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土生土長廣州本地人嗎?不止拖鞋背心,下田插秧播種記得嗎

記得第一次學農體驗實踐活動嗎?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下田插禾苗,學校希望我們瞭解自然,敬畏自然。

你是土生土長廣州本地人嗎?不止拖鞋背心,下田插秧播種記得嗎

如今已無法記得課外活動具體的地址,只記得那是一個有耕地、魚場、樹林、野炊的地方,一副生機勃勃的自給自足小農經濟樣貌。我們一群城市長大的學生哥,在導師的帶領下,脫了鞋,赤腳踩進溼滑的田野裡,手執青翠的禾苗,在導師的指導下插進溼潤奇妙的大地上。

你是土生土長廣州本地人嗎?不止拖鞋背心,下田插秧播種記得嗎

陽光毒辣,禾田令人寸步難移,頭頂太陽彎著腰,第一次感受到“鋤禾日當午”的境況,但看著禾苗在田野裡站起來,我們都開心。

你是土生土長廣州本地人嗎?不止拖鞋背心,下田插秧播種記得嗎

學生哥的興奮勁很快變為疲憊,望向自己沿路插秧的軌跡,歪歪斜斜,有些已經東倒西歪,勉強站起來。如今想起,那大概只是一塊“試驗田”,明天又要麻煩農民伯伯重新插一次。

你是土生土長廣州本地人嗎?不止拖鞋背心,下田插秧播種記得嗎

這是我至今唯一一次下田活動,貼切感受到廣州這片土地的魅力,也知道什麼叫做“粒粒皆辛苦”,事後連續幾天的腰痠背痛,一直佔據記憶裡的重要位置。

你是土生土長廣州本地人嗎?不止拖鞋背心,下田插秧播種記得嗎

經過學農下田,令我這個城市長大的孩子不再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也不在那麼無知。但是那次之後,我再也沒有在廣州見過禾苗田野。

如今只懂得走進高檔超市、進口商鋪、網絡平臺去買泰國香米、日本拉麵、香印青提、阿根廷蝦仁的消費一眾,如你如我,實在是無法再感受到農業耕種中水土涵養、地景維護與生物多樣化保育的重要性。

你是土生土長廣州本地人嗎?不止拖鞋背心,下田插秧播種記得嗎

最令我深刻的是廣州的沙河粉,薄而透明,韌而爽滑,令人食指大動。據歷史資料記載,沙河粉出現在清末,最早產自廣州沙河鎮,也就是現天河區沙河大街附近。

你是土生土長廣州本地人嗎?不止拖鞋背心,下田插秧播種記得嗎

八十年代沙河大街

但如今,沙河早已沒有沙河粉,嶺南一帶的傳統美食沙河粉在廣州逐漸黯然失色。在美食點評網站,腸粉、雲吞麵的搜索頻率和店面量,更是沙河粉的數倍之多。

你是土生土長廣州本地人嗎?不止拖鞋背心,下田插秧播種記得嗎

不僅是後生一輩很少有靜下心來學習廚藝,還有環境,水源以及稻米生產質量等因素,令沙河粉面臨重重危機:

2003年沙河大飯店的結業;

2005年禁止從白雲山取水,傳統用白雲山泉水製作的沙河粉面臨水源問題;

隨著城市商業發展,城內沒有充足的自產稻米供製作沙河粉,更換稻米迫在眉睫;

你是土生土長廣州本地人嗎?不止拖鞋背心,下田插秧播種記得嗎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的日子已是一去不復返了。在舊時候,天河也不過是一片農田,1985年天河區成立,逐漸從農村變成高樓林立的CBD和地跌3號線的重要樞紐。“滄海桑田”式從農耕地變為鋼筋水泥和玻璃的混合物。

你是土生土長廣州本地人嗎?不止拖鞋背心,下田插秧播種記得嗎

廣州農耕地越來越少,糧食水果等資源都靠外地進口,雖然經濟是發達了,美食交互也豐富了,但土生土長,量多質優的本地米早已成為絕唱。

下一次在外國人面前介紹自己,還可以稱為“土生土長”的廣州人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