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國產操作系統代替Windows有現實可行性嗎?

不如無情


windows的發展其實就是佔了一個先機,大家使用windows系統短則10年長則20幾年,這20年是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期,各種生態已經形成,想要短時間替換windows系統,很難。

從戰略意義來說,替換windows系統是勢在必行的事,但這也需要等待一個時機。一個操作系統想要成功,除了需要更多的軟件應用之外,還需要更多的硬件生態,跟上一個行業的崛起,軟硬件配合,才能夠得到發展。

windows系統經歷了近40年的發展,變得越來越成熟,在這個過程中微軟一直扮演者技術提供者的角色。

我們使用微軟的office Word、excel、PowerPoint等來完成日常工作,使用IE瀏覽器進行上網瀏覽網頁,數據存儲有SQL server,軟件開發語言有.net框架C#語言,開發工具有Visual Studio,當然這不是全部的,但是也經滿足辦公開發的需要。windows的圖形界面從最初的1.0到win10,界面越來漂亮,越來越簡潔,也使大家更願意使用。

同時吸引開發者和公司,開發windows版本的軟件,這些都是帶著商業目的,大家是為了利益,才開發軟件來進行商業運作。同時也有更多的硬件公司,開發支持widows的硬件驅動,這就形成也一個軟件和硬件的生態。

windows的發展離不開廣大開發者,同時開發者也依賴於這平臺,諸如國內的騰訊、阿里巴巴,在早期的軟件都是在windows平臺上,就是因為它在電腦市場佔有率高達90%以上。

曾經騰訊發佈LINUX版本的QQ,沒多長時間就不能使用了,是因為LINUX的用戶量低導致商業價值降低。最近騰訊又推出了基於LINUX的QQ版本,從戰略意義上國內企業已經開始重視操作系統的重要性了。

再如國外的軟件,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adobe公司推出的系列產品Photoshop、Audition、 After Effects、Premiere Pro,有大量的創作者使用這些軟件進行創作。

這就說明一個操作系統想要得到大家的認可,首先就需要吸引到第三方公司的支持,如果更換了操作系統不能使用如社交軟件、創作軟件、購物軟件,相信大家很快就會拋棄它的。

手機領域安卓系統就是佔據了先機

安卓系統是基於Linux開發的操作系統,是一款開源的操作系統。安卓系統的發展就如windows系統一樣,佔據市場的先機,它相對於windows是開源的操作系統。安卓的開源吸引更多公司使用它作為手機的操作系統,定製屬於自己的UI界面,就如華為、小米、魅族這些中國手機企業都是使用安卓作為手機操作系統。

所以一個操作系統的發展,離開不開一個行業的崛起,只要在佔據先機,才能吸引更多的開發者進行軟件應用開發,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戶。就因為這麼多手機硬件製造商使用安卓,才使安卓得到了好的發展。

國產系統deepin20對界面進行優化,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但是一個操作系統的發展離不開硬件的支持

Deepin國產系統被稱之為“最美操作系統”,但是漂亮的背後需要軟硬件結合的生態,才能得到發展,如上面所說騰訊QQ發佈了支持Linux的版本,同時華為的筆記本也預裝了國產系統Deepin,這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下來就是需要吸引更多的公司開發更多應用,Deepin是LINUX系統的發行版,需要使用到C++語言,在這移動網絡的時代,各個公司的重心還偏向於安卓系統,開發電腦應用已經降緩,同時會使用C++的資源相對較少,開發電腦應用的吸引力不足。

如果華為的鴻蒙操作系統發佈,統一電腦、手機、電視等的操作系統,實現一個軟件兼容多個平臺,這可能會吸一些公司來來開發軟件應用,可能這是未來操作系統發展的一個趨勢,去中心化。

總而言之,想要發展國產操作系統需要建立軟件、硬件的生態之外,還需要一個時機,就如安卓系統和手機並肩發展,只有跟上了一個行業的崛起才能得到成功。如果國產系統只是拿一個Linux系統優化個界面,就讓用戶使用,我想不會得到大家認可的。

以上回答希望能夠幫助到你,歡迎大家評論留言。


IT大叔Cc


有現實可能性,但是沒有現實可行性。

Windows存在已久,不僅僅只是一個操作系統,還代表了一個龐大的社區生態和用戶習慣。目前在PC端,基本上Windows和linux兩分天下。想要替換Windows系統,那麼就必須做到三點:1、研發具有等級別的且比較穩定的操作系統軟件;2、圍繞操作系統構建一系列的軟件工具,而且要支持Windows上office文件的格式,也就是解決兼容性問題,還要擁有一批開發者,為社區不斷貢獻力量;3、提供服務的價格要低,這樣用戶才會用。要知道,國內主要用Windows的盜版。

從可能性上來考慮,如果政府和企業聯合起來,不計成本的投入,那就可以預見的時間內打造這樣一個生態是有可能的。實際上,中國人的創新能力,尤其是年輕人的創新能力並不弱,只是缺乏好的平臺來支撐。

從可行性來考慮,就完全不行了。我上面說過,要不記成本的投入。可是,這樣的投入和產出是完全虧本的。當前,5G時代正在逐漸變成現實,操作系統也要相應的做出調整。Windows是PC時代的產物,花費鉅額成本去替代Windows只是國民浪漫主義的狂熱罷了。將資金投入更具有前瞻性的領域,然後再撥出一部分專門用來構建適用於特殊場景(軍事機構、政府)的操作系統。這不僅有助於國家安全,還有助於更有效地利用當前有限的資源。

綜上,替代Windows有可能性,但是沒有現實可行性,因為這完全是一筆虧本的買賣。


木下小宅


目前,國內不怎麼做系統,也是國內操作系統,暫未領先的原因。



要知道,操作系統於軟件行業而言,可謂皇冠上的明珠,為什麼這麼多年來,一直沒有真正流行的國產操作系統出現?這個問題不是能不能的問題,主要還是做不做的問題,不做的理由有下面幾點:

操作系統是複雜龐大的系統工程。幾個流行系統,都是幾千萬行代碼量級,研發新操作系統,需要巨大的資金、人力和時間投入。

操作系統生態非常難做。因為系統直接面向消費者,如果沒有應用廠商,為系統開發應用,則無法推向市場;另外,系統切換成本,也遠高於數據庫,這也是為什麼阿里的OceanBase成功了,但YunOS卻不被市場接納。

公司從商業利益角度出發,研發新系統投入高、風險高、回報低,沒有意願;大學和科研院,能力還有待提高。

技術上很難突破已有架構和設計上的桎梏。創新很難,如果沿襲開源系統的思路,則重新研發意義不大。


愛踢狂人


研發國產操作系統,從技術上來說是絕對沒問題的,但要代替windows卻很難。



windows已紮根這麼多年,軟件的生態已很完善,我們辦公和平時用的軟件基本都是基於windows的,如果要用新的系統,需要開發數量龐大的軟件來代替windows中現有的軟件,小的軟件還好說,但一些大型的軟件開發量就大了,比如ps、ae、pr、office等,而且這些軟件公司也不一定會買你的賬,為你的系統再開發一套出來,特別是國外的軟件公司。



除了個人用戶外,很多企業的系統也是基於windows的,想讓他們換新的操作系統,再花巨資來把現有系統重新打造一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

別說研發一個新系統,和windows並存了這麼久的linux在軟件生態上也不完善,雖然在服務器方面做得很好,但對於普通用戶而言,實在沒有太大的價值。


負1樓


當然有,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並且windows系統穩定性上做得有點差勁。

戰略安全意義上有必要

全國都用別個國家的操作系統,你不覺得奇怪嗎?全國都是intel的cpu,你不覺得恐怖嗎?我相信微軟公司,但有時有些其他因素會影響,比如安卓對國內公司的影響。從電腦到手機,從硬件到軟件,最基礎最核心的都是別國的,別人如果心情不好稍微動點手腳,你能如何?

用戶體驗上有必要

windows給我的感覺就是入門容易,但不穩定。這個不穩定的原因,猜測背後肯定是眾多bug甚至跟內核設計有關係。如果以此為經驗,研發一個新的系統,對用戶來說,有更多的選擇

即使實現難度大,還是有必要

倒不是說技術難度大,再大有將宇航員送往太空難度大麼? 難度主要是短期內沒有利益,長期內卻要付出太多。我國是有些企業在做紮實的底層研究的,從cpu到操作系統,但絕不是BAT這些商業驅動的公司,這些公司可以玩社交,可以玩遊戲,可以玩搜索。但不會玩這些基礎的、難啃的、不賺錢的硬骨頭。

操作系統和cpu還不太一樣,基於linux可以節約很多成本。但不要換個皮膚,做箇中文化,就說自己是國產操作系統了。

一百年後,要是有後人看到我的回答,請幫我問問國產系統和CPU的現狀


平凡科技



首先分析下windows為啥在我國這麼火?

windows 系統大家都很清楚吧,我還清楚的記得我第一次去網吧接觸windows98的場景,電腦系統的界面怎麼能這麼酷,在沒人教的情況下,我很快的熟悉了基本的操作。從windows95到現在的window10,微軟的操作系統已經進入我們尋常百姓家庭,目前國內93%的PC裝的都是Windows系統。市面上絕大部分都是用Windows的電腦,不學Windows就等同不會用電腦了。


我想問大家你買過微軟的操作系統嗎?想必大部分用的都是盜版吧,這就是微軟高明的地方,先讓我國用起來,用戶的使用習慣一旦培養起來了就很難替換了,比如我們一直使用微信和qq聊天一樣,其他的聊天軟件想進入這個領域十分難。既然有免費的產品用,還有哪家公司原意投入沒有盈利的產品呢?還有一點就是windows軟件的生態比較強大,比如辦公軟件office,已經成為我們工作中的必備技能。除了這些軟件,還有許多公司為其開發大量相關的實用工具軟件,為什麼這麼多公司原意投入,為其生態開發軟件呢,最主要的原因莫過於使用的人多吧,用的人多就有市場。



接下來我們來分析下開發windows操作系統投入有多大

首先我們來看下windows的代碼量有多少,windowsXP的代碼量據說有4000萬行,windows Vista 和 Windows 7 的代碼量就高達5000萬行了,這麼多代碼是怎麼開發出來的,接近1000個人參與共同開發,耗時3年,這是純技術投入啊,3年1000個人高級工程師在美國需要花多少錢?據說Windows Vista 這個系統花掉了200億美金。這只是研發成本,還沒算上週邊人員的成本,比如測試人員還有臨時工大約有數萬人,可見規模之大。


還有一個需要說明的是,現在 windows 操作系統代碼規模,加上配套軟件,規模超過1億行一點也不誇張,如果在加上自研的生態軟件,規模至少在十億行,如果要維護如此規模的軟件,著實不容易,不是簡單的投入人力能力去解決的,開發軟件不等同1+1=2這麼簡單,管理與維護這麼大規模的軟件,難度不亞於造芯片吧。


從0開始研發系統很難,可以基於一個系統內核上進行構建

如果哪天微軟突然不讓我們使用 windows 了,對我們影響是很大的,我們應該有危機意識,儘快有替代方案,就好比華為手機有鴻蒙系統,電腦操作系統我們也應該如此,從上面分析,從0開始開發一個系統,要耗費多少人力和物力,想必國內的開發公司很難拿出這麼多錢,投入這麼多人力吧,而且做出來的也不一定有市場和相應的回報吧。


還有一個方面,偏操作系統底層的專業計算機人才,我國還是比較稀少的,這方面對人才的要求能力不是一般的高,個人感覺比人工智能人才還難找,一個公司想找幾百個這樣的高材生真的很難。這件事情我個人覺得還是國家出面來做好,畢竟關係到了國家安全方面,有國家支持一定能做成。


我們可以學習安卓系統和ios系統,他們的系統構建都是基於Linux或UNIX的,我國的操作系統也可以這麼做,我們可以直接在Linux內核進行二次開發和構建,沒必要從0開始構建。


最後給大家介紹下幾款國產的基於linux的操作系統

目前有這幾款國產的操作系統:中興新支點操作系統、紅旗操作系統、優麒麟操作系統、普華操作系統!經過不斷的測試發現:這幾款操作系統流暢度都不錯!經過體驗,個人感覺還是中興新支點操作系統比較容易上手,很適合個人辦公使用。其軟件生態還比較齊全,日常辦公和娛樂都比較齊全:WPS、火狐瀏覽器、谷歌瀏覽器、QQ、音樂播放器、搜狗輸入法、壓縮工具、遠程桌面連接,還有一些編輯軟件……可以滿足大多數人的電腦使用需求。


小節

今天給大家的分享就到這裡,研發國產操作系統十分有必要,我們已經錯過了最佳開發操作系統的時機,但是我們完全可以自主研發,基於linux 內核的基礎上進行開發還是可行的。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把用戶體驗做好和生態做好,再進行積極宣傳,也許這個階段會很長,但是現在要有危機意識,以防萬一我國沒有電腦操作系統的尷尬局面。


感謝大家閱讀,如果你有什麼好的想法歡迎到留言區分享交流,如果你贊同我的回答,歡迎給個贊和轉發,謝謝支持。

前端達人


個人觀點:

談不上替換,畢竟Windows不僅僅是一個系統,他是一整套生態環境,現有很多設計軟件都是以Windows平臺為基礎。

開發一個系統不難,想現在國產deepin,個人認為做得挺不錯的。但是配套的生態環境的搭建是很困難的。例如CAD,ansys等軟件,不會為了一個小眾系統再去開發一套軟件,畢竟沒有經濟效益。

從國家戰略來說,我認為系統還是得做,要有戰略儲備,像鴻蒙系統一樣。萬一被打了,不至於被一槍打死。

對於民營系統來說,我覺得可以參考Mac,從某一個專業領域進行突破,硬件,軟件齊頭並進,才能找到突破的機會。


PLM小將


有一個概念必須要先搞清楚,windows是一個操作系統,pc上的包括office系列在內的所有軟件都是在windows基礎上開發的。先把你看到的軟件卸掉。剩下的東西才有一部分是操作系統。

所以研發一個windows沒有必要,沒有場景。就算系統完全能夠做到和windows一樣。windows生態圈的那些軟件應用,也不可能遷移過來,因為windows是閉源的,其它的公司也不會為了一個剛起步的系統專門適配兼容重新開發,一個沒有任何應用的系統對市場來說是沒有價值的。這些門類繁多的應用,很難去處理。

當然現在一些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包括一些科技公司其實有投入資源在自研操作系統,但是目標絕對不是windows。大多數應該都是基於開源liunx或者類linux的,不會有公司和個人去專門複製windows,而且除了ui交互外也沒法複製。所以緊緊是複製ui交互設計相關看得到的東西,基於開源的linux開發倒是有可行性。


gamedilong


現在沒有這個可能。我不知道為什麼總有人會說做操作系統的容易,生態難,實際上操作系統很難。或許因為有了linux搞得大家都以為做操作系統容易了?

操作系統是計算機軟件技術含量最高的一個領域,如果想做好必須有足夠的資金和技術。舉個例子,微軟開發win10還是投入了1000個左右的開發人員,還不包括測試以及周邊的配套,國內還沒有一家公司包括華為阿里騰訊能有這麼多操作系統的開發人員。

我覺得現在應該踏踏實實發展,遵守客觀規律,等到國內計算機行業的水平發展到一定的厚度,有了足夠的開發人員和技術積累,自然就會有操作系統的開發,而不是現在幻想著或者宣傳著超過誰替換誰。


月輪山待過


C端市場短期內沒什麼機會。B端了就不一樣了,不少公司,現在開始用瘦終端+雲系統+雲工具軟件,而且並不是說說而已,而是切實在開始實施了。長此以往,B端的企業操作系統,可就不一樣了,逐步進入到C端,佔得一席之地,就很難說了。但是,這需要一個長久的過程,並且,一旦出現可替代產品,無論是微軟還是谷歌,態度與如今肯定會大不一樣。導致了,操作系統無論手機還是PC,終端消費者而言,可能與今日的情形差別不會太大。B端,企業用戶,辦公系統,可能會逐步越來越多元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