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企股市匯」正海磁材:跨界新能源汽車相關領域,有成效嗎?

經濟導報記者 韓祖亦

在2015年完成對上海大郡81.53%股權收購,從而開啟“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新能源汽車電機驅動系統”雙主營業務發展模式的正海磁材(300224),或許偶爾也會想——“當初的跨界收購再慎重一些就更好了。”

2019年上半年,正海磁材實現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850.29萬元,同比增長38.79%。然而,若非上海大郡的“拖累”,這一金額將更加可觀。報告期內,公司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營業收入同比上升34.74%,淨利潤增長19.94%,而新能源汽車電機驅動系統的營業收入卻出現了60.57%的大幅下滑,毛利率也同比下降7.21%。

事實上,雖然收購上海大郡為期不久,但正海磁材近年來的業績,已備受“拖累”。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作為國內專業從事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及其控制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在完成2015、2016年業績承諾後,受到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和“推薦目錄重申”雙重政策疊加效應的影響,上海大郡2017年的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扣除對員工實施股權激勵而產生的激勵費用及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6670.42萬元,遠低於5000萬元的當年業績承諾。

來到2018年,雖然銷量比2017年大幅增長,但因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銷售結構變化等因素,上海大郡產品毛利率卻出現大幅下降,上海大郡再次報虧4029.21萬元。

為此,正海磁材不得不連續對商譽進行計提。在收購上海大郡81.53%的股權時,形成商譽2.69億元。2017年,公司對該等商譽計提減值準備1.02億元。2018年,公司計提減值準備1.49億元,而這,也減少了正海磁材2018年淨利潤1.26億元。同時,公司還對收購上海大郡81.53%股權時評估增值的無形資產進行了減值測試,計提無形資產減值損失1675.14萬元,減少公司2018年淨利潤1423.87萬元。

最終,正海磁材2018年虧損8156.07萬元。而該商譽的剩餘賬面價值也僅為1822.95萬元,且若上海大郡的未來經營不能達到預期,則該剩餘商譽賬面價值將存在繼續減值的風險,從而對正海磁材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不過,對於此番跨界,正海磁材似乎並沒有放棄,認為新能源汽車電機驅動系統是新能源汽車三大核心繫統(電池、電機、電控系統)之一,相當於傳統汽車的發動機,具有較高的技術難度及製造門檻。長期來看,國家將會持續鼓勵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良性發展。“公司將不斷加大對新能源汽車電機驅動系統業務的扶持力度,努力將公司打造為國內新能源汽車電機驅動系統行業的領軍企業。”(編輯:李師全 陳德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