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娃N年,才發現娃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教育從讀懂他們的心開始

養育娃N年,才發現娃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教育從讀懂他們的心開始

“你對自己的孩子瞭解嗎?”

“當然瞭解咯,自家的寶貝還能不能瞭解!”

相信絕大部分父母都會不假思索地這樣回答。

的確,按照常理,父子母女之間朝夕相處,父母應該沒有任何的理由對孩子不瞭解,上述這樣的回答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但真相是,很多父母對自己的孩子並不是真正的瞭解,要不怎麼去解釋一些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種種的不和諧。因而,有不少父母在養育孩子多年之後,因為面臨到一系列難以解決的孩子教育問題,甚至造成親子關係緊張的不堪局面,父母這才猛然發現,自己孩子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養育娃N年,才發現娃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教育從讀懂他們的心開始

不知哪位教育專家說過,教育要從讀懂孩子的心開始。因此,讀懂孩子的心是我們開啟教育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

01 父母為何要深入瞭解孩子

深入瞭解和研究孩子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父母若能洞察孩子一切,對孩子的各方面情況能做到全面細緻和深入瞭解的話,就能在教育上有的放矢,避免諸多問題的產生,也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俗話說:“知子莫若父”。父子母女之間朝夕相處一起,應當說,父母是孩子最親密最值得信賴的人。同時由於長期生活在一起,這也為父母瞭解和研究孩子提供了很多途徑,相信,在這世上沒有誰還能父母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了,這也從側目證明留守兒童因為父母很少在身邊,在很大程度上會產生教育問題。

父母和孩子間的親子關係為家長了解和研究孩子奠定了堅實的情感基礎。正是基於這種親子關係,才促使父母時刻關注和推動孩子的教育。

養育娃N年,才發現娃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教育從讀懂他們的心開始

但為何我們卻要提出父母對自己的孩子並非瞭解的這看似相悖的觀點呢?

這是因為現實中不少父母從表面上看,好像對自己的孩子十分了解,但由表及裡去看,實則根本沒有讀懂孩子的心。父母的這種沒有“讀懂”在孩子邁入青春期之後,會由於孩子的逆反心理而一發不可收拾,親子關係上掉一地的雞毛必然在所難免。

要知道,大部分的家庭教育問題,都源自於父母對孩子的不瞭解,或只是淺層次的瞭解。

02 從四個方面去了解孩子的發展情況

父母要想真正瞭解孩子,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必須要知道從哪些方面去了解孩子的發展情況。

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體健康發展情況。

其次是要了解孩子的智力發展水平和學習情況。其中,智力是孩子的各種認識能力的綜合表現,是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思維能力等的綜合。學習情況主要包括孩子的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學習成績以及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等。

養育娃N年,才發現娃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教育從讀懂他們的心開始

第三是要關注孩子的個性心理品質。這大致表現為在氣質、性格、興趣、能力等個性特徵的不同,這要求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第四是要關注孩子的個人品行素質。

03 親子關係間需要有效的溝通

今天的孩子難教育,這並非是中國教育所獨有的,而是個世界性的教育難題。

孩子難教育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根源還在於父母缺乏對孩子的真正瞭解。並不是因為天天看著自己的孩子,就等同於瞭解孩子。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做父母的,要透過孩子的日常言談舉止,讀懂他們的心。

許多父母都有這樣的體會:孩子越大,便越難與他們溝通,都不知道該應該怎樣去交談。曾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孩子似乎是一去不復返了。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出現問題,往往和缺乏有效的溝通有關,這無形當中就在親子關係間造成一道屏障,導致父母無法對孩子作深入細緻的瞭解。

養育娃N年,才發現娃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教育從讀懂他們的心開始

很多父母在抱怨孩子不理解父母,其實,作為父母,應該要反思一下,自己又真的能做到走進孩子內心深處,主動去理解孩子嗎?現實中不少家長都是在缺少溝通的前提下,就武斷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這做那的,比如讓孩子去上不感興趣的補習班、興趣班等。

因此,親子關係間需要形成有效的溝通機制。父子母女之間的日常溝通不是蜻蜓點水式的溝通,而是深入坦誠和平等的溝通,這樣的溝通才是有效的,才能讓父母瞭解孩子、進而理解和認可孩子的奇思異想;也能讓孩子瞭解父母,進而理解和接受父母的良苦用心。

04 給父母們的三個建議

父母在和孩子溝通交流時,不以家長的權威來壓制孩子。因為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在人格上始終是平等的。如果父母能夠做到這一點,表現出一種朋友之間的那種友善的話,同樣可以收穫和俘虜孩子的心,當孩子能夠在父母面前敞開心扉,無話不談的話,相信,父母對孩子將有更進一步和全新的瞭解。

● 無條件接納孩子,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必須讓孩子知道,無論在什麼情況下,父母都是愛他、支持他的。父母的無條件接納能夠給孩子傳遞一個信息:我得到了父母的認同,我有足夠的安全感。

● 不管是對學齡前還是學齡後的孩子,父母都可始終如一地表達愛意。不少父母只在孩子小時候才表達自己的愛意,盡享天倫之樂,但隨著孩子長大、加上繁重的學習壓力等,父母便對孩子慢慢淡化了那種愛意,甚至是板起了面孔,擺出了家長的尊嚴,這種做法等於是在擴大親子間的心理距離,並不利於孩子的教育。因此,父母完全可以始終如一地對孩子表達愛意,讓孩子在愛中成長。

養育娃N年,才發現娃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教育從讀懂他們的心開始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父母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對孩子多說“我”,少說“你”。比如不要說:“放學後,你必須馬上回家!”可以換一種方式這樣說:“放學後你不馬上回家,我會很擔心。”不要小看這說話方式上的小小變化,這會給孩子的心理上帶來一種滿足感。

在孩子的教育上,我們應該要從讀懂孩子的心入手,這是在打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一道大門。

無論是瞭解孩子的性格和興趣等,還是瞭解孩子的要求和想法等等,這些都有助於我們深入去理解孩子,並在孩子的教育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