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裡是金東!

看,這裡是金東!

產業興旺 城市發展 人口集聚

城市向東的“和美希望”答卷

看,这里是金东!
看,这里是金东!看,这里是金东!

希望 夢想 城市向東

金華設府有1000多年的歷史,古人先賢選擇在尖峰山腳、婺江北邊的風水寶地建城,由此形成了江北老城區。上世紀90年代,城市向南邁進,歷經20多年發展形成了江南板塊。時至今日,金華城市再往哪裡走?答案顯而易見——向東。

2001年初設金東區時,這裡仍是一片希望的田野,有區無城是最尷尬的概括。如今,站在山頂遠眺金東新城區,高樓拔地而起,道路縱橫交錯,浙中總部經濟中心直插雲霄。同樣,2012年成立的金義都市新區,風雨兼程走過7年,也展露出金義黃金節點的雄姿。

城市向東,從遠景一步一步變為現實。

從“草臺班”到新興產業集群

看,这里是金东!
看,这里是金东!看,这里是金东!

浙江華豐電動工具有限公司是金東老牌企業。上世紀80年代初,企業創始人辛永良在傅村鎮租了一間大禮堂用於製造電動工具配件,其後又在孝順鎮租了一個小廠房,組建了5個人的“草臺班子”,年產值僅5萬元。

“那時出門都是很窄的沙石路,基礎設施很不齊全,配套企業也少,電動工具加工只能去永康。”回首過去,辛永良感慨最多的就是發展環境的變化。隨著金東區的發展,人口大量集聚,政府的扶持政策也更加完善。37年間,“華豐電動”從幾間簡陋的民房發展成為廠房面積達10萬多平方米的大公司,產品銷路也從國內拓展到國外,連續多年入評金東區納稅大戶。

2000年後,“華豐電動”放慢腳步,更加重視研發投入,開發了一系列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辛永良說:“老觀念是靠打價格戰贏得市場,但這並非長久之計。”近三年,“華豐電動”已建成4條精細化生產線,僅去年就投入2500多萬元用於購置設備、改造生產線。產品種類從創立之初的2個變成了100多個,研發人員達30多人。在同行業業績普遍下滑的時候,“華豐電動”依然保持著強勁的增長態勢。去年,該公司實現產值6.5億元。

浙江華豐電動工具有限公司的迅猛發展,正是金東產業發展的縮影。如今,我區已有規上企業326家,超億元企業59家,去年地區生產總值201.5億元,增長5.8%,初步形成了五金工量具、塑棉製品、建築建材、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和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

前不久,浙江愛特新能源汽車與一汽轎車達成戰略合作,百億級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佈局初步形成。金東正緊緊抓住金義一體化、全域同城化機遇,加快區域協調發展,全力構築“城市+工業”“旅遊+農業”“科創+人文”三大組團,著力打造最具希望都市核心區、最具活力重要發展區。

從農村田野到金華城市CBD

看,这里是金东!看,这里是金东!
看,这里是金东!

從一片農田村莊,到一座現代化濱水新城,金東用18年時間書寫了城市化進程的奇蹟。

作為親歷者、參與者、見證者,現任金東城投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呂路平對於金東新城開發建設最有發言權。他說,2002年,金東區將金甌路以南、丹溪東路以北、環城東路以東、東二環以西6.5平方公里作為首期建設範圍,一邊規劃、一邊啟動城市建設。隨著第一條公路——李漁東路的打通,正式拉開了城市路網框架。3年時間,金東新城開工建設道路總達76公里,勾畫了 20平方公里城市主路網框架。隨著施光南音樂廣場、建築藝術公園等一批高品位的城市文化休閒精品設施先後建成,為城市建設注入了新的文化內涵。

城市基礎框架雖然搭建好了,但受困於資金有限,配套設施一時難以跟上。呂路平清楚地記得一個日子——2010年3月18日。當天,新城區標誌性房地產地塊——紫金灣重新出讓,拍出了12.8億元的“地王”價,新城區開發建設再次啟動。

“城市豐富需要很多元素,這個時期我們把重點放在了怎麼樣讓百姓生活得更美好。”呂路平說,當時新城區還有許多斷頭路未打通,公園內的基礎配套設施不夠完善,路上的信號燈、標識標牌數量也偏少,這些都被提上了建設“議程”。

2014年是值得紀念的一年。這一年,萬達廣場正式開門迎客,結束了金東新城區多年來沒有商業休閒中心的“尷尬”;丹溪大橋、東市南街相繼建成通車,與市區實現無縫對接;多湖中央商務區全面開發建設,成為CBD核心區。也是這一年,金東區制定了“西接、東進、南延、北升”的城市發展戰略,新城區開發建設又迎來了騰飛。

城市向東,不僅侷限於金東。2012年3月,金義都市新區正式成立。浙江省四大都市區的戰略佈局與金華城市發展趨勢,在這裡形成了歷史性交匯,“城市向東”戰略進一步照進了現實。

7年時間,這片遠景規劃面積達120平方公里的土地,湧動著創業的激情和夢想。隨著交通廊道、科創廊道、生態廊道建設的緊密推進,金義都市新區的基礎配套、產業發展、生態休閒等方面經歷了一場新變革。這些年,新區持續加大教育、醫療、公共服務等配套設施上的投入,孝順商城、法華街、四海銘門等商圈已初具規模,形成了以捷孚傳動為代表的先進製造業、以北航金華北斗應用研究院為代表的科技創新型產業以及金義綜保區、菜鳥電商園孕育出的電商產業,為城市向東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從不足30萬人到超過60萬

看,这里是金东!
看,这里是金东!看,这里是金东!

晚飯過後,家住新城區東方明珠花園小區的錢岑與家人漫步在艾青文化公園,晚風拂面、霓虹閃爍,好不愜意。然而,五六年前這裡可沒多少人氣。錢岑說,當時金東新城區更多的是辦公場所,“白天熱鬧鬧,晚上冷清清”,無論是老百姓,還是入住商品房的“新金東人”,都是牢騷滿腹。

短短几年時間,麗澤公園、黃大仙公園(暫定名)相繼建成,艾青公園、兒童公園、建築藝術公園進行了整體提檔改造,艾青路東延、大堰河街南延、康濟街南延、環城南路東延等斷頭路被打通,城市“毛細血管”更加暢通。每到夜幕降臨,江邊綠道、公園廣場到處都是散步休閒的市民。

“以前我們雖然住在城區,但還是‘村民’,住的是平房,走的是泥巴路。”金都美地社區居民潘攀說。2017年,七里畈社區連同周邊8個社區居民住進了金都美地社區。這是金東區首個城中村改造公寓式集中安置社區,樓房寬敞明亮,家門口就是大型商場,社區文化活動豐富多彩,讓村民真正變成了市民。

聚人、聚商、聚財。這幾年,金義都市新區開發建設大步向前,集鎮的聚合效應更加明顯。

昨天傍晚,鞋塘商城燈火輝煌、人頭攢動。這個位於金義都市新區華髮路和靈秀街交叉路口的商城,一樓是5000多平方米的菜場,二樓是面積超3200平方米的大潤發超市,數以千計的周邊村民、外勞務工人員在裡面購物。鞋塘辦事處後樓下村支書鄭慶文看在眼裡,喜在心上。他說:“別看我們只是一個村,但集聚的人口不亞於一個鄉鎮呢!”

如今的金東新城,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區域內引進了20多個房地產項目,集聚了紫金灣、保集·外灘、融創曉郡等高品質住宅小區,金東板塊人居品牌初步樹立;金外、浙師大、海亮、新東方等大牌教育集團落戶金東,“學在金東”品牌打響;金華市人民醫院遷建項目落地金東,為百姓就醫提供便利。一流的基礎配套設施,宜居宜業的生態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紮根金東。

數據顯示,2001年建區時,金東區總人口為29.79萬人,生產總值28.81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85元。到2018年,全區總人口(包括外來人口)超過60萬人,城鎮化率達 63.9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465元,收入水平大大提高。

城市向東是金東必須承擔的歷史使命。隨著實業興區、創新強區、生態立區、人文富區四大戰略落地生根,我區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金義一體化,一座希望新城正快速崛起,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金東特色的“產、城、人”融合發展的新路。

金東融媒體中心記者:樓盼 徐盼

看,这里是金东!看,这里是金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