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你最喜歡誰?

好看電影極速版


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趙雲。

要是從正史來看,我或許會選擇其他的人物,但是三國演義是一本“貶曹褒劉”的演義小說。所以基本上,劉備這邊的人,描寫的都很偉大,而其他兩邊的描寫的有點“小人”,所以要選喜歡的人,肯定是從“劉備集團”的陣營裡面挑選。

1、趙雲VS關羽

要是沒有趙雲,我或許會選擇關羽。

在“五虎上將”中,表現的最亮眼的,我覺得就是趙雲和關羽。

趙雲有“單騎救主”,大家試想一下,對面是敵人的茫茫鐵騎,而你只有一人,但是你不怕,為了救出還是嬰兒的“劉嬋”,你騎上馬,奮不顧身的衝向敵營。

這個時候,對面的敵人或許都“懵逼”了,這個人是怎麼回事,難道被他們嚇的“敵我都不分了”,就像受驚的野馬一樣。

在他們看來,趙雲是個可憐的“膽小鬼”,這個時候,有人覺得,是時候“展現真正的實力了”,於是自告奮勇,要活捉這個“受驚”的“膽小鬼”。

結果,“咔嚓”一聲,“子龍哥”手起刀落,直接讓這個人去地府報道,而且他只用了一招,眼睛都沒有眨一下。

敵人看呆了,“輕敵,絕對是輕敵”,又有一個人跳了出來,結果還是一樣,子龍用自己精湛的武藝,帥氣的刀法,告訴他們什麼是“雖千萬人吾往矣!”

這會輪到敵人心慌了,連續損失好幾員大將,敵人覺得應該“放冷箭”,正面打不過,可以打側面嘛,只是他們不明白,幾乎是必死的趙雲,為啥還在堅持向前,他的心中到底裝著什麼,讓他“一往無前”!

但是曹操這個時候看透了趙雲的心思,他覺得這是“人中龍鳳”,一定要留下活的,所以不許發“冷箭”。

結果,趙雲抱著小阿斗,在曹營中殺出一條血路,雖然傷痕累累,但是殺出包圍的時候,指著對面說“還有誰”,這是何等的霸氣。

至今回想起來,都覺得趙雲的武功和勇氣都是無人能及的。

趙雲也基本上因為這一戰,奠定了他在整個三國演義中的崇高地位。

而關羽基本上也有這樣一段“神話”,就是千里走單騎,但是和趙雲不同的是,他並沒有被重重包圍,而且也不是一氣呵成,一路上也是走走停停,遠沒有趙雲這段緊張刺激。

而且趙雲是實打實殺出來的,而關羽至少還能休息一段時間吧,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而趙雲基本上殺了五十多員大將。

當然,關羽這段“千里走單騎”,我覺得和趙雲的“單騎救主”,基本上都是三國演義裡面最精彩的部分,這兩個人“忠肝義膽”“大義凜然”,一個為了“嫂嫂”,一個為了“劉後主”,可謂都是忠勇的典範。

2、趙雲VS劉備和張飛

劉備其實沒感覺有多大的本事,這個人在三國演義裡面就是“天選之人”,簡單說一下不喜歡劉備的原因吧。

這個人雖然重情義,但是有時候卻看不清楚大局,關羽死後,為了報仇,被“火燒連營七百里”,從此讓蜀國大傷元氣,從此一蹶不振,就算諸葛亮也救不了。

這樣的人,拿國家的命運和前途開玩笑,不能說不“昏庸”。

張飛就更加不用說了,一輩子叱吒風雲,最後卻死的十分“憋屈”和“窩囊”,這一切其實都是他自找的。

而趙雲就不一樣了,我記得趙雲在三國演義中,幾乎沒有打過敗仗,是諸葛亮最放心的將軍,可見趙雲是個很冷靜的人,對待士兵也很好,是仁義之師,性格沒有張飛那樣囂張。

3、趙雲VS馬超和黃忠

這兩個人也都是五虎上將,按說武藝也不比趙雲差多少,但是總覺得這兩個人的存在感不大,也許是因為“單騎救主”和“千里走單騎”太耀眼了,所以這兩個後來加入的人,基本沒啥存在感。

所以感覺還是更加喜歡趙雲一些。

總結:

上面主要對比了一些三國演義中“響噹噹”的人物,覺得趙雲無論是從武力、智謀、還是情商、為人處世,還有顏值,還有“常山趙子龍”這個名號,都覺得非常的優秀,幾乎是一個完美的人物,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喜好,不知道大家最喜歡哪個人物?


太行山下小小強


《三國演義》裡能人異士比比皆是,“臥龍”諸葛亮、“雛鳳”龐統、“冢虎”司馬懿、“幼麟”姜維這些王佐之才;武將更是多如牛毛,名滿天下的關羽、呂布、張飛等等勇冠三軍的悍將。然而我最喜歡的人卻是一生視金錢如糞土,視功名如草芥的蜀國五虎上將之一的常山趙子龍是也!

趙雲,字子龍,卒於229年,官至鎮軍將軍,永昌亭候,諡號順平侯。出生於常山真定,即今天的河北正定,是三國時期威名赫赫的蜀國常勝將軍,他的眾多事蹟也廣為流傳。

單騎救主

長坂坡之戰,曹操親自率領大軍追擊,劉備在逃亡過程中將家眷託付趙雲保護,在混戰當中,趙雲與劉備的兩位夫人及尚在襁褓之中的劉禪失散。趙雲心急如焚,單人獨騎前去尋找。

趙雲找到劉禪後,帶著他隻身殺入曹軍重圍,面對曹軍數萬之眾,趙雲大展神威,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終於平安脫險。作者後附詩一首:“曹操軍中飛虎出,趙雲懷內小龍眠。無由撫慰忠臣意,故把親兒擲馬前。

治軍嚴謹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出兵北伐,因為蜀軍主力因其督軍馬謖違背諸葛亮的指示而大敗,部隊撤退時,趙雲親自斷後,阻止曹軍追擊,因此軍資和人員的損失都不大。此次北伐以失敗告終後,諸葛亮引疚上表自貶三級,趙雲也被貶為鎮軍將軍。

但是有過當罰,有功當賞,當時趙雲軍中尚有多餘的絹布,諸葛亮下令分給趙雲部隊將士。趙雲卻說:“我軍軍事失利,怎麼還能要賞賜呢?請將這些物資全部納入赤岸府庫,在十月寒冬的時候再賞賜給將士們使用。”這讓人對趙雲品行大為稱讚。

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因為劉備對趙雲的賞識之恩,趙雲便忠心耿耿跟隨劉備,為西蜀的建國立下了汗馬功勞。趙雲一生勞苦功高,卻不圖名利,低調做人,因此成為了五虎上將裡結局最好的一個,得以在這亂世中平安終老。


胖狸愛吃魚


三國中最喜歡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胸藏千百計,腹中有乾坤;臣愧對主公,託孤之重等等,無不彰顯諸葛亮的機智,忠誠,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


每日講法


常山趙子龍!原因有三;其一,忠貞不渝;自初遇玄德便一見如故,平生追隨皇叔厲兵秣馬,風雨兼程,從無二心;例如:當陽長坂坡這位白袍將軍護衛主公家小,為救失散的阿斗七進七出馬踏曹營,而有敗退的蜀軍誤認趙已降曹並告知劉備,備當時卻給予趙雲以充分的信任和依賴,他言道:"子龍隨我心如鐵石,非富貴所能動搖也";並常喚作四弟,情義堪比"桃園";其二,智勇雙全;和燕人張翼德相比,他沉穩,與漢壽亭侯關雲長論之,他謙恭;同時,子龍又是三國同時期超一流的驍將, 其勇不在馬超,黃忠,許褚,徐晃,周泰,黃蓋之下;當劉備兵敗白帝城深陷重圍命懸一線之時,趙雲救駕趕來,槍挑東吳主將,驅散追兵;就是他 ,收漢中,定南蠻,取巴蜀,為劉氏贏得鞏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軍政局面創立了奇勳;其三,獨具眼光;在關羽麥城遇害劉備欲起大軍討伐東吳時,趙雲深思熟慮,堅定的站在孔明的一邊,併力諫痛陳言道:"天下大事,公也,兄弟之情,私也,豈能因私而廢公"?雖然他的奏章未置可否,但卻顯示出其卓越的見識和獨特的謀略,令人欽佩有加。以上個人見解,敬請指正。





頭上朗月


我喜歡曹操。都是奸賊曹操,國賊曹操,但是個人覺得曹孟德還是挺厲害的,雖然沒能統一中國,但是我覺得文韜武略一點也不遜色於秦皇漢武。我覺得曹操很真。不做作,不虛偽。有雄心,有頭腦,百年難遇!


在這個天下大亂的時刻,能夠自保以然不錯,哪有什麼忠奸之分,好人和壞人那有一個固定的評判標準。曹操能夠隨心而行,隨心而說,我覺得他很了不起。比如他殺了他伯父一家,說了一句千古名言,也被後人唾罵,“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當時那種情況已經都殺了,我相信他也很難過,很悲傷,又有什麼用呢,很無奈的說了那麼一句話,可以說是自我安慰的一種方式。可是被三國演義寫成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意思都不一樣了,話又說回來了,天下又有幾人能做到不要自己性命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嗎,也能理解,我相信很多人遇到這種情況,也會和曹操處理方式一樣,殺掉威脅自己的人,但是不會說那一句話,即使心裡想說嘴上也不會說,正因為曹操說了一句實話,一句真話就成了奸賊了?

曹操還說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這也是一句實話。呂布,公孫瓚,張繡,劉表,袁紹,袁術,劉備,孫權等等,大大小小几十個諸侯,哪一個不是曹操口中的那樣,誰不想獨霸一方,稱王稱霸,讓老百姓處於戰火之中,

說實話我倒挺希望曹操赤壁之戰勝利,一統九州,好好治理,還天下一個太平,讓老百姓擺脫戰爭之苦。


漢中小陳


《三國演義》是一部不能夠以勝敗論英雄的小說,人物形象均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你可以喜歡關二爺,喜歡他重情重義武藝超群的同時也要接受他英雄遲暮敗走麥城的悲慘結局;你可以喜歡張翼德,喜歡他疾惡如仇粗中有細的同時也要接受他鞭撻士兵飲酒誤事的必然結果;你可以喜歡劉玄德,喜歡他心憂天下心繫百姓的同時也要接受他為報私仇濫用武力的悲情結果!我還是喜歡諸葛亮,未出茅廬已對三分天下了然於胸,比及皇叔三顧茅廬之際把天下三足鼎立之必然趨勢拆給皇叔聽,讓當時一籌莫展的皇叔自詡得孔明如魚得水!初用兵幾個火攻已奠定其在三國中的特殊位置,周瑜的無奈和不甘更加襯托出孔明的智謀過人!周瑜在感嘆既生瑜何生亮之後溘然長逝,孔明在弔孝之前曾舌戰群儒夯實孫劉聯軍的基礎,赤壁之戰結束也驗證了孔明對天下形式的判斷,等到孔明來為公瑾弔孝言辭懇切得當徹底改變了東吳對劉備勢力的看法,接受了和劉備結盟對抗曹操的提議!雖然後來孔明六出祁山並命喪五丈原讓人沮喪,可是他做的已經足夠好了!


華安安防監控楊現化


《三國演義》描寫了東漢末年和整個三國、四個政權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矛盾與鬥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東出那個時代複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衝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該作正統思想,擁劉反曹,對劉備集團人物加以歌頌,對曹操集團極力鞭撻。

在小學階段始讀《三國演義》,所喜歡的全部劉備集團的所有人物。隨年齡增長,閱歷豐富,先對自己走過道路某些否定。也對三國人物重新認知。張飛脾氣暴燥,常鞭撻士卒,而死於範疆、張達之手。關羽欺強而不凌弱,沒有戰略眼光,而丟失戰略要地荊州,存在質疑。

要喜歡是司馬懿,自知進退,進者龍驤虎步,高不下心;退則逶迤似蛇,犬韜虎略。是謀略家,軍事家,政治精英。


妖大就是仙


最喜歡的是曹操,雖然曹操也做了很多人神共憤的事情,但是這才是一個有血有肉,有優點有缺點的帝王之才,而不是像諸葛亮那樣的完美之人,在那個亂世,就好比在率土之濱裡一樣,隨時身處在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鬥爭之中,如果沒有一些手段是不可能走到最後的,雖然曹操有很多缺點,但他也是一個心中有大謀略的人


靚影函


小時候讀《三國演義》,喜歡關羽,呂布,因為他們功夫好,現在再回過頭來仔細品味,我更喜歡曹操。不管是品格、謀略還是寫文章,曹操都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曹操字孟德,被人稱作奸雄。他對陳宮說的那句“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話,成了象徵他奸詐狡猾的一張名片。試想,當時的曹魏權勢那麼大,如果真的像所說的那樣曹操是“奸雄”的話,那麼這個奸雄為何遲遲不願稱帝?在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裡,曹操被寫成了一個完完全全的小人。但歷史上真實的曹操並非如此。

曹操在年輕的時候,也有著遠大的抱負和正直的品格,他在地方當著小官,百姓都很喜歡他佩服他。後來假借獻七星刀來刺殺董卓,其實也是曹操真的想除掉這個十惡不赦的“漢賊”。



不過現實往往是殘酷的,他逐漸發現,自己的抱負再遠大,為人再高尚,也絲毫改變不了這亂世的一絲一毫,他明白,在這亂世之中,唯有自己強大才能讓天下太平,百姓安康。


於是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四處擴充自己的實力,形成了後來三國鼎立的局面。當時曹魏的中心鄴城的百姓安居樂業,無不對曹操感恩戴德。曹操下令軍隊不許擾民,不得破壞莊家,當他自己的馬兒受驚毀壞一大片農田時,曹操割發謝罪,要知道,當時的人們一向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如果身體受損是一件對不起祖宗的事。曹操這麼做,一方面是想給軍隊一個告誡,一方面是對損毀糧食的行為真的很愧疚。

“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這句話是劉備經常掛在嘴邊的。曹操若真是漢賊,就不會到死也不稱帝了,畢竟當時的曹魏,已經不是誰有能力撼動的了。其實他又何嘗不想卸下丞相的重擔,享受天倫之樂。但他知道他不能那麼做,如果他倒下了,大漢也就倒了,這中原又將迎來一場新的浩劫。

還有一點要補充的是,為什麼《三國演義》要黑化曹操呢?因為曹魏存在的時間很短,就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魏國在人們的思想還沒完全認可的時間裡就消亡了。到了南宋以後,中原已經被敵人攻佔,宋朝成了偏居一隅的王朝,為了證明自己統治的合法性,就拿皇室血統說事,劉備的漢室正統也被翻了出來,於是深化了民間一直以來尊劉貶曹的偏見。而這些後來在民間廣為流傳,曹操越描越黑,最後也影響到了元末明初的羅貫中。


譯鑑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們最愛看的電視劇和小說,裡面的計謀也不少,裡面的人物我最喜歡的是諸葛亮,從小時候到現在一直挺喜歡他去年還去沂南看到他的塑像。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山東沂南人。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上學的時候學過《出師表》《火燒赤壁》等等,還玩過孔明燈,發明諸葛連弩,木牛流馬,到現在還有的在用。



諸葛亮跟隨劉備後,聯合孫權赤壁大戰曹操,奪荊州,取益州,奪取漢中,劉備在成都建立蜀國,成為三國鼎力,諸葛亮被封為丞相。



諸葛亮為劉備打江山出的計謀也挺多,火燒新野,三氣周瑜,空城計等等,最後北伐因身體不撐病世。



諸葛亮的不管是文學,軍事,還有發明,都是我們中國的驕傲,好多外國人都也學習諸葛亮的各種優處,抗戰中日本人也經常看諸葛亮的書。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和智者的代表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