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陸軍的戰鬥力怎麼樣?

哨兵小虎


戰略上藐視對手,戰術上重視對手!

印度軍隊雖然是我們的手下敗將,但印度陸軍戰鬥力真心不可小視,特別是印度陸軍在與巴基斯坦常年戰爭中佔盡了優勢。

而目前,印度陸軍人數規模超過了90萬,其中10萬有特別的山地部隊,印度軍隊的步兵師約有6200人,其擁有9個營,每個師裝備105和155榴彈炮90多門,自動步槍5000多支,狙擊步槍150支,輕機槍500多挺,中型機槍為80多挺。當前,印度陸軍作戰思想就是“進攻,再進攻”的作戰思想指導下,印度軍隊強調在主要方向、關鍵節點上投入壓倒性兵力、兵器。力求孤獨一擲,速戰速決。

印度陸軍投入巨資從俄羅斯購買了近千輛T-90S主戰坦克,同時從美國手裡購買了M-777超輕型榴彈炮,這種美製榴彈炮非常適用於山地作戰。同時印度陸軍航空增加武裝直升機數量,印度陸軍現在為下屬的13個軍都配備了一個武裝直升機中隊,1個偵察直升機中隊,1個運輸直升機中隊。

印度陸軍現在追求聯合行動多維打擊,目前印度在印巴邊境成了多達13個綜合戰鬥群,實現陸空聯合作戰。綜合戰鬥群可以幫助印度軍隊在作戰時候,實現攻勢作戰、立體作戰和縱深作戰。印度計劃運用陸軍航空兵、野戰炮兵和戰術導彈、遠火等武器,在打擊的同時爭奪進攻主動權。印度陸軍要求各兵種協同作戰和聯合作戰。近年來印度陸軍戰略開始轉型,演變成了印度陸軍進攻作戰為主,印度軍隊現在所有的演習都是進攻性演習。顯然印度陸軍不要是那支人海戰術的軍隊,而是一支強悍的攻勢陸軍。

以上內容僅為個人的一些簡單看法和資料整合,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討論和交流互動。如有轉載,煩請表明出處!







以上內容僅為個人的一些簡單看法和資料整合,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討論和交流互動。如有轉載,煩請表明出處!


軍事天地


這個問題對印自衛反擊戰時候,林彪和毛澤東曾經有這麼一段對話。

當時林彪被叫到軍委開會。

毛澤東問林彪:他們的戰鬥力怎麼樣?

林彪想了想說:比國民黨雜牌部隊戰鬥力強,比國民黨中央軍戰鬥力弱。

毛澤東聽了皺了皺眉毛:那就掃了他。

正如我們自己常說的,決定戰鬥力的第一要素是人,其次才是武器,最後是後勤物資保障。

印度和我們最大區別是,他們是募兵制。我們是義務兵加志願役。兵比印度平均都年輕,而且我們的大部分士兵都沒有成家,打起來我們更加勇猛。其次,印度種姓,軍官,等級森嚴,貪汙,欺壓,士兵和低種姓人嚴重。部隊管理問題嚴重。所以作戰意志和部隊團結氛圍不如我們。這是先天的。沒辦法改。武器和後勤方面在對印自衛反擊戰時候我們的不佔便宜。我們最後是利用穿插,圍點打援的方式,取得勝利的。山地作戰,幾乎是我們穿插部隊在發起攻擊同時已經切斷了印軍退路和補給線。導致印度防線瞬間崩潰。


風車騎士45541173eg


印度前總理尼赫魯曾經這樣評價過印度陸軍:印度士兵裝備精良、作戰勇猛,1名步兵可敵10名中國士兵!但是基於中國士兵在朝鮮戰爭中的表現,尼赫魯又改口稱“印度士兵對戰中國士兵時仍然可以1敵6”。意思就是說呀,在他眼中印度陸軍的戰鬥力是十分強悍的,相對於我國陸軍而言具有壓倒性的優勢,這是印度人在過去時對自己陸軍戰鬥力的主觀理解,而事實上呢?我想不用多說大家也知道了,在1962年爆發的中印邊境戰爭中印軍曾經創造過一個聯隊(注意是聯隊而不是連隊哦)被三名中國士兵追著跑的記錄。那麼現在印度人又是如何理解自己陸軍戰鬥力的呢?2017年中印在藏南地區爆發邊境衝突時記者提出關於中印是否會爆發戰爭這個問題時,印度國防部長是這樣回應的:印度已經不是1962年的印度!可見在印度人眼裡自己的陸軍已經不是從前那種“被三名中國兵追著跑”的水平了。然而事實依舊打臉,兩軍對峙難免發生衝突,就在印國防部長話音剛落之時,網上立即流傳出一段視頻,內容為中印兩軍打群架,其中最搶眼的鏡頭是一名來不及逃跑的印軍士兵被我軍士兵一個飛腿踢出去好幾丈遠,以至於印度國內網絡上掀起一波“抗議中國軍隊用功夫打人”的熱潮來。下圖為中印士兵班公湖群架事件中被我軍士兵一個飛腿射飛的印軍士兵。

印度人天生就不適合當兵,尤其是陸軍

印度總人口為13億,有由100多個民族組成,其中印度斯坦族佔30%,這個種族的特點是聰明、善良,特別擅長歌唱和舞蹈。這也是古代印度人擅長耍雜技、表演魔術、戲法的原因,時至今日歌唱與舞蹈依舊是印度特有的民族特色,影視劇中三分之二的情節都是在唱歌和跳舞。而且印度的地理位置十分理想,一條恆河貫穿著印度河平原,從古至今很少遭遇顆粒無收的天災,印度人一直生活在衣食無憂的優越環境中,相對於世界其他民族而言印度人並不崇尚武力,因此沒有發展出類似於我國“功夫”和“武術”這樣的文化,反倒是瑜伽這樣的養生體操聞名於世。印度人天生就具有身體柔韌性和協調性,我們經常看到印度在閱兵時出現各種雜耍就是基於這個原因。但是這印度人些優點並不適合發揮軍事優勢,天性決定了這個民族不屬於吃苦耐勞、毅力堅強的範疇,這也是印度能被大英帝國殖民統治長達190年的原因,如今英語已經成為印度的官方語言,可以說其歷史悠久的古印度文明早已不復存在,傳統文化也早就湮滅於西方文化的侵蝕中。所以印度陸軍中戰鬥力比較強悍的部隊不是由印度人組成,而是由尼泊爾的廓爾喀人組成的廓爾喀步兵聯隊以及杰特聯隊。下圖為精銳的印度陸軍廓爾喀步兵聯隊士兵正在表演彎刀舞,廓爾喀步兵的特點是服從與冷血,就單兵徒手單打獨鬥而言,我軍步兵不及廓爾喀步兵,甚至美國海豹突擊隊也不是廓爾喀兵的對手,廓爾喀兵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戰士。

印度屬於區域大國,相對於周邊弱小國家而言其陸軍戰鬥力還是比較強悍的

相對於諸如孟加拉國、緬甸、錫金、尼泊爾、不丹、斯里蘭卡這些弱小國家而言,印度陸軍戰鬥力還是比較強悍的,畢竟自己好歹是個擁有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人口13億的區域大國,其陸軍攻不敢言勝,守則毫無壓力。而對於宿敵巴基斯坦而言這,這種“強悍”就表現得不太明顯了。以第一次印巴戰爭為例(1947~1949年),印度集結40000餘人的優勢兵力向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發起進攻,企圖以該地區為跳板一舉吞併巴基斯坦,但是遭到巴基斯坦游擊隊水平的軍隊頑強抵抗,雙方鏖戰一年多未分出勝負;在第二次印巴戰爭時則被巴基斯坦完敗,付出慘重代價。第二次印巴戰爭是印度繼中印邊境戰爭舊敗後的新敗,自此開始印度不彈“以一敵十和以一敵六”的論調。總的來說印度陸軍扮演的就是典型的“欺軟怕硬”角色,對手示弱時他就像愣頭青一樣能把別人給滅國吞併,倘若對手是個硬茬,那麼他可以會一直活在這個陰影裡不能自拔。下圖為第二次印巴戰爭中的查溫達坦克大決戰結束後在擊毀的印軍坦克上歡呼的巴鐵步兵。

當然也有人認為印度陸軍戰鬥力不高的原因在於落後的武器裝備,其實唯武器論並不客觀,比如我國在朝鮮戰爭中就是以劣勢裝備擊敗17國聯軍的。我們可以做這樣一個假設:如果朝鮮戰爭換成印度陸軍來打,並且裝備水平與美軍相當,那麼結局會是怎樣的呢?或者換一個角度:如果印巴戰爭由我軍來打,那結局又會有何不同呢?實事求是地講,印度陸軍雖然曾經慘敗於我國,並且在對陣國力遠遠落後於他的巴基斯坦陸軍時表現同樣差強人意,但是印度陸軍始終在長達70年的實戰環境中歷練著,而我軍則自1992年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結束以來就沒有接受過實戰的考驗,戰鬥力是否還能具備1962那樣摧枯拉朽的水平還是值得思考的。我們不能因為曾經戰勝過對方就貶低對方,而是應該客觀地看待對方在幾十年間所獲得的發展,就像印軍國防部長所說的“印度已經不是1962年的印度”,我們只有在不斷超越中才能繼續保持“你大爺仍然是你大爺”的戰鬥力優勢。下圖為1962年對峙中的中印陸軍士兵,對峙期間印軍囂張至極,開戰後逃跑的速度一度讓我軍吃驚。


兵器知識譜


為了應對來自北部和西部的寒冷山區的威脅,印度已經形成了世界上一半的山地師,而印度也正在形成新的山地師。根據美國全球安全研究所(U.S.InstituteforGlobalSecurity)的數據,印度山地步兵師的大多數人員配備在15000個崗位上,每個師約有8000名後勤支援人員。印度軍隊採用了指揮系統來劃分全國的戰區。東部、北部和中部的三個司令部中有六個有山地步兵師。每個山地步兵師由三個山地步兵旅、一個炮兵旅、一個工程兵團、一個通信兵團、一個服務營、一個憲兵部隊、一個軍事和郵政部隊、一個野戰級和三個地面聯絡級組成。從其建立的角度來看,印度山地部隊非常重視工程師和通信員的配置,特別是在擁有通信兵團的師一級部隊中,通信兵團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支。印度山地步兵師還組建了一支工程兵團,這也是罕見的,顯然是因為其複雜的作戰地形和不方便的通信。

印度有12架山地戰鬥機,每架約15000人。

印度山地部隊裝備步兵戰車等輕型車輛。部署了大量直升機運送突擊部隊和輕火炮。

印度有大量裝備精良的山地戰鬥機。但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實際的戰鬥經驗是什麼。在這方面,我不得不說,雖然不強。但也有一些實踐經驗。






奇哥電影


印度陸軍的戰鬥力實際上還是挺不錯的,雖然它的空間與海軍武器裝備經常鬧出笑話,不過這不影響印度陸軍作為南亞自大陸。首屈一指的路上作戰力量。特別是印度陸軍部署在喜馬拉雅山脈一帶的三地師。

印度陸軍成立於1947年,是印度規模最大的武裝力量,主要任務是確保國家安全和印度共和國免於遭受外來侵略和威脅,維護和平與安全。印度陸軍還在自然災害和其他干擾從事過人道救援行動。 印度陸軍擁有世界上第二大的常備軍和最大的後備軍隊,被認為是當今世界最職業化、最忠誠的陸戰部隊之一。


印度陸軍擁有約148萬現役部隊及約200萬預備役部隊,印度陸軍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常備軍,並擁有世界最大的後備軍隊。到2020年,印度陸軍計劃升級4000 T-72s, over 2500 T-90s和其他數千坦克。印度陸軍有34個師,其中包括4個機動師 18個步兵師,10個山地師,3裝甲師和2個炮兵師。每個師由好幾個旅所組成。一個旅通常有大約3000名作戰部隊構成。一個步兵旅通常有3個步兵營以及各種支援武器與單位。它是由一名准將 來指揮。除了在各師的旅,印度陸軍也有5個獨立裝甲旅,15個獨立炮兵旅,7個獨立步兵旅,1個獨立空降旅,3個獨立防空旅,2個獨立防空旅和4個獨立工程師旅。這些獨立旅直屬軍級單位的領導。


現在,印度陸軍有阿瓊主戰坦克200輛,T-55和T-54坦克大概600輛,T-72主戰坦克2700輛,T-90主戰坦克850輛,以及400輛裝甲偵察車。 牽引式火炮有4175門(估計有600門庫存),其中75毫米1115門、105毫米約1350門、122毫米約550門、130毫米750門、155毫米410門,自行火炮有105毫米80門(估計有30門庫存)、130毫米100門(估計有70門庫存),多管火箭炮為122毫米100門。

所以說印度陸軍現在的實力還是非常強悍的,最起碼從軍隊規模與武器裝備來看是這樣,至於打起來的戰鬥力怎麼樣那就不得而知了!

頭條“軍器戰位”報道!

發佈:牧小明

作者 : 感謝我們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願世界沒有戰爭。

軍器戰位:關注每天為你講解軍事武器裝備知識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軍器戰位”每天講解軍事知識


軍器戰位


印度迷信武力,武力主要指的是裝備,發展裝備過去是主要是陸軍,現在是空軍。為了爭奪“阿帕奇”,陸空兩家彆扭多年。1999年卡吉爾衝突,空軍賭氣不出擊,在嚴命之下才勉強同意支援,就是明顯的例子。陸空兩家鬧得不好,顯示印度高層對空軍重視的程度開始加強,陸軍不服,才激化了矛盾。陸軍現在,沒槍少炮,政府卻把大筆採購給了空軍,從戰鬥機到支援保障飛機,簽下一筆筆鉅額大單,110萬陸軍甚至連支像樣的槍都沒有,12萬空軍卻混得逍遙,陸軍嚴重不服,空軍也多氣鼓氣脹。為此兩家矛盾長期不和,並有升級之勢。致說陸軍戰鬥力究竟怎樣,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

沒槍少炮

從來沒有一個大國的陸軍,混得如印度陸軍之慘,連支像樣的槍都沒有。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努力到2017年,國造英薩斯步槍的下場,下馬了事。2018年正式採購三種槍型,俄製AK203,阿聯酋CAR 816,美製SIG 716,分別為75萬枝、9.3萬支和7.3萬支,生產要到2030年以前才結束。致於以前,以AK為主,趁著前蘇聯國家換槍的當口,採購了一大批,成為主力槍型。槍如此,炮如何?都是過去前蘇聯支援的老炮,新一點的炮,瑞典博福斯買了已是幾十年,接下來是美製M777,只有145門;韓國K9為100門;國產“丹努什”,並不放心。一支百萬大軍,沒槍少炮,談何戰力?

將軍的定義

戴旭的看法,跳舞的民族打不了仗,就以裝備來說,主戰性能大多太差,坦克以T-90和T-72為主,不是適應性差,就是失之老舊;直升機,國產“北極星”,性能根本不可靠,買一點無濟於事。裝備如此,戰鬥精神和戰術素質,就更難問津。有的網友看法,莫小瞧了印度,是的沒錯,其想法是不錯,真要真刀真槍,就是銀樣蠟槍,百戰百敗。曾師學美軍山地戰法,二國沒少研探,美軍對其戰術不敢恭維,尤其對其操著蹩腳的英語,自命不凡的態度,大為不耐煩。敗多少成,自我感覺卻特別良好。看似規模龐大,建設質量堪憂。


魂舞大漠


印度陸軍擁有約148萬現役部隊及約200萬預備役部隊,印度陸軍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常備軍,並擁有世界最大的後備軍隊。在歷次印巴戰爭還有洞郎事件中,印度陸軍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近年來,印度一直在向美俄兩個超級軍事強國採購軍備,買買買,出手相當大方,包括戰機坦克軍艦步槍,來裝備自己的軍隊。如購買了美國的阿帕奇武裝直升機,M777榴彈炮,採購了76萬支俄製步槍和和一批T-14坦克,從客觀上看,雖然印度國防軍工能力很弱,光輝戰機阿瓊坦克和英薩斯步槍差強人意,空軍與巴鐵交戰也落下風,但印度的陸軍戰力不弱,不光閱兵式上摩托車玩得溜,打戰不輸巴鐵,近日在向克什米爾地區增兵達9萬後,一支巴基斯坦精銳部隊進入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後,被印度陸軍發現,隨即被包圍全部殲滅。下圖為印度陸軍傘兵部隊


現在印巴關係再度緊張,印度和巴基斯坦在邊境地區再度劍拔弩張,陸軍部隊將在印巴邊境部署首個"綜合戰鬥群",印度陸軍的每一個"綜合戰鬥群"將由空中作戰力量、炮兵和裝甲兵組成,這種更小、更靈活可以快速部署的作戰單位將會根據作戰任務和區域靈活搭配6-8個營。具備快速部署的能力,可以提升快速反應能力,也可以提高印度陸軍部隊的綜合補給能力。未來,印度陸軍計劃組建11~13個“綜合戰鬥群”。

雖然印度陸軍不弱,和美國俄羅斯軍事改革不同,這倆個超級軍事強國都有完善的軍工體系,而且是一流的軍工生產能力,相比之下,印度的軍工生產能力簡直不值得一提,還有印度陸軍任務多,高官多,農場多,裝備不統一,莫迪政府要實現亞洲軍事強國的野心恐怕要打折扣了。



一顆小白楊188818128


印度陸軍的戰鬥力怎樣,從印巴衝突來看,印軍的戰鬥力稍彈巴軍一些。但這種貌似強大實際上是以軍人的數字來支撐的。印度有近14億人口。所以他的現役軍人100多萬。遠大於巴軍。但從印軍的軍事素質來看,無論從電視裡看到的或是從報紙雜誌看到!。窺一斑而觀全豹。其戰鬥力可不敢恭維。更不用說62年那場邊境反擊戰了。


大風起兮517


近來,印巴之間圍繞克什米爾紛爭不斷,雙方頻頻出手,先是巴在空戰中擊落印機,後是印軍開始炮轟巴境內目標,使得巴基斯坦壓力山大。那麼到底印度陸軍有什麼的實力呢?戰鬥力又怎麼樣呢?

印度陸軍現有148萬現役部隊及約200萬預備役部隊,編有6個軍區司令部,4個攻擊軍,12個守備軍,下轄3個裝甲師、4個平原整編師、18個步兵師、9個山地師和1個炮兵師以及15個獨立旅,1個“普里特維” 地地導彈團、4個防空旅和3個工兵旅。

再看一下他的主要裝備,印度由於軍工能力有限,所以其陸軍的裝備大都靠從國外引入,大多是以蘇製為主,其它韓國、瑞典、美國等都有。

印度陸軍有主戰坦克:其中有3414輛坦克。拋去老舊的型號,印度陸軍真正可用的裝甲力量有2000輛左右T-72型坦克和1000輛左右T-90型坦克,其中較為先進的阿瓊坦克約14輛,共計約3000輛坦克。

火炮方面,印度陸軍普遍裝備有155火炮。其中印度購買並自行組裝的韓國K9自行火炮(100門,印度組裝),"丹努什"自走炮(印度自產的瑞典FH-77B榴彈炮,採購了410門),再加上購買自美國的M777輕型榴彈炮(145門)。

步兵戰車,印度有2500輛BMP-2步兵戰車,其機械化程度也不容小覷。

印度陸軍還有超過1000架的武裝直升機或運輸直升機,這其中就有8架美製AH-64E(I)“阿帕奇”也為印度陸軍的機動性和空中突擊增添了不少砝碼。

印度在人員和裝備上都不差,但這不等同於戰鬥力,在中印1962年的衝突中,印度以領先於我的裝備結果打出了遠不如我的戰果,可以說是慘敗於我,這讓印度非常的忌憚和不堪,一心想著一雪前恥。也正因為如此,近年來,印度可以說苦心修煉,尤其是對山地作戰進行持續不間斷地投入和演練,這種臥薪嚐膽讓印度增添了不少自信,尤其對巴基斯坦的正面衝突中,山地軍的裝備和人員優勢得以發揮,讓巴基斯坦吃了不少苦頭。

印度經過近年來的發展,陸軍的實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也經過印巴之間實兵的檢驗,正成為一支不可輕視的武裝力量。


華豎


對於印度這個國家真是無語,自從英國人走了之後,他們也不知道哪根筋錯了,總是動不動就舞刀弄槍,張牙舞爪,總是各種逼逼賴賴,總想現實跟別人碰一碰。跳跳舞,玩玩雜技難道不快樂嗎?是咖喱不好吃,還是恆河水不好喝,非得找病。

歷史上來講,南亞地區就沒統一過。所謂孔雀王朝,貴霜帝國,臥莫爾帝國也僅僅是南亞大陸中北部,英國人來了之後也僅僅是形式上的整個,地方還是各搞各的,就是現在印度也是小政府,這樣說吧,他的國家治理能力不是差,是特別差,中央政令很難在地方推行,幾百個民族,幾百種語言,地方都是地主自治,根本還是頂層民主,地方封建的二元政治,怎麼形成戰鬥力?

很多人總是機械性的堆砌數據,最後來一句,印度擁有亞洲第二大軍事力量,不要小覷。😁😁😁,這就跟放屁一樣,說了沒說。毛主席說過,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哪怕敵人是個棒槌,我們中國人也不可能小覷,但是棒槌就是棒槌,還不讓我說事實了?

第一,印度,在沒有印度之前,其實就是南亞民族各部落或者國家的集合。可以這樣說,抵禦外來侵略勝率0。在人類戰爭史上,堪稱奇蹟。而且有史記載,入侵南亞次大陸,無論什麼人種,基本風捲殘雲就搞定了,不要太容易。

第二,雖然,目前印度花天價到處購買軍火武器,但不得不說,由於其自身工業基礎太薄弱,打打南亞其他小國還可以,跟中國打,他消耗不起,堅持不過兩場戰役補給就斷了,幾十年攢的家底,看起來多,著實不經用。

第三,印度軍隊素質太低,文盲率極高,關鍵挑一百個人出來,很有可能大家說話都聽不懂,而且本來這個民族集合體信仰,等級都不同,在我們中國兩千年前老祖宗的眼裡,這都算一批烏合之眾,更別提現在的標準,我真不知道他們到底算啥。

第四,其實62年已經打過了?不是嗎?印度不是有個將軍說印度不是62年的印度了嗎?😁😁😁他這邏輯就彷彿刻舟求劍一樣,難道中國還是62年的中國?62年印度拿美俄的武器,被中國偏師揍得找不到北。現在中國在全球最全工業體系下,擁有東風,殲20,99坦克等等全球最頂尖武器和可以說紀律最嚴明的軍隊下,我只能說,印度會比62年更慘。

第五,有人說印度和巴基斯坦對質多年,有豐富的作戰經驗。中國多年不打仗,不會了。😂😂😂我特麼都樂了。印度跟巴基斯坦那經驗在中國眼裡都是弟弟。有興趣可以仔細翻一翻中國自春秋以來的戰爭史,中華民族才是真正的戰鬥民族,戰爭之王,中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數千年來硬啃下來的。中國古代當年滅匈奴和突厥的部隊,基本都是國力剛恢復的新兵。中國人,只要內部不出問題,高層不爭鬥,打仗就不會掉鏈子。那都是與生俱來的無所畏懼和對戰爭天然的敏銳嗅覺。

在這裡奉勸各位印吹,印度不是沒有潛力,你們村頭那個二傻子潛力也挺大,畢竟起跑線低,提升空間更大。但印度的問題,從有史以來,到現在,其實一直都沒有解決。無論是制度,文化,語言等等,印度其實到目前跟兩千年前沒區別,分裂的。在沒有做到制度,文化,語言統一之前,我們可以盡情的小覷印度,誰都扶不起來他,溼婆,耶穌,真主,佛祖也無能為力。

我只希望他不要再自以為是,再搗亂,中國目前復興在一個關鍵時刻,國際觀瞻很重要,在徹底削弱美國在亞太影響力之前,不易大動干戈。而且一帶一路真的是一個有利於歐亞人類的好事兒,印度生亂非常影響中巴走廊的經濟交流。

不過阿三要真的得寸進尺,如果決定動手,我覺得還是一步到位,把他打痛,而且這次的強度應該必須足以震懾東南亞諸國,甚至美國,讓他們知道,無論誰撐腰,想做生意,歡迎,搞對抗,死路一條。如果僅僅撓癢癢一樣,仗打了,最後一定還被指責,小國看不出真實力,又蹦蹦噠噠求著美國來保護,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