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互助“熱”,資本風口盛,但要規範發展

從最初的水滴公司,到如今巨頭紛紛接入,網絡互助近兩年正處於風口之上。

33歲的方宇我們正在以一種非傳統的方式為她母親做醫療儲蓄——方宇在北京的一家非營利性組織工作,她每年向水滴的一個APP賬戶存入50元人民幣。

這個初創公司彙集了各個成員的捐款,並將其中一部分支付給患病的成員,如果未來方宇的母親被診斷出患有重疾,她就可以從水滴公司池子裡籌集高達10萬元來支付醫療費。“我的父母來自一個小鎮,那裡的社保體系遠沒有北京好。”方宇說,“這種互助很方便,不需要花很多錢,值得一試。”

不僅僅是水滴互助,2018年10月,螞蟻金服推出了相互寶;2018年12月,滴滴上線“點滴互助”;2019年5月,蘇寧上線“寧互保”;6月 “360互助”上線;7月美團互助上線……互聯網巨頭紛紛瞄準網絡互助行業。

億級人加入互助計劃

螞蟻金服推出的相互寶,目前全國已有9300多萬人加入。用戶的少量資金被彙集在相互寶平臺上,用以支付患者的醫療費用,平臺收取8%的管理費。按照互助模式的規律,成員基數越大,救助單個重病成員的分攤成本就會越低。

今年9月,水滴互助啟動業內首例面向輕疾帶病人群的綜合型抗癌互助計劃——“病友互助計劃”,將網絡互助的保障人群從“健康”人群延伸至“輕疾”人群 。此前,水滴互助推出了抗癌互助計劃、綜合意外互助。數據顯示,目前,水滴互助擁有8060萬會員,為近7000個家庭劃撥了超過9.5億互助金。

此前兩年多時間,水滴互助都是靠內部輸血維持運營,直到今年3月1日,公司才參照行業慣例,開始收取8%管理費,“我創辦這個公司是希望解決一個社會公眾問題。”水滴創始人沈鵬說。

資本的風口

網絡互助興起,同時結合保險等進行產品探索和優化,也成為2019年最受資本關注的方向之一。

今年上半年,水滴就完成兩輪融資,分別獲得5億元和10億元資金,投資方包括博裕資本、騰訊公司,還有中金資本、高榕資本,這些資本看中的不僅僅是水滴互助,還有水滴籌、水滴保,形成“眾籌+互助+保險”的商業模式。

“我們希望利用互聯網技術為億萬家庭提供醫療保障,使他們在患病時可以得到保護。”沈鵬說。

發展需要規範

截至2018年12月,國內11家主要網絡互助平臺會員總人數已經超過1.5億人,鉅額資金池、海量會員信息等,都事關公眾利益,應該得到更全面的保障。

有評論稱,著眼“大健康”的發展趨勢,互助平臺通過規範運作,努力成為基本醫保、商業醫保的有益補充,助力多層次居民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才是其應有定位。

由此,不管是水滴公司,還是螞蟻金服、滴滴等公司,保持用戶信任,獲得監管認可,實現商業正循環等,這都要面臨和解決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