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與祖國共成長的故事

大家好!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代言人火小箭又和大家見面了!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與祖國共成長的故事

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火小箭也49歲了。伴隨著祖國強盛的步伐,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也一步步向著世界一流發射場奮力前進。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與祖國共成長的故事

下面,火小箭帶著大家一起走進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與祖國共成長的故事。

20世紀70年代,祖國一聲令下,來自各界的精英浩浩蕩蕩挺進了大涼山腹地,他們有著共同的名字——西昌航天人。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與祖國共成長的故事

當時流傳著這麼一首詩:“天是羅帳地是床,安寧河畔紮營房。三個石頭架口鍋,野菜鹽巴下乾糧。”發射場地處涼山腹地,很多重型機械無法到達,這首詩便是老一輩航天人戰天鬥地建設發射場的真實寫照。在艱苦卓絕的奮鬥中,西昌航天人與當地百姓同胞手牽手攻堅克難,成功修建起3號發射工位和火箭測試廠房。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與祖國共成長的故事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與祖國共成長的故事

1984年1月29日,西昌發射場迎來了第一個任務,西昌航天人緊鑼密鼓地進行著發射前的準備,還有五萬名民兵為保障供電安全守護著通往發射場的每一根電線杆。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與祖國共成長的故事

但是......發射失敗了。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與祖國共成長的故事

西昌航天人沒有放棄,反而越挫越勇,迅速查擺問題,反覆加強測試。3個月後,西昌航天人成功將我國第一顆實用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送入太空。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與祖國共成長的故事

1984年11月,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開始對外開放,承接各國衛星發射任務,正式向國際航天“圈子”邁進。

1990年,發射場的第一位外賓——亞洲一號衛星,來到了發射場。可在衛星進場前,外方提出“潔淨度不超過十萬級”的標準,當時衛星廠房並沒有相關設備,西昌航天人就用酒精擦拭了幾十次,最終將潔淨度提升到“一萬級”,這個潔淨度標準直令外方稱奇。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與祖國共成長的故事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與祖國共成長的故事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與祖國共成長的故事

1990年的4月7日,外國沒有發射成功的亞洲一號衛星在西昌發射場成功升空,中國航天由此打開了世界航天發射的市場。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與祖國共成長的故事

1990年,為了承擔大推力火箭發射任務,2號發射工位拔地而起。2號工位從設計建造到投入使用只用了14個月,並斬獲中國建築最高獎“魯班獎”。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與祖國共成長的故事

成功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1992年3月,“澳星”發射緊急關機。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與祖國共成長的故事

險情就是命令,為搶救火箭上的衛星,西昌航天人義無反顧地衝向發射塔。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與祖國共成長的故事

各系統應急搶險,“澳星”保住了,5個月後“澳星”在2號工位順利升空。

我們也曾跌入谷底,但我們永遠不缺少繼續攀登的勇氣。迄今為止,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已執行航天發射任務135次,2018年更是取得了17戰17捷的成績,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為我國首個突破百次發射的發射場,也是目前我國年發射量最高的發射場。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與祖國共成長的故事

49年,頂風雲,舉北斗,鑄天鏈……嫦娥系列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一次次成功奔月,西昌成為了祖國重要的探月港、航天城。

49年來,西昌航天人始終與祖國同頻共振,創造了一個又一箇中國奇蹟。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與祖國共成長的故事

值此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火小箭代表西昌航天人,祝願中國航天事業蒸蒸日上,祝福偉大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與祖國共成長的故事

來源 | 我們的太空
作者 | 田鑫瑤、歐 翔、楊興國
編輯 | 李 鑫
郵箱 |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