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偶遇大漢在田間睡覺,誤以為是要飯的,誰知卻送他半個明朝

導語:朱元璋偶遇大漢在田間睡覺,誤以為是要飯的,誰知卻送他半個明朝

自古亂世出英雄,在兵荒馬亂的年代,朱元璋就是一個傳奇人物,他本是貧苦農民的孩子,因需繳納黃金,全家只能遷移,朱元璋還當過乞丐,但也因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使得朱元璋雄心勃勃,在他的帶領下,建立了明朝,對於朱元璋來說手下的良將也功不可沒,其中常遇春就不是個尋常人物,可以說朱元璋遇到他,相當於得到了半個明朝。

朱元璋偶遇大漢在田間睡覺,誤以為是要飯的,誰知卻送他半個明朝

常遇春跟朱元璋一樣,家境不好,不過為人努力、有志氣,為了增加學習機會,他做一些勤雜工的活,長大之後,體格健壯、力大過人,並且在武功跟騎射方面也很擅長,可以說這就是一個練武之才。

朱元璋偶遇大漢在田間睡覺,誤以為是要飯的,誰知卻送他半個明朝

由於當時的階級矛盾嚴重,常遇春因不滿足於生活現狀,於是投奔綠林大盜劉聚,做著一些傷天害理的事情,時間久了,常遇春也開始厭煩,就打算另謀出路,而此時朱元璋的雄心壯膽之氣更讓常遇春佩服,為此打算投奔朱元璋,這也是一個明智之舉。

朱元璋偶遇大漢在田間睡覺,誤以為是要飯的,誰知卻送他半個明朝

不過兩人相遇的情景也是比較搞笑的,在《明史紀事本末》中寫到:

適太祖騎從至,即乞歸附,請為先鋒。太祖曰:“爾飢故來歸耳,且有故主在,吾安得奪之!”遇春頓首泣曰:“劉聚盜耳,無能為也。儻得效力於智者,雖死猶生。”太祖曰:“能相從渡江乎?取太平後,臣我未晚也。”

講述了朱元璋騎馬路過田間,偶遇一位大漢在田間睡覺,大漢就是常遇春,常遇春看見朱元璋後,就說明了來意,誰知朱元璋卻誤以為常遇春只是圖個飢飽,再加上常遇春曾是劉聚的人,自然是不願意收留了,不過看此人身強力壯,就先留了下來,也算是慧眼識英雄吧。由此看來,朱元璋初次見常遇春時,一開始只是把他當成個要飯的了,卻不知正是這個曾被自己看不起的人,卻送給自己半個明朝,更是成為了一名稀世名將。

朱元璋偶遇大漢在田間睡覺,誤以為是要飯的,誰知卻送他半個明朝

在朱元璋攻取衢州之時,常遇春因為有勇有謀,率領部下一路殺敵,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製造了不少的軍械,用來跟敵方對抗,更是以一招出其不備使得元軍招架不住,衢州被攻打下來了,可以說常遇春的出現為朱元璋日後的登基是錦上添花。

朱元璋偶遇大漢在田間睡覺,誤以為是要飯的,誰知卻送他半個明朝

由於常遇春的打仗能力見長,使得朱元璋更加器重這個曾在田間睡覺的大漢,經歷了大戰九華山跟採石磯戰役,讓常遇春鋒芒初露,並且從先鋒升為元帥,更是大破陳友諒、攻取元大都,消除了元軍對北平的威脅,讓百姓對朱元璋都臣服,“得民心者的天下”,洪武元年,朱元璋南京稱帝,國號大明,百姓安居樂業,臣子為國家考慮,朱元璋這個皇帝當的也心安,而且常遇春對朱元璋忠心耿耿、有話直說、奮勇殺敵,深得皇上的喜歡,可以說常遇春就是一塊金子,恰好被朱元璋發現,於是成為了一個有用之材,並且為他打下了半壁江山,這冥冥之中就是一種緣分吧。

朱元璋偶遇大漢在田間睡覺,誤以為是要飯的,誰知卻送他半個明朝

對於常遇春來說,他是心懷大志並且眼光獨到的人,他不甘於過好自己的日子,內心深處是一個幹大事的人,只是無奈沒找到好主子,而朱元璋則是雄心勃勃的人,並且深明大義,懂得如何拉攏民心,當這樣兩位目標一致的人相遇,自然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或許也有過誤會,但時間跟現實證明了,兩人的選擇是沒有錯的。

朱元璋偶遇大漢在田間睡覺,誤以為是要飯的,誰知卻送他半個明朝

當稀世討飯的皇帝得了餓飯戰神的將軍,強強相合,弱弱相隨,也算是天意了,雖說朱元璋跟常遇春出身不好,但他們都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出一片天地,由此可見人的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那些抱怨命運不公的人,還需從自身找問題,畢竟只有自己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不過朱元璋之後卻殺了很多的開國功臣,其中包括藍玉、胡惟庸等,倘若常遇春沒死的話,朱元璋是否也會殺了他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