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永定如何保護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工程?(一)

2019年10月16日,龍巖市永定區、長汀縣,廣東省汕頭市金平區中央紅色交通線舊址被國務院核定並公佈為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看!永定如何保護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工程?(一)


中央紅色交通線路線圖

多年來默默無聞的

中央紅色交通線永定區舊址,

為何在近幾年聲名鵲起、

榮列國家級“文保”?

永定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曾佑繁指出,這是永定區唱響“紅歌”、大力實施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和弘揚工程的階段性成果。近年來,永定區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優勢,賡續“紅色血脈”、塑造“紅色品牌”、弘揚“紅色精神”,不斷加強紅色資源的保護開發利用,打造紅色文化精品,推動紅色文化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走出了把紅色文化項目化、品牌化的保護傳承與弘揚的一條新路子。

梳理一條紅色脈絡

永定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是原中央蘇區的核心區域,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孕育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早期實踐地、中國土地革命搖籃、共和國法制搖籃、中央紅色交通線的重要樞紐、人民軍隊鐵紀“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最早成形地。

看!永定如何保護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工程?(一)

金砂暴動舊址金谷寺

在這裡爆發了福建省第一次規劃最大、範圍最廣、時間最長、影響最深遠的農民武裝暴動——永定暴動;成立了福建第一個農村黨支部——中共永定支部;建立了福建第一支紅軍部隊——溪南紅軍營;開闢福建第一塊蘇維埃區域;首創溪南土改分田經驗並在中央蘇區和其他革命根據地推廣;永定三年游擊戰爭是中國革命在南方的戰略支點;湧現了以張鼎丞為代表的老一輩革命家和14位開國少將,為革命犧牲在冊烈士4700多位;紅色小歌仙張錦輝是中國現代十大少年英雄之一。

針對永定紅色文化亮點紛呈,紅色文物獨特珍貴,但是留存的紅色舊址點多面廣,設立的陳列展覽相對零散且規模較小,碎片化等突出問題,近年來,永定區多次組織專家論證,重新梳理永定紅色文化的脈絡主線。從全國品牌的站位高度,最終確立了“三條主線,三個支點——永定對中國革命的六大突出貢獻”這一新的紅色文化宣傳口徑。“三條主線”是:中央紅色交通線的中心樞紐、毛澤東思想的重要實踐地、中國土地革命搖籃;“三個支點”是:全國最早的紅色信用社、我黨最早的紅色審判機構、三年游擊戰爭時期南方最重要的戰略支點。

其中,中央紅色交通線是1930年10月至1934年長征前夕,中共中央為加強中央機關與中央蘇區的聯繫,建立的一條從上海出發,經香港、汕頭、大埔、永定、上杭、長汀最終進入紅都瑞金的秘密交通線,又稱中央紅色交通線,被毛澤東同志稱為“就像我們身上的血脈”,在中共黨史和中國革命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

看!永定如何保護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工程?(一)

永昌樓交通大站

看!永定如何保護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工程?(一)

伯公凹交通站舊址

永定是中央紅色交通線上在內地設立的唯一大站(站址先後建在虎崗虎西晏田公祠和金砂古木督永昌樓),以及福建境內的唯一中站所在地,也是由白區轉入紅區的轉折點,區內大中小站齊全,在傳遞信息、護送人員、運送物資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從1930年冬至紅軍長征前,經過永定到達瑞金的黨中央領導和黨政軍負責同志以及知識分子、學生等有1000多人,其中高級領導幹部有周恩來、任弼時、劉少奇、博古、張聞天、陳雲、鄧小平、葉劍英、項英、王稼祥、聶榮臻、陳潭秋、李富春、蕭勁光、伍修權、李伯釗以及共產國際派駐中國的軍事顧問李德等200多人。一批批優秀的交通員為保護交通線的安全暢通付出巨大犧牲,湧現了永定“伯公凹七烈士”等英雄群體。

看!永定如何保護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工程?(一)

伯公凹航拍

永定區重新梳理一條紅色脈絡,立足“三條主線,三大支點”構成“永定對中國革命的六大突出貢獻”,堅定自信,站位全國品牌的高度,發揮作為中央蘇區的核心區域的豐富紅色資源優勢,跳出永定,跳出福建,站位全國,為紅色文化做出特色、打造品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此基礎上,該區對全區所有紅色遺址遺存進行全面調查,加強保護管理,目前已編制66處遺址遺存維修方案,積極向上爭取資金,有序開展保護維修,至2018年,已累計爭取上級財政補助資金3371萬元用於中央紅色交通線品牌打造工作。實施了沿線重要站點維修復建、珍貴文物實物資料徵集研究等工作,並將中央紅色交通線作為線性文化遺產成功申報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月16日國務院通報成功申報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來源:閩西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