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衛星地圖放大後,發現有很多的綠色“怪圈”

使用衛星地圖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附近,持續放大,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地圖上有數不清的綠色怪圈,非常像著名的神秘現象“麥田怪圈”。

內蒙古衛星地圖放大後,發現有很多的綠色“怪圈”

很多人無意中發現它後,都在猜測這些綠色怪圈印究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還是真的是外星人制造的神秘印痕?或者又是有藝術家創造的“大地藝術”?

內蒙古衛星地圖放大後,發現有很多的綠色“怪圈”

根據查詢資料,原來這是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110多萬畝的紫花苜蓿草場,種植著供奶牛等牲畜食用的牧草。

內蒙古衛星地圖放大後,發現有很多的綠色“怪圈”

阿魯科爾沁旗位於內蒙古赤峰市東北部,科爾沁為明代蒙古族部落名,意為“帶弓箭的近衛軍”。阿魯,意為“北”,因該部曾駐牧杭愛山之北,故名“阿魯科爾沁”。當地總人口30萬人,以蒙古族為主體,以畜牧業經濟為主,擁有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阿魯科爾沁小米”、“阿魯科爾沁牛肉”、“阿魯科爾沁羊肉”等。2013年,這裡被授予“中國草都”的稱號。

內蒙古衛星地圖放大後,發現有很多的綠色“怪圈”

今天的阿魯科爾沁旗被譽為“中國草都”,其實早些年這裡是赤峰市荒漠化較為嚴重的地區,多年來頻繁遭受乾旱等自然災害。這裡之前是放牧場,嚴重退化沙化,牛羊沒有草吃,牧民不得已減少牛羊數量。隨著草原退化沙化嚴重,草畜供求矛盾日益凸顯。

內蒙古衛星地圖放大後,發現有很多的綠色“怪圈”

2006年,為了增加牧草儲備數量和質量,第一次利用節水噴灌設施灌溉種植苜蓿。2009年大旱年份,天然草牧場沒有返青,而使用節水噴灌設施灌溉的1000多畝苜蓿綠油油一片,起到了較好的示範作用。

內蒙古衛星地圖放大後,發現有很多的綠色“怪圈”

從此當地開始摸索、積累了草種品種、牧草種植、節水灌溉、保護性耕作等經驗措施和關鍵技術,到2010年大面積種植開始推廣。

內蒙古衛星地圖放大後,發現有很多的綠色“怪圈”

如今,阿旗110多萬畝高效節水人工紫花苜蓿草地已經成為北科爾沁草原一道亮麗的風景,2017年,阿魯科爾沁旗草原覆蓋度達到55%,優質牧草核心區植被覆蓋度已經達到95%以上,優質牧草年產量達到65萬噸,佔全國商品草產量的五分之一,實現產值11.7億元,沙漠從此變成了綠洲。

內蒙古衛星地圖放大後,發現有很多的綠色“怪圈”

過去的萬里黃沙變成了今天的浩瀚草海,“中國草都”成為阿魯科爾沁旗享譽全國的一張名片,小草做出大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