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三遂平妖傳》和《西遊記》中的神魔敘事,看神魔小說的發展

引言:我國古典小說在明朝形成了第一座高峰,歷史小說有《三國演義》,俠義小說有《水滸傳》,神魔小說有《西遊記》,世情小說有《金瓶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魯迅先生將歷史小說和俠義小說一同放在了《元明傳來之講史》中,將它們歸類為“講史”小說。

對比《三遂平妖傳》和《西遊記》中的神魔敘事,看神魔小說的發展

事實上,以《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為代表的神魔小說也具有明顯的“講史”色彩,《西遊記》中的神魔敘事有大部分鑲嵌在玄奘取經這一歷史事件中,《封神演義》中的神魔敘事亦是在武王伐紂這一歷史事件的框架中展開的。由此不難看出,神魔小說中同時存在神魔敘事與講史敘事。

此時存在一個問題,在我國古典小說中,神魔敘事和講史敘事是從何時開始融合的,在《西遊記》之前又經歷了怎樣的變化?本文即以我國第一部長篇神魔小說《三遂平妖傳》及神魔小說的巔峰之作《西遊記》為例進行探討,分析神魔敘事的生成及發展。

一、《三遂平妖傳》中的神魔敘事

《平妖傳》存在兩個版本,一個是羅貫中版的《三遂平妖傳》,另一個是馮夢龍增補版的《新平妖傳》。學界對於兩個版本的作者和成書時間尚有爭議,但可以確定的是,《三遂平妖傳》成書要在《西遊記》之前。《新平妖傳》在敘事和思想方面無疑要比《三遂平妖傳》更成熟,但因其成書在《西遊記》之後,故此本文選取《三遂平妖傳》進行分析。

對比《三遂平妖傳》和《西遊記》中的神魔敘事,看神魔小說的發展

羅貫中版為二十回,後馮夢龍增至四十回

《三遂平妖傳》可分為四大部分:胡永兒的生平故事卜吉、任遷、張屠和吳三郎學習法術的故事,其中出現了張鸞和左瘸師;彈子和尚展現神通的故事王則謀反的故事。前三個部分介紹的都是王則謀反隊伍中的成員,類似於《水滸傳》中上山前的林沖、宋江和武松等人及《西遊記》中取經之前的孫悟空、唐僧和豬八戒等人。由此,可看出古典小說的一個敘事習慣——先離散地介紹人物,最後將之匯聚在一起。王則出現在《三遂平妖傳》的第十三章,此後永兒嫁與他為妻,張鸞、左瘸師、彈子和尚、卜吉、任遷、張屠和吳三郎等都來助其謀反。

對比《三遂平妖傳》和《西遊記》中的神魔敘事,看神魔小說的發展

《三遂平妖傳》插畫

王則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宋史》中有十多處提到了他,如《卷十一·本紀第十一》載“貝州宣毅卒王則據城反……丙寅,磔王則于都市”,又如《卷二百八十八·列傳第四十七》載“王則據貝州,討之,逾月未下”。關於其生平的敘述見於《卷二百九十二·列傳五十一》中:

王則者,本涿州人……恩、冀俗妖幻,相與習《五龍》、《滴淚》等經及圖讖諸書,言釋迦佛衰謝,彌勒佛當持世……而州吏張巒、卜吉主其謀,黨連德、齊諸州,約以慶曆八年正旦,斷澶州浮樑,亂河北。會其黨潘方淨以書謁北京留守賈昌朝,事覺被執,故不待期,亟以七年冬至叛

言釋迦佛衰謝,彌勒佛當持世”,可見歷史上王則起義的事件就帶有一定的宗教神話色彩。當然,這只不過是起義者一種鼓動人心的說辭。但到了《三遂平妖傳》中,神魔卻不再是王則鼓動人心的說辭,而是整個謀反事件的關鍵所在。王則是在聖姑姑的慫恿之下才起謀反之意的,王則謀反依靠的是撒豆成兵、剪草為馬等妖術,妖術一破王則起義便宣告失敗。但此時亦存在一個問題,王則起義的主動性幾乎完全被“神魔敘事”所淹沒了,其動機和思想都顯得曖昧不清。

對比《三遂平妖傳》和《西遊記》中的神魔敘事,看神魔小說的發展

王則稱王插圖

《三遂平妖傳》共二十章,其中有十二章是在交代跟王則無關的故事,王則出場後又花了三章敘述其經歷,直到第十六章才開始敘述王則謀反的故事。諸葛遂、馬遂和李遂第十九章才出現,但此三人一出現就宣告了王則的失敗。也就是說,王則謀反的歷史故事其實完全依附於神魔敘事,在《三遂平妖傳》中講史敘事並未和神魔敘事進行較好的融合。故此,《三遂平妖傳》表現為虛處極虛實處極實。

此外,《三遂平妖傳》的敘事方式也較為粗糙。永兒學習法術及為何投奔聖姑姑交代得比較清楚,而卜吉、任遷、張屠和吳三郎等人卻只是被牽著鼻子走,彈子和尚的故事則顯得像是在炫技。《三遂平妖傳》較為注重展現法術的效果,如永兒變錢米、撒豆成兵、剪紙為馬,張鸞賞雙月,左瘸師變錢米等,但對於法術之間對抗的描寫卻寫得極為粗略。

對比《三遂平妖傳》和《西遊記》中的神魔敘事,看神魔小說的發展

彈子和尚與杜七聖比拼

在《西遊記》中,神魔敘事和講史敘事的融合及神魔敘事的方式都變得更為成熟,下文將做詳細探討。

二、《西遊記》中的神魔敘事

百回本《西遊記》在結構上可分為三個部分:孫悟空的故事唐僧的故事,其中穿插有魏徵斬龍王和李世民遊地府的故事;取經的故事。不難看出,《西遊記》的整體結構和《三遂平妖傳》的整體結構具有一致性,即筆者前文所述的“先離散地介紹人物,最後將之匯聚在一起”。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的故事沒有單獨敘述,但在觀音奉旨上長安的途中進行了較為簡略的敘述。

對比《三遂平妖傳》和《西遊記》中的神魔敘事,看神魔小說的發展

取經隊伍影視形象

《西遊記》雖沿用了《三遂平妖傳》的整體結構,但在各部分所佔的比重方面卻做了調整。《三遂平妖傳》用了四分之三的篇幅敘述謀反隊伍成員的故事,眾人聚集在一起後的故事卻只佔了四分之一,這明顯給人一種頭重腳輕之感。《西遊記》花了五章敘述孫悟空的故事,七章敘述唐僧的故事及隊伍中其他人的故事,後面八十七回都是取經隊伍的故事。其中後八十七回又可分為隊伍的組建、隊伍的磨合及隊伍一同經受考驗幾大部分,使得磨難故事在結構上有一定層次,不只是單調地進行重複。

同時,《西遊記》中的講史敘事並不像《三遂平妖傳》一樣依附於神魔敘事。相反,《西遊記》中的神魔敘事大部分依附於講史敘事中。自第十三章唐僧踏上取經之路,此後的故事都處於唐僧取經的故事框架之中。《西遊記》取材於《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取材於《大唐西域記》,《大唐西域記》正是玄奘為取經故事寫的遊記。《西遊記》雖然沒有完全沿用《大唐西遊記》中的國家名稱,但卻也沒有脫離從長安到印度這條主體路線,其中的磨難故事更是完全圍繞於取經。

對比《三遂平妖傳》和《西遊記》中的神魔敘事,看神魔小說的發展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三遂平妖傳》在描寫法術比拼之時較為粗糙,《西遊記》中的比拼場面則有了明顯改觀。《三遂平妖傳》中彈子和尚干擾杜七聖施法,杜七聖始終接不上兒子的頭,最後“看著葫蘆兒,攔腰一刀,剁下半個葫蘆兒來”,故事由此便告一段落了。《西遊記》中多次出現了法術比拼情節,以車遲國與虎力仙、羊力仙、鹿力仙三妖的比拼為最。這場比拼分為六個項目,求雨、雲臺坐禪及隔板猜物由孫悟空幫助唐僧完成,砍頭、開膛及滾油鍋則由孫悟空直接完成。在比試的過程中,還有風婆婆、巽二郎、推雲童子、布霧郎君、雷公、電母及四海龍王的出場。相比《三遂平妖傳》,《西遊記》中的此類敘事明顯更加成熟。

對比《三遂平妖傳》和《西遊記》中的神魔敘事,看神魔小說的發展

虎力大仙求雨

最後再補充一點,《西遊記》的空間敘事較《三遂平妖傳》也有明顯進步。《三遂平妖傳》的神魔時空僅僅只有一個,即聖姑姑所居住的洞府。《西遊記》則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拓展,天上有天庭,地下有冥府,海底有龍宮,山中有洞府,海島有道場,天上地下應有盡有,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體系。

參考文獻

  •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
  • 羅貫中 《三遂平妖傳》
  • 吳承恩 《西遊記》
  • 脫脫,阿魯圖 《宋史》
  • 羅貫中,馮夢龍 《新平妖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