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人明明自己可哺乳,官宦之家為何要請乳孃,自己餵養不行嗎?背後有哪些原因?

梁祥仕


乳孃,是從很久以前就流傳下來的一種職業,《禮記》上便說:士夫之子有食母。

所謂的食母,便是指的乳孃了。

在古代,甚至有專門的機構招聘乳孃,比如明代的奶子府便是徵集一些來自民間剛剛生育過的母親,每季度精選良家婦四十名進入奶子府,稱為坐季奶子;另選八十名記入冊備用,叫點卯奶子。

之所以古人要採用乳孃餵養孩子,原因有三點:

1、古代不比現在男女平等,當時是實行一妻多妾的制度,家庭內部競爭激烈,母親要始終以丈夫為第一位,所以把孩子交給乳母更便於內鬥。

她生的男孩還好,可以提升母親地位,若是生了女孩,又因為餵養孩子,導致身體虛弱,身形走了樣,那可能就跟入了冷宮差不多。

2、餵養孩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對於官宦家庭的妻妾而言,請乳母要便利得多,自己付出的精力也少很多。

3、乳母服務的對象往往是皇室貴族,在這類家庭中,子嗣繼承權問題一直是老大難的問題。君王為了防止妃子和兒子聯合針對其它孩子,往往會讓乳母撫養孩子,甚至把同一個母親生下的兩個孩子分開讓不同乳母養,像康熙的兒子四阿哥和十四阿哥就屬於這樣的例子。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腦洞趣味歷史


我是大史官,我來告訴你“古代官宦之家的女人為什麼明明自己可哺乳還要請個乳孃的原因!”

喜歡看古裝劇的朋友應該都會發現,在古代,但凡有點地位或者是有點錢的大戶人家,在自家女人生了孩子以後,他們都會請一個乳孃來餵養孩子。但是,她們自己明明就可以哺乳喂孩子,為什麼還非要請個乳孃呢?特別是現在,不管是母乳還是喝奶粉,大家都是自己來餵養自己的孩子,頂多請一個保姆從中幫幫忙罷了!畢竟讓外人來餵養自己的孩子不放心啊!可是,為什麼古代的官宦之家還要請乳孃,難道這中間另有隱情嗎?

請乳孃流行於明清時期,嫣然成了一種社會風氣,還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如果有錢有權的人自己喂孩子的話,會被人笑話,跌份!所以,即使自己奶水充足也會請乳孃,一方面可以替自己喂孩子,另一方面也是在炫耀家底非常豐厚,畢竟乳孃也不是一般人想請就能能請的起的,這是面子問題。

而且,在講究多子多福的古代,女人的地位非常低下,她們在嫁到夫家以後,說的不好聽的話其實就是個生育機器。如果自己哺乳就會影響下一次懷孕的時間,為了能夠儘快生下一個孩子,是不可能給那麼長的時間讓你哺乳的。否則要到兩三年後了,並且在古代,兒童的夭折率是非常高的,為了能夠多生育子女,所以要抓時間緊調養好身體,儘可能快的再次懷孕。

再者,古代的官宦之家都是三妻四妾的,雖然不能和皇帝的後宮相比,但也類似。所以,這些女人在一起還能幹點什麼事呢?無非就是爭寵唄!給自家老爺傳宗接代啊!因此,當她們生了孩子以後,如果自己親自餵養的話,很有可能會因此而導致身材發福走形,這樣就很難討老爺歡心,而且還要花時間照顧孩子,進而讓讓其他的妻妾有機可乘。所以,自己喂孩子就相當於把老爺主動讓給其他妻妾,因此,多數女人是不想因此失寵。


大史官


乳孃一般是古代貴族子弟的一個標配,專指受僱於奶孩子的婦女。人一呱呱墜地,必定依賴母乳生存,人之初,根本無力嘛!而女人只有在生育時才會生乳,放下自己的孩子去餵養他人,實屬無奈,不是要生存麼?貴族婦女不餵養,也是有多方面考慮的!



一,

古時候生產力低,醫療條件不高,孩子的夭折率卻是極高。時不時天災,比如洪水,瘟疫,乾旱。又還會戰爭!

面對這樣的情況,不斷生育是唯一抵抗的手段!

多子多福,家族興旺……

所以每當女人生育後,便會請乳孃奶孩子,讓生母好生休養,調息身體,然後又孕育,繁衍生息!



當然了,母以子為貴,家族內部爭寵也是常有的。

顯然,哺乳是個費勁事兒!妨礙爭寵!

二,

貴族階層自來有一股優越感,講究一種排場,吃飯要多種多樣,出門要坐馬車轎子,穿戴需是金銀玉石首飾。

生育自然要請奶孃!

不但有奶孃,還有保母,哺育幼子,負責日常事務!甚至還有特地負責幼子平常衣服換洗的人。

《禮記》中記載,

大夫之子有食母,士之妻自養其子

大夫准許一名乳孃,士則是自行哺育,天子有子師、慈母、保母,外加乳母,教育養育宮廷子弟,和負責他們日常生活事務!



這是一種身份象徵。

三,

人乳營養最豐富,又醫療價值極高,能夠,

補心血,充液,化氣,生肌,安神,益 智,長筋骨,壯胃養脾

更重要的是美顏養生!

所以,慈禧愛喝人奶,甚至製作一個玉奶嘴,親自吸吮!漢朝張蒼老來牙齒掉光光,依靠百來個妻妾的人乳度日,最終活了104歲!



官太太們為保容顏,自然請乳孃!

五,

更多的是從實際出發!官家太太出身不凡,修身養性,十指不沾陽春水,怎可能擔任幼子的哺育重擔?何況她們一要伺候丈夫,二是沒有哺育孩子的經驗。

所以,自然請乳孃。這不但是對孩子的負責,也是對自己的解放!

當過奶爸的人,深有體會吧?



五,

減弱母子間的聯繫,以防女子干涉朝政,外戚專權,正是,

皇子生,無論嫡庶,甫墮地,即有保母持付乳媼手

所以清朝會有“阿哥所”!

哺乳是能增進母子感情的,所以不難理解幼子長大後的豐厚回報,曾國藩挽她的乳孃時,公允道,

飯尚銘恩,況保抱提攜,只少懷胎十月;千金難報德,論人情物理,也當泣血三年

一壺濁酒喜相逢,這裡是史小二記,歡迎您的關注!


史小二記


古代的貴婦們十月懷胎,在缺少有效生產手段以及消毒措施的古代。那真是九死一生。順利誕下子女後,這些官宦人家會選擇聘請乳孃餵養孩子。當真不是體恤孩子母親。洽洽相反,是封建社會黑暗的體現。

一.官宦人家的女子名為主婦其實是生殖工具。

封建社會女子作為男人財產,主要工作就是伺候好他們的主子以及為主家誕下更多的子嗣。但是餵養孩子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養過孩子的人都知道。如果她們自行餵養孩子,會佔用很多的時間,也會影響其伺候丈夫以及孕育新的生命。這是不符合她們作用的。


1

二.封建制度強行剝離母子骨肉。

封建時代,女人即使擁有相同的丈夫,卻也是不同的地位。既有夫妻一體的正妻,也有地位極低的小妾。正妻還好,小妾們即使生下了孩子也不能算是自己的孩子。必須稱呼其父親的正妻為"嫡母",稱呼其生母為"姨娘"。從小將母親與孩子分開是為了減少兩人間的眷戀,以防姨娘與孩子聯手,枝強杆弱的混亂局面。


三.為了嬰兒的健康成長

古代的時候,由於缺乏良好的醫學環境以及科學的營養調理。女子再生產後很容易在月子中落下病根。嚴重的可能會影響哺乳的嬰兒。而這些乳母一方面已經有了哺乳孩子的經驗。此外,她們的哺乳效果已經經歷的時間的考驗(哺乳自己的孩子)。所以更能放心交給她們餵養。

結語

正是以上三點,古代的官宦人家選擇乳母來餵養孩子。這真不是什麼人性化的決定,反而體現了封建社會對正常人倫的壓迫。


歷史的拐點


在古代,乳孃是專門給人奶孩子的,她們雖然地位比一般的丫鬟高,收入和待遇都很高,但是一旦接了這份活,你自己的孩子就沒辦法餵養,所以,在古代這份職業多數女人並不願意做。乳孃,就是奶媽。只有大戶人家或者王公貴族,才能請得起奶媽,有人會問了,問什麼不讓媽媽親自撫養呢?

原因有二:

第一、


在古代,大戶人家難免三妻四妾,就相當於一個小的後宮,眾多女人在一起能幹什麼呢?爭寵唄!為老爺傳宗接代,好不容易得到老爺的關心和重視,如果自己餵養孩子,很可能就會導致身材走形,討不到老爺的歡心,那麼喂孩子就成了主動把老爺讓出去了,這麼虧的買賣女人都懂,因此,大多數女人都不願意自己喂孩子。

第二、


是古代的社會風氣。乳孃的收入是非常高的,因此,窮苦人家即便女人沒有奶水,也請不起乳孃,頂多弄點米湯湊活餵養。所以,在古代請乳孃,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在有錢人的圈子裡,要是自己喂孩子,會落人笑柄,跌份!所以,即便自己有奶水,也會請乳孃,一方面是替自己喂孩子,一方面是在炫耀自己的家底豐厚。

當了乳孃,就要面臨和親生子女分別的事實,很多女人為了榮華富貴,為了上位才會去當。比如明朝的萬貞兒,身份低賤,因為撫養和陪伴了明憲宗朱見深,並且一路陪著他長大,登上帝位,萬貞兒的身份也變得高貴起來。因為明憲宗對萬貞兒的依賴,長時間一起生活產生了不一樣的情感,也就是人們所說的戀母情結,萬貞兒本身就徐娘半老,風韻猶存,成功拿下了明憲宗,甚至要立她為後,被大臣阻攔,才勉強封了個貴妃,權傾朝野,名為貴妃,但是後宮的大大小小都得聽她了,對她來說,當似是而非的乳孃,真是太值了!直接走上了人生巔峰。


歷史總探長


在古代社會,一般人家連溫飽都難以解決,如果沒有母乳只能拿米湯、羊奶作為替代,應付應付就行了,哪有閒錢去找奶媽,只有官宦大戶人家才能請的起奶媽。但他們找奶媽的原因不單單是為了餵養孩子,還有其他因素。

一、請奶媽是身份地位的象徵。

正如前面所說,請奶媽是大戶人家的象徵,一般人家請不起。如果這些夫人太太自己餵養孩子的消息被其他人知道,恐怕會被他人所嘲笑,要麼說她命苦,竟然自己乾的奶媽的營生;要麼說這戶人家摳門,連奶媽都捨不得請,讓媳婦受罪,丟面子。

所以即便自己有母乳,為了身份和地位,還是要請奶媽來餵養。

二、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身材。

古代官宦人家一般都是妻妾成群,這些女人們為了獲得老爺的寵愛必須要生個一兒半女,否則即便再漂亮也沒有地位。可一旦懷上孩子,一段時間內就不能侍寢,老爺的注意力就可能轉移到別人身上了。

為了儘早獲取老爺的寵愛,這些女人必須保持自己的形象和身材,還得把心思花在老爺身上。所以她們生下孩子後不便去餵養孩子,一來防止身材走形,二來要集中精力爭寵。

三、男主人自己的考量

不僅女人們想請奶媽,男主人也是一萬個願意。有的是擔心孩子的母親地位低賤,怕影響孩子的前途,所以請奶媽來餵養。有的則是給自己物色美女,讓她們以奶媽之名進入府中,製造下手機會。有的則是因為人情世故,在經濟上解決親戚朋友的家庭困難,給她們找個好差事。


石頭說歷史


在古代能夠請得起乳孃的家庭一般都是大戶人家,如果是普通農戶大多都是選擇自己餵養,即使是沒有乳水也會使用米湯代替,而大戶人家即使有乳水但為了其他方面的原因,大多都是直接請的乳孃!

  • “後宮”女人們的爭奇鬥豔

在古代能夠請得起乳孃的家庭大多都已經不會從事農業生產了,而這種家庭的主人們大多都是有很多房妻子,互相都會爭風吃醋。

本來懷孕就是一個十月懷胎的過程,在古代的思想中,血脈大於天,在這十個月中的女人幾乎沒有機會同房,免不了受到丈夫的冷落和其他房的排擠。

到了生產的時候,也是一個鬼門關,,古代的醫療水平面對生產也都是“順產就好,難產看天命”即使是闖過了這個難關,做月子又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在坐月子的時候,怎麼餵養孩子就是一個難題了。

本來懷孕就已經用了很長的時間了,而如果要是自己帶孩子的話,那麼嬰兒的哭喊,半夜還要起床為孩子更換尿布,完完全全的一個家庭主婦。

而全心全意撲在孩子身上的後果就是越來越不受到丈夫的重視,自己與孩子的“月例”會越來越少,會被其他房的人騎在頭上欺負。

  • 風氣的影響

古代的統治基礎就是大戶人家與皇權共治,皇權不下縣,在縣以下的那些地方,大多數時候,只要朝代不發生更替,那些如同地頭蛇一樣的世家們也不會發生更替,依靠著那些佃戶供養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

在這樣的生活條件下,攀比就成了那些“繼承者”們的一個嗜好了,比如說這一家買了一個丫鬟,那一家就會買上兩個唱戲的回家做丫鬟,當這些人發現有其他人請了乳母了之後,如果自己家不請一個乳母,那不是顯得自己家窘迫,連一個乳母都請不起嗎?

  • 習慣帶來的養尊處優

古代的大戶人家一般都是有不少的下人的,主人們除了吃喝拉撒之外的一切事情都是由這些下人們包圓了,這些主人們平常一點事情都沒有,就連去佃戶那裡收租都有一個專門的收租隊,平時都是一心想著讀書科舉。

男人們都想著科舉讀書,而女人們自然就是養尊處優了,帶孩子這件事情即使是在各種育兒知識氾濫的現代也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更別說古代了。

害怕自己帶不好孩子的女人們也索性將這個事情“外包”給了乳孃,自己則專心的和其他女人爭奇鬥豔,為孩子的成長提供庇護。

雖然自己親自的餵養自己孩子有增加自己母子感情的好處,可是在這些大戶人家的女人們看來,得到的與失去的並不對等,只好請那些乳孃了。


三書青史


今天這麼發達了,不是有很多人也是喜歡找奶媽嗎?

據說,在北上廣,最花錢最多的就是生孩子了。高級醫院的產床,要提前半年預定才行,奶粉,紙尿褲也要提前準備好,否則到時候會抓瞎。

你以為這就是全部嗎?不!

現在已經流行開給孩子吃母乳,但餵奶的人不是自己!僱來的乳母,月薪從一萬兩萬到十多萬不等,每天僱主家被照顧得舒舒服服,吃什麼用什麼,都有專門的營養師科學管理。在僱主家,更是什麼活不用做,還有保姆專門伺候。

現在這個時代都有人僱傭乳母,古代皇帝富有天下,官宦之家妻妾奴婢成群,自然要僱幾個乳母來餵養孩子了!


一談到乳母,就想到小時候的那一篇課文《為奴隸的母親》,地主婆不會生孩子,就找農民媳婦替她生,生完又要奶孩子,等到孩子斷了奶,回家去發現自己的孩子早已餓死了。

然而,這種事情畢竟比較少,大多數的官宦之家能夠生的出孩子來,如果嫡妻生不出,還有眾多姨太太。不管是嫡妻還是姨太太,生下來的孩子,絕對不會自己來餵奶,常常需要僱一個或者好幾個乳母來餵養。

為什麼古代社會的那些貴太太不願意自己撫養餵養孩子,而是要找乳母呢?仔細分析發現,主要有如下原因:<strong>

1,在古代,以“殘廢”為美。古龍小說中的裝x大俠,經常是能躺著不坐著,能坐著不站著,能站著不走著,能走著不跑著。如果可能,最好讓人放在轎子裡抬著。你會問一句,難道沒有腳嗎?為什麼要坐轎子?當然有腳,但是一定要裝作殘廢的樣子,才符合達官貴人的審美觀。清末名士王愷運,家中最有權利的是周媽,因為周媽雖然不提供性服務,卻能在沐浴、更衣、餵飯等方面伺候的最好。

2,請乳母餵養,為了更好服務於宅鬥和宮鬥。《甄嬛傳》讓我們看到了皇宮大內的美人心計,最近的《知否知否》又讓我們感受到大家族宅斗的可怕。請乳母來餵養,讓自己身材不易走形,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去主君那裡爭寵。必須請乳母!否者下人們會以為我是乳母!

3,請來了乳母,收益的可能不只是一個人。乳母來餵養孩子,孩子的食物得到保障,這只是冰山之一角。鄭成功的兒子鄭經,曾與四弟鄭泰的乳母陳昭娘私通,生下了鄭克臧。像陳昭娘這樣通過當乳母嫁入豪門進入上流社會的女子不乏少數。魏忠賢的“對食”客氏夫人,自稱是明熹宗的“七母”之一,與眾多皇后、貴妃、選侍並列,更是成為魏忠賢成為九千歲的最大助力。<strong>

4,窮人家給人當乳母,收益的恐怕不只是金錢。通常來說,窮人家給主君家當乳母,獲得的收益一定少不了。《為奴隸的母親》中是為了償還一輩子換不清的債務,說明這裡面的經濟收入少不了。如果那個孩子長大後有所成就,那對乳母的孩子和家庭,都有很大幫助。比如曹雪芹的爺爺曹寅的媽媽就是康熙皇帝乳母,康熙當上皇帝后讓曹寅當江南織造,賺得盆滿缽滿。再比如北齊的陸令萱是高緯的乳母,高緯當皇帝后,陸令萱成為權傾朝野的“女相”,他兒子穆提婆也成為大將軍。

<strong>

在等級森嚴的古代社會,富人家總是想要最大限度剝削窮人家,窮人也想方設法從富人那裡分一杯羹。於是就形成了自己不養孩子,僱個乳母來養的這種畸形的社會現狀。


歷史知事


命運被別人掌控,註定是一顆棋子,做事自然身不由己,但又有誰能夠體諒?被人玩弄於股掌之間,也只能認命,被迫做一些令人啟齒之事也並非她們本願,一切源於生活二字。同樣是女人,同樣擁有哺乳能力,明明可以親自給孩子餵奶,為何官宦之家要專門請乳孃?真相是多此一舉還是另有原因,大多承受著不為人知的悽慘故事,讓我們一起走向這段歷史。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等級制度森嚴。身在官宦之家社會地位尊貴,享盡榮華富貴。而生在平民之家,則只能靠自己的努力維持生活。儘管能夠天生出生在官宦之家的人佔著少數,但是並不妨礙官宦之家在服務與僱傭勞動關係裡有巨大需求。需求決定市場,比如乳孃這一特殊職業,就是古代中國官宦之家需求下的產物。為什麼官宦之家會出現乳孃呢?

乳孃,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階級等級差異所衍生出來的社會風俗。在中國古代明清年間尤為盛行。我們都知道生育孩子是件辛苦的事,而哺乳更是麻煩且需要耐心的事。許多官宦之家嬌生慣養生活的夫人小妾們十指不沾陽春水,自然也不願意花費辛苦哺乳孩子,便會請一名乳孃到府上來給剛出生的孩子哺乳。

另一方面,官宦之家的大人認為請乳孃是一件有面子的事。自己家請得起乳孃,讓夫人好好休息,捨得銀兩和人力,這在當時十分體面。根據古代的書籍《禮記.內則》記載:只有天子諸侯士大夫這些貴族才能有資格請乳孃,普通平民不能隨意私自請乳孃哺乳。這更讓請乳孃成為官宦之家彰顯自己地位的標誌。好比擁有一樣奢侈品一定要讓外人知道,乳孃就是這樣被拿來給官宦之家炫耀的。

對於大戶人家的夫人太太而言,乳孃也是有百利無一害。照顧新出生的孩子確實是件麻煩事,剛出生的嬰兒幼小柔弱沒有安全感容易半夜啼哭時常吵鬧,夜上三更還要強忍睡意起身餵奶。不僅如此還要隨時隨地關注新生兒的吃喝拉撒屬實不容易。

更重要的是,許多女人身材容易走樣變形大多都在生完孩子後,再加上還要給孩子哺乳,情況更是一發不可收拾。這時候乳孃的存在不僅為夫人太太解決了這一問題,還能間接讓她們調養生息服侍老爺太子,何樂而不為呢?

還有一點,在古代大家族中總是少不了宮鬥與宅鬥。大家族的女人為地位尊貴的家族長子生育完孩子,不僅能讓自己的地位提升,也相當於手中握住了一顆宮斗的棋子。我們都知道宮鬥中雙方陣營十分重要,識人還得會用人。

乳孃自然不知不覺成為宮鬥裡的一員,在防止外戚干政發揮重要作用。乳孃養育孩子的同時也為家族宮鬥所利用。當然,極少數的夫人太太因為身體原因,不能親自哺乳孩子,只能交給乳孃。

古代乳孃的存在為官宦之家極盡便利,她們自身的命運是什麼樣的呢?

在古代,乳孃不是人人都能做。尤其是官宦之家,乳孃都是經過精挑細選出來的。必須進過篩選,一般在十五到二十歲之間,身體條件要好,哺乳過孩子且生過一胎乳水充足。這在古代是十分苛刻的條件,選出來的乳孃少之又少。

許多被選上的乳孃,負責養育皇家的後代,有自己孩子卻不能撫養,使得孩子餓死家中的悲慘結果。如若不是家庭條件實在不好,誰會選擇做乳孃之一無奈之舉呢?乳孃是古代社會命運最悲慘的女人,這一說法並不是風言風語。

養育官宦之家的孩子不是輕鬆的話,有的時候乳孃甚至還需要餵養成人,給特殊癖好喜飲用乳汁的大人們提供奶水。有的乳孃利用接近上層人物的機會攀枝附葉,倚靠上大山節節高升。譬如明代皇帝朱見深,就將自己的乳孃封為萬貴妃。

然而並不是每個乳孃都有如此的機遇,更多的乳孃是默默奉獻,甚至遭受為保密被暗殺的下場。乳孃作為封建時代的產物,更象徵著那段時期女性地位的更替。隨著時代變遷,不斷提醒著我們尊重女性的重要性。


無筆史官


奶媽制度可以說是古代王公貴族官宦人家的一大特色,官宦人家自己不去餵養孩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古今審美觀有著巨大的差異

古人的審美和現代審美並不相同,古人更加推崇“盈盈一握”和“丁香小乳”,如果你曾經深入瞭解過哺乳期女性,應該會知道女性在哺乳期某些部位會膨脹變大,這是正常的生理原因。另外哺乳期會喝很多大補的湯湯水水,像豬蹄湯,鯽魚湯這類。長此以往,身材變胖是很正常的事情,而達官貴人們妻妾眾多,女人們為了保持自己的“競爭力”,不親自去餵養孩子就理所應當了。

二、哺乳期有著天然的避孕作用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大多數女性在哺乳期是不能懷孕的。似乎哺乳孩子可以起到天然的避孕作用。這在當代無所謂,但是在古代奉行“多子多福”的制度下,加上官宦人家開枝散葉的想法,女人們可以說是生的越多越好,而親自餵養自己的孩子,肯定是和這一理念相沖突的,所以官宦人家都會請自己的奶媽。

終上所述:這兩個原因放在現代並不是什麼劣勢,甚至可以說是“好處多多”了。所以各位家中如果有在哺乳期“苦苦煎熬”的媽媽,或者是糾結母乳餵養還是奶粉餵養的家庭,都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