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養殖】黃鱔養殖的投餌技術

 一、餌料種類

  黃鱔是一種底棲肉食性魚類。在自然野生環境下主要攝食水生昆蟲及其幼蟲、小蝦、小魚、蝌蚪等。人工養殖投餵的餌料可分為三大類,即活餌、鮮餌和配合餌料。活餌種類主要包括蚯蚓、蠅蛆、小魚、小蝦、水陸生昆蟲及幼蟲;鮮餌種類主要有:小蝦、小魚、蚌肉、螺肉、魚肉、畜禽肝腸肺及其它動物性下腳料;配合餌料分為:專用全價料、替代料和自行配製加工的混合料。

【黃鱔養殖】黃鱔養殖的投餌技術

  

  從養殖效果看:活餌中,以餵食蚯蚓、蠅蛆生長速度最快;鮮餌中以餵食動物肝臟生長速度最快;配合餌料中,因配製成分和加工技術不同,生長速度不一。活餌與鮮餌比,總體上餵食活餌生長速度快於鮮餌。活餌、鮮餌與配合料比,前兩者餌料來源不穩定(配套綜合養殖除外),只適合小規模的粗放型養殖,而後者餌料來源有保障、質量穩定,易進行拌藥防病等生產操作,是黃鱔養殖餌料的發展方向和必經之路。

【黃鱔養殖】黃鱔養殖的投餌技術

  二、 餌料臺製作和設置

  在投餌過程中,如果投餵“活餌”可不設餌料臺,但投餵“死餌”,必須設置餌料臺。設置餌料臺的原因:①便於掌握吃食情況;②便於清除剩餌;③便於觀察黃鱔的生長情況與健康狀況。

  餌料臺製作方法是:選用紗布或網片裁成正方形或長方形,正方形邊長50-100cm,長方形邊長80-100cm,寬40-60cm,再用兩根毛竹片交叉(交叉點要用繩固定)彎曲與網片四角連接紮緊即成,整個餌料臺形似“板罾”。也有養殖者把網布直接沉於池底投料,但不便操作。水上餌料臺多用木板浮於水面。

【黃鱔養殖】黃鱔養殖的投餌技術

  黃鱔養殖有土池、水泥池(有土、無土)網箱(無土)和稻田等多種養殖方式。不管哪種方式,餌料臺設置原理相同。餌料臺數量:每2-5㎡設一個為宜(稻田稀養除外)。水平位置:分佈均勻,儘量使各棲息點的黃鱔能攝到食物。另外,對於深水池,餌料臺應儘可能安放在淺水處。排汙口水質差,最好不設餌料臺。垂直設置:餌料臺應沉於水底,緊貼池底,利於黃鱔進入。餌料臺周圍環境應水草繁茂,能隱蔽鱔體。

【黃鱔養殖】黃鱔養殖的投餌技術

  三、餌料製作

  帶硬殼和大塊的鮮餌必須先加工:螺殼敲碎,蚌殼剖開,肉切碎,鮮魚、畜禽內臟切碎至黃鱔張口即可吞入。鮮料也可用絞肉機碎成糊狀與其它料拌合加工成混合餌料投餵。配合餌料有購買商和自己加工。加工後的餌料要求粘結性較好,在水中較長時間不散失;另外,顆粒料大小適合吞食;第三要現配現喂,不宜久置。加工成團狀投餵也可,但缺點較多。

【黃鱔養殖】黃鱔養殖的投餌技術

  四、投飼馴養

  野生黃鱔進行人工高密度養殖,要使其攝食天然餌料轉化為攝食人工餌料,才能徹底解決餌料來源,獲得養殖成功和高產高效益。而目前有很多養殖者因馴養方法不當,黃鱔不攝食或不能正常攝食,造成養殖失敗。正確的馴養方法是:黃鱔苗種放養後3-4 天內不投餵餌料,讓其適應飼養環境,同時呈飢餓狀態,增加食慾。第四天傍晚開始投餵人工餌料,每天傍晚一次。餌料種類應該是黃鱔愛吃的蚯蚓、螺蚌肉、鮮魚等。餌料數量為黃鱔總重的2%-5%(看攝食量而靈活增減)。開始時將餌料全池勻灑,並逐日向餌料臺集中,10-15天后,就全投到餌料臺上,黃鱔將全部上臺攝食,馴養就已成功。以後即可把人工餌料投在餌料臺上。

  馴養人工餌料時應注意四點:①選定投餵的餌料在馴養期不能隨意改變,而且該種餌料應該是黃鱔喜吃的餌料,並是以後長期投餵的主要餌料。如果以後長期投餵的餌料不是馴飼的餌料,那麼要待黃鱔在餌料臺上正常攝食後,再逐漸減少馴飼的餌料量,增加將長期投餵的餌料量,直到全部改變過來。②鱔池(或網箱等)必須設置餌料臺。③餌料顆粒大小適宜。④馴喂期不宜放養泥鰍等與鱔爭食的水生動物。

  五、投餌次數與投餌量

  投餌次數是:水溫18℃以下,每日投餌1次;水溫21℃-28℃每日上午和傍晚各投餌1 次。養鱔投餌不能忽多忽少,或時有時無,影響其攝食與生長。一般日投鮮餌料量為鱔重量的3%-10%,配合餌料為2%-5%。以鮮料在1-2小時、配合料在0.5-1小時吃完為度。但每次投餵量還應注意環境因素對攝餌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