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偶遇大汉在田间睡觉,误以为是要饭的,谁知却送他半个明朝

导语:朱元璋偶遇大汉在田间睡觉,误以为是要饭的,谁知却送他半个明朝

自古乱世出英雄,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朱元璋就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本是贫苦农民的孩子,因需缴纳黄金,全家只能迁移,朱元璋还当过乞丐,但也因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使得朱元璋雄心勃勃,在他的带领下,建立了明朝,对于朱元璋来说手下的良将也功不可没,其中常遇春就不是个寻常人物,可以说朱元璋遇到他,相当于得到了半个明朝。

朱元璋偶遇大汉在田间睡觉,误以为是要饭的,谁知却送他半个明朝

常遇春跟朱元璋一样,家境不好,不过为人努力、有志气,为了增加学习机会,他做一些勤杂工的活,长大之后,体格健壮、力大过人,并且在武功跟骑射方面也很擅长,可以说这就是一个练武之才。

朱元璋偶遇大汉在田间睡觉,误以为是要饭的,谁知却送他半个明朝

由于当时的阶级矛盾严重,常遇春因不满足于生活现状,于是投奔绿林大盗刘聚,做着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时间久了,常遇春也开始厌烦,就打算另谋出路,而此时朱元璋的雄心壮胆之气更让常遇春佩服,为此打算投奔朱元璋,这也是一个明智之举。

朱元璋偶遇大汉在田间睡觉,误以为是要饭的,谁知却送他半个明朝

不过两人相遇的情景也是比较搞笑的,在《明史纪事本末》中写到:

适太祖骑从至,即乞归附,请为先锋。太祖曰:“尔饥故来归耳,且有故主在,吾安得夺之!”遇春顿首泣曰:“刘聚盗耳,无能为也。傥得效力于智者,虽死犹生。”太祖曰:“能相从渡江乎?取太平后,臣我未晚也。”

讲述了朱元璋骑马路过田间,偶遇一位大汉在田间睡觉,大汉就是常遇春,常遇春看见朱元璋后,就说明了来意,谁知朱元璋却误以为常遇春只是图个饥饱,再加上常遇春曾是刘聚的人,自然是不愿意收留了,不过看此人身强力壮,就先留了下来,也算是慧眼识英雄吧。由此看来,朱元璋初次见常遇春时,一开始只是把他当成个要饭的了,却不知正是这个曾被自己看不起的人,却送给自己半个明朝,更是成为了一名稀世名将。

朱元璋偶遇大汉在田间睡觉,误以为是要饭的,谁知却送他半个明朝

在朱元璋攻取衢州之时,常遇春因为有勇有谋,率领部下一路杀敌,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制造了不少的军械,用来跟敌方对抗,更是以一招出其不备使得元军招架不住,衢州被攻打下来了,可以说常遇春的出现为朱元璋日后的登基是锦上添花。

朱元璋偶遇大汉在田间睡觉,误以为是要饭的,谁知却送他半个明朝

由于常遇春的打仗能力见长,使得朱元璋更加器重这个曾在田间睡觉的大汉,经历了大战九华山跟采石矶战役,让常遇春锋芒初露,并且从先锋升为元帅,更是大破陈友谅、攻取元大都,消除了元军对北平的威胁,让百姓对朱元璋都臣服,“得民心者的天下”,洪武元年,朱元璋南京称帝,国号大明,百姓安居乐业,臣子为国家考虑,朱元璋这个皇帝当的也心安,而且常遇春对朱元璋忠心耿耿、有话直说、奋勇杀敌,深得皇上的喜欢,可以说常遇春就是一块金子,恰好被朱元璋发现,于是成为了一个有用之材,并且为他打下了半壁江山,这冥冥之中就是一种缘分吧。

朱元璋偶遇大汉在田间睡觉,误以为是要饭的,谁知却送他半个明朝

对于常遇春来说,他是心怀大志并且眼光独到的人,他不甘于过好自己的日子,内心深处是一个干大事的人,只是无奈没找到好主子,而朱元璋则是雄心勃勃的人,并且深明大义,懂得如何拉拢民心,当这样两位目标一致的人相遇,自然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或许也有过误会,但时间跟现实证明了,两人的选择是没有错的。

朱元璋偶遇大汉在田间睡觉,误以为是要饭的,谁知却送他半个明朝

当稀世讨饭的皇帝得了饿饭战神的将军,强强相合,弱弱相随,也算是天意了,虽说朱元璋跟常遇春出身不好,但他们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一片天地,由此可见人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那些抱怨命运不公的人,还需从自身找问题,毕竟只有自己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不过朱元璋之后却杀了很多的开国功臣,其中包括蓝玉、胡惟庸等,倘若常遇春没死的话,朱元璋是否也会杀了他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