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假发原料基地——太和县

中国最大假发原料基地——太和县

脱发的兄弟姐妹假发原料基地告诉你们了哦!

1、基本概况:太和县地处安徽省西北部,辖31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面积1867平方公里,人口177.5万,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全国桔梗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著名医药集散中心、全国最大的发制品原料集散地。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秦朝置县,迄今已有2000多年,元大德八年改太和县,寓意太平祥和。境内有七处故城遗址、五处古文化遗址和元代文庙建筑群等古建筑,历史名人有汉章帝师张酺(pú)、东汉清诏使范滂(pāng)、清朝两广总督徐广缙等。

产业鲜明,商贸繁荣。四十万"农商大军"造就了生物医药、有色金属再生、发制品、工业筛网四大主导产业。2013年,太和被商务部批准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2014年,被认定为首批安徽省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2015年,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被安徽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2、特殊人文风俗;

注:来至政府网站及当地县志;

二、 美食、美景

中国最大假发原料基地——太和县

1、 美食

(1) 大众美食:烙馍太和人爱吃烙馍。烙馍用未发酵的面(白面)擀成圆形,直径约20—30厘米,厚薄如纸,放在鏊子上烙成,两面皆有鼓起的大小气泡。用烙馍卷上各种菜肴,也有用两张单饼拼合在一起,中间夹些青菜或鸡蛋烙熟后叫"菜合子",吃来味道更佳。锅贴多以高粱面、玉米面、山芋干面、豆杂面做成面团,略略拍按,成约1厘米厚、碗口大小(或约龟背大小),放在锅内或鍪子上。有时也用少许麦面包进杂面做成,便于下咽。随着杂粮在主食中的日益减少,农村中也渐渐绝迹。地锅饼子如巴掌大小,烧菜时,锅中略多放些水,将面饼贴在锅内壁上沿一圈,盖上锅盖焖菜,菜好时,饼也就蒸熟了。表面松软,背面贴锅的一面结成一层黄壳,脆香可口。麻糊太和人最喜爱的早餐食品,用浸泡过的大米、黄豆,按一定的比例,经过石磨磨成浆,加入适量的水,用文火熬制而成。盛在碗里,上面撒上厚厚一层配有茴香、丁香等多种大料煮熟的黄豆和香芝麻盐,醇香可口,回味无穷。糊辣汤太和常见早餐食品之一,由粉丝、豆腐皮、花生米、海带丝、木耳、生姜、面筋等,待熬至八成熟后勾入适量精粉,注意搅拌,然后兑入配好的调料及花椒粉、胡椒粉、精盐、酱油等,食用时也可加入豆腐脑。烧饼太和烧饼闻名全国,品种多样,有油炸烧饼、油酥烧饼等。主要原料为面粉,辅料为葱、油、盐、芝麻等。以发酵面团揉入油酥擀制成饼后撒上芝麻,成形后放入烤炉烤制而成(所用的烤炉为开口朝上大型泥烧烧饼炉子),其中还可包入咸或甜的馅料。太和烧饼中以原墙烧饼为佳,所以又有"无炉不太和,太和数原墙"之说。馓子馓子是面食的一种。把面拉成细细的面条,缠成一束,拉成细丝放在油里炸,即成馓子。 馓子可干食,也可与其它食物一起做菜做汤,还可放糖冲开水成馓子茶,是当地人平时或节日必备食品。麻叶把添加芝麻、酥油和盐的面皮切成菱形,放在油锅里炸成焦黄,称"焦叶子"又叫"(芝)麻叶子", 也是当地的传统食品,酥脆可口。

(2) 特色美食:太和供椿,当年是进贡朝廷尚好贡品;

2、 美景

(1)自然景观: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

公园主体为耿楼河道湿地,位于太和县城周边,延伸面积达20平方千米,湿地河流、沟渠、沼泽集中连片,相互连通,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复合湿地系统,发挥着行洪、灌溉、航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该湿地公园原有生态环境现保持完整,动植物资源丰富。地理条件优越,湿地周边历史遗迹众多,文化久远,内涵丰富。太和沙颍河湿地公园正式被批准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中国最大假发原料基地——太和县

(2)人文景观:

太和文庙

太和文庙与公园相邻,文庙正门悬挂"太和元气"四个大字的牌匾,门前的广场就是文庙广场。

太和文庙位于安徽省太和县城关镇黉学街35号,占地面积4620平方米,折7亩,为元大德八年(1304年),达鲁花赤李英创建。战乱破损,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新修建,面阔5间20米,进深10米,为单檐歇山顶,琉璃瓦面,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木构宫殿式建筑,具有南北风格相结合的特征,是木橼架台梁大殿式建筑,房顶琉璃瓦,屋脊有套兽,四角飞檐,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中国最大假发原料基地——太和县

注:排行、图片均来至网络;

三、经济水平:

1、基本经济概况:

2018年,太和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7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7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28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95.6亿元,增长12.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1.0:45.5:33.5调整为17.9:47:35.1。全年人均生产总值15358元,比上年增加1678元。

2、薪资水平情况:人均3300元/月左右;

3、房价及消费水平:均价6000元/平米左右;

4、当前GDP亿元:272.3亿元;

5、人口数:截至2018年末,太和县户籍人口177.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万人。是否有少数民族,少量回民;

注以上数据来至统计机构发布数据;

四、企业数量

1、存续状态企业总数:64294家;

2、批发零售企业数:28530家;

3、物流快递企业数:797家;

4、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数:1699家;

5、制造业当地产品数:7440家;

6、其他在业企业总数据:25000多家;

注以上数据来至工商局公开数据;

五、所在县域互联网、电子商务用户数等数据:

1、智能手机数:170万部;

2、平均在线时长:4.3小时/天;

3、人均年线上消费金额:6000元/年;

4、各类门店数:4万多家;

5、渠道商(代理商)企业数:3000多家;

6、街道、乡镇数:截至2018年,太和县辖31个镇、1个乡,另设有1个开发区 。

注:以上数据来至国家互联网中心2018年数;

六、县域经济圈发展潜力最佳结合点:去中心化电商(可理解为区域电商,不同点去中心化电商是机遇区块链技术开发,服务末端供应链既县域经济圈);

1、去中心化电商的优势:

(1) 不打破现有分销体系——不树立敌人;

(2) 不打破现有价格体系——充分发挥商家积极主管能动性;

(3) 不自建物流——众包模式,轻资产运营;

(4) 成熟商业模式直接复制,无需自建技术团;

(5) 顶层设计县域经济圈即将迎来大爆发;

(6) 帮助家乡经济发展,成就人生价值成为区域商业领袖;

2、 社会价值:

(1) 节能减排,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 造血不抽血,让资源、资金、人才留在本地;

(3) 缩小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

(4) 优化完善商业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城市化;

(5) 即时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 让每一个居民享受到优质商品;

注:如有愿意从事去中心化电商者,请私信给我具体沟通;

7、 历史、荣誉:

1、 历史:

太和,古为豫州之域。

春秋时期属宋国,名鹿上,又名邢丘、廪丘,宋国曾与齐国、楚国在此会盟,称为鹿上之盟。

战国时期属魏国,苏秦说魏襄王"南有新郪",即指太和。后归楚国。

秦统一后,置新阳县,属颍川郡。

西汉置细阳、乐昌、新妻宋,并属汝南郡。高祖二年(前205年),益封汝阴侯夏侯婴细阳千户。高后二年(前182年),封赵王张敖子寿为乐昌侯。宣帝地节四年(前66年),封外戚王武为乐昌侯。

东汉光武建武十一年(35年),封陈彭子陈遵为细阳侯。建武十七年(41年),以军功封郭亮为新妻侯。章帝建初四年(79年),徒封殷后宋公于新妻。

三国时属魏,废宋公国为宋县,景初二年(238年),隶属谯郡。

西晋废细阳。晋武帝泰始二年(266年),将宋县改属汝阴郡。宋、齐属西汝阴郡。

北魏太和间(477―499年),废宋县。梁置陈留县。

隋改陈留为颍阳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废颍阳,并入汝阴(今阜阳),境内置百尺镇(今原墙)。

宋开宝六年(973年)于汝阴县百尺镇置万寿县,属颍州。宣和元年(1119年),更名泰和县,移县治于沙河北岸(今旧县镇)。绍兴末陷于金。金亡,复归宋。

元至元二年(1265年),省泰和入颍州。大德八年(1304年),复置县,改"泰"为"太",县治迁于今地,属颍州,后属汝宁府。

明属南京凤阳府颍州。

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属亳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颍州升府,复改属颍州府。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颍州府,直属安徽省。民国三年(1914年),属淮泗道,后改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县境北部属鹿亳太县,东北部属阜北县。

1948年全境解放。成立太和县。1949年属皖北行署阜阳专区。1951年属安徽省阜阳专区。1959年1月与界首合为首太县。同年4月恢复太和县。

2019年4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太和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2、 荣誉:

2018年12月,入选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100强。

2019年9月21日,太和县入围安徽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县(市)榜单;

安徽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县(市)榜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