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街很少有大眾車,反而是豐田本田到處跑,甚至還有現代起亞。為什麼?

milaniu


美國確實是非常流行日本車,目前韓國車在美國的佔比也非常高

首先要說明一點,在美國銷量最高的還是美國車!雖然美國車在國人眼中總是以一幅不拘小節的形象示人,但是憑藉著在皮卡領域的優勢,美國三大汽車巨頭: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的汽車銷量還是非常厲害的。

2018年美國銷量排名前十的車企是:

福特-238.1萬輛

豐田-212.8萬輛

雪佛蘭-204.8萬輛

本田-144.5萬輛

日產-134.4萬輛

Jeep-97.3萬輛

斯巴魯-68萬輛

現代-66.7萬輛

道奇-59.7萬輛

起亞-58.9萬輛

從2018年的榜單中可以看出,美國車包攬了前三名中的兩個名額,而在銷量前十名中美國也是佔據了四個名額,成績單還是比較搶眼的。

(皮卡才是美國的銷量之王)

不過除了美國車以外,其他的六個名額全部都被日系車和韓系車給瓜分了,其中日系車有四家車企躋身2018年美國汽車銷量前十,分別是:豐田、本田、日產、斯巴魯。而韓系雙雄現代和起亞也全部入圍前十強。

至於在中國常見的大眾汽車,很遺憾,大眾在美國的銷量並不是很盡如人意,起碼遠遠不如在中國風光。(扎克伯格座駕就是一輛本田飛度)

有人說中國人喜歡大眾,美國人喜歡豐田。其實這話只說對了一般,因為也有許多中國人喜歡豐田,豐田在國內的日子雖然不比大眾,但還是不錯的,而美國人對於大眾卻是真的不感冒。

大眾汽車在美國的銷量真的很低,去年大眾在美國銷量最好的車型是途觀,但銷量也是,在全美的車型銷量中僅僅拍到了52位,真的很拿不出手。

相比於歐美汽車,日本汽車工業起步是比較晚的,日本豐田汽車原本是做紡織的,到1933年才開始專心做汽車。在最初的時候,豐田汽車的質量和銷量都是很不咋樣的,差一點就破產了。

但就在此時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在佔領中國東北之後,日本將張作霖時代創立的民生牌汽車生產線搶回日本,民生汽車的部分生產線和生產技術於是就落到了豐田手中。在得到民生汽車的技術之後,豐田生產的卡車總算是起死回生,成功地挽救了豐田一命。

二戰後豐田再度陷入困境,然而韓戰的爆發又一次拯救了豐田。在美軍介入半島內戰之後,豐田獲得了48億美元的鉅額訂單,這筆錢在當年可是天文數字,豐田在JEEP公司的授權下生產了大量的軍用越野車,為民用車生產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技術。此後豐田開始積極學習美國車企的先進技術,開始進軍民用汽車領域。

1957年豐田首次向美國出口汽車,不過豐田的遠征之路並沒有迎來開門紅,其銷售的汽車在美國反應十分冷淡。

對此豐田公司並沒有失去信心,豐田反而是更加註重質量的可靠性,通過低價格和高可靠性漸漸打入美國市場。

到上世紀70年代,隨著石油危機的爆發,以省油見長的豐田終於得到了美國主流社會的認可,而豐田也專門針對美國市場開發了許多熱銷車型,讓豐田逐步在美國站穩了腳跟。到1983年,豐田還專門為美國市場量身打造了自己的首個豪華品牌——雷克薩斯,並且在美國獲得了高度的認可。

美國人之所以喜歡豐田車,根本原因還是在於豐田車的耐用性,作為一個發達國家,在美國人生活中汽車很早就從奢侈品逐漸成為了一種日用品,以豐田車為代表的日系汽車保養便宜,可靠耐用,用車成本低,因此深受美國老百姓的喜愛。

今天豐田汽車在美國的市場保有量真的非常高,而“以日為師”的韓國車也繼承了日系車的優點,在美國也是深受認可。(現代汽車和起亞汽車在美國賣的也不錯)

當然,美國人也是喜歡豪華車的,世界各國人民都好面子,只不過是好面子的程度不同罷了。例如在日本,身為一個右舵國家,你卻經常能夠在日本街頭見到一些左舵車,甚至是一些日本品牌的左舵車。因為在日本人心中,左舵車一般都被認為是高級車,所以許多人不惜高價購買進口左舵車,我在日本街頭甚至見過一汽生產的左舵普拉多!

與平價車不同,在美國豪華車市場上德系品牌還是主流,近年來寶馬和奔馳一直佔據著米國豪華車銷量的前兩位,而雷克薩斯則位列第三。國內銷量不錯的奧迪雖然在美國落後於雷車,僅排名第四,但奧迪在美國的境遇聚堆沒有國內傳言的那麼慘,奧迪在美國的銷量還是高於英菲尼迪和謳歌這些日本豪華車的,與雷車的差距並不大。


千佛山車神


最早知道美國日系車、韓系車很多的時候,我也有這種疑問。不過我不明白的不是為什麼大眾車少,而是美國車那麼便宜,油價那麼低,收入那麼高,應該遍地豪車才對啊,為什麼這麼多“平民車型”呢?

帶著這個疑問,查閱了一些資料,慢慢理解了這個現象。美國人雖然購買力強,但也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為所欲為”。他們賺錢多,但是服務類的消費也就是人工很貴,汽車修修很貴,這也是為啥很多美國人看上去好像什麼事都會做——找別人做太貴,不如自己有空學著做了。

而且美國人比較崇尚消費主義,他們花錢的地方多,而且花起錢來也沒那麼精打細算。沒有攢錢的習慣,掙得多但是日子也過得緊緊巴巴,所以在汽車上的消費反而比較理性。綜合這方面,經濟實用的日系車、韓系車自然更受歡迎。

歐洲也是一樣的,只不過大眾、雷諾等品牌更符合他們的使用習慣。美國相對地廣人稀,人們對長途行駛要求高,大排量、舒適性高的車滿足需求。而歐洲城市路況多,對操控好的小車更喜歡。另外歐洲喜歡低轉大扭矩的發動機,比如柴油機、渦輪增壓,還有手動擋車型,美國更喜歡自動擋車型和大功率發動機。

美國日系車多大眾車少,還有一個原因是美國人天生對歐洲的東西不感冒,而且大眾早些年在美國市場做得並不好,給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如果大眾在北美市場做到符合美國人口味,然後價格又很低廉,相信沒幾年美國就很多大眾車了。


老胡評車


2018年大眾汽車在美國僅僅賣出35萬臺,也就是二線品牌。而豐田賣掉了200多萬臺,還有日產、本田銷量也是非常好,就連國內沒有什麼存在感的斯巴魯也賣掉68萬臺。可見美國消費者對日系車還是情有獨鍾的。

為什麼美國消費者會對日系車如此偏好,而冷落大眾汽車呢?難道美國消費者不懂車?作為車輪上的國家怎麼可能不懂車?!

日系車在美國受歡迎,與穩定可靠的質量有直接關係。雖然美國人民富有,但是也是需要辛勤工作的,因此對用車成本也是有要求,日系車質量穩定可靠更好,則是意味著用車成本更低。美國的人工非常貴,修車花費也是比較高的。有時間去旅行總比去修車更好吧。

在質量穩定可靠性方面大眾汽車相對會遜色一點,有權威部門對汽車可靠性做過排名,日系車名列前茅,而德系車排名中等偏下。消費者更青睞日系車,不是沒有原因的。

大眾排放造假不僅失去品牌影響力,更失去美國消費者的信賴。大眾在美國排放造假,對大眾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大眾也為此吃了鉅額罰款。而日系車口碑就非常好,並沒有大的負面影響所以美國消費者更喜歡日系車。

再一點就是美國消費者來更喜歡大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日系車在美國還是有很大大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的,例如5.7排量的雷克薩斯LX570,5.6排量的英菲尼迪QX80等等。而大眾汽車更多使用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弊端很多,與美國消費者喜好有出入。

美國消費者除了喜歡大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之外,也喜歡造型大氣的汽車,例如福特F系列皮卡車,道奇皮卡車,豐田坦途等。而大眾套娃設計風格並沒有什麼亮點,不受美國消費者的歡迎,早在2006秒輝騰在美國就停售了。日系車還是很會談好美國消費者的,例如日產、豐田、本田的高端豪華品牌都是非常大氣粗獷的,深受美國消費者喜歡。

大眾在國內銷量不錯,年銷量高達300頓萬臺。大眾國內銷量出色原因還是非常多的,包括先入為主的時間優勢,對國人的深入瞭解,以及自身底盤紮實行車品質好的優點等等。但是大眾在美國就不行,看來在國內的套路不適合老美啊。






小強說說車


這說明每個廠商都有市場所側重,全球市場蛋糕不可能被一個汽車製造商獨吃。

畢竟,大眾已經在全球三大市場,中國,美國和歐洲中的兩個,即歐洲和中國獨佔鰲頭,份額遙遙領先,如果再在美國市場佔先,應該離反壟斷分拆不遠了。

日系韓系在美國取得不錯的成績,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自身市場狹小,外向動力更強,相比之下,歐美各是以前最大和次大兩大市場,本地市場可觀,外向的衝動弱得多。

畢竟開墾國外市場有很多不確定因素,難度大於國內市場,有比較舒服的日子過,自然沒有那麼進取。

每個國家的消費者消費習慣都是不同的,進入一個大市場,需要針對這個市場區域消費者的習慣重新開發和鋪設渠道,這是很耗費成本和有風險的。

消費者對自己的需求,一般都是理性的,那種以美國市場消費習慣,作為中國模板,要求中國消費者師從美國的,除了說明水軍的狂妄和鍵盤俠的無知,說明不了任何問題。


魚眼貓眼鷹眼


美國人聰明,只選對的不選貴的,因為進口的緣故大眾價格在美國比同檔次比日系要貴,維修成本要比日系高,所以銷量一直上不去。但很多日雜就來嘲笑了,美國人懂車中國人不懂車,我說你們是傻逼嗎?第一,國產日系和美國日系質量並不對等,第二,國產日系並不比國產大眾便宜,第三,國內修車成本要比美國低太多了,大眾即使小毛病多也不會帶來太大的壓力,日系也沒有美國日系那樣好用一樣要進修理廠。第四,德國大眾在討好中國人,日系一如既往的討好美國人嫌棄中國人,中國人不傻,選大眾沒錯,舔日系的狗蠻煩繼續舔,沒人攔你們。


阿文6379


確實是這樣的,在美國這樣的汽車大國,可以說是汽車的保有量非常的大,但是對大眾的認可度卻是一般。那麼為什麼大眾這個汽車在國內神話一般的存在在美國卻被嗤之以鼻呢?

其實大眾汽車在美國也有輝煌過,早在半世紀1965年,大眾汽車在美國的銷量排名第四,那個時候豐田汽車還沒有進入美國。後來當1970年日系車進入美國以後,日系車就遠遠的超過了大眾汽車,大眾汽車也就沒有了市場。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都知道日系車最擅長的就是它的耐用性,美國人和我們用車的觀念是不一樣的,美國人因為是汽車工業比較發達,他們把汽車是當做交通工具來用的,用的比較糙,爛路也可以走,而且用來拉東西,拉貨,越野都不心疼,而我們把車更多的是當做家庭的成員,是身份的象徵。

所以美國人對汽車的耐用性要求的是比較高的,而且大眾汽車經不住太多的考驗,像最早的時候dsg雙離合ea888發動機故障等等是美國人難以認可的很重要一個原因。

在我們國內大眾汽車雖然說也有這種問題,但是由於進入國內比較早,這個品牌深入人心,再加上屬於是第一批的進入國內的合資車,所以說一些維修的技術比較成熟,滿大街的都是大眾汽車的維修保養店,後期的維修保養比較便宜,比較方便。

大眾汽車這樣來看的話,論耐用性比不上日系車,論豪華也比不上美國的本土品牌,比如說美國的凱迪拉克,林肯這些品牌,它的做工用料永遠都是日系車和德系車所比不上的。

最後還有大眾汽車臭名昭著的尾氣門,也就是尾氣造假的事件,讓美國人更對這個品牌更加嗤之以鼻,所以說現在美國大街上都是普瑞斯和卡羅拉,但是幾乎沒有太多的大眾的汽車。


66號車坊


美國街頭的日本車多,德系車相對少點,原因如下:

1.美國人工非常昂貴,按小時計算,就算去餐廳都要給你消費額百分之十的小費,假如硬是不給人家會不喜歡你,以後你好難立足,他們都是這樣的社會。比較講究規矩。所以很多美國人選擇相對耐用的日本車,維修率低,維修率低主要是因為用的技術比較陳舊,說好聽點就是傳統又穩定,比如凱美瑞還有3.5的六缸發動機,油耗比較高,相信國內喜歡改車的銳志車友都熟悉這款老發動機。正因為人工貴,所以買日本車代步而已。

2.很多美國人不存錢的,喜歡消費,全美平均年薪大概4萬多美金,實際上很多人手頭都拿不出1萬美金現金。他們喜歡玩,旅遊度假,所以省心的日本車是首選,出遠門還有美國SUV類似福特雪佛蘭這類車,家庭有好幾臺車。不像大陸家庭,往往一臺車要兼顧家用和商務用途。

3.一戰時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很多舊俄貴族和地主,猶太人流亡美國。到了二戰,希特勒的屠殺政策又讓更多的猶太人逃亡到美國。今天控制美國的高層財團,富豪家族,大部分都是那些舊貴族,地主,猶太商人的後代,尤其是猶太人家族。遍佈美國的中產階級也很多是猶太人後裔。因為歷史原因,猶太人是不太喜歡大眾品牌的。猶太民族雖然是個偉大的民族,但在歐洲歷史上並不太受其他種族的喜歡,甚至比較排斥他們。所以現在美國普通民眾更多的把汽車作為代步工具,省心耐用的日本車成了首選。


滎陽世家小龍


在美國跑的大眾車的確很少,遠比兩田一產的車子少的多;其實也沒有為什麼,只不過是在美國消費者眼裡,日系車更省油罷了,日系車省油的說法最早就是從美國消費者嘴裡傳出的,因為日系車進入美國的切入節點很完美,瞬間征服了那個時代的美國消費者,所以先入為主的概念導致美國消費者對日系車情有獨鍾。。。


首先要說一句,大眾其實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進入了美國,那時候的大眾甲殼蟲在美國賣的也不錯(當然沒有如今的日系車成功),所以在時間節點上看,先入美國的是大眾,但為什麼沒有為主呢?就是因為那個時期的美國經濟繁榮、汽油便宜,那女老少都沉浸在大排量自吸汽車所帶來的快樂之中,那個時代的主流是肌肉車(富人群體)、小馬車(工薪族),沒個V8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有車,所以這個時期的美國人沒有省油概念,也就導致了大眾甲殼蟲這類排量偏小的歐系車掀不起大浪。。。

所以在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這段時期,大眾的小排量車沒有徵服美國消費者的賣點,這個時期的美國消費者只認可大排量!可好景不長到了上世紀70年代後,石油危機爆發,大排量車的超高油耗弊端立刻顯示出來,而這個時期日系車進入美國市場;被高油耗折磨的苦不堪言的美國消費者立刻看到了救星,經過一段時間使用後,得出了日系車省油、日系車開不壞的結論,這裡面存在一個誤區,當年的日系車的確開不壞這是事實(鄙人作為一個80後,小時候坐過一輛昭和時期日本生產的不知經歷了多少手、輾轉進入咱們國內的大客,在這大客車生命的末期,硬是耗垮了三輛黃海,鐵皮薄如紙,可就是不爛、漆掉了也不爛),但日系車是否真的省油就值得推敲了,在美國消費者被v8高油耗所困擾時,開了日系的v6,感覺省油也是合理的對吧?。。。


完美時刻的切入,決定了日系車在美國未來幾十年的繁榮。。。

在美國消費者最需要低油耗、皮實耐用車型的時候,日系車的到來絕對等同於雪中送碳,美國消費者也在最短時間內體會到了日系車的優勢(那個時期石油危機導致經濟增速放緩,所以需要的就是低油耗、耐用的車子,因為綜合費用低),所以日系車一下子在美國汽車市場火爆起來;而石油危機連續爆發了三次,分別是1973年、1979年、1990年,可以說這二十年間沒消停過,而對於美國這類嚴重依賴廉價石油的發達國家,三次石油危機等同於走了三遍鬼門關,所以那個週期美國汽車市場對與廉價、節油、耐用的日系車有著迫切的需求!



就這樣日系車在美國汽車市場整整火爆了二十幾年,二十幾年說長不長,但足以影響到整整一代美國消費者了,所以日系車靠譜的概念已經深深的植入了美國消費者心中;這就是真正的先入為主!而大眾在美國則缺乏賣點,比豪華不如BBA、不如雷克薩斯,比省油、比耐用不如兩田一產,當然比操控肯定是大眾要優於日系車,但無奈的是美國消費者對操控沒有任何興趣,美國又不像歐洲那麼山道崎嶇,美國人玩車就喜歡跑直線、比直線加速度(早期純種美系車操控一塌糊塗,如今的美系車吸收了大量歐系車元素,所以具備了操控性),所以日系車的短板在美國消費者看來不算是什麼大事,反正也不攻彎、只求跑直線😄。。。


日系車的主場在美國、大眾的主場在中國

大眾在咱們這多、日系車在美國多,並不能決定誰好、誰壞,只是側重點不同,日系車由於當年的一舉成功,決定了將北美作為主要的市場;而大眾則由於在我們那個非常時期、友善的與我們進行合作,所以牢牢佔據了我國的汽車市場,所以成功不僅僅是需要實力,機遇同樣重要!日系車抓住了美國的機遇,而大眾則抓住了在咱們這的機遇,所以形成了美國日系車多、咱們這大眾多的局面。。。



說大眾、奧迪繞不開公務用車,但實際上最初我們相中的是豐田皇冠,我們想與豐田進行合作,以市場換技術,拿改開幾十年後、不可估量的巨大市場做籌碼,我們已經拿出了絕對的誠意,只可惜未能引起豐田足夠的重視,所以豐田錯失了這次絕佳的機會,而大眾、雪鐵龍則抓住了機會(只是雪鐵龍沒有把機會給把握住),所以也就換來了大眾在咱們這幾十年的繁榮;這就是分水嶺,日系車在美國投入大力氣,而大眾則在咱們這下注,雙方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只不過如果當年豐田抓住與我們合作的機會,那麼在今日豐田將是恐怖的,也就沒大眾什麼事了。。。


寫了這麼多,不知道看到此文的朋友是不是會唏噓不已?歷史總是會有非常多的隨機性、偶然性,如果沒有石油危機,日系車是很難進入美國市場的,人家還在那玩V8、跑直線呢;而大眾若也與豐田一樣,不與我們進行深度的合作,大眾在咱們這也不會如此被認可、銷量如此高,所以機遇、機會很重要;如今的大眾在美國汽車市場的局面很尷尬,富裕的消費者同樣選擇德系BBA與雷克薩斯(奔馳、寶馬現如今在美國豪車銷量中排名前兩位、雷車則排第三、奧迪第四),普通的工薪族更看中美系皮卡、日系的乘用車,而大眾車的賣點實在太少了,尤其是在排放門事件過後大眾的局面更窘迫,整整35萬輛因排放問題被大眾回購的車子還靜靜地趴在加州沙漠之中,而未來大眾在美國汽車市場的發展將更難!


非專業車評


各個國家對於汽車消費的喜好是不一樣的。以美國市場為例,2018年全年汽車銷量前10名中,日系車佔據了7位,除了前3是美國本土品牌的皮卡車型,剩餘的4~10名全部是日系品牌車型。由此可見,美國的消費者對於日系品牌更加歡迎。

那麼作為全球第一大汽車消費市場,美國消費者為何會對日系車如此情有獨鍾呢?難道他們不知道大眾在中國賣的很火嗎?還是他們覺得大眾的車子不好呢?細細研究會發現,這當中存在了這麼三個原因。

一、車型相對故障率更低。

我們都知道美國是一個土地面積大,人口分佈嚴重不均衡的國家,美國人也習慣了駕車長途出行,但是往往城市與城市之間,相隔的距離比較遠。如果在駕駛過程中車輛出現問題,很難尋找到維修點。而且美國的人工費用非常高,修車費用自然也不會便宜,誰也受不了,一臺車要時常修修整整。而日系車的故障率低是出了名的,雖然在燃油經濟性和動力效果不如大眾。但是論到車輛使用的可靠性,那肯定是比大眾要好得多的。

二、更加符合美國人的用車需求

美國人由於人種的問題,普遍身材都比較高大,可能更願意追求一些大排量的汽車,而且也更加喜歡自然吸氣而不是渦輪增壓。而日系車在美國的市場佈局,不僅給消費者提供了很多相對廉價的代步車型,還提供了多款大排量自然吸氣車型,比如我們比較熟悉的3.5L凱美瑞,5.7L雷克薩斯LX570等等,這些車型在美國的銷量也都還不錯。

三、購車費用更低支出少。

包括豐田在內的日系品牌,在美國一直走的是物美價廉的路線,誰能近幾年的車型價格也比美國本土車型來得貴,但是相對比於歐洲車來說還是便宜很多的。而美國汽車消費的主力群體則是中下等收入人群,他們在買車的過程中往往考慮的是誰的價格更便宜。倒不是覺得大眾車品牌和車輛不行,主要還是考慮到價錢因素更多。

四、品牌危機公關做的不到位。

15年在美國爆出的大眾排放欺詐事件,不僅讓大眾吃到了鉅額的天價罰單,還讓更多的美國公眾不願意再接受大眾品牌的車型,這對大眾在美銷量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發生了這麼嚴重的事件之後大眾在美國市場並沒有做出相應的有效的補救措施。相比之下,日系車的口碑就會好很多,即便是在08年凱美瑞剎車門事件上,豐田的處理方式也比大眾好得多。

相比較大眾在中國的表現以及豐田在美國的銷量來看,各自都有其針對不同國家市場佈局的方法。無論是大眾還是豐田,之所以能夠在某個單一市場保持巨大的銷量都源自於其對市場和消費者研究的深入,且根據市場發展的特點,做出相應的改變,因此而獲得成功。


鴻漸談車


我在美國那麼久時間,怎麼見到的都是些邋里邋遢的黑人開著豐田車,而華爾街大多數都是德國車和美國車,當然美國大咖常常開皮卡,排量多在3--4.0上下,駛過後路邊粉塵常颳起小漩渦…,日系車所謂的輕量化,不夠美國中產階級富豪們看的。

豐田車在美國保有量不低,尤其是貧民區裡。這樣說吧,豐田在美國定位相當於弱勢群體吧。日本產品質量不錯,也擅長生產一些實用性不錯的產品,日本國內麵包車大行其道,類似這種廉價車豐田算是比較擅長。至於中級車,自己認真看一眼日系與德系美系外觀,日系怎麼看都有一種生搬硬套的感覺,總感覺有那麼點拼湊感,首尾銜接不到一塊,設計上總覺缺點什麼,看看德系美系車,典雅氣派一根線條鉤絡出車子的中心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