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紙面到銀幕,國產科幻電影到底缺的是什麼?劉慈欣和郭帆的這些回答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從紙面到銀幕,國產科幻電影到底缺的是什麼?劉慈欣和郭帆的這些回答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26日下午,2019中國科幻新時代高峰論壇在重慶開幕

《三體》正在日本風靡,《北京摺疊》也已經開始“攻佔”歐美國家大小書店的書架,還有王晉康、陳楸帆等等一大波中國作家的名作正在被翻譯成英文、法文的路上。而《流浪地球》的爆紅顯然並不能掩蓋同根同源的中國科幻電影起步的蹣跚……為何?不妨來聽聽“大劉”劉慈欣和《流浪地球》導演郭帆和著名編劇蘆葦這場面對面的“把脈”交鋒,他們的回答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劉慈欣:

國產科幻電影還需積累“塔基”

10月26日下午,華語科幻星雲獎十年慶典的開幕式結束後,一場思想交鋒的盛宴就隨即而至:作為本屆慶典的第一項重頭戲“2019中國科幻高峰論壇”如約而至。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項目首席科學家許敏研究員和著名科幻作家何夕、江波、阿缺對談《‘中國太陽’與中國科幻》直接把“鋼鐵俠”擁有的終極能源拉近到了觀眾面前,“核聚變還有多久能實現民用?”幾位科幻作家也猜了一把:何夕的答案是30年,江波則猜測需要等50年。

从纸面到银幕,国产科幻电影到底缺的是什么?刘慈欣和郭帆的这些回答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中國太陽’與中國科幻》對談

隨後的圓桌會談《中國科幻文學與國產科幻電影》才是現場觀眾期待的重點。當主持人、著名科幻作家韓松念出劉慈欣、編劇蘆葦(代表作《霸王別姬》《活著》《白鹿原》)、導演郭帆的名字時,記者留意到幾乎全場起立,掌聲和手機拍照的聲音此起彼伏響成一片。

此前劉慈欣受訪曾提到自己覺得,未來幾年科幻電影的前景可能會比科幻寫作明朗,所以主持人韓松拋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他為何會這麼認為?“我覺得那種很經典、很成功的科幻電影是建立在龐大的科幻電影的數量之上的。就像一個金字塔,它有塔尖必須下面還有基座才行。”劉慈欣說,像美國科幻電影的成功就是建立在數量很龐大的科幻片基礎之上的,只是我們沒看到那些被時間淹沒掉的、普通的作品。“所以中國的科幻電影也是一樣。”劉慈欣說,大家不能指望拍那幾部電影就都是經典,中國科幻電影還處在需要積累“塔基”的階段,所以未來幾年國產科幻電影應該會“爆發”,這也是出產精品的必然過程。

至於自上映就“口水”不斷的《上海堡壘》,劉慈欣為它說起“好話”:“我看來它也沒有像網上打分、評價的那麼差。(評分這麼低)可能有網上評論的負反饋作用在裡面。”

郭帆:

正在做“工業化”的補足

年初《流浪地球》的爆紅,讓導演郭帆一下子變得炙手可熱起來。韓松給他的問題也直白:怎麼能拍出一部好的科幻電影?“我覺得(帶來的《流浪地球》)經驗可能都談不上,更多是教訓。”郭帆一開口就非常謙虛地說到。

从纸面到银幕,国产科幻电影到底缺的是什么?刘慈欣和郭帆的这些回答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導演郭帆分享《流浪地球》拍攝後獲得的“教訓”

這最直接導致的就是,郭帆如今在創作之外把一小部分的精力放到了“工業化”的梳理上。“之前拍攝中遇到的問題,我們正在和電影學院合作商量解決。”郭帆說,這涉及從導演到編劇、攝影、美術、特效各個部門的問題,他希望能在未來兩年半到三年時間內梳理一個完整的流程出來,並編成初步的拍攝科幻電影的工業化流程教材,同時還做一個可在實際拍攝中使用的軟件。

郭帆坦言,自己覺得《流浪地球》留下的最寶貴經驗就是犯了很多的錯誤。“比如,拍了之後我們才明白特效哪些東西一定要實拍,哪些東西是不需要置景實拍的。之前這個度是摸不準的。”郭帆說,還有就是管理不夠完善,大家最後看到的《流浪地球》成片其實是靠幾千人集體拼、加班拼回來的結果。他希望教材形成後,可以從一開始進入學校、選擇拍商業類型片就告訴年輕創作者一個工業化的觀念。

从纸面到银幕,国产科幻电影到底缺的是什么?刘慈欣和郭帆的这些回答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著名編劇蘆葦(右)直言當下中國科幻電影在世界成功科幻電影的類型研究方面還很不夠

作為著名編劇蘆葦也給出了自己對想要進入科幻電影業的年輕人的建議。蘆葦表示,1980年代自己就已經提出電影類型化的問題,“這是電影走上專業化的必經之路。科幻電影這個類型的規律,我們其實是缺乏一些電影理論家的關注、研究和總結的。”蘆葦說,目前中國科幻電影還處於起步階段,其中對全世界成功科幻電影的類型研究“我覺得還是很不夠的,還是需要投入力量。這樣才能把成功的和失敗的經驗及時的提供給創作者。”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裘晉奕 攝影 張錦旗

从纸面到银幕,国产科幻电影到底缺的是什么?刘慈欣和郭帆的这些回答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