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大跌,是良機還是大坑?

“人造肉”題材火了3天就緊急“剎車”,從萬綠叢中一點紅的領漲板塊成為9日A股市場上的“領跌王”。人造肉指數9日一路下跌,一度跌幅高達6.88%。

“人造肉”大跌,是良機還是大坑?

而大洋彼岸吹來的炒作風也畫風突變。美國時間的5月8日,“人造肉第一股”之稱的Beyond Meat下跌8.74%至72.25美元。

“人造肉”大跌,是良機還是大坑?

有消息稱,美國Harrington Alpha基金創始人BruceCox日前表示,Beyond Meat上市以來股價飛漲,目前估值水平已經相當荒謬,他成立的多空策略基金已於週三開始做空。

01 Beyond Meat光環加身的人造肉

首先咱們先了解人造肉是什麼,目前人造肉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培育肉,一種是素肉。

● “培育肉”顧名思義就是用動物細胞“種”出來。培育清潔肉需要從動物肌肉中提取細胞樣本,然後這些細胞將在實驗室中“生長成”各種肉類。清潔肉的一大好處在於比普通的肉類更加健康。生產商們可以控制肉中所含的脂肪類型,生產出富含健康脂肪的肉類,如有益於心臟的ω-3脂肪酸。

當然“培育肉”的口感更接近真實的肉品,但是缺點也很明顯,目前只在實驗室中培育出了人造牛排。但由於“培育肉”的技術還不夠成熟,價格也高得離譜。普通人估計接受不了這個價格,直接買真肉不就行了。

● 這是從實驗室長真肉的“人造肉”路線,而另一條路就是純植物性“人造肉”,又稱大豆蛋白肉,主要靠大豆蛋白製成,更加健康和環保。目前Beyond Meat走的就是植物性肉類替代品路線,主要是利用大豆、豌豆等植物蛋白為原料做成素食人造肉漢堡推廣到美國的主流超市中,有吃過 Beyond 食品的外國網友表示,“他們的漢堡一口咬下去真的是跟真牛肉做的很類似,味道挺不錯,他們另一款模仿雞肉味的食品,吃上去就跟烤得比較乾的雞肉條。”

02 三日上漲36.46%

自5月6日開始以來,“人造肉”概念股一路高歌猛進,人造肉指數也橫空出世。

據統計,5月6日-8日的三個交易日裡,人造肉指數上漲36.46%,然而9日跳空大幅低開,直接把漲幅縮小到了28%以內。然而尾盤最後15分鐘,哈高科、豐樂種業等大豆概念股大單流入,直接將當天的跌幅縮小至3.59%。

事實上,近三個交易日,上證綜指下跌整整6%,個股低迷,漲跌比約為1∶10,但人造肉概念股卻逆勢佔據了滬深兩市漲幅榜前十中一半之席。

雙塔食品、哈高科、金健米業、來伊份、豐樂種業、維維股份、蘇鹽井神等在近3個交易日累計漲幅均超過了30%,海欣食品、交大昂立等累計漲幅也超過20%。

如此賺錢效應讓市場人士以為“人造肉”有望再創此前“工業大麻”的輝煌之勢。

03 A股“人造肉”公司有哪些?

前段時間,工業大麻概念席捲A股,上市公司只要跟“麻”沾邊,別管什麼炸麻花的、編麻袋的、捆麻繩的,通通大漲。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人造肉”概念被炒起來之後,我們來看下錶相關公司的主營業務,什麼大豆的、豆奶的、玉米的、小吃的,只要跟跟“素肉”沾邊,就會被納入到“人造肉”概念股裡面。

還記否?工業大麻火了之後,諸多上市公司懷著種種目的,紛紛蹭上熱點,宣佈涉足工業大麻領域。於是交易所不斷給這些公司發來問詢,質疑其是否炒作股價。但相關概念公司卻一反常態,紛紛撇清與“人造肉”的關係。

04 多家上市公司發公告撇清關係 雙塔食品莫名地“躺贏“

5月8日晚間,多家上市公司不約而同地與其撇清關係。其中哈高科的公告最讓人深思,讓雙塔食品直接“躺贏“。

“人造肉”大跌,是良機還是大坑?

哈高科表示,公司目前不種植大豆,所有豆片原料都來自外部採購。而根據Beyond Meat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其產品主要原料為豌豆蛋白,並不含大豆成為。

這段解釋讓國內豌豆蛋白的生產大戶——雙塔食品赫然成為國內“人造肉”概念股的最純標的。

9日,雙塔食品成為真正的萬綠叢中一點紅。人造肉指數成分股紛紛下跌,僅雙塔食品繼續一字漲停,這是5月6日以來雙塔食品錄得的第四個漲停。

“人造肉”大跌,是良機還是大坑?

而哈高科在宣佈自己是大豆的“搬運工“之後,9日全天震盪下跌,一度跌至5%,尾盤卻直線拉昇觸及漲停。

“人造肉”大跌,是良機還是大坑?

5月8日晚間,同時宣佈公司及下屬子公司從未涉及有關人造肉的任何相關業務的還有來伊份、蘇鹽井神、海欣食品、匯鴻集團、東寶生物和交大昂立、維維股份。其中除了匯鴻集團之外,其他6只上市公司股票9日均一字跌停。

05 歸根結底,人造肉風險如何?

作為一個新生事物,人造肉雖然是資本追逐的風口,但其中的風險也不得不防。

首先是口味不行。中國的食品安全研究專家朱毅曾直言,人造肉無法達到美味要求。其次是價格高昂,在紐約的高端超市Whole Foods,兩塊Beyond Meat的人造肉餅標價5.99美元,幾乎是同樣的碎牛肉餅價格的兩倍。

這對消費者意味著,花更多的錢,買的卻不是真正的肉,這是不是有種收“智商稅”的感覺?

對人造肉公司而言,不能忽視的風險是,人造肉到底能不能按真正的肉來賣?

目前美國已經有幾個州正在考慮,如果Beyond Meat等人造肉公司的產品不含任何動物標籤,那麼他們作為肉類進行營銷的行為將受到進一步限制。

這對人造肉公司的估值恐怕會產生巨大影響。如果官方認定人造肉就是肉類,那麼相關公司就是科技公司的估值,如果官方認定人造肉不是肉類,那相關公司可能就是生產山寨產品公司的估值。對於大部分消費者而言,人造肉無論是觀感還是心理適應程度,都是難以接受的。

在A股下跌壓力比較明顯的當下,人造肉才漲幾天就出現嚴重分化,它恐怕比“工業大麻”要短命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