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張廷玉為何推薦廢太子胤礽為新太子?

問心問得幾回真


在《雍正王朝》中,最能揣摩聖意的是鄔思道和張廷玉,至於佟國維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點。在索相和明相爭得不可開交之時,康熙引入了四位青年才俊進入內閣,其中有一位就是張廷玉。張廷玉成了輔佐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的元老。



張廷玉處事果斷老練,處處以大局為重。

在熱河狩獵期間,康熙領著手下進入鹿園割鹿血,在鹿園後邊的小屋發現了太子和側妃鄭春華的姦情,太子胤礽趁機跑掉,康熙下令捉拿胤礽。

而就在此時,屬於太子管轄的凌普的兩千兵馬包圍了行宮,造成逼宮之勢。康熙讓張廷玉迅速調來了狼譚部隊(嫡系中的嫡系),並讓眾阿哥迅速進入行營,以免有人混水摸魚鬧事。

當張五哥從野外找回了太子和十三阿哥,說明凌普的軍隊有可能不是太子調來的。但是當時的情況過於晦暗不明,康熙只能廢了太子,冊封了大阿哥、三阿哥和八阿哥為親王。

當時張廷玉試圖保全太子,因為就當時的局面而言,太子倒了,勢必引起奪嫡之爭,禍起蕭牆,國家必然陷入混亂當中。


關鍵時刻,張廷玉說了一句這樣的話:“太子縱然又謀反之心,必然沒有那個膽量,我懷疑那份手諭……”,一語點醒夢中人,康熙連忙拿過手諭一看,確實是有人模仿的筆記!是誰模仿了太子的筆記?康熙立刻想查,張廷玉阻止:“就是想查,也無從著手啊!”於是,康熙立馬下旨回北京。

從此事上看,康熙已經覺察胤礽是被人陷害的,有兩個方面:

一,三阿哥胤祉供出皇長子對太子用了巫蠱之術,致使那天晚上太子精神失常,大阿哥揚言要殺掉太子,以解慶父之優。骨肉相殘,康熙非常惱怒。

二、手諭是被人模仿的,聯想到不久前八阿哥審理邢部冤獄一事,秘密審訊刑部侍郎肖國興,供出太子的醜事,並把供詞呈送給了康熙。康熙從這裡看出八阿哥的覬覦之心。當時對八阿哥的評價是“其心可誅!”


太子被陷害,張廷玉知道了康熙並沒有拋棄太子,他還有機會東山再起。

接下來,康熙命令群臣舉薦新太子人選,看到朝中大部分人舉薦八阿哥的時候,知道八阿哥已經做大,康熙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請佟國維吃晚飯,希望佟國維退休,不要再摻和擁立八阿哥的事情。

第二件事,當著上書房大臣的面,誇獎十三阿哥有情有義,有孝心,並且主張放出十三阿哥。當時佟國維說,總得給個理由吧(他不希望十三阿哥出來),康熙生氣了,說,我心疼自己的兒子,這是理由嗎?這時候,康熙已經很討厭佟國維了。

康熙為何放出十三阿哥?

太子和鄭春華的醜事被康熙撞見之後,太子跑到了四阿哥那裡,希望四阿哥出頭給自己說情,被鄔思道以“是非之人,不可接觸”為由阻攔,這時十三阿哥出頭,甩下一句“天塌下來由我頂著”,出去見了太子,並答應太子保全家人和鄭春華。十三阿哥擔心大阿哥做出傻事,於是陪他在野外轉悠了一晚上,直到被張五哥找到。



因為自己說話力挺太子,說出了“絕情最是帝王家”這句話,惹惱了康熙,被圈禁。

十三阿哥盡力保全太子,做到了弟弟的情義和臣子的忠心。這讓康熙非常感動。

把十三阿哥放出來,是向眾人說明,自己仍然沒有放棄太子。也說明,皇位繼承人絕對不是八阿哥,希望朝臣不要結黨營私。

張廷玉看出新太子的人選不是八阿哥。那麼,只有四阿哥了和廢太子胤礽了。揣摩準了聖意,張廷玉逐漸的和佟國維、馬齊拉開距離,即不喝佟國維遞過來的熱奶,又不在聯名舉薦八阿哥的信上簽字。而是準備了兩份密奏藏在袖口裡。



在上書房,當康熙打算解決佟國維結黨之禍,當他問道:“就沒有人推舉二阿哥胤礽嗎?”這時候,張廷玉知道聖意已明,立刻掏出了舉薦胤礽的密奏,康熙看了非常高興,誇讚張廷玉讀書讀得好。

在揣摩聖意這一方面,鄔思道第一,張廷玉第二,佟國維第三。


品讀春秋001


1.胤礽的母親赫舍裡是康熙的結髮妻子,原本是孝莊為拉攏索尼家族,形成的“政治婚姻”。但康熙與赫舍裡感情甚篤,赫舍裡難產英年早逝後, 康熙將對赫舍裡的深情全部轉化為對太子的濃郁的愛。第一次廢黜了太子,康熙痛徹心扉,情感上難以割捨。而廢黜太子的始作俑者是大阿哥,他自有邪術,導致太子行為失常。還有調兵手諭是別人模仿所為,康熙知道不是太子手跡,康熙想查個水落石出。這一切張廷玉心知肚明。

2.胤礽滿週歲便被冊封為太子,康熙一直把他當接班人來培養,到第一次廢黜太子之時,胤礽在太子職位上已經做了近40年。夜長則夢多,節外必生枝,日積月累,太子有了違反規矩甚至不法的行為,康熙也睜隻眼閉隻眼,沒有動過廢黜太子的念頭。在張五哥頂替任季安一事中,康熙對張廷玉也只輕描淡寫:“怕是朕兒子的病也是好不了啦”。由此看出康熙的矛盾心理,他此時對太子仍有幻想,還存有一絲僥倖。

3.張廷玉洞若觀火,心明如鏡,他深知康熙立新太子是要引蛇出洞,弄清誰在陷害太子。 結果是老八及其勢力被打壓,朝廷大洗牌,上書房首席大臣佟國維被罷免,隆科多則成為九門提督,康熙調整了朝廷勢力,這點歷史底蘊深厚的老張早看的一清二楚了。

張廷玉在康熙身邊多年,對康熙是有研究的,他知道這次立太子不是選接班人,更明白誰當太子不是推薦人決定的。 所以張廷玉審時度勢,懂得這次康熙立太子是針對朝廷混亂局面的重新佈局!且康熙對太子並沒有徹底失望,因而老張保舉廢太子胤禛復出,很符合康熙的心理與時局要求。


希望星晨58298869


前言:題主所說的橋段應該是發生在康熙第一次廢除太子期間。但並未言明《雍正王朝》是原著還是電視劇,本文選取的是電視劇,因何特此說明?原著與電視劇在體裁上不同,還有現實上的考量,從原著的文字,落實到電視劇,需要作出一定的改變,甚至是劇情上的結局。故加以說明,否則有“拔劍四顧心茫然”之感。

張廷玉何人

張廷玉是漢人,內閣大臣。在《雍正王朝》裡面戲份不重,但每一次都是危機時刻,有點收拾殘局,力挽狂瀾,深受康熙、雍正的信任。有點類似於漫畫《聖鬥士》裡面的魔鈴,每一次星矢被按在地上摩擦,總會出現魔鈴鼓勵的畫面,然後星矢滿血復活,重新掌控局面。

危機公關組長

危機公關組長,當然這個稱謂也不是亂說的。危機危機,是危險+機會。張廷玉在幾次處理康熙、雍正危機中,信任不斷累積。

危機1:在張五哥替任季安頂包一事曝光後,康熙責令八阿哥嚴查。不想八阿哥狼子野心,假傳聖旨,突審取得太子黨羽孫國興口供,連夜交給康熙,以此打擊太子。康熙將口供交給張廷玉,商量對策,張廷玉當著面,將口供燒了,聲稱不知道有此摺子。 完全是出於大局考慮,一旦此事外洩,會引起對太子的不滿,到時又滿城風雨,更重要的是上升到廢黜太子的層面,便是動搖國本了。所以康熙說明白他的苦心,也沒怪罪他。 危機 2:康熙撞破太子與鄭春華的“出軌”,導致了第一次廢黜太子。“國本“”動搖,引發了眾位皇子的暗中發力。其中,十三阿哥與十四阿哥,竟然在皇宮之內,因口角發生鬥毆。但康熙卻處置了八阿哥。十四阿哥不服,當面對撞康熙,最後氣得康熙拔刀相向。這時候張廷玉一句:“小杖受,大杖逃”,連忙讓侍衛將十四阿哥拉走,避免了康熙一氣之下殺了十四阿哥,落得“弒子”的名聲。

危機3:太子第二次被廢,相信康熙心裡面是滴血的。但外部爭奪儲君的形式,波譎雲詭,暗流湧動。康熙選擇了張廷玉作為“遺囑執行人”,為雍正順利繼位,保駕護航,可以看出張廷玉在康熙心中的地位。

從大局出發

如此,張廷玉是康熙肚子裡的“蛔蟲”,深知康熙所想。張廷玉選擇胤礽原因有二:

1、於私,康熙對太子感情深厚。太子母親赫舍裡,是康熙的結髮妻子。原本是孝莊為拉攏索尼家族,以此抗衡跋扈的鰲拜,形成的“政治婚姻”。康熙與赫舍裡年紀尚幼,兩小無猜般共同成長,感情甚篤。

但赫舍裡難產而死,康熙將對赫舍裡的愛全部轉化為對太子的愛,以致過於溺愛。第一次廢黜太子之前,康熙不是不知道太子的不法行為,只是選擇性失明。哪怕是第一次廢黜了太子,康熙心中也是難以割捨,更重要的是這次風波的始作俑者是大阿哥,是其使用魘鎮之術,導致太子行為失常。另太子調兵手諭是人模仿的字跡,非太子所為。


2、於公,突然廢除太子,康熙給打個措手不及。太子是康熙按照接班人的規格來培養的,也就是說從胤礽滿週歲便被冊封為太子,一直到第一次廢黜太子之時,胤礽已經做了快40年太子了,歷史上還沒有這樣的“資深太子”。哪怕是太子種種不法行為,康熙也覺得無傷大雅,斷沒有產生廢黜太子的想法。哪怕在張五哥替任季安頂包一事曝光後,康熙對張廷玉說:怕是朕兒子的病也是好不了了。“怕”表明康熙才剛剛有“廢黜太子”的想法,但沒下決心,還存有一絲僥倖。

其次,既然是廢黜了太子,康熙對於新太子也有個考察期,雖說“知子莫若父”,但只能說眾位皇子都是優秀的演員,隱藏了意圖,打扮成另外一副模樣,康熙也不是完全知曉情況,“兒大不由父”啊。所以康熙也在觀察,也在猶豫人選。

結局:

太子虛懸,新太子人選一時難產,引起眾位皇子的明爭暗鬥。張廷玉從大局出發,替康熙考慮,選擇了推舉原太子胤礽,或許也是對這次風波最好的化解。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麼看?


公子霜塵


因為所謂的推舉新太子,就是康熙策劃的一場徹頭徹尾的釣魚執法,康熙只是想借此事件打壓老八。張廷玉知其內幕,最後順水推舟,推薦了廢太子胤礽。


在電視劇第九集中,有一個細節很容易被人忽視。就是經張廷玉提醒,康熙發現了老十四偽造用於坑胤礽的調兵手諭是假的。康熙當時想立刻就徹查手諭到底誰偽造的,但張廷玉告訴他:現在查,無從著手啊。

儘管康熙當時對胤礽早已很不滿(一是嫌胤礽無能,二是恨胤礽睡自己女人),心裡有了廢他的心思。但相比於廢胤礽,居然有人敢偽造調兵手諭,這是更嚴重的事情!

畢竟這個手諭如果真是偽造的,那麼除掉胤礽容易,可是後面誰當太子呢?不把這個幕後黑手揪出來,禍起蕭牆之事就不會停。不管立誰當太子都會後患無窮。保不齊以後還有此類噁心事發生。

所以康熙回朝後,就頒佈了三道諭旨。一是廢胤礽的詔書,二是禁錮老大、老二和老十三的口諭,三是推選新太子的詔書。力圖通過廢太子又推選新太子這件事,讓那個幕後兇手自己浮出水面。

而康熙做的這一切,張廷玉全程旁觀,知道很多皇子們都不知道的內幕。

另外在第十集中,還有一個細節。就是老大、老二、老十三被囚禁期間,康熙派人給胤礽和胤詳送火,唯獨沒給胤禔送火。這從側面也表明,康熙對老大是徹底失望了,但對胤礽還是有一點期望的。這也為後來康熙復立胤礽埋了一個小伏筆。


不扯遠了,再說回推舉新太子這件事。

康熙的意思傳達下去後,立時間,朝廷一地雞毛。群臣爭相推舉老八,其醜態,讓康熙也看不下去了。

對於老八,康熙是有意見的。當年的刑部冤案案,老八故意擺了太子一道。後來圖裡琛把實情告訴了康熙,令康熙非常憤怒,大罵老八其心可誅。其心思之壞,讓康熙印象深刻。因此,老八實際上已經沒有繼位的可能性了。

然而,一面是康熙的失望,一面又是群臣爭相對舉薦。這種情況讓康熙很被動。畢竟民心已起,皇帝也不可亂違。

所以,康熙在大致摸底,搞清楚到底是哪些人推舉老八後,他就來了個以退為進,以放出老十三為契機,暗示那些推舉老八的人不要誤入歧途(不要結黨)。比如,佟國維。



在康熙做這些部署的時候,張廷玉暗中也在觀望。之前,老九、老十不知道從哪搞出來的江湖術士之言,說什麼“八王大”,想給老八當選太子造勢。

老八也是絕頂聰明之人,馬上把情況彙報給康熙帝,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以退為進,借江湖騙子之言試探康熙——如果康熙大怒,也就表明太子之位與他無關了,他立刻退出。

可是康熙卻說:“江湖術士的話,也不能一概視為妖言,因為也能代表一些民意嘛。”

就這一句話,把老八給坑了。而張廷玉也是一頭霧水。搞不明白康熙到底在想什麼,他也是怕自己選錯了人。


但康熙放出老十三這個訊息,讓張廷玉立即就明白,康熙心中的太子人選,絕對不是老八。至於是誰,他暫時還不知道。所以他也就不跟佟國維們一起摻和了,佟國維讓他也推舉,他就是不表態,心中定下了推舉老八以外的皇子為太子的心思。

終於,到了最關鍵的一天,康熙一大早就趕過來大殿,一進門就看到桌子上放著一大疊舉薦老八的奏摺。

這些奏摺,康熙通通都沒看。

此時此刻,張廷玉算是徹底明白康熙的小心思了:老爺子不希望八兒子為儲君,假如這次群臣舉薦老四,或者是老十三,甚至老十四,康熙可能都會默認。但對老八,康熙打心眼裡不想承認他是儲君。

可是不立老八,又立誰呢?

老八有那麼多人支持,民意基礎很好。立其它皇子,怕是都會被陷害,立誰,就是把誰往火坑裡推。

思來想去,只有廢太子胤礽最合適了,他是最合適的擋箭牌。因為他是前太子,根基也一樣很深厚。

並且最重要的是,康熙還主動問了——有沒有誰推舉二阿哥?



或許,在上書房的那一刻,張廷玉草擬了幾份推舉書(除老八外),並把老二的那份藏在自己身上,就等康熙先開口。

如果不是老二,他自認倒黴。如果正好就是老二,他就拿出來。最起碼,他這種保守的押寶不會得罪康熙。


Mer86


我們先來看看胤礽的身世。

康熙八歲即位,順治給他留下了四位輔政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其中,索尼是首輔大臣。

但索尼沉默寡言,不願發表觀點,後來不願參與政事回家。大概是這前後,鰲拜殺了蘇克薩哈,並誅滅其家族十幾人。

這一下可把年僅十歲的康熙皇帝給嚇傻了,擔心這鰲拜哪天對自己也來這麼一手,於是驚恐的向孝莊皇太后哭泣。孝莊皇太后精明非常,她對康熙計議道:可以通過聯姻的方式來保護自己。

於是在康熙十一歲的時候(虛歲十二歲)進行了選妃大禮,(提一句,鰲拜沒有女兒)選出皇后赫舍里氏就是索尼的孫女,皇貴妃鈕祜祿氏就是遏必隆的閨女。

一下子將輔政大臣拉到了自己這一邊,共同對付鰲拜。

赫舍里氏皇后與康熙年紀相仿,雖說是政治婚姻,但在與赫舍里氏皇后的嬉戲打鬧之間,康熙逐漸愛上了赫舍里氏。還有一點原因是赫舍里氏家族為剷除鰲拜立下大功,且赫舍里氏皇后陪伴康熙在剷除鰲拜之前的每一個日日夜夜,使得他們兩個愛情甚篤。赫舍里氏皇后在15歲時,為康熙生下一個孩子,但可惜,夭折了,還未來得及立入宗廟。赫舍里氏傷心至極,康熙十分時常開導她。

在赫舍里氏20歲時,又生下了一個孩子,就是皇太子胤礽,但是赫舍里氏也難產死去。康熙悲痛非常,嚎啕大哭。

這裡提一句,康熙的兒子是按照進入宗廟的次序來排的,康熙的一二三四子都夭折,未進入宗廟,後來的一二三四阿哥是五六七八阿哥。

康熙十分悲痛,於是對這個胤礽十分疼愛,在一歲多時就立為皇太子。

康熙對這個孩子十分疼愛,四歲是(虛歲五歲),胤礽得了天花,此時康熙正在處理三番,但仍然毅然決然的拋下政務,全心全意的照顧胤礽。

皇太子胤礽在少年時期表現得十分出色,頗得皇帝喜愛,在十四歲時,當時朝鮮寫了一封國書,忘記避皇太子胤礽的諱,康熙下旨譴責。

可見其對胤礽的愛意之深!

在一次廢皇太子時,起因是:

1:皇太子貪婪:經常動用大內庫銀

2:越權:在康熙的面前訓斥大臣

3:沒有同情心:當時皇十八子死去,胤礽面無改色。

4:康熙擔心他篡位:康熙廢太子之前,殺掉了與太子要好的索額圖,這個人是索尼的三兒子,是太子的三姥爺。自康熙殺掉索額圖之後,胤礽就時常窺伺康熙,使得康熙十分擔心他是否要篡位。

在重重不法行為之後,康熙廢掉太子。

此時,有位皇子,筆者不記得是幾皇子了,胤礽當時生母難產死去之後,就是吃這個皇子的母親的奶長大的,自小與胤礽生活在一處,感情甚好,於是他捏造了一起巫蠱事件,陷害大阿哥,而且編造謊言就大阿哥的巫蠱之術,使得太子反常。另一邊與太子通氣,讓他近期表現好一點,於是乎重燃起康熙對他的寵愛。

再立皇太子之前,康熙與眾大臣通過氣的,說自己的兒子病好了之類的話,那些朝臣還不聰明,還不知道見風使舵!

再說張廷玉。

張廷玉支持再立胤礽,主要是因:

1:洞察了康熙的內心:康熙此時還未對胤礽完全失望

2:不立胤礽只會讓清廷的九子奪嫡政治鬥爭更加激烈,不利於大清的發展。康熙是將胤礽作為接班人來培養,將眾皇子作為輔政親王來培養。現在如果胤礽倒下,政治鬥爭會激烈非常。

3:八爺人望太高,能力太強,威脅到了康熙:八爺這個人的能力,就連日後的雍正皇帝都自嘆不如。而且八爺的生母是一個辛者庫入宮的人,生下八爺之後並沒有讓她撫養,八爺自小與皇長子一起長大。卑賤的出身,讓他時刻謙卑,善於團結群眾,表現得十分出色。在處理內務府廢太子親信的時候,不僅不對他們追究他們的責任,反而團結他們,這讓康熙震動非常。想當時廢掉太子起因之一就是擔心他謀逆啊!現在再來一個,顯然不行。

當然還有一些小原因,比如:張廷玉的父親張英是皇太子胤礽的老師,也是六尺巷的主角;皇太子是嫡長子,按照漢人的嫡長子繼承製,理應立為太子等等。

以上只是筆者的一些觀點,歡迎各位評論。


穹人侃天下


張廷玉可以說是厚黑學中的高手,對於康熙命令大臣舉薦太子一事,張廷玉從一開始就冷眼看著。

除了歷史不可考證的上古三皇五帝的時代,自中國有明確歷史記載開始,就從來沒有搞過這麼大規模的皇儲舉薦工作,因此,張廷玉從一開始就應該認定這一旨意不靠譜,或者說在旨意下面隱藏著康熙皇帝的深意。

隨著事態的發展張廷玉慢慢捋出了眉目,他的依據主要有三點:

第一,康熙皇帝召見了廢太子胤礽幾次,這點在電視劇中沒有表現,但是在小說裡有描述,而且在歷史上也確實如此。康熙皇帝非常喜歡漢人的嫡長子繼承製,因此,對於自己的嫡長子胤礽一直都是悉心培養,父子情深遠超,康熙和其他兒子的感情。此次,太子雖然被廢,但是也是康熙盛怒之下做出的決定,事後未必不會後悔,如果沒有後悔,又怎麼會再三召見廢太子。


第二,大臣共同舉薦八阿哥,不但過早的暴露了八阿哥奪嫡的野心,同時會引起康熙皇帝的強烈猜忌。舉薦太子之事實際上是一次政治站隊,站好了就是給未來新君納了投名狀,今後的榮華富貴自然是滾滾而來,因此在此事上,百官也是極其上心,但是八阿哥眾望所歸這就不是康熙皇帝能夠接收得了。

胤礽身為前太子,太子乃是儲君,和臣工百官有君臣之義,如果大家一起舉薦前太子還情有可原,可是一起舉薦八阿哥就很有問題。一個普通皇子怎麼會比一位曾做過三十多年太子的人更得百官擁護。其中的厲害關節想起來就能使康熙出一身冷汗,作為一名普通皇子尚且如此,如果當了太子,他這個皇帝會不會被架空。因此,眾臣的舉薦反而使八阿哥提前出局,失去了競爭太子的資格。事實上,在此次舉薦太子之後,康熙就對八阿哥極為忌憚,時不時的打壓八阿哥勢力。

第三,旨意既然已經下了,而且還跑出八阿哥這麼一匹黑馬,那麼太子復立就勢在必行。對於康熙皇帝來說,此次讓眾臣舉薦太子本來就是在為太子復立製造輿論。但是讓他始料未及的是跑出了八阿哥這麼一個“民意代表”,八阿哥那是無論如何不能立的,那就只能復立太子平息輿論。

因此,綜合以上幾點,老狐狸張廷玉提議復立太子,張廷玉是實用主義者,他深知以康熙對權利的眷戀,不可能在活著的時候培養一個人給自己分權,眾臣舉薦太子更是不靠譜,他所做的是後發制人,觀察康熙反應做出回應,而不像其他大臣,竟然真的以為在如此強勢君王的統治之下,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下一個主子。



醉美木瀆


因為張廷玉本身就善於讀懂帝王心術,又全程經歷了八大山莊被圍一事,深知康熙的疑慮與擔憂。



在如此劍拔弩張的局勢下,就連一代聖君康熙都沒法做到完全的冷靜。他立即部署和調動狼覃,解除了軍事上的威脅,又在盛怒之下廢掉了太子胤礽,圈禁了出頭鳥大阿哥胤褆和直腸子老十三胤祥。緊接著,在張廷玉的謹慎提醒下,康熙發現調兵手諭竟然是偽造的。但君無戲言,木已成舟,太子已然被廢,康熙頗有些大呼上當的意味。

很快,廢掉太子的後遺症顯現出來,那就是打破了諸皇子的和平穩定的局面,皇子之間開始爭儲奪嫡,隨即又牽動朝局,將朝局攪得是錯綜複雜。這時,康熙有了復立太子以穩定朝局的想法,但這需要有個足夠站得住腳的理由。

於是,康熙決定投石問路一下,向朝野宣佈要公推新太子,主要是為了揪出那個最有奪嫡野心的皇子,趁機敲打群臣,不要聯絡皇子,結黨營私,最後再將胤礽扶正,平息諸子紛爭。



對於康熙的這一意圖,張廷玉非常清楚。在八大山莊被圍一事中,是他第一個發現手諭造假的問題,更深知康熙對此事極端在乎,因為偽造詔書的人肯定是最想混水摸魚、奪嫡爭儲的人。另外,張廷玉知道大阿哥被圈禁是因為魘鎮太子所致,更知道此例一開,皇子之間自相殘殺的事就會越來越多,而這明顯是康熙所不願看到的。

而在公推新太子活動的進行之中,隨著八阿哥胤禩的呼聲越來越高,康熙卻反倒越來越表露出興味索然。當佟國維、馬齊等人興致勃勃地對康熙彙報說,推舉八阿哥胤禩的奏摺最多的時候,康熙卻顧左右而言他,說起要放老十三胤祥出來的事,而胤祥正是因力挺廢太子胤礽說了幾句心裡話才被圈禁的。佟國維多嘴問了句為什麼,康熙說疼自己兒子了。

這一切都暗示康熙對八爺胤禩的不看好,而對十三爺的表彰,以及對父子親情的強調,都表達了對這種為了奪嫡而破壞親情的行為的批評和反感。



而張廷玉對這一切早已洞若觀火,他可能從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推舉廢太子了,因為在此之前他就表露出這種想法了。佟國維邀請張廷玉喝杯奶子歇歇,張廷玉拒絕,說自己喝不慣這個味,佟國維轉而又笑著邀請馬齊喝,還說奶子涼了就不好喝了,馬齊聽罷笑眯眯地接過喝了下去。這段頗具深意的對話很明顯地看出了張廷玉對推選新太子一事的態度,那就是不傾向於八爺胤禩,也不願意與八爺黨搞得太近。

而在康熙顧左右而言他,力主放十三爺胤祥出來後,張廷玉才真正堅定了推舉廢太子胤礽的決定。而且面對朝野上下對八爺胤禩一邊倒的支持,康熙需要一位重臣站在他的身邊,以充足的理由支持他復立太子的決定。

而最後張廷玉在秘折中給出了理由也很具說服力,那就是:太子是被人魘鎮了,所有荒誕的行為都是病中的表現,而不是他的本心。只要把病調養好,他還是一個合格的好太子。



當然這裡的言外之意是,太子的病要是調養不好呢,那他的太子之位依然會被拿下。也就是說張廷玉真正看懂了康熙復立太子的用意,把胤礽抬出來就是為了平息諸子紛爭,穩定朝政局面,同時為日後的真命天子做擋箭牌,而在心裡,康熙早已對胤礽的能力不抱希望了。所以,張廷玉在聲援康熙復立太子的決定時,還預先給康熙留了臺階下,萬一哪天康熙又想廢太子時,完全有充足的理由,以太子病入膏肓為藉口將他拿下。

可見,張廷玉是真正做到了急皇帝之所急,想皇帝之所想,考慮問題處處站在皇帝立場,站在國家朝廷的立場。這樣的大臣不得寵,不升官,不入太廟,那就真的天理難容了。


達摩說


張廷玉應該是《雍正王朝》裡邊為數不多的能夠讀懂帝王心的人。他的小心謹慎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杜雨露老先生入木三分的演技,將張廷玉這一位清朝大臣,清朝唯一一位配享太廟的漢臣刻畫的淋漓盡致。

刑部換死囚,康熙親自“劫”法場救下張五哥,作為朝廷中樞六部中重要的一部分卻發生了大清王朝建立70年以來最大的冤案。刑部整頓勢在必行,八阿哥接下了這個重擔以後,假傳聖旨連夜誘審刑部尚書肖國興,幾乎將太子管理的刑部翻了個底朝天。面對八阿哥信誓旦旦的說,只要老實交代,康熙就饒他一命。肖國興將太子所犯的事情和盤托出。太子雖然被舉報,但是八阿哥的所作所為也被康熙知曉,他昭然若揭的奪嫡之心,被康熙怒斥其心可誅。


熱河巡獵太子與鄭春華通姦,被康熙撞到。十四阿哥模仿太子筆記,派兵謀反。太子正式被廢以後,康熙要天下二品以上的官員舉薦新太子。不想從朝廷到地方,八成以上的官員都舉薦八阿哥。這讓康熙意識到了八阿哥結黨的可怕。佟國維做中間人聯繫百官,一同舉薦八阿哥的事情,被自己的侄子隆科多舉報。康熙一生氣,要求百官一同議事。康熙當場發問,有沒有舉薦為太子的?張廷玉聽了這話以後,立馬拿出了自己的奏摺。

當時看到的彈幕差點沒把我給笑死。說張廷玉一激靈舉薦八阿哥,舉薦四阿哥的奏摺從衣服裡邊掉了出來。雖然比較好笑,但是總感覺張廷玉真的藏了舉薦其他的阿哥的奏摺,畢竟這麼謹慎的人,怎麼能輕易出手,總是時刻跟著皇帝走才是正道。八阿哥的結黨威脅到了康熙的位置,這是誰都能看的出來的。康熙後面訓斥十四阿哥的時候一句“我還沒死呢”。或許就是當時康熙說給八阿哥和眾大臣聽的。




紅雨說歷史


在雍正王朝裡面,康熙第一次廢黜太子之後,沒隔幾天,就要求文武百官舉薦新太子(三品及三品以上),那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舉薦八阿哥的人很多,另外舉薦四阿哥的也有,最少的,就是舉薦廢太子。

那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人舉薦了廢太子,其中有張廷玉,有廢太子的師傅王琰,還有四阿哥與十三阿哥,另外還包括康熙本人。

很多人都很奇怪,胤礽既然被廢,為什麼還要舉薦他為新太子呢?那這些人舉薦廢太子的依據又是什麼呢?

王琰舉薦廢太子的理由,很簡單,因為他是廢太子的師傅,他也不可能改換支持其他阿哥。有的人說,他後來不是支持四阿哥了嗎?是的,他後來確實是支持阿哥了,但那是太子二度被廢的情況下。

廢太子不可能第三次被立為太子,因為他第二次犯的事情實在太大,一點機會也沒有,而王琰覺得對於大清朝來說,四阿哥是最合適的。

那我們來看看其他幾個人的理由又是什麼?其實,那幾個人的理由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康熙對胤礽並非完全放棄,大家都看出來了。那為什麼這樣說呢?

第一,胤礽這個太子也不容易,康熙的其他幾個皇子過於優秀,九子奪嫡,一直給胤礽使絆子,而且胤礽第一次被廢,也是遭人陷害的。

第二,胤礽是嫡長子,胤礽的母親赫舍裡皇后是難產而死,赫舍裡皇后的叔叔是索額圖,正是韋小寶、魏東亭的原型,正是他擒拿的鰲拜,赫舍裡皇后的爺爺是索尼,是順治留下的首輔,對康熙的幫助很大,康熙是個念情念舊之人。

第三,胤礽被廢,九子奪嫡會更加激烈,對大清朝不利。

第四,支持八阿哥的人太多,對康熙不利。

我們就能看出,康熙確實是想給胤礽一次機會,如果胤礽真的有變好,那麼太子之位就固定了,如果胤礽還像以前一樣,那麼胤礽的太子之位也是暫時的,遲早還是要被換掉的,只是放在那邊,對付八阿哥那裡。

而康熙的想法,張廷玉想到了,鄔思道也想到了,所以都一起舉薦廢太子。

做為唯一配享清太廟的漢臣,能夠輔佐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重臣,確實不是浪得虛名。


歷史簡單說


如果僅從張廷玉的“體察人心”,特別是“揣摩聖意”的角度來講來解釋張廷玉推薦太子胤礽的原因的話,還是對張廷玉瞭解太淺。張廷玉推薦胤礽為太子,不僅僅是“揣摩聖意”而是對當時康熙朝的朝局有相當深刻的解讀。

當然,“揣摩聖意”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

那麼,對於公開推舉太子以及帶來的朝局變化對康熙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康熙究竟是想要達到什麼目的呢?還是讓我們認真的分析一下,也許會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

這些分析,肯定是基於電視劇《雍正王朝》的背景。

張廷玉是對康熙和太子胤礽之間的關係演變過程最清楚的貼身大臣,也是作為康熙的“大秘書”參與處理太子的各種問題最多的上書房大臣,所以他有機會了解康熙對於太子胤礽的真實想法和康熙處理問題的思路。

康熙對太子的態度的變化,集中體現在三件大事上。第一件大事就康熙四十六年黃河氾濫造成大面積受災,而也就是這次水災,暴露出國庫空虛到只剩不足八十萬兩銀子的可怕現實,康熙開始對太子代理朝政產生了極大的不滿——國家交給你太子胤礽來管理,竟然管成了這個樣子,這幾乎就是一個“爛攤子”的模樣啊!

而在四阿哥胤禛主動請纓前往江南籌款賑災,為朝廷解燃眉之急的時候,太子胤礽的表現更讓康熙失望:這個太子既沒有給予四阿哥胤禛以明確的道義上的支持,還在後面說風涼話,完全沒有一點“儲君”的風度。同時對在外奔波的胤禛家裡的身患疾病孩子(三阿哥弘時)也是不聞不問,倒是八阿哥胤禩帶著他的親信阿哥前去慰問,並在四阿哥胤禛的府上忙碌了一夜。康熙也及時的派去了太醫。但當第二天一早康熙詢問太子:四阿哥的孩子病情如何的時候,太子胤礽居然還不知道這回事!康熙覺得這個太子胤礽根本不懂人情世故,對自己的兄弟沒有“親情關懷”,康熙心裡就結了一個疙瘩。

接下來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康熙下令追比國庫欠款,而四阿哥胤禛再次主動請纓承辦這個差事的時候,康熙的本意是希望太子能夠在幕後給予一定的支持,作為儲君的太子胤礽應該明白四阿哥胤禛其實是在為康熙和太子胤礽在衝鋒陷陣。就連康熙本人也是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錢”為他的一些老臣以及為他“編書”的皇三子胤祉償還國庫欠款,但是太子胤礽卻因為自己是欠款大戶一方面對胤禛“追比國庫欠款”的差事橫加阻攔,另一方面加緊通過“賣官鬻爵”收取賄賂歸還國庫欠款,最終在太子的干預下,追比國庫欠款的事不了了之。這一方面反映出這個太子沒有大局觀,也沒有城府,同時作為一國儲君的太子胤礽表現出來的貪婪和腐敗讓康熙也是心痛不已。

“難道這就是我大清國將來的一國之君嗎”?康熙對太子胤礽的信心開始動搖。

這一切,張廷玉是看在眼裡的,他對於太子的所作所為也是心存不滿,認為時下“吏治腐敗”,需要像四阿哥胤禛這樣的人“嚴厲整頓”。

第三件事,看似一個偶發事件,卻讓康熙陷入了極大的被動,那就是緊接著發生的刑部“買賣人命”的重大冤案,江夏鎮的佃戶張五哥被“連哄帶騙加威脅”的拉去頂替犯了強姦殺人大罪的江夏鎮富紳、江南巡鹽道任伯安的弟弟任季安頂罪。案件被揭露之後,康熙極為震驚,要求徹查這個重大的冤案。

八阿哥胤禩爭取到了這個“扳倒太子”的機會,康熙選派他去徹查此案,八阿哥胤禩很清楚,這個“潑天大案”和分管刑部、以及替康熙勾決犯人的太子胤礽脫不了干係,甚至深深地懷疑此案太子應是“主謀”。

果然,在八阿哥胤禩有目的的揹著共同審理此案的十三阿哥胤祥單獨審理刑部侍郎肖國興時,用誘供的方式取得了太子胤礽是此案幕後主使和最大受益人的口供。得到口供的八阿哥胤禩如獲至寶,他連夜進宮向康熙彙報情況並把肖國興的供詞交給了康熙。

康熙的心裡非常窩火:一方面對太子的“不爭氣”而痛心疾首,另一方面對八阿哥胤禩的咄咄逼人和明顯的“覬覦之心”感到憤怒。在這樣的背景下,即使太子有萬般不是,康熙都不可能按照八阿哥胤禩設計的“扳倒太子”之路來廢掉太子以滿足八阿哥胤禩的“陰謀”---即使是要廢太子也必須是康熙本人“乾綱獨斷”,也就是說康熙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廢掉太子,也絕對不能讓八阿哥胤禩來扳倒太子。

所以,八阿哥胤禩一心要扳倒太子,而康熙就要想辦法先“保下太子”。康熙在拿到肖國興的供狀之後,就馬上到上書房找了正在值班的張廷玉,聊了一段張廷玉兒子的病情之後,康熙答應拍太醫為張廷玉的兒子治病,並說了一段一語雙關的話:你的兒子有病,很難治好,朕的兒子又何嘗不是呢?但怎們辦呢?還得治!誰讓我們都是當父親的呢?不管治好治不好,我們都要盡到當父親的責任......。說完康熙就拿出了八阿哥胤禩給他的那份肖國興的供詞。

張廷玉是一個非常敏銳的人,他從康熙的態度當中察覺到康熙的為難和對太子的維護之意,所以他毫不猶豫的把肖國興的供詞給一把火燒掉了。康熙鬆了一口氣,他忙著去處理遺留事務去了,但張廷玉心裡有了一個概念,那就是康熙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廢掉太子,同時他也不想讓八阿哥胤禩取而代之。

但是,康熙對太子的失望之意是明顯的,他原來的想法,是用一些手段來“教訓”一下太子,包括在熱河狩獵的時候,派八阿哥代表自己接見關外的蒙古王爺們,以及把本來屬於太子的那把蒙古王爺進獻的“金如意”賞給了表現令人眼前一亮的四阿哥胤禛的兒子弘曆。

康熙的這些舉動,同時讓兩個人產生了錯覺。

首先八阿哥胤禩認為在處理刑部冤案的問題上得到了康熙的認同和讚賞,同時在熱河代表康熙接見關外蒙古王爺的待遇被八阿哥胤禩誤讀為康熙有意要把自己“隆重推出”,所以,在接見關外蒙古王爺的宴會上,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古往今來的聖主我最佩服的是太祖高皇帝和當今聖上”。

這句話被很有學文的三阿哥給識破了:太祖高皇帝把大位傳給了第八個兒子,所以當今皇上也要把皇位傳給第八個兒子。八阿哥胤禩得意忘形抖了個機靈,但是也埋下了隱患,康熙聽到這個議論,對八阿哥胤禩的態度只能是更加反感。

而太子卻在康熙的一系列舉動中讀出了“沮喪和絕望”,他認為自己已經徹底失寵,被廢應該是早晚的事,失去信心的太子,在極端沮喪的情緒下,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在和康熙的妃子鄭春華幽會的時候被康熙堵了個正著。

顏面喪盡的康熙自然是“龍顏大怒”,也就是在這個關鍵時候,八阿哥胤禩的鐵桿兄弟十四阿哥胤禵偽造了一封由十三阿哥祥手書的太子胤礽的調兵手諭,並且調動了軍隊到熱河“護駕”,這就是“火上澆油”了。康熙一怒之下做出了廢黜太子胤礽並囚禁起來的決定。

八阿哥胤禩的陰謀似乎是得逞了,沒有了“儲君”之後,康熙的諸皇子們便開始了各顯神通的儲君之爭。

但是,在康熙聽到大阿哥胤褆建議他殺掉廢太子胤礽,並願意代康熙下手,同時三阿哥胤祉又不失時機的揭發大阿哥胤褆對廢太子胤礽行“魘鎮”之事的時候,康熙除了圈禁了大阿哥胤褆,痛斥了三阿哥胤祉之外,對在盛怒之下廢黜太子的行為已經開始反思,此時張廷玉的一番話讓康熙開始警覺。張廷玉認為,太子失德,行為怪悖應該是有原因的,那就是受了大阿哥的魘鎮,而太子胤礽無論如何也沒有那個膽子調兵謀反。他們同時開始懷疑那個太子的調兵手諭是有人偽造的。

此時康熙已經開始後悔倉促廢掉太子的行為了。

這一切,張廷玉也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的,應該說就是在這個時候,張廷玉已經判斷出康熙對廢黜太子的舉動在態度上有了本質的變化。

促使康熙復立太子的,其實就是八阿哥胤禩。

在太子被廢之後,康熙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太子已經被廢,但新的人選在他心目中還沒有形成。同時,下一步如何收場,康熙心裡也沒有成熟的想法,所以他宣佈“公開推舉新太子”,指望諸皇子互不相讓,爭的不可開交的時候,由他出面,平息爭端,復立太子。

但是,事情發展的結果卻讓康熙吃了一驚:八阿哥胤禩的勢力和朝廷的佟國維的實力居然形成了同盟,八阿哥胤禩在推舉新太子人選當中“一騎絕塵”。這種“萬眾一心”的局面讓康熙非常恐懼,也非常憤怒。

而張廷玉在整個新太子的推舉過程中,幾乎是不聞不問,無論推舉的多熱鬧,他都是在按部就班的有條不紊的處理自己的政務,完全不理會推舉太子的事情。

張廷玉此時已經打定了主意:這種一邊倒的局面,既對康熙不利,也對整個朝局的穩定不利。康熙無論如何是不願意看到八阿哥胤禩在這樣的局面下勝出,因為八阿哥的這種勝出,幾乎就宣佈了他康熙隨時都有可能被逼迫“提前退位”。而這一切都會有極大的可能帶來朝局的動盪。所以張廷玉決定幫助康熙完成打擊八爺黨和佟國維聯盟。

他拒絕了佟國維馬齊讓他在上書房推舉八阿哥胤禩為新太子的“公折”上署名,並且明確告訴馬齊:我已經寫了密摺保舉新太子。

張廷玉的密摺,並沒有像四阿哥胤禛以及十三阿哥胤祥一樣上奏給康熙,而是揣在身上,在康熙召集皇子和大臣們共同商議新太子人選的時候,康熙詢問是否有人推舉廢太子(二阿哥)胤礽,並斥責了認為廢太子沒有資格被推薦的上書房大臣馬齊之後,當中把“密摺”呈上。

這就是張廷玉最厲害的一點,他是在最後確定了康熙已經決意復立太子胤礽的情況下,才不失時機的站出來表明自己支持康熙的態度,這個時機對張廷玉,對康熙都是“恰到好處”。

如果提前密奏,最多也就是像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一樣,表明一個態度,並不能起到配合康熙在朝堂之上打擊八阿哥胤禩並復立太子的目的。

胤禛的胤祥的表態,主要是表達沒有“覬覦之心”和“重情重義”的態度,這些張廷玉用不著表達,康熙需要的是他的配合。

而張廷玉的配合,不僅僅是默契,而是“嚴絲合縫”。康熙肯定是“龍顏大悅”,張廷玉也就從上書房末尾大臣,一躍成為上書房“首輔大臣”。

這就是“老成謀國”,是大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