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不自信的根源是什麼?

鍾勇180607335


如果您的孩子出現厭學、不自信的情況,那麼您就要自己反思一下,很有可能就是您的育兒方式出了問題。

孩子產生厭學、不自信的原因

1、父母太寵溺孩子造就孩子畏難。

現在很多父母寵溺孩子,很喜歡幫助孩子掃清前進道路上的障礙,一旦孩子遇到困難,只要喊一聲,父母立馬過來幫助解決,幫助孩子搭積木、幫助孩子穿衣服、幫助孩子做作業。

久而久之,孩子就缺乏自己獨立完成事情的能力,也慢慢的被暗示自己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行。所以,一旦離開父母的幫助,他就很難辦成事,總想著逃避,這就更加劇了孩子的不自信。

2、父母替孩子做的決定太多。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就自作主張的幫孩子做各種決定,也不聽取孩子的意見,久而久之,孩子就慢慢失去自信。

遇事什麼也不敢做,就等著父母告訴怎麼做,一旦離開父母的視線,孩子就會變得無所適從,不知道該什麼學習、工作和生活,慢慢的變得就更不自信了。

3、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

很多父母為孩子制定很高的目標,孩子很難實現目標,一旦孩子不能實現父母制定的目標,父母便會批評、謾罵甚至體罰孩子,這樣很難讓孩子建立起自信心,甚至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對任何事都沒有自信心,自然學習上也很難有所突破,自然而然的就會逃避學習,最終導致孩子厭學。

結束語

孩子的厭學、不自信大部分都是源自父母的不正確教育方式,父母只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改正,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孩子增強自信心。

教育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我是@異族人,致力於兒童教育研究,歡迎點贊!

異族人


作為教師,我接觸過不少厭學和不自信的孩子,我很高興將自己的理解和大家分享。題主的問題分為兩部分,我將從“厭學的根源”和“不自信的根源”兩方面作答。

一.孩子厭學的根源是什麼?

孩子本性上都是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的,看見什麼就問什麼。每個孩子在上學前,看著別的哥哥姐姐們揹著書包進出學校,都無限嚮往。但自己上學後,卻在社會環境、教師、家庭等綜合作用下,產生了厭學情緒和心理。

1. 社會環境

現在的社會偏於浮躁,娛樂化氣息濃厚。我看見很多孩子,2歲多就會擺弄手機,幼兒園就已經會打好幾種手機遊戲了。城市、農村都是這樣。孩子們在上學之前,一邊嚮往著學習,一邊已經被遊戲世界所吸引,或是被電視裡的動畫片所吸引。上學之後,發現學校裡的學習比較枯燥、乏味,沒有遊戲和動畫片那麼有趣,就很難對學習產生真正的興趣。

社會的快速發展帶來的快節奏、高壓力也波及到孩子們。現在的孩子,學習時間遠超996。週一到週五,6:40起床,7:30到校,下午5:30到家,幾乎沒有午休。回家寫作業、練鋼琴、練圍棋、課外閱讀等,往往要到10:00才能休息。週末奔波於各個補習班、興趣班,還要完成許多作業,有的孩子早中晚都排滿了課,真的是很累。疲憊超過承受範圍,就很容易產生抗拒心理,產生厭學情緒。

2. 學校教育

現在學校很大程度上是實施應試教育,比較缺少個性化的教育環境。應試教育的功利性,使得學校和老師比較注重分數,也造成了老師們的教學內容圍繞考試進行,課堂比較缺乏活力和趣味,留的課後作業也有許多無趣的重複性、機械性作業,甚至還有懲罰性的作業,這些調動不了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這種功利性,在一定程度上會減損孩子們原本存在的對知識的渴求,也減損了孩子們習得知識的樂趣。

孩子們想要的是探索這個世界,認識和理解這個世界,解開對生活和世界的困惑。可是,功利性的學校教育要他們做的是學知識應付考試。

3. 家庭原因

孩子在完成學校佈置的家庭作業後,有的家長因為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就會主動加碼,請家教老師上門補課,買各種練習冊讓孩子重複練習,上各種補習班,弄得孩子沒有一點自由安排的時間,孩子沒有了自主性,就會有抗拒心理,從而產生厭學思想。

有的家長過度在意考試分數,而對孩子的心理發展和成長不夠關注。每當孩子考試失意,便會受到嚴厲斥責,甚至批評、諷刺、挖苦,使孩子意志消沉,失去學習動力。

有的家庭不夠和諧,家庭成員之間有矛盾或家庭出現意外變故,讓孩子陷入焦慮,失去安全感,使他們的生命能量消耗在調節情緒中,無法專心學習,導致急速下降,又得不到及時幫助,漸漸地被失落情緒籠罩,也會產生厭學心理。

學習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孩子在學習某個知識點時一時疏忽,出現知識斷點,再補起來就不容易。需要家長的及時發覺和指導。否則,不懂的知識越集越多,孩子就會疲於應付,課堂上聽不懂,課後作業不會做,考試成績比較差。孩子會陷入惡性循環,久而久之,產生厭學情緒。 學習是個循環爬坡的過程,每爬一坡,孩子都有成就感,也會遇到困難。這個過程,需要家長的鼓勵和指導和切實的幫助,這不是憑藉孩子一人能否完成的。有的家長在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自己也沒有好的方法指導和幫助孩子,反而將自己的無助轉化為情緒,通過大發雷霆或怒吼的方式,發洩到孩子身上,責怪孩子態度有問題,不夠努力。孩子會覺得無奈和無力,也無法克服和戰勝學習中的困難。

據報道,現在學生的“厭學症”越來越低齡化。造成“厭學”並不是孩子的過錯,而是社會環境、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作用的結果。

如何解決孩子的厭學問題呢?

這需要社會、學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在社會大環境、教育大體制暫時很難改變的情況下,最有效的方法是,家長全面更新家庭教育理念。

家長是孩子的堅實後盾,面對孩子的厭學,家長少批評、指責,多接納、鼓勵,與孩子一起面對並解決問題,讓學習這個原本美好的事情,帶給孩子真正的快樂。以溫和的態度與孩子溝通,共同尋找原因,共同探討解決學習困難的方法,給關注孩子的行動,及時鼓勵和指導,增強孩子的信心和動力。多給孩子一些愛,多些耐心與陪伴,積極營造和諧、向上的家庭氛圍,讓孩子能安心、專注地學習。

二.孩子不自信的根源是什麼?

自信心是由積極自我評價引起的自我評定,並期望受到他人、集體和社會尊重的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景象。

自信心強的孩子在生活、學習、社會交往中表現得積極、主動,能勇敢面對困難,設法戰勝困難。但是,有很多孩子都缺乏自信心,認為自己不如別人,因而不敢在集體活動中表現得消極、被動,沒有主見。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1. 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沒有自主權。

有些父母總覺得孩子太小,喜歡事事包辦。這是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也是對孩子的不信任,這會導致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缺乏自主權,因為影響到他對自己的評價,以致於使他失去對自己的信心。

父母事事包辦,還會使孩子少了許多嘗試和體驗、鍛鍊的機會,孩子們沒有了選擇權,沒有了思考、斟酌和決定的過程,沒有了鍛鍊的機會,孩子的自我認知、成就感就會比較缺失,能力也得不到開發和發展。就會陷入惡性循環:越不會做,越不敢嘗試,越不自信。

2. 父母總拿孩子跟別人比較

有些父母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比較,如果比不上別人家孩子,父母不僅不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反而回家數落孩子:“你看看某某某,比你強多了!你怎麼就這麼不中用?”這樣的話語,即使家長只是偶爾無心地說一說,孩子幼小的心靈也會受到深深的傷害。

3.父母很強勢,不能與孩子有效溝通

有些父母性格強勢,平時的一言一行都非常嚴苛,一旦孩子做錯了,就會招來嚴厲的懲罰,而得不到有效的幫助。這樣的父母無法與孩子心平氣和地溝通,孩子也得不到尊重。久而久之,孩子就容易形成自卑的性格。

有的孩子不自信,還因為長相或生理缺陷等。

如何解決孩子不自信的問題呢?

家長的關注點應回到自身和家庭教育上來看,做孩子強大的心理支援者。父母可以轉換身份和視角,從孩子的視角分析他們面對的困難,幫助孩子認識自己和客觀世界,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找到孩子不自信的真正原因,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

比賽只能有一個第一,而人生卻有無數種精彩!不需要和別人家孩子比,只要讓自家孩子活出自己的精彩就好。

總之,孩子厭學或不自信,都不是孩子造成的。如果父母對孩子已經用盡所有的努力,仍不見效果,不如用寬容給孩子一個自我反省和思考的機會,用父母的積極行動為榜樣,父母不斷克服各種苦難與障礙,不斷完善和提升自己,為孩子提供示範。

若您覺得不錯,請關注“用心教語文”,並點個贊哦!若有不同看法,歡迎評論留言,共同交流!感謝!


用心教語文


讓孩子從我不能轉化成我能,提升自信只要做好六步

不自信的孩子總是被欺負

同事被老師叫去了,回來後,心情很不好,女兒在學校被欺負了,三四個同學指責她一個人,孩子從頭哭到尾,不敢反駁,老師怕出事,所以第一時間通知了家長。

同事一邊抹眼淚,一邊後悔絮叨,埋怨孩子從小沒自信,不懂得保護自己。從幼兒園起,從小她就是出了名的膽小,見了人不敢主動打招呼,和小朋友也不合群,小朋友搶走她的玩具,都不敢告訴老師,陌生人多問幾句話,回答不上就哭。同班小朋友都流傳,輕易別惹“王小膽兒”,哭了就哄不好了。

我想起來,一個著名作家給女兒寫的一段話,這是我見過的對自信最好的表達。

不自信的孩子,永遠長不大

兒行千里母擔憂,羽翼尚未豐滿,怎敢讓你獨自面對風雨!

不自信的孩子,未來總是“步步驚心”不自信的孩子,沒有自我,不會審視自身價值。不自信的孩子,內向自卑,不會溝通交流不合群。不自信的孩子,過度依賴,不會產生自我動力不自信的孩子,盲目隨從,不會保護自己不自信的孩子,膽小怕事,不會隨機應變不自信的孩子,內心脆弱,不能承受心理壓力

我勸同事,與其你親子出面去保護女兒的自尊,幫她找回面子,不如讓她建立自信,只有自己的內心強大,才能在未來hold住人生所有的意外。

六種方式把“我不能”變成“我能”

1. 積極的自我暗示

孩子的不自信,最初是從他人的評價開始,要轉變這種意識,需要孩子認識到自己,更要接受自己,從內心改變,心理學中有個辦法叫自我暗示,父母與孩子一起做自我積極暗示,每天讓孩子想一個積極向上的起床口號,或者在做其他事情時,都要自我內心鼓勵。

2. 讓孩子當家做主

當自信和責任攜手出現,就是孩子成熟的表現,責任有很多,讓孩子參與家庭決策,讓孩子拿主意,會有當家做主的成就感,歸屬感,榮譽感 ,越多的擔當,會支撐更多的自信,家庭可決策的事情很多,不妨從小事做起。如聚餐,生日宴會策劃,幫父母選衣服,誰洗碗,誰擦地等等。

3、不和別人比

不要和別人比,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特別是父母總喜歡拿自己家孩子和比人家孩子比較,勝了難免自大,敗了難免自卑。所有比較都是為了面子,為了心裡虛榮。讓孩子認清這些,不再背上心理負擔。

4、學會自嘲

走出家門,總會有消極的聲音,負面的評論,這個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浮誇和貶損。自嘲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從父母做起,放下身段,放下威嚴。

5. 給孩子私人空間

有句話叫“我的地盤我做主”,私人空間屬於私人財產,這些是滿足內心的安全感和自信感的條件,就像走入五星酒店,有足夠的銀子,才不會心虛。

6、處理好家庭矛盾

夫妻關係,父子、母子關係,長輩關係等,都是家庭關係,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特別是對於孩子的培養、教育,如果批評孩子的建議沒有統一,就不要一哄而上,特別是家庭暴力,夫妻婚姻關係等,這些都毫無保留的傷害了孩子,那麼前五個辦法都等於沒說。所以,當一個家庭成員說負面的評論,那麼就要負責把這些話變成積極的東西。

如果這些辦法對您的孩子沒用,那就要重新審視一下自身,是不是您的家庭關係,教育方法除了問題,自信或不自信都不是天生的,一定要找到改變它的原因。


陽光語言矯正師


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這一事情上,是很多家長頭疼的事情,我對此也是感同身受。

我家寶貝四歲多,上幼兒園中班,因為是農村的,所以學習沒有城市裡那麼緊張,教的東西也不多,大致就是學朗誦,唱歌,做手工,畫畫之類,但是家長為了孩子在上小學能夠輕鬆一點,都會在家自己教孩子學習一些簡單的基礎知識,我也不例外。“望子成龍”是所有家長的心願,我和天下所有父母一樣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每天讓逼著他學習。

大概有很多的家長和我一樣是逼著自己的孩子在學習,原因就在於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然而越是強迫他,越是起反效果,所以我也正在改變和引導孩子怎樣才能熱愛學習的這條路上探索著。

我認為孩子不喜歡學習,多學習反感,主要原因在於多學習沒有興趣,覺得學習太死板,枯燥,乏味,沒有吸引力,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如何讓他喜歡上學習。那麼我可以買一些獎勵品,如鉛筆,橡皮檫,小紅花,小零食等設為獎勵品,每當他學會一個知識點,就對應的給他一個獎勵品,我覺得這樣也可以激發他學習的興趣。其次,作為家長不能將孩子逼的太緊,孩子畢竟還小,他的接受能力畢竟有限,我們不能給他太大的壓力,所教的東西太多,一天內無法消化吸收,應該讓他們量力而行。大家如果還有好的意見,想法可以一起交流學習。


百變小土豆


我原先也不喜歡去學校的,小學的時候,離家遠,又要寄宿,那時候年紀小,不懂事,也不知道怎麼跟父母講,所以也不喜歡去學校。最重要的一點,從家裡這邊的學校轉到鎮裡的學校,也沒適應,漸漸地,對上學也不怎麼喜歡。但後來也慢慢的喜歡上學,主要是後來也開始慢慢熟悉學校的生活,與周邊的同學也開始慢慢熟悉起來了。

其實,孩子開始厭學,其實很大的原因是來自對學校的不熟悉,同學對待自己不友善,所以也就討厭上學。其實改變這點很容易的,做父母的,應該知曉孩子在學校裡的情況,如果孩子不想跟你交流的話,你可以慢慢來,切勿讓你的急切心壞了孩子的心情,要不然以後很難交流。還有就是讓孩子慢慢熟悉學校的生活,不能因為學校的環境讓孩子討厭上學。

還有大多數孩子的不自信是來自沒有安全感,父母經常不在孩子身邊,漸漸地,孩子也不喜歡跟人交流,從而導致自己的自卑感。所以做父母的,還是要經常陪伴自己的孩子,不能因為工作的繁忙,而沒時間陪孩子。你可以選擇週末的時候多陪陪孩子,帶他們出去遊玩,與外界多接觸。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明白,很多孩子厭學、不自信的根源都源自父母、家庭教育還有學校生活,在他們出現這種情況時,父母應該及時發現並給予幫助。

希望每個孩童身邊都有一個太陽,時時刻刻都在照亮他們前進的方向。


楠木


不得不說,現在我國的厭學兒童的群體在不斷地擴大。越來越多的兒童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就變得不愛學習、不喜歡上學、不愛思考。

大人面對厭學的孩子,可謂是各種手段都使用上了:打罵、物質誘惑、講道理等等。然而遺憾的是,孩子討厭學習的情況沒有得到改善,甚至反而越來越嚴重了。父母在孩子的學習上投入很多,但是孩子真的領情嗎?ta們的真實感受是什麼呢?


我討厭寫作業,媽媽每天都會催我寫作業,而且一直坐在旁邊監督我。她總是說我寫得不認真,認為我粗心大意。


不管我考試得到多少分,ta們總是無法滿意。就算是考了99分的時候,媽媽還是會說:“你怎麼就不能考個滿分呢?”


我的學習都是爸爸媽媽安排的,做什麼、什麼時候做都是他們決定。好像學習是他們的事情,不是我自己的事情。

孩子厭學和不自信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這困擾著廣大父母,已經是目前我國教育界不得不正視的問題。


一般來說,孩子厭學主要是因為以下幾種原因:

1、學習無法激起孩子的興趣

學校的學習主要以訓練為主,每天的學習更多的像是一個一個必須完成的任務。這些學習內容枯燥,重複。時間長了,孩子的新鮮感完全喪失,學習根本提不起勁頭,只能每天靠父母逼迫和催促才能回到書桌前寫作業。學習讓孩子感受不到樂趣,學習變成了一種完完全全的負擔。


2、學習的時候完全喪失了自由

每個人都有獨立成長的渴望。一兩歲的孩子都有獨立練習的渴望,一旦ta感覺自己能夠掌握一件事情,那麼ta就不會允許家長幫忙,否則孩子就會煩躁起來。孩子內心有著自己掌控自己的渴望。


然而在學校裡,老師嚴格控制著孩子,上課的課堂你得坐得端正,不能說話;寫作業你得寫得整潔,不能超出格子;計算你得又快又對,不能有絲毫差錯。


每天在學校裡被嚴格管控那麼長時間,孩子回到家剛準備放鬆一下自己,結果繼續被家長監控,各種家庭作業壓過來,又得連續做上幾個小時。孩子已經無法觸摸到自己的內心,開始變得煩躁和極度的厭倦。

3、孩子缺少成就感,失去了成長的動力

當孩子遇到難題不知所措時,家長卻批評孩子不夠努力;當孩子好不容易考了個不錯的分數時,家長說你怎麼又犯簡單的錯誤呢?當孩子考試不好而難過時,家長卻在翻舊賬“誰叫你平時不努力?”


孩子在一天的時間裡,大多數被約束、被要求、被命令、被催促、被指責、被埋怨、被嘮叨,ta的內心無法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


有時候,孩子上課聽不懂,老師已經講過去了;有時候孩子感覺懂了,但是習題就是做不對;有時候孩子會的,但是考試沒有做對。這些都是可以改進的地方,但是一旦演變成大人對孩子的不信任,那麼孩子就會感覺到痛苦和厭惡。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厭學和失去信心,你一定要反著來,重新讓孩子走上正確的軌道!

對應於上面的每一點,你得用想法的策略來幫助孩子:

第一點:放下我們的高期望和焦慮,多給孩子信心

有時候是老師逼著我們去要求孩子;有時候是我們自己害怕孩子落後。

我們已經對孩子的學習進行360度無死角的盯防,我們把事情做得太細了,以致於忽略了更為重要的東西。


我們從孩子的拼音寫字計算,管到孩子的閱讀寫作和思維。我們把本該孩子自己去做,自己去悟的部分,都替孩子代勞了。

我的做法是相信孩子:我的孩子一度分不清聲調,我不教她。為此一個親戚還跟我急,不是有個口訣嗎,你為什麼不告訴她呢?

我的孩子一度計算很慢,比班裡面平均水平還低。但是現在她已經超前學習了2個學期了。真正發力就在最近2個月,在此之前她默默跟隨了大半年的時間。


我重視孩子的規則意識的培養,你不能打擾到別人。我重視孩子的獨立意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接納孩子,鼓勵孩子,我儘量讓孩子相信自己:你能做到!

每次當孩子考試回來感到不滿意的時候,我都會告訴她:不要洩氣,當年你爸體育常年倒數第一,後來一樣可以變得很好....

第二點:讓孩子有一定的自由

我寧願讓孩子少學一些,也要讓孩子學會自己管理自己。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孩子應該練習自我管理。一開始孩子肯定做得不夠好,家長要有內心的忍耐力,並且去幫助ta調整。如果我們一直不給孩子鍛鍊的機會,一直過度干涉孩子的學習,那麼結果就是孩子慢慢變得依賴,同時失去最為重要的思考能力。


第三點:孩子需要掌控的感覺

不要給孩子太難的題目,如果孩子感覺自己面對無法解決的問題,ta的內心是混亂的,挫敗的。

我們不要總是逼著孩子去做那些ta不願意去做的事情。本來孩子學得已經很憋屈了,ta已經厭倦了做題。但是你還是覺得ta做得不夠好,依然給ta大量的重複練習。這麼做孩子不感覺噁心厭倦才怪呢。


我們都知道孩子要變成學習的主人,可是你的孩子根本一點沒有找到主人的感覺。ta的學習都是被安排的,更為嚴重的是,ta已經習慣了你的提醒、叮囑、催促,否則ta已經不知道該做什麼了。

我給您的建議是:

和孩子一起商量製作一個寫作業的計劃,有一個表格。每做完一項作業自己在表格的相應位置打一個勾,作為家長,你只需要半個小時去看一下孩子的進度就行了。如果進度慢了就提醒一下,你要給孩子信任,相信ta。大部分孩子都不願意辜負大人的信任。一開始這可能有點難,但是請你放下自己的情緒,允許孩子一開始做得不夠好。

當孩子自己無法完成作業時,你可以問ta需不需要你的幫助。你要切實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家長只是一個協助者。而且,不該給的幫助一定不給。


這裡沒有一成不變的方法,只要一個大致的原則。有些孩子你需要讓ta寫完作業才可以睡覺,有些孩子你需要到時候就不給寫作業了,讓老師批評ta。總之,不好好寫作業的後果讓孩子自己承擔,這樣ta才能有意識來自我負責,ta才會真正地逐漸找到掌控的感覺。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現在的孩子確實有很多厭學,不自信,我覺得根源在於父母的教育方式。

1.打擊教育

害怕孩子驕傲,這是我們父母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明明孩子這次考了90分,比上次的80分有進步,孩子期待著媽媽的表揚,可是等來的卻是一句,你怎麼不考100分呢。這時孩子的內心肯定是失望的,時間久了,次數多了,孩子自然就覺得學習是個煩人的事,學習得到的都是批評,沒有表揚,無論自己怎麼做都得不到父母的誇獎。

不僅僅是學習,這種事情經常發生在我們身邊。孩子作業不會寫,你一句“笨死了”;孩子因為玩的太開心了,把衣服弄髒了,你來一句“下回不讓你去玩了”,孩子總是得不到父母的肯定。

這種打擊教育是最容易讓孩子厭學、不自信的原因之一。

2.過分的追求完美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要求孩子儘量“完美”,做事都要達到父母的要求。

孩子高高興興的完成了一幅自己認為很美的畫,拿給父母去看了,父母直接指出幾處缺點,立馬這幅畫在孩子的心理變得不完美了。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是由不完美一步一步走向完美的,但是父母總希望孩子做任何事都是完美的。

這種過分的追求完美,造就了孩子的不自信,認為自己怎麼也做不好。

如果你的孩子厭學、不自信,就用你那發現孩子缺點和不足的眼光去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肯定孩子的優點,鼓勵孩子加油。


然規教育說


孩子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都是一個好孩子,是後天父母的教育以及家庭環境的影響,給孩子的人生引導在不同的軌跡上。所謂的壞孩子,也僅僅是大人給他們的一個標籤。心理學家認為,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通常都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

孩子厭學,是對於學習產生了一種恐懼,本質上是對於自己缺乏自信心,在潛意識裡認為自己是一個壞孩子,並主觀意識上對自己的判定形成了錯誤的偏差,也就是產生了自卑的心理。自卑感是每個人都具有的,若外界環境的影響,這個自卑感就會放大,形成自卑情結。更多的是來自於父母的影響,孩子自卑感的產生,沒有自信心,可能有幾下幾點原因:

需要沒有被滿足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最大的需求就是有價值感和歸屬感,這兩個需求的給予對象,應該是父母。若家長一味的忽略孩子的感受,或者一味的去進行打壓,孩子就體會不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和歸屬,從潛意識裡對自己形成批判,因此總會認為自己是不好的,他們認為自己不配擁有父母的愛,可能會產生取悅等錯誤的行為。

批評等錯誤的教育模式

批判和打罵是在教育中是可以短期見效的方式,孩子淘氣父母一噸打罵之後,可能當時變乖了,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孩子的行為並不會因為這樣而變好,他可能會變得反叛想要報復,或者變得卑微懦弱,沒有自信心。

縱容嬌慣

在教育上中國的父母是很難有邊界意識的,有時候過於的去嬌慣孩子,任何事情都會幫著孩子做,孩子無法獨立去思考和行為。很多時候會造成孩子停滯不前,更加的在意自己的感受,遇到問題更多的是會去逃避,會造成形成嚴重的自卑,最後形成扭曲的價值觀。


心理學充電時間


  孩子在學校不自信,會出現一系列問題,例如無法和別人正常交往,也就交不到什麼朋友,自然而然也就厭學。根源就在於孩子的自信心不足,學會以下5招,培養孩子自信心:

  一、 健康規律的生活讓孩子自信

  當一個孩子因為生活沒有規律而出現身體狀況欠佳時,是很難表現出自信的。所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首先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

  二、 在體育運動中培養孩子自信

  體育運動既能使孩子身心發展更加平衡,促進孩子身體發育,使身體更加強壯;也有利於鍛鍊孩子的思考能力、語言能力,使孩子更有勇氣、更敢於挑戰自己,也更自信。

  三、 在做家務中培養孩子的自信

  小孩子一般把家務當遊戲,而且具有真實感和實用價值的家務卻比玩玩具快樂得多。做家務的過程會讓孩子感覺生活在真實的世界裡,讓他們產生更大的成就感和價值感,成為陽光、有生命活力、自信的孩子。

  四、 爸媽越接納,孩子越自信

  自信的形成需要內在和外在的安全感,爸媽無條件的愛、接納和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料會給到孩子這種安全感,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讓孩子舒適、自在、充滿自信。

  五、 爸媽的肯定和欣賞讓孩子更自信

  年齡小的孩子沒有自我評價的能力,他們對自己行為好壞的判斷都是從爸媽那裡得來的。爸媽對孩子肯定和欣賞的態度會讓孩子有認同感,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價值,從而產生自信。

  我是王普華,20年來致力於兒童心理、家庭教育、家園共育等課題研究,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及諸多創新性研究成果。如果大家在育兒、親子教育等孩子相關的問題上有什麼疑惑的地方,可以關注我,我會為大家一一解答。


普華兒教


孩子厭學不自信,因為厭學不自信,因為不自信,所以進一步厭學,兩者聯繫密切。對家長來說孩子因為不自信而厭學,更令人頭疼。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家長要從自身做起:

一、相信孩子,降低對孩子的高要求

要想孩子有自信心,首先家長要做到相信孩子,降低對孩子的要求,不要因為孩子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就隨意打擊孩子。

不要孩子做不好某件事情就下定論說:我就知道你做不好,我就知道你不行,我就知道怎麼怎麼樣怎麼怎麼樣。這隻會極大的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長期負面打擊孩子連成人都會懷疑自身的價值,缺乏自信,更何況一個孩子呢?

孩子的最初的自信心很難從自身來建立,需要外界對他的正面的肯定和激勵。家長是孩子最親近的人,最信任的人也是他自信的強大來源。

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對孩子能做好的事情,放手讓他去做。做不好多安慰,多鼓勵。做得好,要及時讚賞和肯定。

常對孩子說:我知道你能行!你很棒!你有進步了!千萬不要吝嗇自己的讚美,鼓勵以及肯定,做一個冷麵家長,孩子如何?樂觀自信,笑著面對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

二、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以及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

對小一些的孩子,家長要寓教於樂,幫助孩子在遊戲中學,比如說,用猜字遊戲學漢字,角色扮演學課文,與孩子一起比賽背書,玩買賣東西遊戲學數學。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能夠玩中學孩子自然會更感興趣去是孩子的天性,能夠玩中學孩子自然會更感興趣。

孩子一旦學會一些知識就要及時馬上給予獎勵,有語言鼓勵也要有實際好處,孩子自然就得到成就感。比如說獎勵小紅花,小紅花積累到多少朵後就獎勵看電影,獎勵去公園玩,獎勵延長看電視的時間,獎勵跟小朋友玩樂的時間等等。學習能得到好處,孩子又怎麼會厭學呢?

對上了小學的孩子,學習難度增大,孩子會逐漸產生厭學的情緒,家長除了上面說的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取得好的成績,成績好了,孩子自然不會厭學,自然會更自信。

這就要求家長要參與到孩子平時的學習中,做好孩子,每天作業的監督,幫助孩子輔導作業,及時帶領孩子複習知識預習新課。清楚孩子哪個知識點還掌握的不好,利用寫完作業後的時間,以及週末的時間進行復習鞏固。家長要在旁邊陪伴孩子,先讓孩子自己寫作業,自己先檢查。家長再檢查,孩子寫錯的題目,再教孩子一遍。

教孩子時要心平氣和,不要因為孩子作業中犯的錯誤大喊大叫,又打又罵。家長要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也是一門功課。為孩子的作業生氣,既傷身體,又沒有意義。能心氣和輔導孩子寫作業,對家長也是一種修養的提高。

家長要捨得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孩子肯定有進步。平時不聞不問,只看結果不問過程。孩子成績不好,只會罵孩子,怨孩子,不從家長自身找原因,不是一個明智的家長。

三、轉變孩子,要有耐心

孩子已經厭學,不自信,家長不要過於急躁,要有耐心,慢慢轉變孩子。學習是一場馬拉松場,萬里長跑,不是百米衝刺。孩子一時考不好,暫時學習狀態不佳,家長不要過於焦慮。 家長要先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家長樂觀對待孩子的困難,孩子自然也能夠樂觀的對待自己的困難。多安慰孩子,用實際行動幫助孩子從困境中走出來。

優秀的孩子,背後往往有優秀的家長。 家長從自身做起,相信自己,相信孩子,付出時間和努力。你會發現不知道什麼時候,你的孩子已經變得喜歡學習樂觀自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