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假髮原料基地——太和縣

中國最大假髮原料基地——太和縣

脫髮的兄弟姐妹假髮原料基地告訴你們了哦!

1、基本概況:太和縣地處安徽省西北部,轄31個鄉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面積1867平方公里,人口177.5萬,是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華詩詞之鄉、全國桔梗之鄉、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著名醫藥集散中心、全國最大的發製品原料集散地。

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自秦朝置縣,迄今已有2000多年,元大德八年改太和縣,寓意太平祥和。境內有七處故城遺址、五處古文化遺址和元代文廟建築群等古建築,歷史名人有漢章帝師張酺(pú)、東漢清詔使範滂(pāng)、清朝兩廣總督徐廣縉等。

產業鮮明,商貿繁榮。四十萬"農商大軍"造就了生物醫藥、有色金屬再生、發製品、工業篩網四大主導產業。2013年,太和被商務部批准為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範基地;2014年,被認定為首批安徽省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2015年,現代醫藥產業集聚發展基地被安徽省政府確定為全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

2、特殊人文風俗;

注:來至政府網站及當地縣誌;

二、 美食、美景

中國最大假髮原料基地——太和縣

1、 美食

(1) 大眾美食:烙饃太和人愛吃烙饃。烙饃用未發酵的面(白麵)擀成圓形,直徑約20—30釐米,厚薄如紙,放在鏊子上烙成,兩面皆有鼓起的大小氣泡。用烙饃捲上各種菜餚,也有用兩張單餅拼合在一起,中間夾些青菜或雞蛋烙熟後叫"菜合子",吃來味道更佳。鍋貼多以高粱面、玉米麵、山芋乾麵、豆雜麵做成麵糰,略略拍按,成約1釐米厚、碗口大小(或約龜背大小),放在鍋內或鍪子上。有時也用少許麥麵包進雜麵做成,便於下嚥。隨著雜糧在主食中的日益減少,農村中也漸漸絕跡。地鍋餅子如巴掌大小,燒菜時,鍋中略多放些水,將麵餅貼在鍋內壁上沿一圈,蓋上鍋蓋燜菜,菜好時,餅也就蒸熟了。表面鬆軟,背面貼鍋的一面結成一層黃殼,脆香可口。麻糊太和人最喜愛的早餐食品,用浸泡過的大米、黃豆,按一定的比例,經過石磨磨成漿,加入適量的水,用文火熬製而成。盛在碗裡,上面撒上厚厚一層配有茴香、丁香等多種大料煮熟的黃豆和香芝麻鹽,醇香可口,回味無窮。糊辣湯太和常見早餐食品之一,由粉絲、豆腐皮、花生米、海帶絲、木耳、生薑、麵筋等,待熬至八成熟後勾入適量精粉,注意攪拌,然後兌入配好的調料及花椒粉、胡椒粉、精鹽、醬油等,食用時也可加入豆腐腦。燒餅太和燒餅聞名全國,品種多樣,有油炸燒餅、油酥燒餅等。主要原料為麵粉,輔料為蔥、油、鹽、芝麻等。以發酵麵糰揉入油酥擀製成餅後撒上芝麻,成形後放入烤爐烤制而成(所用的烤爐為開口朝上大型泥燒燒餅爐子),其中還可包入鹹或甜的餡料。太和燒餅中以原牆燒餅為佳,所以又有"無爐不太和,太和數原牆"之說。饊子饊子是麵食的一種。把面拉成細細的麵條,纏成一束,拉成細絲放在油裡炸,即成饊子。 饊子可幹食,也可與其它食物一起做菜做湯,還可放糖衝開水成饊子茶,是當地人平時或節日必備食品。麻葉把添加芝麻、酥油和鹽的麵皮切成菱形,放在油鍋裡炸成焦黃,稱"焦葉子"又叫"(芝)麻葉子", 也是當地的傳統食品,酥脆可口。

(2) 特色美食:太和供椿,當年是進貢朝廷尚好貢品;

2、 美景

(1)自然景觀:沙潁河國家溼地公園

公園主體為耿樓河道溼地,位於太和縣城周邊,延伸面積達20平方千米,溼地河流、溝渠、沼澤集中連片,相互連通,形成了相對完備的複合溼地系統,發揮著行洪、灌溉、航運、淨化水質、調節氣候、維護區域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的生態功能。該溼地公園原有生態環境現保持完整,動植物資源豐富。地理條件優越,溼地周邊歷史遺蹟眾多,文化久遠,內涵豐富。太和沙潁河溼地公園正式被批准為國家級溼地公園。

中國最大假髮原料基地——太和縣

(2)人文景觀:

太和文廟

太和文廟與公園相鄰,文廟正門懸掛"太和元氣"四個大字的牌匾,門前的廣場就是文廟廣場。

太和文廟位於安徽省太和縣城關鎮黌學街35號,佔地面積4620平方米,折7畝,為元大德八年(1304年),達魯花赤李英創建。戰亂破損,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新修建,面闊5間20米,進深10米,為單簷歇山頂,琉璃瓦面,抬梁式與穿鬥式相結合的木構宮殿式建築,具有南北風格相結合的特徵,是木櫞架臺梁大殿式建築,房頂琉璃瓦,屋脊有套獸,四角飛簷,迄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

中國最大假髮原料基地——太和縣

注:排行、圖片均來至網絡;

三、經濟水平:

1、基本經濟概況:

2018年,太和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72.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8.7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128億元,增長11.6%;第三產業增加值95.6億元,增長12.1%。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1.0:45.5:33.5調整為17.9:47:35.1。全年人均生產總值15358元,比上年增加1678元。

2、薪資水平情況:人均3300元/月左右;

3、房價及消費水平:均價6000元/平米左右;

4、當前GDP億元:272.3億元;

5、人口數:截至2018年末,太和縣戶籍人口177.3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2萬人。是否有少數民族,少量回民;

注以上數據來至統計機構發佈數據;

四、企業數量

1、存續狀態企業總數:64294家;

2、批發零售企業數:28530家;

3、物流快遞企業數:797家;

4、互聯網、電子商務企業數:1699家;

5、製造業當地產品數:7440家;

6、其他在業企業總數據:25000多家;

注以上數據來至工商局公開數據;

五、所在縣域互聯網、電子商務用戶數等數據:

1、智能手機數:170萬部;

2、平均在線時長:4.3小時/天;

3、人均年線上消費金額:6000元/年;

4、各類門店數:4萬多家;

5、渠道商(代理商)企業數:3000多家;

6、街道、鄉鎮數:截至2018年,太和縣轄31個鎮、1個鄉,另設有1個開發區 。

注:以上數據來至國家互聯網中心2018年數;

六、縣域經濟圈發展潛力最佳結合點:去中心化電商(可理解為區域電商,不同點去中心化電商是機遇區塊鏈技術開發,服務末端供應鏈既縣域經濟圈);

1、去中心化電商的優勢:

(1) 不打破現有分銷體系——不樹立敵人;

(2) 不打破現有價格體系——充分發揮商家積極主管能動性;

(3) 不自建物流——眾包模式,輕資產運營;

(4) 成熟商業模式直接複製,無需自建技術團;

(5) 頂層設計縣域經濟圈即將迎來大爆發;

(6) 幫助家鄉經濟發展,成就人生價值成為區域商業領袖;

2、 社會價值:

(1) 節能減排,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2) 造血不抽血,讓資源、資金、人才留在本地;

(3) 縮小經濟發展不均衡現象;

(4) 優化完善商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村"城市化;

(5) 即時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6) 讓每一個居民享受到優質商品;

注:如有願意從事去中心化電商者,請私信給我具體溝通;

7、 歷史、榮譽:

1、 歷史:

太和,古為豫州之域。

春秋時期屬宋國,名鹿上,又名邢丘、廩丘,宋國曾與齊國、楚國在此會盟,稱為鹿上之盟。

戰國時期屬魏國,蘇秦說魏襄王"南有新郪",即指太和。後歸楚國。

秦統一後,置新陽縣,屬潁川郡。

西漢置細陽、樂昌、新妻宋,並屬汝南郡。高祖二年(前205年),益封汝陰侯夏侯嬰細陽千戶。高後二年(前182年),封趙王張敖子壽為樂昌侯。宣帝地節四年(前66年),封外戚王武為樂昌侯。

東漢光武建武十一年(35年),封陳彭子陳遵為細陽侯。建武十七年(41年),以軍功封郭亮為新妻侯。章帝建初四年(79年),徒封殷後宋公於新妻。

三國時屬魏,廢宋公國為宋縣,景初二年(238年),隸屬譙郡。

西晉廢細陽。晉武帝泰始二年(266年),將宋縣改屬汝陰郡。宋、齊屬西汝陰郡。

北魏太和間(477―499年),廢宋縣。梁置陳留縣。

隋改陳留為潁陽縣。

唐貞觀元年(627年)廢潁陽,併入汝陰(今阜陽),境內置百尺鎮(今原牆)。

宋開寶六年(973年)於汝陰縣百尺鎮置萬壽縣,屬潁州。宣和元年(1119年),更名泰和縣,移縣治於沙河北岸(今舊縣鎮)。紹興末陷於金。金亡,復歸宋。

元至元二年(1265年),省泰和入潁州。大德八年(1304年),復置縣,改"泰"為"太",縣治遷於今地,屬潁州,後屬汝寧府。

明屬南京鳳陽府潁州。

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屬亳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潁州升府,復改屬潁州府。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潁州府,直屬安徽省。民國三年(1914年),屬淮泗道,後改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解放戰爭開始,縣境北部屬鹿亳太縣,東北部屬阜北縣。

1948年全境解放。成立太和縣。1949年屬皖北行署阜陽專區。1951年屬安徽省阜陽專區。1959年1月與界首合為首太縣。同年4月恢復太和縣。

2019年4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太和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2、 榮譽:

2018年12月,入選全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100強。

2019年9月21日,太和縣入圍安徽省製造業發展綜合10強縣(市)榜單;

安徽省製造業發展增速10快縣(市)榜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