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資深交易員坦言:大跌後的股票很便宜,我們為什麼不敢買?

在證券市場呆了十多年,有個問題一直沒有想明白。為什麼股市大跌之後,我們明明知道股票非常便宜,但是我們就是遲遲不能出手買入呢?所有人都知道,在股市要賺大錢,一定要低買高賣。也就是說,要在大熊市裡大量買入,在大牛市大量賣出。可是事實上正好相反,投資者往往是高買低賣,在大牛市大量買入,在大熊市裡大量賣出。業餘投資者如此,專業投資者也是如此。這種現象只有一個解釋,大跌之後非常恐懼,不敢買入,這是人類的本能反應。要成為戰勝市場的投資大師,必須首先戰勝自己。

第一,事實:大跌更便宜卻沒人買。

大跌之後股票變得便宜多了,業餘和專業投資者都不敢大量買入,甚至賣出減倉。巴菲特早在1979年就發現了這個現象。茲威格在《YourMoney&YourBrain》書中發現同樣的現象再次重演。看看中國的基金投資者,2007年股市大漲,股票基金份額一年從2200億份暴漲到10418億份,1萬多億資金高位套牢。2008年上證指數一年暴跌2/3以上,但基金份額基本不變,考慮到當年股票基金髮行新增452億份,基民們不但沒有趁機大量低位買入,還賣出了500億份。再來看看中國的基金經理。2010年8月2日財經日報發表文章《基金反向指標是怎樣煉成的》稱,根據財匯資訊統計數據,2007年基金倉位一直維持在77%以上。2007年10月上證指數創出歷史最高達到6124點,基金倉位三季度和四季度都達到80%以上,創出歷史高位。2008年股市開始一路下跌,10月28日最低跌至1664點,基金倉位也逐步下降,四個季度分別是75.33%、71.78%、68.50%和68.81%,跌近歷史最低水平。

華爾街資深交易員坦言:大跌後的股票很便宜,我們為什麼不敢買?

第二,解釋:大跌後恐懼賣出是本能反應。

如果說,業餘投資者不專業,沒有經驗,在大跌後驚惶失措,明知便宜也不敢大量買入,很正常。那麼專業投資者為什麼也是這樣呢?其實,業餘投資者與專業投資者都是人,面對大牛市股市大漲,本能反應會貪婪地買入,但面對大熊市股市大跌,本能反應會恐懼地賣出。

我們大腦深處,和耳朵頂部平齊的地方,大腦顳葉內側左右對稱分佈的兩個形似杏仁的神經元聚集組織,叫做杏仁體。研究普遍認為,大腦杏仁體是恐懼記憶建立的神經中樞,激起我們憤怒、焦躁、驚恐等情緒反應。杏仁體反應速度快到只有12毫秒,比你眨眼速度還快25倍。看到恐懼的現象,杏仁體會馬上反應。僅僅是想到會出現恐懼的現象,杏仁體也會馬上反應。

股市暴跌,如同大地震、大雪崩,所有人都會本能地感到恐懼。害怕更大的地震,更多的雪崩,這是連鎖反應,這會讓我們像本能地躲避到安全的地方一樣,賣出危險的股票,持有安全的現金,是這種情形下讓人感覺最安全的情緒反應。

第三,反思:戰勝市場首先要戰勝自己。

生活中我們總是跟著感覺走,但投資中有時要反著感覺走。大師之所以能夠戰勝市場,首先是能夠戰勝自己,聽從於理性,而不是盲從於本能和直覺。

著名基金經理BrianPosner說:“如果一隻股票讓我感覺到我很想拋掉它,我就可以非常確定這隻股票會是一筆非常好的投資。”同樣,戴維斯基金公司的克里斯托弗戴維斯也是學會了在自己感覺“嚇得要死”的時候去投資。他解釋說:“感覺到的風險程度越高會把股價打壓得更低,反而降低了真正的投資風險。我們喜歡悲觀主義產生的低股價。”(大資金可以這樣做,普通散戶絕不可以隨便抄底)

巴菲特一再重複他的投資成功秘訣只有一句話: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股票投資最重要的不是賣得好,而是買得好。只要你買得足夠便宜,基本什麼時候賣都可以,都賺錢,只有賺多賺少的區別。但是你買的價格過高,賣的時機不好,很可能就是賺錢與虧錢的區別了。毫無疑問,最好的買入時機,就是暴跌之後。巴菲特說:“我總是在一片恐懼中開始尋找。如果我發現一些看起來很有吸引力的投資目標,我就會開始貪婪地買入。”

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股市暴跌時買入,看到、想到,甚至計劃好都不行,必須真正做到才行。戰勝市場,就是戰勝大眾,前提是戰勝自己,超越本能反應,這是世界上最困難的事。這也是為什麼長期持續戰勝市場的投資大師極少的原因。

華爾街資深交易員坦言:大跌後的股票很便宜,我們為什麼不敢買?

目前A股階段買什麼股票

下面為大家分享包括股市導圖總綱、k線、均線基礎、切線、指標分析、選股、板塊輪動以及股市中的各種騙局,希望能給大家來個股票知識大梳理,更多更具體的投資乾貨知識分享,敬請關注越聲研究,後面將會為大家一步步分享!

(注意:以下圖片看不清晰的可以找我要高清圖片,這裡會被壓縮了)

1、指標分析

華爾街資深交易員坦言:大跌後的股票很便宜,我們為什麼不敢買?

2、統計分析

華爾街資深交易員坦言:大跌後的股票很便宜,我們為什麼不敢買?

3、選股方法

華爾街資深交易員坦言:大跌後的股票很便宜,我們為什麼不敢買?

4、股市中的各色騙局

華爾街資深交易員坦言:大跌後的股票很便宜,我們為什麼不敢買?

5、獨創形態戰法

華爾街資深交易員坦言:大跌後的股票很便宜,我們為什麼不敢買?

由於篇幅有限,想查看本文高清原圖和獨創形態戰法,可關注公眾號越聲研究(yslc927yj),更多後市操作及股票技術分析方法等你來學習,乾貨源源不斷!

無論投資還是投機,想賺錢必須做好這兩件事

不論是投資還是投機,想賺到錢無非就是做好兩件事,一是在機會來臨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二是保持足夠的耐心靜待機會降臨並耐心等待利益最大化。而要做到這兩點,必須能夠知行合一,克服人性。所以,這其實是一個打怪升級的過程,最簡單的是做好準備工作,進階是保持足夠耐心,最難的是知行合一。

——準備——

投資也好,投機也罷,都有相應的工具和方法,而學習並尋找適合自己的工具和方法的過程就是做準備的過程。

比如巴菲特和芒格的投資理念不同於格雷厄姆,但都屬於價值投資範疇,只是工具和方法升級了。格雷厄姆要求有足夠的安全墊即足夠便宜,而芒格告訴巴菲特買便宜的一般公司不如以合適的價格買好公司。

再比如發明神奇公式的喬爾.格林布拉特同樣是價值投資,但方法又不一樣了。他看中的是資本收益率和股票收益率,而不是看ROE、ROA和PE、PB。

抑或股票大作手李佛摩爾,他因1929年美國股災大舉做空而舉世聞名。他的方法是不斷測試市場的反轉,用最小的損失博取最大的收益,投機本領登峰造極。

還有很多投資(投機)大師,威廉.江恩、彼得林奇、吉姆.羅傑斯、雷.達里奧、喬治.索羅斯等等,他們都有各自的投資(投機)工具和方法。這些工具和方法中哪一種適合我們自己呢?

想做好投資(投機)就要依據自己的性格特徵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投機)工具和方法。這個尋找的過程道阻且長,並不輕鬆,需要極大的勇氣,堅定的信心,頑強的意志,不斷學習提高自己。在失敗中總結經驗,不斷完善,最終形成自己的投資(投機)方法論。

當我們做好準備之後,剩下的就是靜待機會降臨。也只有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才能發現機會,不讓機會從身邊偷偷溜走。

——耐心

——

美劇《億萬》中男主角之一的紐約南區檢察長查克曾經講過一個小故事,他小時候和父親出去打獵,到處尋找也找不到獵物的蹤跡,後來遇到一個老獵人,教了他們一個小技巧,最終父子倆打到獵物高興的回家了。

這個技巧就是趴在地上不動,非常簡單,唯一需要的就是耐心,父子倆趴了大半天,終於在傍晚等到了獵物出現,一擊即中。

雖然只是個故事,但寓意很明確,就是要有“耐心”。同樣的,投資(投機)中也需要有足夠的耐心。我把在投資中的耐心分為兩種,一種是等待機會出現的耐心,還有一種是堅定持有的耐心。

通過不斷學習、實踐,我們做好了一切準備,但是機會不是隨時都有的,這就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等待的過程即煎熬又充滿期待,即痛苦又興奮,一旦機會出現,毫不猶豫一擊必中。

在耐心等待後抓住了投資機會,買入了心儀已久的資產,但事情並沒有結束,還要有足夠的耐心去持有,等待它逐漸升值。比如以合適的價格買入了好公司的股票,不要頻繁買賣,堅定持有到其基本面發生重大變化再賣出也不遲。

抑或是耐心等待後抓住了一個投機的機會,做多(或做空)了某個資產,也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實現利益最大化。比如在趨勢交易中,要相信趨勢的力量,不要輕易獲利了結,要有耐心等待趨勢結束再離場。

總結一下,光有等待機會降臨的耐心還不夠,還要有堅定持有的耐心,這樣才能使利益最大化,才能賺到應該賺到的錢。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如自行操作,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自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