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的林沖武功最好,為什麼膽虛處處忍讓,沒有武松的氣豪萬丈?敢做敢當?

五金員工陳可為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

在《水滸傳》中,林沖的武功非常好,為什麼膽虛處處忍讓,沒有武松的氣豪萬丈?敢作敢當?

看到這個問題,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讓林沖出現這種情況?林沖的骨子裡到底有沒有武松的那種豪邁灑脫?

首先林沖和武松的出身完全不同,林沖的父親曾經是提轄,提轄是什麼官職呢?不得不說,宋代的提轄可是一個不小的官。

在宋代,官和吏是分開的,兩者之間等級森嚴。官是由國家統一任命,具有品級劃分,宋代官員大體有七品。吏則是為官員服務的人員,由官員自行招聘,無等級,被認為是“不入流”的存在。官、吏的下面,才是普通農民。

林沖的父親林提轄,官職範圍為“從六品、正七品”,所以林沖屬於官二代,林沖之所以能成為八十萬禁軍教頭,一方面和自身本領有關,一方面和林提轄的打點有關。相對而言,武松出生於普通農家,並且父母早亡,唯一相依為命的大哥是個侏儒,所以武松的成長過程我們多少可以猜想一下。

兩人出身不同,直接導致了兩個人的認知、追求、性格完全不同。

其次,兩個人的很多情況不一樣。

林沖能文能武,受過良好的儒家教育,為人以傳統禮法來指導自己的各種行為,信奉“仁義禮智信忠孝悌”,但是武松不同,從他失手把別人打成重傷來看,武松屬於好勇鬥狠的街頭混混,造成武松這種情況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生存”兩個字。

林沖在京都有自己的一院子房產,這是什麼概念?看看如今北京四合院就知道這代表著什麼了,同時林沖家裡也僱傭了傭人,說明林沖的生活水平很高。但是武松家比較貧窮,沒有什麼家產,這也是為什麼武大郎離開老家去陽穀縣重新開始新生活的原因,武松在柴進莊上受氣,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所以說,兩個人的財富不同,一個家產豐厚,一個一無所有,林沖所做所為首先是穩定自己安逸的生活,武松則不同,反正一無所有,還不如折騰折騰,折騰對了,人也就鹹魚翻身了,折騰不成功,大不了還是一無所有。





林沖萬事忍讓,以和為貴,其實是無奈之舉,他為什麼見到魯智深倒拔垂楊柳非常開心,和魯智深切磋後更是意氣風發,原因很簡單,林沖雖然萬事忍讓,但是他的內心依然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英雄氣概,只不過被平凡的生活所淹沒隱藏而已。

那麼,《水滸傳》中林沖有沒有萬丈豪情時刻呢?

小哥認為有。



林沖從發配到落草梁山泊,心裡唯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妻子,後來得知妻子早已不在人世,岳丈也已經去世,林沖在世上再無親人,他真正的變成了一無所有,他依然迷茫、無奈、壓抑、悲憤,他如行屍走肉一般活著。

晁蓋上山後,王倫懼怕晁蓋佔了自己的山頭,無論如何也不接納被通緝的晁蓋等人,這有違江湖道義,被生活摧殘的不成人形的林沖徹底爆發了,他不需要再忍讓退縮,所以他手刃王倫,親自扶晁蓋上位。

這是林沖真正展現豪邁氣概的表現。

晁蓋上山帶給林沖的是更為舒心的生活,但是宋江上山,卻給林沖帶來了新的追求。

林沖的武功一直是網友們討論的一個重點問題,因為在《水滸傳》前期,林沖武功非常高,很少有人能在他手底下走出三十招,但是在《水滸傳》後期,林沖的武功則非常不穩定,直接表現就是“不管對手武功高低如何,決鬥一律平手”。

那麼,是什麼造成林沖出現這種狀況呢?小哥認為是心態。

宋江沒有提招安之前,林沖的表現非常賣力,大小戰役基本上都參加了,並且在戰場上面非常積極主動,比如戰關勝的時候,不等宋江發令,林沖就已經拍馬直取關勝了,因為他覺得宋江太過於吹捧關勝,長別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自從宋江提出招安之後,林沖戰鬥力和作戰積極性大幅度下降,宋江放走高俅,阻止自己殺高俅為林娘子報仇,林沖火熱的心立馬就涼涼了,所以從此之後,林沖在戰場表現有點出工不出力的感覺。

林沖不同意招安,積極為梁山泊發展出力,原因很簡單,天下已經有三個地方割據勢力了,梁山泊在宋江的帶領下,完全可以割據一方,所以林沖對未來充滿了期待,但是林沖知道宋江要走招安路線,他才明白,自己再努力,最終也要回歸朝廷,最終也要依然受制於高俅之輩,他能不心灰意冷嗎?

因此,林沖也具備豪邁的性格,並不是什麼事、什麼時候都是懦弱忍讓。

謝謝大家。


古梁鏞


林沖,悲催的命運,一直被自已的上司或同士陷害蹂躪踐踏卻忍辱負重,不反抗,至使忍無可忍時"逼上梁山"。

林沖良好的家庭基因傳承,世代教頭,儘管官職不高,工作單位響亮,八十萬禁軍教頭,自身本領過硬,刀槍劍戟,斧鉞鉤釵,棍捌流星,無一不通,樣樣拾得起,放得下,有穩定的經濟來源,有人人羨的工作單位,有人見人愛的嬌妻美眷,試問有誰還處處若事?面對高衙內採踏愛妻,他選擇了"忍",以求今後的風平浪靜,當白虎堂栽髒臨頭,他選擇了"忍",期盼天理仍存,終有詔雪天晴,火燒草料場,直至死而後生,他忍無可忍,宰殺高衙內,槍挑陸遷,雪夜上梁山。

每人都這樣,太多的牽掛,太多的不捨,太多的想往,丕到絕望,不到萬不得已,誰願暴發?林沖發配河北蒼州,逢小旋風柴進,柴大官人敬重林沖之英雄氣概,遭洪教頭忌妒,便以比武決雌雄,林沖一再相讓,洪教頭步步緊逼,嘴裡不停的叫罵"賊配軍″,林沖本就受陷害而落圄圇,心中窩火難平,今又遭小人辱罵,心中積於奔流,持棒在手,一個老樹盤根,便把洪教頭打翻在地,使其驚愕當場。

林沖,真英雄的一生,屈辱的一生,也是委屈求全的一生。

同樣是《水滸傳》塑造的英雄武松,決不同於林沖,從小無父無母,少疼寡愛,沒人教他怎麼做人做事,在少林學藝八年就信奉"路見不平一聲吼哇,該出手時就出手哇,風風火火闖九州哇",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無牽無礙,快意江湖,瀟灑大氣!


昂首高歌散淡人



在《水滸傳》中,林沖與武松確實是兩個不同類型的人物。

林沖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是吃朝庭俸祿的軍官,為了保住飯碗,保住已有的身份地位,他忍辱負重,面對邪惡一再忍讓,以求得太平無事。

武松是江湖中人,豪爽仗義,嫉惡如仇,遇事沒有那麼多顧忌,只要路見不平便可拔刀相助,敢做敢當,當該出手時就出手。

兩人的性體之所以相差明顯,都是由身份地位和性格秉性所決定的。

細讀《水滸傳》可以發現,作者施耐庵對林沖和武松這兩個人物的塑造,都是集中在上梁山之前。他們的性格、脾氣秉性以及所作所為,也都是在這個階段所形成和展現的。

舉例說明:



一、截止第十九回《林沖水寨大火拼,晁蓋梁山小奪泊》,林沖的表演就已達到了高潮


按照過程順序:

1、林娘子被高衙內調戲,林沖本來要教訓一下這個無賴,但看到是自己的頂頭上司高俅的乾兒子,只好忍氣吞聲,饒過他這一回。這個過程,是林沖性格軟弱的典型表現。因為按正常邏輯,對調戲妻子的人,就是天皇老子也不能對他客氣。而林沖偏偏忍下了。



2、高俅為陷害林沖,與陸虞候合謀將林沖騙入白虎節堂,致使林沖遭陷害被髮配滄州。

上路前,為避免高衙內繼續糾纏娘子,特意休書一封。他的理由是:

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為因身犯重罪,斷配滄州,去後存亡不保。有妻張氏年少,情願立此休書,任從改嫁,永無爭執。委是自行情願,即非相逼。恐後無憑,立此文為照。

這紙休書,也是林沖被後人詬病的主要原因,認為林沖這樣做,不僅救不成娘子,反而把娘子逼上了死路。



3、接著是魯智深大鬧野豬林,救下了林沖免遭高俅的半路殺害。按照魯智深的意見,乾脆打死想要殺害他的倆個差人(董超薜霸)算了。可林沖還指望服刑完畢好有出頭之日,阻止了魯智深的行為。這又成了林沖軟弱的證明之一。



4、高俅急於把林沖置於死地,派陸虞候趕到滄州火燒草料場,欲燒死林沖。幸虧林沖到山神廟避雪免於被害。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林沖終於爆發,殺死了陸虞候等人,雪夜上了梁山。到這個階段,林沖的性格得以轉變。由忍辱負重變成了該出手時也出手。


5、林沖上了梁山,受到王倫百般刁難,但為了立足生存,他再次忍受。不過,這次的忍受和以前大不相同,而是埋下了深深的積怨。當智取生辰綱的晁蓋等人上山並同樣受到王倫的拒絕後,林沖的積怨瞬間暴發,當即手刃了王倫,並推舉晁蓋做了山寨之主。至此,林沖的性格才徹底的由忍辱負重轉為英雄豪傑。



二、武松的性格,基本上是一脈相承,沒有什麼大的變化


1、景陽崗打虎,是酒壯英雄膽,徒手打死吊睛猛虎,既為民除了害,也完成了由一個江湖浪人向打虎英雄過渡的精彩亮相。因為在此之前,武松在柴大官人家裡避難,由於性情暴躁,柴大官人並不待見他。是景陽崗這隻老虎,才讓他走上了英雄之路。



2、鬥殺西門慶為兄報仇,體現了有仇必報沒有二話可言的豪氣。這個過程,無疑是把單純的打虎英雄,上升到了嫉惡如仇,該出手時就出手的高大形象的塑造。並且把西門慶陷害兄長這個案子辦得有理,有利,有節,表現了粗中有細,重事實重證據,以理服人的過程。讓人看過之後,無不佩服之至。



3、武松醉打蔣門神,展現了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豪邁氣概。這一節,作者下足了功夫,把醉打蔣門神的過程渲染得無比精彩,使武松有勇有謀,武藝高強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醉打蔣門神,重在一個醉字,是以醉的形象,來展現機智果敢,懲惡揚善,除暴安良的義舉。

4、武松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等於把武松的性格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說有些過火也不無道理。因為武松不僅殺了陷害他的仇人,而且把丫環,傭人,馬伕都殺得精光。從中表現出了武松脾氣暴躁,發起火來天神不懼的勢不可擋。



5、接到來到武松醉打孔亮,這是他去二龍山落草路上的小事一樁,可謂不值一提。再往下則一直到了三山聚義打青州,武松才再次亮相。從這以後直到上了梁山,武松在《水滸傳》這部大戲中已經沒多少戲份,等於是開始走下坡路。直到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武松也只鬧了個步軍頭領,並且在魯智深之後。


總結:


1、林沖火拼王倫後,雖然多次下山征討且擔任先鋒官,但出彩最多的僅有三打祝家莊生擒扈三娘這一次。還有大仇人高俅被捉上山後,他急於報仇卻被宋江阻攔門外,後來追到江邊望江興嘆口吐鮮血。在宋江的招安大計下,林沖英雄落寞,復仇無門。



2、武松上山後,由於是步軍頭領,出彩的地方更是少之又少。只是宋江主張招安時他喊了幾嗓子表示反對。再就是有幾次下山,也差不多是跑龍套的性質。也就是說,武松上山後,他那種豪邁的性格已經沒有了展現的機會。


3、饒有趣味的是,林沖和武松這兩個性格迥異的難兄難弟,上山前都大放異彩,上山後都沒有什麼興旺。可偏偏在南征方臘得勝還朝前,在六合寺雙雙相伴,度過了相同的晚年。是天意,是命運,還是其它,只能留給後人分解了。



通過林沖和武松人生走向的對比可以看出,倆人性格不同,脾氣秉性不同,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自然也不同。這是作者塑造人物方式方法的區別,也是符合文學作品的藝術創作規律。正因如此,才讓我們見識了兩位活靈活現,生動逼真,帷妙帷肖,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

感謝作者。



文化一家人


可能是林沖和武松都有著傳奇的經歷和過硬的本領緣故,人們常用“馬上林沖,馬下武松”來稱頌他倆。論武功論名望他兩人雖都不分伯仲,江湖齊名,但是論品性他倆卻迥然不同。與武松相比,林沖多了幾分隱忍,少了幾分豪邁,多幾分柔弱,少一點血性,仔細想來無非這幾個原因:

一、出身上不同造成了品性上的差異

林沖是何出身已難細知,但肯定是行武世家,家境也應較富裕,且受過良好的教育。其軍事素養已是一流,一招一式十分規範。京東八十萬禁軍教頭,豈是一般人能擔當的,說是武行中萬里挑一的人物並不為過。但作為體制內的人,往往顧忌多,受到的束縛也就多,自我保護能力反而差。他落魄梁山時寫過一首詩:“仗義是林沖,為人最朴忠。江湖馳聞望,慷慨聚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類轉蓬。他年若得志,威鎮泰山東!”這首小詩,他的文化教養,他的性格命運,他的長久隱忍和後來突然暴發都包含在其中。

武松是何出身呢,從小父母雙亡,由哥哥武大一手養大,因哥哥懦弱兩人受人欺負應是常有之事,因而獨自養成了剛強的個性。他沒有受過正規教育,談不上多少文化,但老天賜與了他一副強壯的體魄和超人的力量。他從小浪跡江湖,無家無國,反倒培養出了他的獨到之處,一身功夫實戰中練成,無敵鴛鴦腿獨步武林。他深知世道艱險,養成了不受任何羈絆,該出手時就出手的火辣作風。他一切自學成才,有著超強的感知力,行走於死亡之地如同坦途,殺伐決斷就一瞬間的事,他的這些品性恰恰是體制內的林沖不能具備的。

二、處境不同處事方式也會不同

武松自從為兄長報仇後再無顧忌,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天地之大哪裡都能安家,闖出天大的禍也是一人承擔,生死不過是一條命,無任何牽掛,自然是豪情萬丈,敢做敢當。

而林沖則不同,有家庭有妻子,上有領導下有部屬,功名利祿之中,他的行為受到約制,任何衝動都會影響個人前途,也易危及家人,所以對他來說,些許隱忍也是一種生存之道。可是真正攤上大事時往往瞻前顧後,氣短志疏,甚至受欺凌時也不願吭聲。這也不能完全怨林沖如此,任憑是英雄好漢,當家人和事業受到危險,往往銳氣立減。梁山好漢中大多沒家室,也是不願拖累家人之故。

三、放不下和放得下的區別

林沖受到無妄之災,開始並無反抗之心,因他有很多放不下的地方,名聲,家庭,事業等等。對兩個公人都不敢反抗,他把自己當成了真正的罪人了,不想因反抗而加罪,甚至希望還有出頭的一天。這就是典型的放不下。直到火燒草料場,自己再無退路才痛下殺手。

武松是個什麼都放得下的人,除了一條命什麼都沒有,即便明天去死今天也會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除了他沒有什麼身外之物羈絆之外,他本人性格豪爽也是重要原因。

總之,林沖的身世處境,先天性格和各種歷練的不同,決定了他不能具備武松的豪氣干雲的秉性。


湘水微波


林沖從小在生活平安長大,沒有受過貧窮的滋味。並且藝成長大後,因其身世是累世軍戶,並且是教頭之家。受軍規軍律教育多年,謹慎小心,一切言行控制在法規之內,所以就顯得有些軟弱。雖然武藝高強,但是社會必定有規據,林沖的一切行為作事都想在規據之內,不越雷池一步。

武松從小沒有爹孃,大哥武大朗又軟弱可欺。所從武松從小就養成不怕事的性格,遇事強硬。因為對窮人來,只有你不怕事,才有活下去的可能。武松為生活所迫,只有強硬,才有活不去的可能。


畫詩人生


林沖之所以一再隱忍退讓,是因為他放不下名利和家庭。

首先,林沖有當時的地位和家庭實屬不易。他是靠自己能力一步一個腳印做到80萬禁軍教頭的,就是公務員了,端的是鐵飯碗,也沒有後臺,所以他很看重自己的飯碗,形成的性格就是即使受到委屈也要忍,因為公務員不是人人都能當的,所以後來高俅乾兒子侮辱他娘子他能忍,發配滄州他能忍,到最後山神廟差點被人謀害才忍無可忍。

武松呢,他因打虎而被縣太爺賞識,當了個督頭,正是那句話,得來容易,失去也就沒那麼痛苦。對於他來說他一身武藝,到哪不能混口飯吃。更何況,在之前,他就因為酒後傷人流落在外,有這方面的生存經驗!

其次,林沖有幸福美滿的家庭。他們夫妻郎才女貌,十分恩愛,他的父親和岳父也都是體制內的人。即使後來被髮配,他也是想的是時間會解決一切,熬過這幾年,他就可以回去和親人團聚了!

而武松從小父母雙亡,靠著哥哥賣一邊賣炊餅,一邊討飯把他養大,嚐盡人間苦難,後來唯一的親人也被害死了,世上了無牽掛,孑然一身。他做任何事只要為自己負責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