利與弊正好是相反的。

前面已經詳細說明了,只要你的繳費基數低於1,就能佔統籌基金的一些便宜,獲得社保統籌的殺富濟貧的好處。不再贅述。

因此如果你在意低繳費和高繳費進行性價比的對比,或者經濟條件不好,交不起,那麼按低標準繳費划算。

2、弊:將來養老金水平低,晚年保障也就低

養老金的計發原則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因此繳費標準低的朋友,儘管局部佔了些便宜,總的來說養老金水平低。很難為自己的晚年積累更有力的保障。

結語

綜上所述,如果是從最終獲得養老金多少的絕對金額看,繳費高划算,多繳多得。

如果對比高繳費和低繳費,從養老金的投入和產出比看,繳費低划算,因為基礎養老金部分可以佔一些社會統籌基金的便宜。

而過渡性養老金雖然有利於高繳費者,沒有視同繳費年限的朋友不能享受。所以沒有那麼強烈的普適性。

青青的建議是,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儘量高繳費,將來退休養老金高更划算。真的不必和別人攀比,從某種角度講,別人怎麼交,拿多少養老金,和你沒有根本關係。最要緊的是多繳多得,繳費高,晚年更有保障,比吃點虧重要。你說呢?

我是水流雲在草青青,認真誠懇的社保顧問,歡迎大家加我的關注,方便及時查看更多同類文章。願天下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水流雲在草青青


個人自費繳納社保,整體上看,性價比不高。既然是職工社保,那它就是為職工量身訂製的,是職工的福利,單位繳大頭,職工象徵性繳納,不影響生活。雖然私企也有繳納,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繳的都是個人的錢,和靈活就業者自費繳納沒什麼區別,所以私企參保率也不高。從個體分類上看,女性參保要比男性划算一些,因為女性大慨率上要比男性更長壽。另外影響靈活就業者參加職工社保的一大關鍵因素是繳費數額太大,除去少部分經商的以外,大部分打工群體確實難以負擔。從長遠看,高福利對經濟可持續發展極為不利,國外普遍實行65歲退休,日本近期更是提出要70歲退休,看起來延遲退休是大勢所趨。國家為什麼不考慮一下降低社保繳費,降低退休金額度,不要讓退休工資高於社會在職社平工資,形成工資倒掛,阻礙經濟發展,畢竟社保不是商業投資基金。假如這樣的話,不就人人都繳的起,人人都老有所養,也就不存在參保劃不划算的問題了


酷炫寶貝6


個人自費繳納社保。繳費越高和越低都不划算!但是,最划算的是這種情況!

靈活就業人員和個體工商戶參保,需要自己獨自繳納養老保險的統籌部分和個人部分兩塊費用,統籌佔12%,個人佔8%(由於地區不同,這兩部分的比例可能存在細微的差別,但是,統籌部分多,個人部分少是一致的),並且要最少繳納15年才能有資格領取養老金。

無論繳納多少年的保險,繳費高的和繳費低的這些人員,如果不能活得很久,都是不划算的。

繳費越高,說明你的個人賬戶存儲額越高,基礎養老金也會越高,那麼,將來的養老金也就越高。但是,你所負擔的統籌部分的費用當然也會很高,而這部分資金是不屬於自己的,是所有參加養老保險的人必須繳納的、用於調劑養老金高低平衡的、有槓桿作用的基金。當出現意外情況時,例如,在繳費中途突然有一天人沒有了,或者是在退休之後沒有幾年,人就一下子不存在了,雖然個人賬戶存儲額可以繼承,但是,統籌部分資金卻不可以繼承,即使你的個人部分有一些利息和基金運營收益,但是,和不能繼承的那部分資金比起來,那有可能真的是虧大了。

繳費越低的,也是不划算的。雖然在出現上述意外情況時,統籌部分因少繳而少吃虧,但是,畢竟還是要吃虧的。

那麼,為什麼還要說“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呢?我認為,這必須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保證自己在退休之後要有能力活得很久,並且,越久越划算!因為,時間越久,領取的養老金才能保證足夠的多,而且,到了70歲之後還會有額外的收入:分年齡段發放高齡補貼,歲數越高,補貼越多。

總而言之,個人繳費無論高低,只有活得越久,才有可能越划算!

(個人觀點,僅作參考,謝謝閱讀!)


中小學教育者


個人繳納社保,繳費越高,繳費年限越長,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越多。因此,社保投入和養老金產出成正比關係。

個人繳納社保,也就是以靈活就業人員的身份繳費,是極不划算的。原因如下:

1.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納社保,費用完全由個人承擔。城鎮職工繳納社保費用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共同承擔。

2.個人交納社保,只有8%進入個人賬戶,其餘進入統籌賬戶。以城鎮職工身份繳納社保,用人單位繳費部分進入統籌賬戶,個人繳費部分全部進入個人賬戶。

3.靈活就業人員只能參加養老和醫療保險。以城鎮職工身份繳納社保,繳納養老、醫療、生育、失業和工傷保險都參加。

因此,相比個人繳納社保,用人單位繳納社保更划算,同等條件下,用人單位繳納社保的回報率更高。

養老金遵循“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原則,不論是個人交納社保還是用人單位繳納社保,養老金的計算方式是相同的。

  •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職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60歲計發月數為139個月,55歲170個月,50歲195個月)

退休後所領取的養老金與當地上年度社平工資、繳費基數、繳費年限有關,在當地上年度社平工資繳費基數,繳費年限相同的條件下,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納社保和以城鎮職工身份交納社保所領取的養老金是相同的。

總之,用人單位繳納社保比個人繳納社保更划算,繳費基數越高,退休後所領取的養老金越多。


小可職場日記


如果有單位,肯定是繳費越高越划算,如果是個人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費,那就是選擇適合自己的檔位,划算不划算都是相對的。

首先你要明白,影響退休金的計算方式(向暖心人社表示謝意,借張圖)。

從這個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公式中你可以看到,當你選擇的繳費指數高於1時,起到的效果打折;當你的繳費指數低於1時,減少的基礎養老金也打折。 從這個角度講,養老保險繳費係數低的時候,效果也降低,肯定是交錢越少越划算。

例如:一個靈活就業人員,選擇養老保險金的繳費指數為0.4,那麼根據公式,他基礎養老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0.7×繳費年限×1%。與選擇100%繳費指數相比,雖然每月繳費少60%,但是基礎養老金僅少30%。

但是退休金划算不划算的帳不是這麼算的。這主要是因為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養老保險倡導交錢越多,享受待遇越高,交錢多,退休時領取的退休金自然就多,這是毋庸置疑的,不能光想著划算不划算,還要考慮夠養老金花不夠花。雖然選擇最低繳費基數交的要佔一些便宜,但是退休時也拿著最低的退休金,養老金不夠花這是很大的問題。

二、國家的養老保險退休金最大的福利就是每年都給漲工資,這個工資是按比例漲的,退休時候退休金越高,漲得越多,越佔便宜。這就比如你退休時候每月2000退休金,另外一個人3000退休金,如果當年都漲5%的工資,你實際每月漲了100,而人家漲了150,工資低的人當然吃虧。當然,我就是舉個簡單的例子,實際漲工資有基礎部分,有年限部分,還有養老金提高部分,算起來更復雜。

國家的養老保險還是很划算的,如果有富裕錢,還是選擇交一份適合自己的,能承受的起的養老保險,讓將來自己退休後你能擁有一份保障。


七葉一支花


很多人社保都是自己繳納的,根據往年數據顯示,靈活就業人員參加社保的比例大約佔全部參保人員的1/4。未來隨著社會就業結構的轉變,可能這一比例會越來越高。

靈活就業人員參加養老保險,應該如何選擇繳費檔次才划算呢?

實際上靈活就業人員參加養老保險,產生的養老金待遇一般只有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我們可以分析計算公式就可以得出結果。

(1)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等於退休時上年度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社平工資、繳費年限都不需要單獨解釋,最主要的問題是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繳費指數實際上可以理解為繳費檔次,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經常會遇到60%、 80%、100% 、300%這樣的檔次。繳費檔次越高,自然養老金待遇就越高。

由於各地的繳費比例是恆定的,不同繳費檔次的情況下,繳納的錢數是按照比例來的。按照300%基數繳費,花費的錢數是按60%基數的5倍。

可是基礎養老金待遇卻不是這樣。按照300%基數繳費一年,可以領取2%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而按照60%技術繳費,卻可以領取到0.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養老金待遇比例只有2.5倍。

看起來似乎是低繳費基數划算,但現實情況真的這樣嗎?

由於跟社會平均工資相關,實際上我們過去即使按照300%基數繳費,花費的錢數仍然較少。比如社會平均工資是1000元的時候,300%基數是3000元;而社會平均工資變成了5000元,60%基數就是三千元了。很明顯,只要我們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率超過我們自己投資理財的收益率,按高基數繳費就划算的多。2019年全國各地的社會平均工資指導線增長率一般在5%~8.5%之間,相對而言繳納社保還是非常划算的。


(2)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是全國統一的,50歲是195個月,60歲是139個月。對於相同個人來講,不會有差別。

個人賬戶的餘額,主要跟個人繳納的繳費基數和個人賬戶記賬利率有關。養老保險只要正常繳納,國家每月都會在個人賬戶中記入繳費基數的8%作為個人賬戶的餘額。這種情況下300%基數形成的個人賬戶餘額,將是60%基數的5倍。個人賬戶養老金不會因為繳費檔次的差異,而存在誰吃虧的情況了。

個人賬戶記賬利率,2016年是8.31%,2017年是7.12%,2018年是8.29%,2019年是7.61%。很多人看到這一記賬利率會非常驚訝,遠遠超過了我們銀行理財利率。更何況記賬利率還是複利。

所以說,從個人賬戶養老金角度講,繳納養老保險明顯也比自己存錢養老划算的多。

結論

從性價比角度講,可能按照最低繳費基數繳納略微受到照顧一些。但是按照低繳費基數繳納養老金明顯會更低。如果想要一份更充分的養老金待遇,自然是繳費基數越高越划算。尤其是由於個人賬戶記賬利率以及工資增長率非常高,如果為了一份更好的養老金待遇,越早繳納社保越好,繳費基數越高越划算。


暖心人社


路人蟻:聊社保,侃商保,專業答疑

結論:職工社保繳費成本都和待遇都比居民社保高,關鍵看你尋找的繳費標準和繳費體系

1 個人繳納社保,如果收入比較高,那可以參加本地職工社保,以靈活就業身份參保,費用全部自己承擔,由於沒有企業掛靠參保,所以沒有企業承擔大部分保費,繳費成本高。但是整體的待遇上,醫保和養老積累都會比居民社保好很多,職工社保一般是在職人群和靈活就業人士參保。

2 如果收入一般,可以選擇城鄉居民社保,繳費成本低,而且都有財政補貼大部分,比如醫保部分三分之二是享受政府補貼的,個人每年繳費250元以上就可以享受居民醫保報銷。屬於按年繳費,自願原則。繳費成本和壓力都比較低,但是待遇上總體比職工社保差些。

3 無論是選擇繳納職工社保還是居民社保,個人繳費越高,意味著個人養老金賬戶積累越高,同時居民養老保險的補貼也高,職工社保的基礎養老金領取也越高。如果從醫保角度看,職工醫保有個人年限積累,可以享受終身免費醫保,而且報銷比例高,這點居民醫保報銷比例比較低,沒有終身免費醫保待遇,交一年保一年,不交不保。

綜上:無論是職工社保還是居民社保,都鼓勵的是多繳多得,少交少的額基本原則,繳費越多自然待遇越高


路人蟻


〔職說社保〕觀點:影響養老金的其他因素保持一致的情況下,養老保險繳費基數越高,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越高,但是養老金/養老保險的“回報率”卻越來越低。所以,至於高檔還是低檔划算,看你追求的是高養老金還是高回報率?


第一,影響城鎮職工社保養老金的四大因素是什麼?

從養老金計算公式公式來看,除“中人”之外,養老金由基本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

影響基礎養老金的主要因素是繳費基數、退休上一年度職工月均工資和繳費年限。

影響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因素,除了繳費基數影響的個人賬戶儲存額之外,就是退休年齡了,退休年齡越大,個人賬戶儲存額的計發月數就越小,個人賬戶養老金就越多。

小結:影響月養老金的四大因素主要是:退休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均工資、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和退休年齡。

第二,最高基數和最低基數繳費20年,養老金差多少?

1.案例分析;

若保證甲、乙兩人退休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均社平工資都為7000元,繳費年限都為20年,法定退休年齡都為60週歲。

兩人的唯一區別是甲按歷年社平工資的300%繳費,個人賬戶儲存額為20萬;乙按照歷年社平工資的60%繳費,個人賬戶儲存額為6萬。



2.甲、乙兩人退休當月養老金為多少?

①甲退休當月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7000×(1+3)÷2×20%=280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200000÷139=1438.85元;


②乙退休當月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7000×(1+0.6)÷2×20%=112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60000÷139=431.65元;

小結:綜合所得,甲、乙兩人退休當月養老金分別為4238.85元和1551.65元,最高基數繳費20年的甲比最低繳費20年的乙,退休當月養老金高出2687.2元,漲幅為173%。

所以,就退休當月養老金高低而言,繳費越高越划算!

第三,最高基數和最低基數繳費20年,回報率差多少?

回報率=20年養老金/養老保險繳費;

甲的回報率=(4238.85×12×20)/150000=6.78;

乙的回報率=(1551.65×12×20)/40000=9.31;

小結:雖然甲退休領到的養老金比乙高173%,但是甲的養老保險繳費比乙高出400%,而且甲的養老金/養老保險的回報率比乙低37.3%。

所以,就回報率而言,繳費越低越划算!

寫在最後的總結:

每個參保人之所以堅持繳納養老保險這麼多年,是因為想退休後也能有穩定的養老金收入,保障基本生活。

至於高檔次繳費還是低檔次繳費,哪個更划算?還是要結合繳納時的經濟狀況和對未來養老的“投資規劃”因人而異吧!

歡迎【關注懂社保、懂退休、懂職場的〔職說社保〕】,一起學習更多職場和社保實操知識。更多【分享】,更多【收穫】!

職說社保


在個人能負擔的情況下,還是儘量高一些比較好。當然,不管交多交少,活得長才越划算。

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個人交社保,是繳費越高越划算,還是交得越低越划算?為什麼呢?

養老金多繳多得,多得多漲

我們的社保中有一個重要原則就是養老金是多繳多得,多得多漲。

你選擇的繳費低,負擔就輕一些,但是以後的養老金待遇就比較低,每年上漲金額也就比較少。

你選擇的繳費高,負擔就重一些,但是以後的養老金待遇就比較高,每年上漲金額也就比較多。

因為養老金實行的是掛鉤調整,與養老金基數和繳費年限等條件掛鉤,養老金基數越高,繳費年限越長,養老金就可以漲得越多。

我們可以來算一筆賬,同樣是交費15年,一個按照60%的最低檔次繳費,一個按照100%檔次繳費,養老金能高出多少錢呢?

這裡我們就可以利用人社部推出的國家社保公共服務平臺,裡面有一個養老金測算的功能。

假設現在的平均工資是5000元,未來每年當地平均工資漲幅5%,個人賬戶記賬利率7%,那按照60%的檔次繳費,15年後養老金是1979元。



按照100%的檔次繳費,養老金是2778元,養老金可以多出大約800元左右。

可見,這個養老金差距還是挺多的,以後每年養老金上漲也會要比60%繳費漲得多。

所以在你個人經濟條件能夠承擔社保繳費的情況下,還是要儘量選擇高一點的繳費檔次,讓自己的養老金以後更高一些。

更多社保問題,關注思之想之。歡迎點贊留言討論。


思之想之


其實任何事情權利與義務都是對等的關係,養老保險的繳納也是如此。肯定是繳費越高越划算,但是我們在分析問題、解答問題時,都必須是從一分為二的觀點來出發,決不能劍走偏鋒,搞極端化。在養老保險的繳納問題上也是如此,只能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堅持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

靈活就業人員個人交社保,那麼是繳費越高越划算還是交的越低越划算?這要從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首先如果經濟條件比較好的人,從投資回報或是繳納社保的目的,就是為了將來退休後有一份比較高的養老金,那麼這種情況下,肯定是越高越划算;但是如果經濟條件一般,繳納養老保險的目的,就是為了到退休年齡,沒有勞動能力的時候,能有一份基本的養老金,不給兒女今後增加負擔,有基本的生活保障,那麼選擇一個和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繳費標準,這對自己來說就是比較划算的。

單純從養老金高低的角度來看,繳費越高越划算,但從經濟適用的角度來看,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比較划算,只要繳納了養老保險,退休時有養老金都是划算的,無論是繳費高和低,最後的區別就是養老金的高和低,我認為只要能有養老金都是划算的。

那麼最後落腳到養老金的高和低來區分,繳費高的肯定比繳費低的划算。這裡舉個例子來印證一下的我的觀點。比如繳費基數都是5000元,我們按照300%繳費和按照60%繳費來簡單計算一下,退休後養老基金的情況,計算的前提是繳費年限相同,退休地相同,退休年齡相同。

繳費基數為5000元,按照300%來繳費,那麼繳費基數實際上就是15000元,每月計入個人賬戶的資金為1200元,每年為14400元,繳費20年個人賬戶總額為288000元;假如退休時的職工月平均工資為8000元,那麼的他的基礎工資為8000元+15000元除以2,二者的平均值為11500元,按照每繳費一年發給1%來計算,每月每年的基礎養老金為115元,繳費20年,每月應領取的基礎養老金為2300元;個人賬戶養老金為288000元除以139個月,每月個人賬戶養老金為2072元。基礎養老金加個人賬戶養老金之和就是每月領取的養老金,那麼每月的養老金總額為4372元。

同樣繳費基數為5000元,如果按照60%來繳費,那麼繳費基數實際上為3000元,每月計入個人賬戶的資金為240元,每年為2880元,繳費20年個人賬戶總額為57600元。退休時的職工月平均工資仍然為8000元,那麼二者的平均值為8000元+3000元除以2,等於5500元,繳費20年,基礎養老金為1100元;個人賬戶養老金為57600元除以139個月,每月個人賬戶養老金為414元,每月所領取的基本養老金總額為1514元。

綜上所述,在辦理退休時,除了繳費指數不同,其他條件完全相同的條件下,按照300%來繳費,每月養老金為4372元;按照60%來繳費,每月養老金總額為1514元,兩者相差了2858元,相差了將近3倍。從養老金的高低來看,繳費越高越划算,從投資回報率來看,繳費越低越划算,但是達不到養老的根本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