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刷下簡歷都有好多人聯繫,現在投簡歷都很少接到電話,35歲真是職場分水嶺嗎?

熊二聊


來湊個熱鬧,說說業內的觀點。

這個問題要分開看,刷簡歷沒有回應,是有很多原因的,包括簡歷的質量,選擇崗位的匹配程度,採取的投遞渠道質量,本身的素質(包括年齡這項)等等,所以不能單純的把兩年前刷簡歷有很多人聯繫,現在刷沒人聯繫了,就說明年紀的原因,要一一來看的。

首先,從簡歷的質量,隨著年齡,經驗,經歷的變化,對應的崗位也會調整,所以這個也要跟得上,不能多年一個簡歷走天下,要根據崗位要求變。

其次,從崗位匹配來看,投遞選擇的崗位是不是適合,投之前也要看清楚,並且瞭解一下這個招聘信息是否真的活躍,還是殭屍崗位。

還有,渠道的質量,隨著時間變化,很多傳統招聘渠道都已經過時,又有新的渠道湧現,比如之前大家依賴的是什麼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等,現在這個網站活躍率開始急劇下降,沒什麼人關注了,尤其是互聯網行業,基本放棄了這個,所以活躍的企業也變少了,就應該更換一下渠道了。

最後,個人水平素質有沒有增加,除了年齡大了,頭銜有沒有提升,學歷有沒有豐富,如果只是年齡增加,其他沒有變化也可能說明在退步。尤其是所謂的35歲臨界點,更是意味著可選的工作機會更少了,很多都是給小年輕人的機會,其他更高級的崗位需要有能力的35歲以上大叔,如能力沒到,年紀到了,那就是減分項,甚至是阻礙。

所以,對於自己的找工作進度和現狀,要系統的去看,不能單純認為年齡變化影響的。這樣才會更加徹底改善。

歡迎關注 ,更多職場感悟,管理經驗交流和求職指導。



HR那些事兒


現在國家對互聯網行業監控很嚴,很多小公司都倒閉了,而每年的畢業生那麼多,造成崗位少,人才多,所以大齡程序就業很難。我們單位的cto,從來不招大齡程序,只要年齡達到35歲,他根本就不會招來面試,而我今年37了,也是唯一一個被招來的大齡程序,當然我是用了一些技巧。年前我上家單位裁員,年後找工作時我瘋狂投簡歷,只有兩家小公司邀請面試,我這次要的期望工資與之前一樣,但這兩家公司都覺得高,達不到要求。再之後我就沒收到面試通知。後來我在簡歷上把年齡改了,就有公司打電話約我面試,最初我們談的很好,基本也差不多了,但後來問我年齡,得知我的真實年齡後就叫我回去了,但總算得到了一次面試機會。後來我果斷沒有寫年齡,只寫了最近幾年的工作經驗,讓HR以為我有三五年工作經驗,年齡也不會很大,就又有公司約我面試。有機會面試,第一步就算成功了,面試時我們談的很好,我最近幾年的工作內容正好與這家公司相符,談工資時我對待遇還降低了很多。雖然面試時他們也知道了我年齡大了,但見我能勝任工作,而且待遇也不高,公司覺得很划算,就錄用了我。除了我之外,凡是收到年齡到35的都沒約過面試。我在這裡工作時也在找新機會,幾個月後,我又找到了新機會,待遇很滿意,我果斷跳槽。所以年齡大了,就要想一些技巧了,但不代表年齡大了就沒機會。


欣195415839


我剛好35歲,目前也是求職階段,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我是從事流程管理領域工作的,這個領域需求比較少,大多數公司還沒有意識到流程管理的重要性,但是一旦有需求,而且是中高端崗位的話,待遇並不差。我去年辭職讀研後,今年上半年開始找工作,目前的情況來看跟題主所說的情況差不多,投了很多簡歷,能接到面試的非常少,我懷疑是我的簡歷沒有做好,但是我後來請獵聘顧問優化了簡歷後,依然沒有什麼效果。

我個人分析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2019年整個經濟環境確實不好,實體經濟發展變緩,特別是貿易戰影響,製造業的崗位需求變少,因此,我們首先要看到大環境下,經濟發展變緩後,工作需求崗位減少,這是大環境;

第二,很多崗位是殭屍崗位,我看到很多大公司,或者不怎麼出名的公司,從去年一直掛到今年的崗位還在招,說明這類崗位需求就是殭屍崗位,根本就不存在崗位需求,因此,投遞這樣的崗位肯定是沒有什麼反應的;

第三,跟自身年齡肯定有關係,很多公司對中層以上的管理崗位都有年齡要求,有的要求35歲以下,有的要求35以上的,但是,普遍來看,都要求35歲以下,畢竟年輕人精力旺盛,而且更容易管理;

總結,回到題主的問題,目前工作不好找的主要原因是經濟環境不好,年齡肯定會有影響,但是並不是主要原因。

堅持下去,度過這段迷茫期,期望未來會好轉吧!加油!


譚談流程


是的,35是分水嶺。我27-8歲那會很有信心,找我面試的單位很多。但是當我到了34歲時職位一直無法上升,找工作也越來越難了,一般年級大了都是靠熟人介紹找工作,如果投簡歷會讓hr覺得都30好幾了一點人脈都沒有蓋靠投簡歷,所以也很無奈啊。


天行者215636232


現實

上次,在微博上刷,看到一個段子:

“10個招聘信息,有8個都說招35歲以下,其餘2個說只招應屆畢業生。”雖然說這是一個段子,但是很真實啊!企業要麼招聘35歲以下,要麼招聘畢業生,那麼,35歲就尷尬了,沒人要,這個年紀的人到底招惹誰了?


上網一查,還真的有一個有趣的定律,叫做“35歲定律”。它的意思是指:

在職場上,都有一個約定成俗的潛意識,明白35歲是一個人的分水嶺。

從兩個維度去看:

一、這個階段的人,上有老,下有小,既有房貸,又有車貸,傷不起又輸不起。

二、這個階段的人,無論在能力、認識、體力上都遠不及年輕人,而且他們沉浸在職場多年,早已缺少了激情和活力。


這就衍生出35歲危機,這已成為了職場上的大概率事件,我們梳理這種現象的成因,找到病灶的源頭,才是根本。


原因

根據"生涯理論”,職場發展的路線大抵是沿著上升——維持——衰退的曲線行走。由於個人的境遇的差別和行業環境的差別,發展週期的劃分並不是刻板不變的。


綜合來說,在職場上35歲之前大多數都是屬於上升期,從35歲開始則進入一個相對平穩的維持期。


1、如果,35歲的你還沒有進入到中高管理層,那麼,你只能在基層上跟年輕人搶飯碗,但年輕人又具備活力和激情,這點就很容易被比下去,你就會有一種挫敗感。


2、如果,35歲的你剛剛有了起色,感覺自己正處於上升的趨勢,因此,你反而會有成就感。


我們所說的35歲危機,只是針對第一種情況:高不成,低不就。


但是,看到這裡,你肯定會有疑惑,如果你是第一種情況的35歲中年人,社會對這類人如此苛刻,難道35歲就只能死守現在的崗位不離職,或者創業做小生意嗎?


我認為,並不用這樣悲觀。


建議

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淘寶招聘老年人體驗師”的新聞?話說,阿里巴巴開出年薪40萬招聘產品體驗員,要求年齡60歲以上,學歷不限、有穩定的中老年群體圈子、最好是老年人團體生活中的意見領袖。


這並不是虛假新聞,而是真實發生的。60歲還有可以重回社會?甚至還能獲得40萬年薪?這是正好處於30多40歲的中年人想也不敢想的事。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其實,社會不是淘汰一幫35歲左右的中年人,而是在淘汰一幫不緊跟時代發展,不會終身學習的人而已。


作為35歲的中年人,我們要如何做?


1、儘量在職期間,要爭取有黃金項目的加持。

怎麼說?我以我同學的案例說明一下。

我的同學是會計專業的,在每個行業裡,都會有它的關注點。而我的同事就看中了某個項目,於是她申請加入到這個公司,以她多年的經驗以及知識,她順利入到公司,雖然工資不高,但是她還是不在乎,她只看中如果能參與這個項目,帶來的價值比工資還要大。


由於這個項目的順利進行,她自然也擁有了一個很好的背書,讓這個黃金項目替她加持。走到哪裡,都不怕。


因此,我建議,一定要在行業裡找到能為自己背書的項目並參與其中,增加個人IP。


2、瞭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不斷放大優勢。

每個人都有他的優勢和劣勢。但很遺憾,很多人都真的不太清楚自己的弱勢在哪裡,又不懂得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導致了哪裡有風口就往哪裡鑽,職業發展路線很混亂。


因此,我建議,找準自己的優勢,並持之以恆去做好它,我們都說10000小時定律,做一件事,如果能堅持1周,就養成了習慣,如果能堅持1年,就是成為達人,如果能長期堅持,就稱為了行業領袖。


3、做事踏實,有始有終,做一個值得信任的人。

這個聽起來很虛,但是很真實。試想一下,一個人在職場,如果沒有得到別人的信任,你的聲譽何來?你的人脈如何維護?別少看“信任”二字,它能帶給你無限的可能。


歸根到底,你要踏實做事,有始有終,幫老闆把問題解決好,樹立自己的品牌,成為老闆心中不可替代的人。


總結

所謂的“35歲中年危機”,其實是職場探索的一個階段性總結。它從來都不是人生的低谷或者高峰,而是中場整理。關鍵是看你以什麼姿態去面對這個年紀的自己。


【歡迎關注】羊仔的職場之路,職場無小事,處處大道理,每天分享一點點,每次進步一點點。

羊仔的職場之路


35歲確實是一個職場的分水嶺,但肯定不是投簡歷沒有電話的理由,說說我自己的感受,2015年之前,平均每個月有2-3個獵頭電話聯繫,2019年之後,獵頭電話明顯降低了很多,我也有類似於你這樣的疑惑,是不是30多歲了,工作真的難找了?


35歲的工作崗位進入窄巷通道

我們把工作看成金字塔結構好了,比如基層-中層-高層的比例是10000:10:1,也就是說35歲了,一般都處在一箇中層崗位,基層崗位你是競爭不過年輕人的,而中層崗位的機會相比基層少了很多。

進入中層,就進入窄巷通道競爭

沒有進入中層,又面臨大量年輕人的競爭

這個年齡,沒有迷茫 的資本


行業不景氣,從獵頭賺錢就可以看出來

在幾年前,獵頭行業蓬勃發展,一個高級獵頭的年收入基本都在一百萬左右,上不封頂,而現在聊下來,發現整個行業收入在下降,而他們就是整個行業經濟的風向標,當然我瞭解的也只是我接觸的幾個行業,其它行業如何,暫時不知


35歲,可以跳槽,但別輕易換行

這個年齡段啊,工作上拼的是經驗,所以要在同一個行業積累經驗,你的工作才有溢價權,提高自己職位含金量,這樣還是會有人主動聯繫你的。


麥田諮詢


35歲,刷簡歷,但是卻少有電話進來,這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35歲,如果你還在應聘基層工作,那肯定是沒有競爭力的,別人不給你電話很正常的;其次如果是女性,看到你的年齡,HR會更猶豫的,你是未婚還是結婚了;結婚了的,有沒有孩子,孩子多大了,這些都是讓HR猶豫的原因;



二是招聘環境的不景氣,你原先入駐的招聘網站可能用戶大量流失,就拿某程某優網站來說,就是如此,很多客戶被某勾網,還有獵某網給拉走了,還有一些我們看上去不用的招聘平臺,這個市場不再是原來一家獨大了,所以,你求職也不能只依靠一個平臺;

三是,你是不是錯過了最佳的金三銀四呢?



所以,還是建議多開闢自己的求職通道,

  • 在招聘網站看到合適的職位,可以主動寫求職信和簡歷在目標官網上的投遞,這樣可以看到你的誠意,也能讓HR儘快聯繫你;
  • 可以發動身邊資源幫你推薦,這樣的成功率反而大些;

祝好運🍀

The End

職場女一枚,多年銷管經歷,善培訓,與你分享職場故事人生。歡迎關注,你的關注是我分享的最大動力。


明媚清談


  • 這個回答,說了一個職場中的大坑。

  • 這個大坑處理不好,會直接影響到你我上班賺大錢。

  • 因此,這個回答,請還處在35歲以下的職場人,特別的注意和小心!


一、35歲,在職場中,的確是一個很煎熬的年齡

你是真傻還是在裝傻?職場中有一個很經典的大坑,就叫35歲職場中年危機。難道你不知道你沒聽過嗎?

35歲的確是職場中的一個分水嶺。

絕大多數人,到了這個年紀,就陷入了職場焦慮。

絕大多數人過了這個年齡後,公司都想千方百計的要把你趕走。

要麼把你調到一些冷清的衙門,降低你的工資和福利待遇。要麼就直接裁員把你裁掉。

二、35歲的中年認,不受待見,是因為用工成本太高

為什麼35歲的人在職場中這麼不受待見呢?原因很簡單。因為用你的成本太高了。因為還有人可以乾和你差不多的活,要拿著錢卻比你少很多。因為還有很多人比你服管的多,但是要拿的錢比你少很多。因為還有很多人可以挖掘和利用的,潛力很大,但是要拿的錢比你少很多。因為還有人願意改變學習,調整提升自己,但是要拿的錢比你少很多。

那為什麼35歲的人在職場中都是這樣一個德性呢?

  1. 35歲以上的人不好管理,不愛學習。混日子的多。上班也上了十幾年了,職業倦怠了。老油條了。也不願意學習提升自己的。有一句話不說的好嗎?滿罐子不晃,半罐子一晃又晃。35歲的職場人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很多人就倚老賣老,靠著自己積累的工作經驗來混日子,得過且過。因為在公司上了十幾年的班了嗎?所以也算是老員工了。也沒那麼在意公司的規章制度和公司的領導。那你覺得作為一個老闆和領導,喜歡這樣的員工嗎?各位上了十幾年班,答案,你們很清楚。

  2. 35歲以上的人,壓力大,不願意接受新的工作挑戰。35歲的人基本上都成家了。都上有老下有小。絕大多數都是幾百萬的負翁。要還車貸房貸,每個月還有日常的生活開銷,還有孩子上學的各種開銷,還有人情禮送。這些說到底都是要花錢的地方。所以現在好不容易有個工作。也不敢上蹦下跳。也不敢去接受挑戰。只能規規矩矩的做自己的本職。但公司的很多事情總得有人去做,總不能都丟給新人吧。於是最後就形成一個矛盾,公司需要老員工去幹活,但老員工不願意去接受新的挑戰。那你覺得作為一個老闆和領導喜歡這樣的員工嗎?各位上了十幾年班。答案你們很清楚。
  3. 綜合看,用35歲的人,不具有性價比。你看35歲的人在職場中要的錢很多,想拿高工資,但是又不服管,又不願意幹活,又不願意學習成長提升自己。你說你又想讓別人給你錢,又不願意給人家好好幹活。哪個老闆願意善待你,哪個老闆願意繼續用你呢?
  4. 年輕人工資要的低,乾的活去一樣多且好。最關鍵的是還有一大堆人比你好用,活幹的也不比你差,開口要的工資水平卻比你低很多。

作為老闆,我開公司是要賺錢的。同樣的活,我能夠用更低的價錢把它辦了,我幹嘛要多花這麼多錢呢?

所以想來想去,大棒朝35歲以上的人揮去。你們都給我滾蛋。反正你們也不想好好幹,反正我也不想用你們。你們給我走人,我讓更年輕的人進來,錢花的少事兒照幹不誤。

所以35歲的人就悲催了。

本以為自己是個老油條,工作經驗豐富,可以倚老賣老在這個公司安度晚年。

卻不曾想老闆在35歲的時候直接抄底,亮出底牌,你們給我滾。

這樣一個措手不及。讓很多35歲的職場人嚇得屁滾尿流。關鍵是很多人壓根兒沒有意識到會有35歲職場中年危機的存在。被公司直接給予一定的補償,趕出公司之後還一臉懵逼。還以為自己在夢中呢。

三、35歲的職場人,如何自救

所以作為一個35歲的人,當你意識到你遭遇的是這場重點危機,已經迴天無力,沒得救了。

你要做的事情就是重新認識一下你自己,重新看看你自己的工作態度,工作能力各方面有些什麼問題。該改過來的一定要改。然後適當的自降身價,去繼續找工作。

要不然,你這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可怎麼接著往下過呀。總不可能吃土喝風去吧。即便工作十幾年了,有一定的存款和積蓄。但有那麼多人需要養活,車貸房貸要還,你的積蓄又能支撐多久呢?

所以35歲人的遭遇,是市場經濟的必然選擇。也是你們自己不做職業發展規劃的必然後果。

但事情已經發生了。都是成年人糾結過去,悔恨當下,都沒什麼狗屁用處。要做的,就是看看接下來該怎麼挽救,接下來該怎麼避免再一次吃這個虧?

職業發展規劃肯定是要有的。

反思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做出改正也是必須的。

繼續努力工作賺錢,是你唯一的選擇。

四、35歲以下的職場人,更應該注意“職場中年危機”這個問題。

如果很多人看到我這個回答,你還沒到35歲,還在30歲以下。那麼真的恭喜你,你走了狗屎運你很幸運。

你還可以用職業發展規劃,來提前規避你的35歲職場重點危機。

所以一定要非常慎重的去做你的職業發展規劃,一定要在你的職業發展規劃中,考慮35歲職場重點危機這個問題。

關於如何做職業發展規劃,我不想再贅述了。我寫過一個回答,很長。這個答案得到了官方的優質認證。但那麼長的答案,我不可能把它複製粘貼到這裡來。所以大家可以關注我之後,點擊我的圖像到我回答問題的列表中,找到這個問題,看一下我的答案,那裡面說了具體怎麼做自己職業發展規劃的詳細的步驟和方法技巧。想偷懶的同學可以直接關注我之後,私信“職業發展規劃”,我把這個悟空問答的鏈接發給你。

對於那些還在30歲以下的職場人,你們看到這個問題,看到這個回答,不應該只是圍觀一下。只是在看別人的熱鬧。要知道你們在上班的這個過程中,總有一天也會是35歲,你們一樣逃不掉35歲職場中年危機。

所以用你的職業發展規劃,提前去處理這個問題吧。

這是目前我認為處理35歲職場中年危機最靠譜的方法。

總結:

  1. 混職場一定不要只看到現在,這是相當危險的。一定要能站在未來的視角,倒著看現在,一定要用職業發展規劃來指導你所有的就業和職業。

  2. 如果看不懂,或者不會做,那就找像我這樣的專業人士,來輔導你來指點你。事實上,在上班,打工賺錢這一塊,如果你沒有規劃,那你就是在規劃貧窮,規劃失敗,就是在給自己挖坑。因為職業發展這條道路上,有一些必然的大坑。如果你前期沒預料到,沒看見他,你後期肯定會吃虧,肯定會摔跟頭。

比如這個提問所涉及的35歲職場中年危機。


關於這個問題,上面就是我的回答。

如果覺得我的回答對你有啟發有收穫,請你幫我做兩件事情。

第1件事情,請你關注我。後續會為你貢獻更多的職場乾貨。

第2件事情,請你高抬貴手點個贊,並幫我轉發一下這個回答。讓更多苦逼的上班打工的同學看到並因此受益。

再次謝謝你的點贊、評論和轉發。也歡迎你關注我。

我將為關注我的同學分享:《上班族輕快賺錢入門5問》


職場學玩賺


很多公司,包括公務員招考、事業單位招聘等都會有個35歲年限的限制,為什麼?大家可能大多看到是年輕人有活力,負擔輕,可塑造性強,所以都想要年輕人,雖然這也是原因之一。

我覺得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大多這些崗位招聘的都是公司初級崗位或者基本的中層管理,比如普通文員、業務員、部門經理等等。這些崗位都是基礎崗位,需要磨礪幾年才可能提拔到公司的中高層管理,所以勢必要求年輕,有時間去進行磨礪,所以大多招聘崗位都會要求35歲以下年齡。


公務員招考錄用的是最基礎的科員,除非特別特殊的情況,基本上沒見過直接面向社會招考,說公務員考試,一考進來就當局長的吧,事業單位大多也是如此,而真正在領導崗位上的人,都不會太年輕,都是需要在普通崗位上歷練一段時間後,才能進行提拔,歷練就需要時間沉澱,所以招年輕人進來,留出歷練時間。


包括一些大公司進入後你會發現真正高層管理很多35歲以上的人,大公司董事長、董事年紀50、60甚至70的也大有人在。


我朋友36歲,品牌區域經理,找工作從不投簡歷,都是會有行業內獵頭或者各大公司直接電話來開年薪想挖過去。

所以35歲是分水嶺從某些意義上來說是能力的分水嶺,因為從正常大學畢業22歲,到35歲,過了大概13年,13年已經在某一行業、某一技能上面沉浸足夠多的時間了。有能力、遇到好機遇的就往上走,進入高管或者成為高級技術人才,這類人是不需要投簡歷的,大部分都會有企業主動來挖。


另一種就是這十多年日復一日工作,自身能力並沒有太大進步,就像“毛毛蟲效應”一樣,永遠 在循環中度過,到35歲不能上升就有可能開始下降。


什麼是”毛毛蟲 效應“,就是把跟著前面的路線走的習慣稱之為“跟隨者”的習慣,把盲目跟從習慣和思維慣性而做出反應導致失敗結果的現象稱為”毛毛蟲效應“。


符合毛毛蟲效應的人,基本都在重複之前的工作內容,並沒有想著去拓展、發展自己的能力。工作沒什麼變動則罷,如果出現變動,則開始會茫然不知所措。就像收費站大姐,天天重複收費工作,一旦收費站關閉後,她就忽然覺得不知道該做什麼了。


那真的35歲後就沒有希望了嗎?其實不然,在聯合國年齡定義中,35歲還算年輕人,我們還有大把機會。

一、時刻保持危機意識


危機意識,無論你是35歲的人,還是剛進入職場的新人,都要學會保持危機意識。


華為把危機意識納入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破釜沉舟,把危機意識和壓力傳遞到每一個員工,通過無依賴的市場壓力傳遞,使內部機制永遠處於激活狀態。


我們個人也是如此,隨時要有保持危機感,只有危機感才能讓我們逼迫自己不停前進,危機感讓自己隨時有可能被淘汰的感受,在這種感受之下的我們只能是想方設法去精進自己不斷前進,才能適應社會瞬息萬變的發展。


二、不放過晉升自己能力的機會


現在網絡發達,學習變得越來越方便,如果不懂學習,本身就是在退步。我見過明年就要退休的姐姐,還在頭條上學習寫作,退休的阿姨還去報老年大學。那35歲這麼年輕的人,更沒有理由不學習。


如果你現在處於上升階段,那你就更要通過學習提高自己,以防被淘汰。


如果你處於下降階段,不怕,先找一份工作做著,畢竟是要生活,還是要有點收入的。然後邊工作邊尋找學習的東西:會計、寫作、新媒體、短視頻、技能學習、各類型自己喜歡的課程等等,邊工作、邊學習、邊尋找機會跳槽,重新找回自己的上升區。


三、不要自己給自己受限


不要老提醒自己,我已經35歲了,大多企業都不要這個年齡段的人了。這樣你只會越想越焦慮,越想越把自己侷限住。


學會忘記年齡,只想著如何突破自己,學習自己愛好、擅長的東西,然後成為這個行業的頂尖人物,這個才是我們真正需要去考慮的。


找方法,而不是去抱怨客觀存在的既定事實,因為抱怨一百年,你也改變不了什麼,想寫作,那還不如現在就打開電腦開始寫下文章的第一句話來得實在。


奈奈姐姐


不是三十五歲,可能三十歲就到了一個職業分水嶺了!

你看看現在好多的招聘信息上面,都會寫一個三十歲以下,有的甚至二十八歲以下,當然也有很多是三十五歲以下的。

而且這些職位都會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基本上都是基層的職位。比如銷售代表,前臺,助理之類的基層職位。

如果,你是在他們的年齡要求之內,當然會收到很多的面試邀請,因為現在合適的人真的難招。

如果,你超過的年齡的分界線,你三十多歲了,去應聘一個前臺。前臺都是一個形象崗,選一個年輕的小妹妹在那裡比一個三十多歲的中青年女性在那裡要看著順眼的多吧!如果,你去應聘一個銷售代表,這個崗位都是看基本工資加提成的,基本工資也就兩三千,要是你要養家,那前期的這點工資怎麼能夠支撐你呢?如果你去應聘一個助理,可能你的主管也就三十歲左右,你說他會選一個二十一二歲的小夥子小妹妹還是一個年齡比他大的人來當助理呢?

所以,三十幾歲確實是一個職業的分水嶺了,如果你還在基層職位徘徊,那確實會是很難。如果你的職位已經上了一個臺階,那就是另一種情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