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人,一句“我在廠裡上班”,能否喚醒你對3517的記憶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乃至七八十年代,岳陽街頭時常發生這樣的對話:

“你在哪裡上班?”

“在廠裡!”

當時,“廠裡”是岳陽一家工廠的專屬名稱。一句“我在廠裡上班”,很容易就引來圍觀群眾紛紛注目。

@岳陽人,一句“我在廠裡上班”,能否喚醒你對3517的記憶

1951年,為支援抗美援朝,一家神秘軍需工廠落戶岳陽,同年,全國第一雙解放鞋在該廠產出。

1962年,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打響,這家工廠生產出功能強大的“方塊雨衣”,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投身戰鬥提供了保障。

後來,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特意來到該廠取材、製作紀錄片,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

這家工廠便是如今“際華3517橡膠製品有限公司”的前身——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517工廠。

@岳陽人,一句“我在廠裡上班”,能否喚醒你對3517的記憶

與岳陽樓毗鄰的際華3517橡膠製品有限公司

在岳陽人心中,3517不僅僅是一座工廠,還是一個地理標誌,更是一個記憶符號。

今天,晚報君請來原3517工廠八車間工會主席,現年70餘歲的蔣鵬翔蔣嗲,邀他分享他記憶裡的3517。

記憶中的汽笛聲

3517曾經的輝煌過往

“當年,3517有過一段輝煌歷史。”回憶起過往,蔣嗲像打開了話匣子,滔滔不絕。

蔣嗲說,因軍工企業具有保密性,3517招工時特別謹慎,需通過文化考試和嚴格政審才能錄用。

作為當時岳陽最大的一家企業,3517的輝煌遠不止如此。

@岳陽人,一句“我在廠裡上班”,能否喚醒你對3517的記憶

3517熱電廠——岳陽境內第一家企業自備發電廠

當年,每日定時響起的工廠“汽笛聲”曾一度改變岳陽人的生活習慣,不大的城區裡,附近居民均以此來安排作息時間,持續多年。

6點半起床汽笛,6點45分預備汽笛,7點整上班汽笛……一天下來,人們生活也跟著更為規範起來。

上午,老人們牽著孫輩上街買菜,再回家淘米揀沙,擇菜入盤,待12點整午間下班汽笛聲響起,開始做飯,兒女們下班回家正好吃上簡單可口的熱飯菜。

廠裡上班職工,早上洗簌用餐完畢,便踏著小碎步急匆匆趕往各自崗位,展開一天工作。

@岳陽人,一句“我在廠裡上班”,能否喚醒你對3517的記憶

車間工作的職工

其中,婦女職工每日上班前需安排好孩子上學,然後,自己就著一碗湯,邊走邊嚥下幾口包子饅頭,步履匆匆奔向廠房。

日復一日,時光匆匆,這樣的生活逐漸遠去,成為很多岳陽人的記憶。

吃穿住行娛樂休閒

廠內的“一站式”生活

“有一點需特別說明,因為當年屬保密單位,所有職工都在廠內居住。外出後,需憑工作牌入內,所以,廠區設有圍牆,廠內大而整潔。”蔣嗲回憶道。

那時的3517,廠區環境分外優越。食堂、澡堂、商店、理髮室一應俱全,一年365天,每日三餐均可在食堂購餐,一些職工家中甚至未開爐灶,“半年不出廠門,也不會感覺缺少什麼。”

@岳陽人,一句“我在廠裡上班”,能否喚醒你對3517的記憶

能年產陸軍軍服200萬套的3517被服廠

教育方面,從廠辦託兒所、幼兒園到小學、初高中均有開辦,職工子弟們從小便接受良好教育,唱歌跳舞自幼兒園開始。

單身職工的“集體房”,婚後夫妻的“結婚房”,孕產後的“帶子房”,祖孫三世同堂的“三代房”,每個職工在人生每個階段都有不同安置,真正做到了“一個也不落下”。

@岳陽人,一句“我在廠裡上班”,能否喚醒你對3517的記憶

始建於1950年的辦公大樓

“為進一步改善職工福利,豐富職工生活,廠裡安排開辦農場,飼養豬牛魚,修建當時全市甚至全省最大的無樑拱頂俱樂部。”

蔣嗲不斷回憶著過去,那時的俱樂部有著燈光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電影院和舞廳,還有當時還很少見的檯球。

職工們因身在廠裡工作而自豪,廠外青年如能結識廠內職工並走進婚姻殿堂,也會分外欣喜。因為廠內有政策規定,職工配偶及子女就業問題可在廠內解決。在當時,這意味著廠外青年本人及未來子女的生活,將得到更為全面的保障。

逝去的3517?

期待老廠“重獲新生”

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市場經濟浪潮的衝擊,原材料價格的上漲,3517工廠的輝煌歷史成為過去。

隨著市場經濟轉型,3517也由軍轉民,且又有了一個新名字——“際華三五一七橡膠製品有限公司”,新廠區落戶湖南城陵磯新港區,老廠區依然堅守原地。

近年來,岳陽市重點推進嶽州古城項目,項目核心區初步擬定範圍為汴河園路以西、巴陵西路以北,拓展區範圍為汴河園路以東的原際華3517廠區範圍。

其中“原際華3517廠區”所指正是3517老廠區,老廠區進行旅遊文化商業資源整合梳理,圍繞建設“嶽州古城”和“3517軍工文化園”,合理開發利用現有資源,打造長江中游城市群中最美的文化旅遊目的地。

@岳陽人,一句“我在廠裡上班”,能否喚醒你對3517的記憶

始建於1950年代的紅磚廠房,3517的標誌性建築

“美好藍圖已經繪就,我們老一輩職工都期待著,3517老廠能用另一種形式再現當年輝煌。”蔣鵬翔說。

雖然,3517工廠汽笛聲早已悄然消逝在高速發展的繁華都市,但作為一個時代的特定符號和特殊記憶,依然留存在每個老岳陽人心裡,歷久彌新,如今似乎仍在不遠處悠然響起,縈繞耳旁,久久不能散去。

歲月前行,萬象更新,期望這家老廠新生,終能與一街之隔的岳陽樓相映成輝,成為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旅遊文化新亮點,繼續助力岳陽文化與經濟發展飛向更高更遠更美的未來。

岳陽晚報全媒體

記者/馮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