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都有哪些可以反映家鄉文化的美食?

劉Free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各地都有哪些可以反映家鄉文化的美食?我的回答是:座標雲南,這就是我美麗的家鄉,美食是一種文化,而吃是一種享受。說起家鄉文化美食有很多種,下面就來跟朋友簡單介紹幾道,看看有你喜歡的美食嗎?

【蒙自過橋米線】

蒙自位於雲南省境內,是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這裡美食眾多,要說起最有名的美味,那非過橋米線莫屬。有這麼一個傳說:在古代,一位書生要上京趕考,為了不被打擾,就一個人住在一間水邊的小屋裡,埋頭苦讀,他娘子為了讓他有一個好的身體,能按時趕去考試,每天給他做很多好吃的補充營養。有一天,她燉了一鍋雞湯,還準備了書生愛吃的米線和一些配菜,然後送到了書生的住處,因路途較遠,平時送的食物基本上都快涼了,而今天這道雞湯卻一點都沒有涼,她趕快將米線和配菜放入湯中,趁熱燙熟,卻發現味道無比鮮美,至此這種吃法就流傳開來。雞湯為什麼依然很燙呢?原因很簡單,因為雞湯上覆蓋著一層油脂,熱量不易散出,路途雖遠,但湯汁依然很燙。因為書生住在水邊,每次送飯都要經過一座小橋,所以後來就被人們稱為“過橋米線”。


現在這道過橋米線己然成為雲南蒙自的一張名片,有很多來紅河旅遊的朋友都會慕名去品嚐一下這道美食。過橋米線的湯底是由雞肉和筒子骨熬煮而成,上層覆蓋著一層滾油,很燙但不冒熱氣,然後把肉片、韭菜、豆芽和雞塊等食材放入湯中燙制,最後加入由熱水燙過後的米線製作而成。味道鮮美、口感潤滑。特別是碗中的湯,那味道真的太鮮了,喝一口其味無窮。冬天來上一碗過橋米線,瞬間感覺身上暖暖的,寒意全無。


【騰衝餌絲】

騰衝餌絲歷史悠久,距今有400多年,它是以本地優質大米經多種工序加工製作而成。在騰衝,餌絲有兩種吃法,一種是將其切成絲,蒸熟後,夾入碗中,放入甜醬油、肉絲和韭菜等調料拌勻即可食用。味道鮮美、口感細膩。另一種則是把餌塊切成片,放入鍋中,配上肉片、雞蛋、白菜絲經大火炒制而成。成品:香味濃郁、油而不膩、因多種食材的加入,有葷有素,營養十分均衡。

在騰衝炒餌塊也叫“大救駕”,這裡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明末清初,永曆皇帝逃至騰衝,疲憊不堪、飢餓難耐時,吃到了騰衝的炒餌塊,感覺無比美味,勝似山珍,於是說到:真乃大救駕也。於是“大救駕”一詞就流傳到現在。騰衝本是一個旅遊勝地,有著名的溫泉、溼地、火山等景點,所以很多朋友不僅為了來泡溫泉和欣賞美景,也為了那一道美食“大救駕”。

結語

雲南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悠久的歷史。是一個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的省份,也是一個美食者的天堂。這裡文化美食很多,有著眾多的美食廣場和美食街。以上只是熙陽為朋友們簡單地分享了兩個地方的不同文化美食,還有很多的美味佳餚等待你來品嚐。自己動手,美味常有!我是熙陽,以上內容如果對你有所幫助,請朋友們多多關注➕評論,熙陽非常感謝各位朋友們的支持和閱讀。謝謝大家!


熙陽美食


我是連陽地區的連州市人。連州位處廣東的粵北地區,有很多山區的美食。不過,我覺得,最能代表家鄉文化的美食反而是壯族和瑤族的美食。無他,因為整體來說,連陽地區屬於少數民族地區(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和連南瑤族自治縣),而且連州市也有三水瑤族自治鄉。所以,最能代表我家鄉少數民族文化的美食就要數壯族和瑤族的美食了。下面,我就為了介紹一二:

一、壯族美食逐個數

1.青精米飯

大家每天都會吃米飯。但是,壯族同胞所吃的米飯與我們平時所吃的米飯不一樣。壯族同胞除了在農曆三月初三之外,在社日、中元節,甚至過年等,都會做青精米飯吃。青精米飯又叫做五色糯米飯,具體的做法是,用糯米泡在楓葉汁、紫藍草汁(壯語叫“棵斬”)、紅草汁(壯語叫“棵些”)、黃花汁(壯語叫“花邁 ”)裡分別染成黑色、紫色、紅色、黃色,加上本色(即白色)蒸制而成。

青精米飯的色香味俱全。蒸熟後的糯米飯,幾種顏色混在一起,斑駁陸離,非常好看。其香乃天然清香,香氣襲人,極為可愛。其味鮮美,醇正平和,且有微甘,非常好吃。青精米飯在氣溫不太高的情況下,可放多日而色香味不變。有的人家一蒸就是一二十斤,一時吃不完,把它晾乾存放起來,到吃時,回鍋炒或燜,加上一些作料,味道更加鮮美。

2.特色荷包肉

各位吃貨都吃過荷包蛋,但是荷包肉估計就沒有幾個人吃過了。在連山,壯族同胞有一種美食叫做荷包肉,它的特點和粽子有點兒像,但是區別又很大。

具體的做法是,先將新鮮荷葉摘好,沖洗曬乾備用,再用糯米和粳米適量搭配,將米炒至微黃、噴香為宜,然後將炒好的米加上適量的小茴香、八角等香料磨麵粉,並將五花豬肉(肥瘦相間豬肉)切成一寸左右見方,用鹽、醬油、料酒醃製一小時,將豬肉骨頭熬成湯,將此湯把豬肉、米粉和溼均勻,乾溼要適度,然後用荷葉把和好的肉、粉包成圓錐形,根據荷包糌的數量多少上甑蒸數小時方可食用。需要注意的是,米粉和溼均勻,乾溼要適度,然後用荷葉把和好的肉、粉包成圓錐形。

荷包肉具有荷葉的清香、豬肉的濃香、糯米的幽香,還有幾味佐料的烈香,入口即化,香糯可口飯菜合一,絕對是過來連陽地區必嘗的壯族美食之一。


二、獨特的瑤族美食

1.瑤族特色野菜

在過去,瑤族同胞上山採草藥,餓了就會在附近找一些野菜現摘現吃,既節省時間又可以就地取材。因為過去採藥不適宜在山上待太久,一臨近傍晚,山上就會產生瘴氣,人還在山中就會有危險。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本作為臨時充飢的山間野菜成為了頗受人們追捧的綠色生態菜品,成為了連陽地區瑤族特色美食之一。

瑤族特色野菜通常是作為餐前開胃湯,配上連山特有的豆腐一起熬湯,將野菜特有香氣和連山豆腐的嫩滑結合在一起,一道看似稀鬆平常的野菜湯能夠品出甘、甜、清、新、鮮、滑的味道。而且豆腐並沒有掩蓋野菜的清、新、鮮的味道,反而以連山山水豆腐特有的滑口口感掩蓋了野菜所具有一點青澀味。

2.獨特的連山瑤族美食--外婆蕨餈

說起外婆蕨餈,很多外地的朋友,尤其是漢族的朋友更是聽都沒聽過。其實,這是瑤族同胞的一種家常小吃,也是山區人民過去充飢飽腹的補充食物,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它逐漸成為了頗受歡迎的山區綠色美食之一。甚至舌尖上的中國2也曾經介紹過瑤族的蕨餈美食。

3.連陽地區最神秘的瑤族美食女兒香,製作過程不允許有男人在場

根據瑤族的風俗,女兒香是瑤族母親送給女兒成年的禮物,吃過女兒香的瑤族女孩標誌已經長大成人,所以製作過程才不會允許有男人在場。可以說,瑤族女兒香既是母親給與女兒的禮物,也是女兒對家的一種感恩和回味。

其實,瑤族女兒香看起來跟我們平常見到的竹筒飯差不多。但是實際上,它們無論在用材還是味道,都是完全不同。

首先,製作女兒香要選取快成為竹子的竹筍,而不是新鮮的竹子,以山泉水洗竹筒浸米,再將竹筒口堵上木塞。

其次,女兒香與竹筒飯相比,帶有竹筍的清香,入 口柔軟,如果配上山林裡的野菜,口水都要流了。而且,在瑤族同胞的眼裡,有好吃的東西從來不會自己獨享,再少也要和左鄰右舍一起分享,這是瑤族獨特而淳樸的美食鄉情!


上面就是我為你介紹的幾款能夠代表我家鄉少數民族文化的美食,希望你會喜歡並有空過來連陽地區,尤其是連州來遊玩和品嚐少數民族美食!有什麼問題的話可以關注我們詢問或在評論區留言哦!


連陽地區第一吃喝玩樂


吃的美食不算多,但特色美食瞭解不少,我就分享幾道美食吧

陝北--羊肉面

有句民謠“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清澗的石板瓦窯堡的炭,四十里鋪的羊肉面。”可見,羊肉面在當地人眼睛裡是多麼重要的飲食。精選剔骨羊肉,切成小塊,用草果、桂皮、花椒、生薑、紅蔥等佐料製成純肉臊子,然後澆到厚薄均勻、筋道有嚼頭的白皮面片上,噴香撲鼻,極為誘人。“綏德羊肉面”已成為知名美食。

成都--龍抄手

龍抄手是成都市著名的傳統小吃,抄手是四川人對餛飩的特殊叫法,抄手的得名。成都的“龍抄手”1941年開設於成都的悅來場,上個世紀50年代初遷往新集場,60年代後又遷至春熙路南段至今,迄今已有70餘年的歷史了。

西安--肉夾饃

肉夾饃是陝西(乃至西北大部分地區)著名小吃,起源於戰國,當時稱“寒肉”。 在西安,老樊家幾乎成了臘汁肉的代名詞。 臘汁肉是一種用著鍋佔制的醬肉,但比一般醬肉酥爛,滋味鮮長。由於選料精細,調料全面,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陳年老湯,因此所制的臘汁肉與眾不同,有明顯的特色,人們稱讚它是:“肥肉吃了不膩口,瘦肉無法滿嘴油。不用牙咬肉自爛,食後餘香久不散。” 吃時切臘汁肉少量,夾人剛出爐的白吉饃中,此時饃香肉酥,回味無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白吉饃一起食用還可以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山西--刀削麵

刀削麵是山西的傳統麵食,也是中國十大面條之一,其將麵粉和成團塊狀,左手舉麵糰,右手拿弧形刀,將面一片一片地削到開水鍋內,煮熟後撈出,加入各種口味的臊子、調料食用,以山西大同刀削麵最為著名。山西刀削麵因其風味獨特,馳名中外。刀削麵全憑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稜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麵食者歡迎。在全國非常有名,是山西美食最具代表性的名片之一。


美滋美食


大家好!我是愛吃愛做飯的月亮,我的回答是:中國大地幅員遼闊,由於地理條件、生活習慣、歷史文化等因素影響,每個地方都有自己別具一格的特色,而這些特色影響著當地的飲食習慣。

我是地地道道的山東人,我的家鄉是齊魯文化的發源地,有中國傳統菜系之一的魯菜,因而魯菜中處處都帶著對齊魯文化的傳承和體現。而山東又是著名的孔孟之鄉,禮儀之邦,受孔子禮食思想的影響,魯菜用料優良、技法豐富、注重質量、講究排場,有自己獨特的飲食哲學,而其中很多菜餚都與歷史文化名人關聯在一起。

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的家鄉山東代表的魯菜裡,那些能夠反映齊魯文化的美食。

【炸荷花】

主料:荷花

配料:豆沙餡、麵粉、雞蛋清、白糖、食用油

做法:

1、 取新鮮荷花,去掉外面的花瓣,只選用裡面新鮮的花瓣,清洗乾淨瀝乾水分後,切去頭上的梗。

2、 將豆沙餡均勻的塗抹到荷花上,再將大小相等的花瓣放在上面,把豆沙餡包在中間。

3、 雞蛋清在碗中打散,放入麵粉和成麵糊。

4、 鍋中放入食用油,燒至三四成熱,用荷花均勻的包裹麵糊放入鍋中炸,炸至浮起撈出。然後復炸一遍,炸至金黃即可,蘸白糖食用。

這道炸荷花味道芳香、清甜酥脆,可鎮心安神、沁人心脾。老舍曾經在散文《吃蓮花的》中提到過自己在濟南教書期間種荷花、吃荷花的情景,其中提到“泥是由黃河拉來的,水用趵突泉的”,還提到門口賣菜的把蓮花跟茄子冬瓜放到一塊,讓他很難過。由此可見,荷花在那時的濟南是百姓日常餐桌上的一道日常美食。

【博山豆腐箱】

主料:北豆腐

配料:豬肉餡、海米、水發木耳、冬筍、油菜心、蔥、姜、蒜

調料:鹽、醬油、醋、香油、花生油、砂仁、清湯

做法:

1、將豆腐切成長方形,厚2-4釐米的塊。

2、豆腐用花生油炸至金黃色撈出,用刀將豆腐上面慢慢劃開,只留一邊不要劃斷,劃出豆腐蓋來之後,將豆腐中間挖空。

3、將豬肉餡、海米、木耳、蔥姜切碎,鍋中放油,將切好的餡料,炒至八成熟,加入適量鹽、醬油調味,然後盛出,放入砂仁,攪拌均勻。

4、將肉餡放入弄好的豆腐箱中,上鍋蒸10分鐘。

5、鍋中燒熱油,放入蒜片爆香,放少許醋,加入冬筍、木耳、油菜心、醬油、清湯燒開,放入水澱粉勾芡,澆在豆腐箱上。

這道博山豆腐箱是淄博的地方傳統名菜,皮韌餡嫩、清香軟嫩,相傳乾隆皇帝南巡的時候,曾用這道菜招待他,乾隆吃後,讚不絕口,這道菜因此名揚天下,成為博山名菜。

【詩禮銀杏】

主料:白果

配料:豬油、白糖、桂花醬、蜂蜜

做法:

1、將白果去殼後,用鹼水泡一下去皮,然後用熱水焯一下。

2、鍋中放入豬油,加入白糖,炒至變色後加入清水,再放入桂花醬、蜂蜜、白果,最後再放入少許豬油,出鍋即可。

這道菜是孔府菜中最上等的名菜之一,清甜味美,十分宜人。但是白果有毒,不可多食,一人吃15粒為宜。孔子教其子學詩習禮,以詩禮為重,後代為表達敬意建造了詩禮堂,並在堂前種了銀杏樹,堂中大廚用銀杏果做了菜,這就是這道“詩禮銀杏”的最初的由來。

——關於能反映家鄉文化的美食之問題答疑——

你的家鄉菜都有哪些特點?代表美食是什麼?

魯菜經過長時間的發展,逐漸形成了魯菜的主體濟南菜、魯中一派的代表博山菜、孔府飲食酒宴代表的孔府菜和山東半島海岸文化的膠東菜,還有遍佈山東各地及魯西南地區的地方小吃等等。

濟南菜

特點:繼承了古代做羹的傳統,以湯菜著名。有“清湯”和“奶湯”,湯為百菜之源,清新爽口。而肉類雞鴨則喜用甜麵醬調味,鹹甜醬香味濃郁。還有各種爆菜。

代表美食:奶湯蒲菜、油爆雙脆、糖醋鯉魚、九轉大腸、鍋塌豆腐、炸豆腐丸子、炸薄荷、炸荷花……

博山菜

特點:有自己獨特的特色,善於燒、炸、拔絲等技法,善用醬油、豆豉,口感鹹鮮又略甜。

代表美食:博山酥鍋、八寶飯、博山丸子、博山燴菜、酸辣肉皮湯、博山豆腐箱、炸春捲等。

孔府菜

特點:製作精益求精、味道清淡鮮嫩、原汁原味,尤以燒、炒、煨、炸、扒見長,用料廣泛,菜品豐富。

代表美食:神仙鴨子、御筆猴頭、當朝一品鍋、帶子上朝、詩禮銀杏等。

膠東菜

特點:講究用料,擅長製作海鮮,清淡味鮮,清爽脆嫩,原汁原味。

代表美食:糟溜魚片、蔥燒海參、清蒸加吉魚、炸蠣黃、油爆海螺片等

寫在最後:

其實能夠反映家鄉文化的美食還有很多很多,在歷史的長河中,每個地方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和飲食習慣,我們品嚐美食不僅吃的是味道,更多的是瞭解一個地方的歷史、人文和風土人情,我相信每一道菜的背後都會有它獨特的故事。品嚐美味的同時,也花時間瞭解一下它的故事吧,會更有趣的。

歡迎大家跟我一起交流討論、分享美食做法和故事,喜歡我的回答就點贊關注,支持我吧!感謝您的觀看!

月亮小食堂


各地都有哪些可以反映家鄉文化的美食?

大家好,我是笑笑的麥子,我的家鄉是江西省會城市——南昌。南昌地處南方內陸,在此居住的人們多為漢族,主食主要為白米飯;肉食品有豬、牛、魚、雞、鴨、鵝等,豬肉、魚是主要葷菜;蔬菜種類繁多,主要有青菜、白菜、包菜、油菜、茄子、土豆、豆角等等。南昌人偏好吃辣,菜中多喜歡放上些辣椒。

在農村,夏天有曬乾豆角、幹鹹菜,冬至日釀米酒、曬冬粉、殺豬醃肉的習俗,其實城市裡也一樣,在臘月裡也要做些臘肉、臘腸、曬些鹹魚、板鴨等等,做好的醃製品易於保存,可放在冰箱裡慢慢食用。

南昌的瓦罐湯作為江西南昌的特色菜式,以其味鮮滋補而聞名全國。瓦罐湯的歷史很悠久,據說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隨著歲月的變遷,燉法與品種也越來越符合人們的生活與口味。現在早餐店裡一般出售的是瓦罐肉餅湯,配以雞蛋,墨魚,皮蛋之類,以及蓮藕、海帶配以排骨燉的湯。

瓦罐具有通氣、吸水和不耐熱的特點,這些材料原始的鮮味通過瓦罐的長時間低溫煨制充分滲透到湯中,使得湯色澤明亮,特別鮮香醇厚。而且瓦罐使用次數越多,所做出的湯味道越是鮮美。

說完了瓦罐湯,不得不提經常與之搭配的南昌米粉,南昌米粉歷史悠久,主要製作原料是優質晚米,具有潔白、細嫩、久漂不爛、久炒不碎的特點。無論是做炒粉還是拌粉都非常好吃。南昌瓦罐湯與拌粉是大多數南昌人們早餐的標配。

藜蒿炒臘肉,是我們江西省南昌地區的特色美食,為十大贛菜之一。藜蒿炒臘肉是以臘肉、藜蒿、韭菜、辣椒、精鹽、豬油、生薑、大蒜等原料炒制。成菜臘肉金黃,藜蒿青綠,吃起來脆嫩爽口,有一股特別的清香味道。南昌還以此菜名,作了一道“

藜蒿炒臘肉”的歌,從中可見南昌人們對這道菜的喜愛。

白糖糕是江西南昌地區的傳統特色糕類小吃,也是江西五大傳統名點之一,起源於明清時期。主要製作原料有糯米粉,澄粉、白糖、食用油、清水、豬油等。做法是用澄粉、糯米粉、清水、少許豬油揉成麵糰,做成白糖糕雛形,入油鍋炸至金黃,起鍋濾油,表面沾上凍米粉和白糖混合物。吃起來軟糯香甜,外酥裡嫩,別有一番風味。

提起江西的井崗山,自然會想起“紅米飯,南瓜湯”。井岡山的紅米,也是江西土特產之一,而井岡山上的南瓜又大又多也便宜,稍放點鹽,放在清水裡煮,就香噴噴的。戰爭時期,紅米吃光了,紅軍戰士就煮南瓜吃。也正是憑藉這種由“紅米飯、南瓜湯”釀造的井岡山精神,中國革命才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氣勢,從勝利走向勝利。

南昌飲食文化與南昌人民的淳樸與智慧是密不可分的。自古以來,南昌人民就具有勤勞質樸、勤儉節約的品質,無論是從古至今的瓦罐湯,或是戰爭時期的紅米飯南瓜湯,無一不體現這個特點。同時,依靠著豐富的好奇心和強大的創作能力,南昌人民將各類材料運用於飲食當中,在積澱中不斷創新,創作了一道道南昌經典菜餚。

生活是很真實的柴米油鹽,一簞食,一瓢飲。謝謝閱讀,大家有什麼更好的想法,歡迎在下方評論或留言!如果大家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希望大家能為我點個贊,並關注我一下,最後別忘了幫我分享,轉發一下哦!特別感謝!

笑笑的麥子


每逢端午全國各地都有做粽子的習慣,然而,在廣東肇慶,這可是個一年四季都盛產粽子並且熱愛吃粽子的城市呀~

最為眾人熟知的便是聞名海內外的肇慶裹蒸粽,單從外形上就能區別於我們平時熟知的“端午粽”了,這種粽子採用肇慶本地特有的冬葉包裹,以水草捆綁包紮,做出來的形狀呈現金字塔形或枕頭狀。跟市面上所看到的長條形或扭身四角形大不相同。

冬葉目前只在西江兩岸種植生產,是製作裹蒸粽的特有材料。裹蒸粽的主要原料為糯米、去殼綠豆以及五花肉,但後期加入了很多如鹹蛋黃、冬菇、臘腸、板栗等不同的食材,傳統中以創新傳承,深受本地人及各地遊客的歡迎。

揭開粽葉,熱氣騰騰的香氣撲鼻而來,對半切開,五花肉的香油滲透在糯米和綠豆中,當然,再好吃的美食都要控制進食量,粽子熱量高的同時,糯米會不容易消化,腸胃不好的人還是要少吃為宜。


生活美學分享


很高興能為你解答,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美食,我是地地道道的洛陽人,提起洛陽人不得不想起了洛陽水席,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迄今保留下來的歷史最久遠的名宴之一。

洛陽水席有兩個含義:一是全部熱菜皆有湯-湯湯水水;二是熱菜洛陽水席吃完一道,撤後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樣不斷地更新。 洛陽水席的特點是有葷有素、選料廣泛、可簡可繁、味道多樣,酸、辣、甜、鹹俱全,舒適可口。

2018年9月10日,“中國菜”正式發佈,“洛陽水席“被評為“中國菜”河南十大主題名宴。

洛陽人把水席看成是各種宴席中的上席,以此來款待遠方來客。它不僅是盛大宴會中倍受歡迎的席面,就是平時民間婚喪嫁娶、誕辰壽日、年節喜慶等禮儀場合,人們也慣用水席招待至親好友,人們親切地稱它為“三八桌”。它作為傳統的飲食風格,和傳統的牡丹花會、古老的龍門石窟,並稱為洛陽三絕,被譽為古都洛陽的三大異風,成為洛陽人的驕傲。

水席起源於洛陽,這與其地理氣候有直接關係。洛陽四面環山,雨少而乾燥。古時天氣寒冷,不產水果,因此民間膳食多用湯類,喜歡酸辣以抵禦乾燥寒冷。這裡的人們習慣使用當地出產 的澱粉、蓮菜、山藥、蘿蔔、白菜等製作經濟實惠、湯水豐盛的 宴席,就連王公貴戚也習慣把主副食品放在一起烹製,久而久之 逐步創造出了極富地方特色的洛陽水席,並逐漸形成“酸辣味殊,清爽利口”的風味。

全席共設24道菜,包括8個冷盤、4個大件、8箇中件、 4個壓桌菜,冷熱、葷素、甜鹹、酸辣兼而有之。上菜順序極為考究,先上8個冷盤作為下酒菜,每碟是葷素三拼,一共16樣;待客人酒過三巡再上熱菜:首先上4大件熱菜,每上一道跟上兩道中件(也叫陪襯菜或調味菜),美其名曰"帶子上朝";最後上4道壓桌菜,其中有一道雞蛋湯,又稱送客湯,以示全席已經上滿。熱菜上桌必以湯水佐味,雞鴨魚肉、鮮貨、菌類、 時蔬無不入饌,絲、片、條、塊、丁,煎炒烹炸燒,變化無窮。不過,在民間的水席做法仍然有很多種,比如有的最後一道菜是八寶。歷史悠久。

洛陽水席

洛陽水席

洛陽水席

以上就是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喜歡的話歡迎下方評論加關注。


奎哥論吃喝玩樂耍


很高興能為你解答,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美食,我是地地道道的潮汕人,提起潮汕人不得不想起了潮汕功夫茶,起源唐宋朝代!至今已有千年歷史。它就是美食代表之一!精神美食!

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僑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州人,也仍然保持著品工夫茶這個風俗。可以說,有潮州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潮州工夫茶是潮州人獨特的飲茶習慣。“工夫茶”對茶具、茶葉、水質、沏茶、斟茶、飲茶都十分講究。工夫茶壺很小,只有拳頭那麼大,薄胎瓷,半透明,隱約能見壺內茶葉。杯子則只有半個乒乓球大小。茶葉選用色香味俱全的烏龍茶,以半發酵的為最佳。放茶葉一般都是放半壺,衝過後茶葉會展開剛好呈一壺滿的狀態。水最好是要經過沉澱的,沏茶時將滾燙的熱水灌進壺裡,馬上衝出來,頭道茶要倒掉,這主要是出於衛生的考慮。斟茶時,三個茶杯放在一起,不能斟滿了這杯再斟那杯,而要輪流不停地來回斟,以免出現前濃後淡的情況。飲時先喝一小口,慢慢品,一邊品著茶一邊談天說地,這叫工夫。工夫茶茶汁濃,鹼性大,剛飲幾杯時,會微感苦澀,但飲到後來,會愈飲愈覺苦香甜潤,使人神清氣爽,特別是大宴後下油最好。



茶池形狀如鼓,瓷制,由一個作為“鼓面”的盤子和一個類似“鼓身”的圓罐組成。盤子上有小眼四個,為漏水所用。而圓罐則用於容納由盤子漏下的廢茶水。工夫茶所用的衝罐(茶壺),並非買來就用,而要先以茶水“養壺”。一把小壺,須先以“洗茶”(即泡茶時的第一道茶)之水頻頻倒入其中,養上三月有餘,方可正式使用。潮州工夫茶,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為一體的完整的茶道形式。

飲“功夫茶”

“功夫茶”對茶具、茶葉、水質、沏茶、斟茶、飲茶都十分講究。功夫茶壺很小,只有拳頭般大,薄胎瓷,隱約能見壺內茶葉。杯子則只有半個乒乓球大小。茶葉則選用烏龍茶。放茶葉要把壺裡塞滿。並用手指壓得實實的。據說壓得越實茶的香味越濃,越醇。

水最好是經過沉澱的,或是礦泉水。沏茶時要將剛燒沸的水馬上灌進壺裡,開頭一兩次要倒掉。斟茶時要不停地來回斟,以免出現前濃後淡的情況。飲茶之時,一面品茗一面談天說地,這叫做“功夫”。


工夫茶之功夫,全在茶之烹法,雖有好的茶葉、茶具,而不善衝,也全功盡廢。潮汕工夫茶的烹法,有所謂“十法”,即活火、蝦鬚水、揀茶、裝茶、燙盅、熱罐、高衝、蓋沫、淋頂與低篩。也有人把烹製功夫茶的具體程序概括為:“高衝低灑,蓋沫重眉,關公巡城,韓信點兵。”或稱“八步法”。

治器— —沖茶前的準備工作,從起火到燒開水,衝燙茶具;

納茶——將茶葉分粗細後,分別把茶葉裝入茶壺,粗者置於底、中者置於中、細者置於上,茶葉不可裝得太滿,僅七八成即可;

候茶——講究煮水,以“蟹眼水”為度,如蘇東坡所說,“蟹眼已過魚眼生”,初沸的水沖茶最好;

衝點——講究“高衝”、開水從茶壺邊衝入,切忌直衝壺心,以防“衝破茶膽”,茶葉衝散,茶沫溢出,可能把茶沖壞;

刮沫——沖茶時溢出的白色茶沫,先用茶壺蓋颳去,然後把茶壺蓋好;

淋罐——茶壺蓋好後,即用開水衝淋壺蓋,既可衝去溢出的茶沫,又可在壺外加熱;

燙杯——在篩茶前,先燙杯,一可消毒,二可使茶杯升溫,茶不易涼,也能使茶生香;

篩茶——講究“低篩”,這是潮州工夫茶的特有篩茶方法,把茶壺嘴貼近已整齊擺放好的茶杯,然後如“關公巡城”般地連續不斷地把茶均勻地篩灑在各個杯中,不能一次注滿一杯,以示“一視同仁”,但一壺茶卻必須循環篩酒以至於盡,即所謂“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據考,在唐朝時期茶文化已經十分完善,沿海一帶人們都十分喜歡飲茶,在潮汕當地更是把茶做為了待客的最佳禮儀並加以完善,這不僅是因為茶在許多方面有著養生的作用更因為自古以來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喝功夫茶是廣東潮汕人一項日常生活中最平常不過的事了,飯後,或者客人來訪,好友相見,都是以一壺茶來陪襯。 因潮汕歷代稱潮州,故也稱潮州工夫茶。“工夫茶”被混寫成“功夫茶”,從而有被混寫“潮汕功夫茶”或”潮州功夫茶“。



個人意見,但是都是經驗所得,希望能幫助到你們!謝謝觀看,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林小寶生活日記


首先,我是一個安徽合肥人,在我們合肥呢最有代表性的食物,那莫過於,合肥四大名點:麻餅,烘糕,寸金,白切,從肥東到肥西的老母雞,三河的米餃,這些接地氣的小美食了。


合肥四大名點:

麻餅:在北宋時期,合肥就有產,後直至朱元璋起義時,合肥出一將,將麻餅帶了出去,成為乾糧,後來以起將的名字命名,傳至今天。

烘糕:相傳,淝河之濱,有一老婦,名為翁太,他的媳婦做了一個糕點名為烘糕,其意為哄她吃飯,後來,有一次,岳家軍經過,老太,金軍敗退,大喜便將烘糕與之相食,後便流傳了下來。

寸金:通身以芝麻包裹,形似筆桿,表面酥脆,心裡酥軟,並伴有絲絲的桂花香味,且不粘牙,脆而甜。



白切:顧名思義,色澤很白,並且吃起來非常的酥脆,比較清香美味



老母雞:

連鎖品牌老鄉雞的前身,而且這老母雞到今天都不知道是我們合肥肥東的,還是合肥肥西的,其實就老母雞來說,全國各地都有其各自做法,不過就是老鄉雞做了連鎖快餐。要我其味道,也就是一個字鮮,它選用的是土雞,並且經過長時烹製,其他特色也就不知了。




三河米餃:

像這個美食,相信不用我說大家其實都知道了。三河為之水鄉,又為河湖交錯之地,古時就為兵家必爭之地,相傳當年太平天國時,英王陳玉成,指揮抗擊清軍,並大敗清軍,呈“三河大捷”,後三河人民為其送上美食,稱之為三河米餃。

三河米餃,麵皮用秈米粉製作而非麵粉,後以豬五花肉輔之佐料呈餡,包製成餃形後,放入油鍋中炸之,即成米餃。

三河米餃,其味鮮美,其質酥脆,其色金黃,食之甚佳





合肥四大名點是老一輩人的記憶,也是一種手藝的傳承,我們年輕人要對這種傳承表示尊敬和愛護。

而老母雞,作為一個快餐品牌打出去,侖蒼是我們安徽的驕傲。

而三河米餅,在歷史源流中產生,並在發展中源源不斷的提供給我們便利與美味,我們應該與之感動。


內容為個人真情實感,圖為網圖(不便於自行準備)

食之曉味君


我的家鄉是在浙江省台州市,一個靠海的城市,歡迎大家來做客,如果讓我說一個能代表家鄉文化的美食,那我就推薦一個“食餅筒”吧


一、關於食餅筒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濟公和尚發明的,當時家裡如果有剩菜,就用麵皮包裹留著下頓吃,勤儉節約。另一種說法是戚繼光發明的,當時戚繼光在臺州抗倭,老百姓為了犒勞子弟兵,就把每種菜都包進去,結果士兵吃了感覺非常好吃就流傳下來了。


二、食餅筒怎麼做才好吃呢?一是麵皮一定要薄而且有韌性,一般用小麥粉加水打漿,在平底鍋上攤麵皮,完全是手工活。二是菜品要豐富,海邊人家,蝦、黃鱔絲等海鮮少不了,加上炒麵、雞蛋絲、豬肉、豆腐乾、紅蘿蔔,紅的黃的黑的綠的,各類食材甚是好看。


三、食餅筒一般什麼時候吃?我們台州一般是在立夏、端午節、五月十三吃,土話也叫吃“錫餅”,吃了寓意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吃的不是餅,吃的是一份鄉愁和團聚。


歡迎來浙江台州吃食餅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